51小说网 www.51xsw.com,重生之宋武大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八十七章 军事学院
一阵噼哩啪啦的鞭炮声响起,震耳欲聋,对于此时的人们来说这鞭炮声是那样的悦耳动听,让人喜悦,让人充满着期待。
廖胜功,李庭芝,文天祥,高达,柳河子,张世杰,张珏,陈宜中,陆秀夫,赵良淳,赵佥,解晋,郑静和,黄胜材这些文武大臣,以及站在一边观看的大臣们都是一脸的期待,仿佛在期待传说中的神物出现似的。
今天是大宋皇家军事学院挂牌成立的日子,这种新事物第一次光顾大宋朝,他们既觉得新鲜,又是好奇,自然是很期待了。
在鞭炮声中,李隽抓住一块大红绸,这大红绸上面有一朵大大的红花,给人以喜气,一拉之下大红绸飘了下来,李隽手书的“大宋皇家军事学院”的匾露出来了,一片欢呼声响起,参加典礼的人们情不自禁地用这种方式来表达他们的好心情。
李隽的毛笔字本来就写得不错,来到这个世界后没有钢笔,每天都得批很多奏章,一年下来,毛笔字更是不凡,一笔一划无不是功力之作,这几个字给人入木三寸,腾跃欲飞之感,好象翔动的龙,随时要腾云而去。李庭芝和文天祥这些在书法方面极有造诣的文臣在心里忍不住赞一声好。
李隽并不是一个喜欢铺张的人,但这是南宋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军事学院,其意义非同一般,犹其是在现在这种时期挂牌成立,其意义就更大了,才决定搞一个简短而隆重的挂牌仪式。
参加挂牌仪式的是能够很好执行李隽意图的文臣武将,还有第一批学员和教官,这些学员主要是从江南部队、淮西军、淮东军和四川军里挑选出来的精英,人人都是身经百战、敢打敢拼、思维灵活的优秀军官,李隽寄希望他们在军事学院里学习一段时间,把他们的素质再提高一个层次,更好地适应战争。
在这些学员以外,还有一批特别的学员,那是一批儿童,年纪在十一二岁,总数将近三百人,这是从全国各地挑选出来的聪慧童子。李隽决定从娃娃抓起,先给他们讲授科技知识,军事历史,教他们识文断字,再接受适度的军事训练,等他们长大了已经是一个有着多年军龄的军人,其中肯定不乏杰出者。
李隽并不是好战份子,但他深知保持尚武精神的重要性,一个民族要想生存,要想强大,尚武精神绝对不能丢掉,一定要保持下来。在南宋这个积弱两百多年的王朝,老百姓的心气极需要提升,尚武精神也要提倡,李隽希望通过招收儿童进入军事学院学习起到一些振奋作用,同时也培养一批后备军官。当然,这是第一批,以后每年都要招收一批。
教官就有点让李隽头疼了,可以想象在一穷二白的南宋突然要搞个军事学院,其难度会有多大,主要原因不是没有学员,而是没有合适的教官。对于这个问题,李隽不是没有办法,他的办法非常简单,就是从全军、从参谋本部挑选中一出思维灵活、能够接受新事物作战经验丰富的精英当教官。他们有丰富的作战经验,把他们的经验教给学员,收效自然是不错。
但是,这仍然不能满足李隽的要求,因为南宋军队现在处在一个变革时期,已经装备了大量的火炮,新的骑兵部队也在组建中,整个战略战术理论都将发生变化,要是他们仅仅是限于经验的话,就会限入经验主义,反而会坏事。正是基于此点考虑,李隽把廖胜功找来,要他牵头,由李庭芝,郑静和和柳河子为主,高达,张世杰和张珏等人为组员,组建一个教材编写组,编出一本能够符合要求的教材。
廖胜功,李庭芝,柳河子和郑静和四人很能把握时代的脉络,应变能力相当强,特别是对新事物的把握上让李隽不得不赞叹,由他们四人为骨干,再有高达、张世杰和张珏等人参与编写出来的教材,再差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事实证明,这个组合是个很有效率、极富前瞻眼光的组合,他们编写出的教材非常好,很好地指导南宋接下来的战争。
有了教材,就先对这些教官进行培训,再由他们给学员讲课就行了。
就是这样,教官仍然奇缺,不能满足要求,除了要他们辛苦以外,只有要高达,张世杰,张珏,郑静和,柳河子,李庭芝,廖胜功,黄汉他们或是走上讲坛,或是领导一个学院,一个部门,为建设这所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所军事学院出力了。
现在除了在淮西淮东四川有军事行动以外,其他地方的军事都还没有展开,原因在于宋军正在大规模更换装备,进行训练,为李隽提出的五路出击做准备。这就有为期两三个月的平静期,趁这难得的机会提升军官的水平再好不过。
在这之前有一个小小的插曲,不得不说。
改革就是推倒旧有的东西,建设新事物,难免会触动那些旧派的利益,是以改革总是会受到守旧份子的指责和诽难,著名的商鞅变法受到的阻力之大大到让人难以想象的地步,就是当时的太子,后来的秦惠文王都带头反对他。商鞅没办法之下把太子的师傅的鼻子给割了,太子才不敢再反对。有趣的是,当秦惠文王继位之后,却没有改变商鞅之法,秦国才得以继续强大。这也是商鞅被杀的一个重要原因。
李隽主导的这场改革也有不少人说闲话,更有言官跑来谏阻,要求李隽“守祖宗之法”,不要学王安石多所变革,更大言炎炎地下结论“这是亡国之兆”。其中有一个叫方正涛的言官纠集了一批言官,抬着一口棺材来死谏,打算要是李隽不同意收回成命,他们就跪到死。
历朝历代的言官虽不乏忠直之士,也有不少人借谏成名,李隽深知其中的厉害,对于这种人是杀不得的关不得,非常让人头疼。
李隽开始是好言相劝,给他们讲道理,要他们顺应时代的需要,与世推移,而他们死死不松口,硬是要摆出一派死谏到底的架势。李隽叫人送吃送喝给他们,他们不吃不喝,决定是死撑到底。
这一来,李隽决定改变策略,对他们说:“你们一共八个人,才一口棺材,给谁用?朕就成全你们,给你们每人一口棺材,还是上等红木的,让你们死后也不叫冤。”马上叫太监去棺材铺买了七口棺材来,往他们面前一放,李隽对他们道:“你们要跪就跪到底,不准吃不准喝。你们给朕听好了,你们可要坚持住,倒在地上的就敛到棺材里去,抬到乱葬岗埋了就是。”手一摆,段干木带着一队侍卫过,打算一丝不苟地执行李隽的命令。
这些言官真是了不起,大有古人遗风,一跪就跪了两天两夜,都是直挺挺的,没有倒下来,李隽不得不佩服他们的毅力。可是,李隽的钦佩之情很快就没有了,第三天早上李隽得到段干木的报告,说这些言官已经于头天晚上天黑的时候偷偷溜走了。
得到这一消息的李隽真想大笑,心想:“棺材的威力也太大了,居然把这些不怕死的言官给吓跑了。”这也很好理解,这些言官肯定是坚持不住了,才偷着跑了,要不然一下晕倒在地上给段干木他们钉进棺材活埋了,那罪不是受大了?
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来劝阻李隽进行改革,李隽大力推行他的改革计划遇到的阻力小多了。列入李隽改革计划头一顶的就是把南宋的军事实力再次提升,这军事学院自然是要首先成立,马上开学,对军官进行培养。
李隽转过身,面前学员们,开始了训话,道:“各位学员,各位教官:朕正式宣布大宋皇家军事学院成立!”他的话给一片热烈的掌声打断,这掌声之热烈只要不是冷血动物都听得出来。
这也难怪,自从李隽来到这个世界,他推动南宋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为南宋打出一个中兴的局面,虽然这路还很长,但是现在的南宋无论是老百姓,还是朝中大臣,还是军人都可以扬眉吐气地说一声:“大宋朝有希望了!”
能够看李隽一眼,听他讲话已经是三生有幸的荣光之事了,更不用说李隽的话音富有磁性,铿锵有力,很能振奋人心,由不得他们不鼓掌。要是按照原来的礼节,他们应该山呼万岁,再磕上几个头才对,李隽对动不动就要人磕头山呼万岁很是反感,就要他们鼓掌,没想到大臣们居然喜欢上了这种快捷省事的表达方式。也许,是他们怕膝盖疼吧!
等掌声停下来,李隽望着满脸喜气的人们接着道:“在这个让人高兴的时刻,我只... -->>
第八十七章 军事学院
一阵噼哩啪啦的鞭炮声响起,震耳欲聋,对于此时的人们来说这鞭炮声是那样的悦耳动听,让人喜悦,让人充满着期待。
廖胜功,李庭芝,文天祥,高达,柳河子,张世杰,张珏,陈宜中,陆秀夫,赵良淳,赵佥,解晋,郑静和,黄胜材这些文武大臣,以及站在一边观看的大臣们都是一脸的期待,仿佛在期待传说中的神物出现似的。
今天是大宋皇家军事学院挂牌成立的日子,这种新事物第一次光顾大宋朝,他们既觉得新鲜,又是好奇,自然是很期待了。
在鞭炮声中,李隽抓住一块大红绸,这大红绸上面有一朵大大的红花,给人以喜气,一拉之下大红绸飘了下来,李隽手书的“大宋皇家军事学院”的匾露出来了,一片欢呼声响起,参加典礼的人们情不自禁地用这种方式来表达他们的好心情。
李隽的毛笔字本来就写得不错,来到这个世界后没有钢笔,每天都得批很多奏章,一年下来,毛笔字更是不凡,一笔一划无不是功力之作,这几个字给人入木三寸,腾跃欲飞之感,好象翔动的龙,随时要腾云而去。李庭芝和文天祥这些在书法方面极有造诣的文臣在心里忍不住赞一声好。
李隽并不是一个喜欢铺张的人,但这是南宋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军事学院,其意义非同一般,犹其是在现在这种时期挂牌成立,其意义就更大了,才决定搞一个简短而隆重的挂牌仪式。
参加挂牌仪式的是能够很好执行李隽意图的文臣武将,还有第一批学员和教官,这些学员主要是从江南部队、淮西军、淮东军和四川军里挑选出来的精英,人人都是身经百战、敢打敢拼、思维灵活的优秀军官,李隽寄希望他们在军事学院里学习一段时间,把他们的素质再提高一个层次,更好地适应战争。
在这些学员以外,还有一批特别的学员,那是一批儿童,年纪在十一二岁,总数将近三百人,这是从全国各地挑选出来的聪慧童子。李隽决定从娃娃抓起,先给他们讲授科技知识,军事历史,教他们识文断字,再接受适度的军事训练,等他们长大了已经是一个有着多年军龄的军人,其中肯定不乏杰出者。
李隽并不是好战份子,但他深知保持尚武精神的重要性,一个民族要想生存,要想强大,尚武精神绝对不能丢掉,一定要保持下来。在南宋这个积弱两百多年的王朝,老百姓的心气极需要提升,尚武精神也要提倡,李隽希望通过招收儿童进入军事学院学习起到一些振奋作用,同时也培养一批后备军官。当然,这是第一批,以后每年都要招收一批。
教官就有点让李隽头疼了,可以想象在一穷二白的南宋突然要搞个军事学院,其难度会有多大,主要原因不是没有学员,而是没有合适的教官。对于这个问题,李隽不是没有办法,他的办法非常简单,就是从全军、从参谋本部挑选中一出思维灵活、能够接受新事物作战经验丰富的精英当教官。他们有丰富的作战经验,把他们的经验教给学员,收效自然是不错。
但是,这仍然不能满足李隽的要求,因为南宋军队现在处在一个变革时期,已经装备了大量的火炮,新的骑兵部队也在组建中,整个战略战术理论都将发生变化,要是他们仅仅是限于经验的话,就会限入经验主义,反而会坏事。正是基于此点考虑,李隽把廖胜功找来,要他牵头,由李庭芝,郑静和和柳河子为主,高达,张世杰和张珏等人为组员,组建一个教材编写组,编出一本能够符合要求的教材。
廖胜功,李庭芝,柳河子和郑静和四人很能把握时代的脉络,应变能力相当强,特别是对新事物的把握上让李隽不得不赞叹,由他们四人为骨干,再有高达、张世杰和张珏等人参与编写出来的教材,再差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事实证明,这个组合是个很有效率、极富前瞻眼光的组合,他们编写出的教材非常好,很好地指导南宋接下来的战争。
有了教材,就先对这些教官进行培训,再由他们给学员讲课就行了。
就是这样,教官仍然奇缺,不能满足要求,除了要他们辛苦以外,只有要高达,张世杰,张珏,郑静和,柳河子,李庭芝,廖胜功,黄汉他们或是走上讲坛,或是领导一个学院,一个部门,为建设这所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所军事学院出力了。
现在除了在淮西淮东四川有军事行动以外,其他地方的军事都还没有展开,原因在于宋军正在大规模更换装备,进行训练,为李隽提出的五路出击做准备。这就有为期两三个月的平静期,趁这难得的机会提升军官的水平再好不过。
在这之前有一个小小的插曲,不得不说。
改革就是推倒旧有的东西,建设新事物,难免会触动那些旧派的利益,是以改革总是会受到守旧份子的指责和诽难,著名的商鞅变法受到的阻力之大大到让人难以想象的地步,就是当时的太子,后来的秦惠文王都带头反对他。商鞅没办法之下把太子的师傅的鼻子给割了,太子才不敢再反对。有趣的是,当秦惠文王继位之后,却没有改变商鞅之法,秦国才得以继续强大。这也是商鞅被杀的一个重要原因。
李隽主导的这场改革也有不少人说闲话,更有言官跑来谏阻,要求李隽“守祖宗之法”,不要学王安石多所变革,更大言炎炎地下结论“这是亡国之兆”。其中有一个叫方正涛的言官纠集了一批言官,抬着一口棺材来死谏,打算要是李隽不同意收回成命,他们就跪到死。
历朝历代的言官虽不乏忠直之士,也有不少人借谏成名,李隽深知其中的厉害,对于这种人是杀不得的关不得,非常让人头疼。
李隽开始是好言相劝,给他们讲道理,要他们顺应时代的需要,与世推移,而他们死死不松口,硬是要摆出一派死谏到底的架势。李隽叫人送吃送喝给他们,他们不吃不喝,决定是死撑到底。
这一来,李隽决定改变策略,对他们说:“你们一共八个人,才一口棺材,给谁用?朕就成全你们,给你们每人一口棺材,还是上等红木的,让你们死后也不叫冤。”马上叫太监去棺材铺买了七口棺材来,往他们面前一放,李隽对他们道:“你们要跪就跪到底,不准吃不准喝。你们给朕听好了,你们可要坚持住,倒在地上的就敛到棺材里去,抬到乱葬岗埋了就是。”手一摆,段干木带着一队侍卫过,打算一丝不苟地执行李隽的命令。
这些言官真是了不起,大有古人遗风,一跪就跪了两天两夜,都是直挺挺的,没有倒下来,李隽不得不佩服他们的毅力。可是,李隽的钦佩之情很快就没有了,第三天早上李隽得到段干木的报告,说这些言官已经于头天晚上天黑的时候偷偷溜走了。
得到这一消息的李隽真想大笑,心想:“棺材的威力也太大了,居然把这些不怕死的言官给吓跑了。”这也很好理解,这些言官肯定是坚持不住了,才偷着跑了,要不然一下晕倒在地上给段干木他们钉进棺材活埋了,那罪不是受大了?
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来劝阻李隽进行改革,李隽大力推行他的改革计划遇到的阻力小多了。列入李隽改革计划头一顶的就是把南宋的军事实力再次提升,这军事学院自然是要首先成立,马上开学,对军官进行培养。
李隽转过身,面前学员们,开始了训话,道:“各位学员,各位教官:朕正式宣布大宋皇家军事学院成立!”他的话给一片热烈的掌声打断,这掌声之热烈只要不是冷血动物都听得出来。
这也难怪,自从李隽来到这个世界,他推动南宋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为南宋打出一个中兴的局面,虽然这路还很长,但是现在的南宋无论是老百姓,还是朝中大臣,还是军人都可以扬眉吐气地说一声:“大宋朝有希望了!”
能够看李隽一眼,听他讲话已经是三生有幸的荣光之事了,更不用说李隽的话音富有磁性,铿锵有力,很能振奋人心,由不得他们不鼓掌。要是按照原来的礼节,他们应该山呼万岁,再磕上几个头才对,李隽对动不动就要人磕头山呼万岁很是反感,就要他们鼓掌,没想到大臣们居然喜欢上了这种快捷省事的表达方式。也许,是他们怕膝盖疼吧!
等掌声停下来,李隽望着满脸喜气的人们接着道:“在这个让人高兴的时刻,我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