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小说网 www.51xsw.com,大魏读书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go--> 十大条款,客栈和谈。
这件事情已经彻底传开了,大魏百姓十分兴奋与激动。
这十个条款,每一个都无比苛刻,尤其是最后一条,暂定条约,根据各国情势不同,从而慢慢商议。
意思很简单,如果哪天我看你不爽了,再给你加一条过去,那么我就爽了,至于你爽不爽,不管大魏什么事情。
许清宵这个客栈和谈,让大魏百姓简直是春光满面啊。
自北伐之后,大魏什么时候这么硬气过?又什么时候这么爽过?
这场仗,一开始大家的确不想打,可随着许清宵化腐朽为神奇般的手段,在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全面获胜。
这是罕见的战果啊。
大魏这次赢了,不光赢了,而且还是站着把钱收。
当然,这次的条款,许清宵也是区别对待。
类似于压根就没有参战,亦或者是说参战之时,也积极响应大魏的异族国,许清宵没有太过于苛刻,并且给予了一定好处。
只是这些好处,并非是银两上的好处,而是一些国家发展的好处,譬如说将某些地方划分给这些国家,增加他们的土地面积,同时压制敌国实力。
以求一个平衡状态。
但有三点,许清宵一视同仁。
驻商,驻军,特权优待。
这三点要求所有异族国一视同仁。
驻军的好处,这个根本不需要去说,等同于是直接掌控异族国的一举一动,敢闹事都不需要大魏派兵,驻军直接动手,将这些人干死。
许清宵真正在乎的是驻商。
是的,驻商大过于驻军,毕竟大魏的敌人又不是异族国,而是突邪王朝与初元王朝。
你即便是驻军在异族国之中,真要造反,偷偷摸摸,说不定真就造反成功了,再者真到了撕破脸的时候,还管你驻军不驻军?
而驻商,才是真正的大杀招,小到生活上的柴米油盐酱油醋,大到起居住衣,全部由大魏商人一手承包。
一旦开战,行,商人撤离,起居住衣你不在乎对不对?饭你要不要吃?
我压根就不需要派兵打你,我直接围死你,突邪王朝会给你们送粮对不对?
行啊,送啊,我也不阻拦,你每天吃就好,坐在城内,什么也不敢,就吃,光吃,硬吃。
吃个一年,突邪王朝还给你援助粮草吗?帮你养人?屁你吃不吃?
而且不仅仅只是这么简单,因为这是建立在翻脸的情况下。
不翻脸的情况下呢?
异族国统统都是在给大魏打工。
商人赚取异族国百姓的银两,钱流通在大魏,而大魏百姓必须要给大魏商人老老实实干活,才能赚到新的银子。
并且商人去了异族国肯定是有优待的,再加上异族国三成的朝贡。
啧啧。
这已经不是吸血了,而是扒皮,正儿八经的扒皮。
当然扒皮也是有一个度,许清宵会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数额上,保证异族国的百姓能吃饱饭,有那么一点点小钱,极限就是小康。
但想要发大财,想要耀武扬威?
不可能。
身为战败国,大魏允许他们可以想想,想想就好。
至于特权优待,纯粹就是提高国家民族自信,这一点意义也很大,让百姓们从此真正挺直腰杆,看见异族番邦不带虚的。
不服?不服就打!
这三点必须要落实到每一个异族国内。
许清宵回来后,主要就是确定几个目标和方针。
大魏的经济,随着这一仗打完之后,将会有质的发展。
倒不是能收到多少钱,而是民意之龙的出现。
这意味着,大魏百姓,将会迎来一个新的蓬发,上下一心,全民建设,如此一来的话,大魏王朝的生产力将会大大提升。
现在这两年看不出来,等过个三五年,重回鼎盛,指日可待了。
而身居高位,永远不是谋划现在,而是谋划未来,眼光要长远,绝对不能限制在当下。
大魏盛世,迟早会到来的,近几年发生的事情,自己只需要做好微调就好,无需太过于关心,因为很多事情,百姓们会自己去做。
眼下要准备的,是未来,更久远的未来。
守仁学堂内。
许清宵在宣纸上落笔。
【大魏盛世的五个方针】
恩,许清宵正在构思大魏王朝未来的五个未来方针。
许清宵认真开始书写,将自己的想法以及计划,全部写在了宣纸上。
一页又一页的策论被许清宵写出。
时间也一点一点过去。
转眼之间,过去了三日。
大魏异族国七成都认命了,国君纷纷赶往大魏,各国文武百官也回家准备后事,也有人跑,但跑的下场更惨,直接被内部解决了。
大魏的命令摆在那里,谁跑一起死,连和谈的机会都没有了。
牺牲一小部分人,换来大部分人的生存,只要正常人都知道怎么选择。
其实说来说去还不就是一句话,战败了嘛。
要是赢了,死的就是大魏百官,现在是输了,成王败寇的道理,到了那个层次基本上都懂。
哭也好闹也好,但结果没有任何改变。
有点骨气的国君,以身殉国,为了保全百姓,倒也落了个好名声,没有骨气的国君,乞降求命,各种要求都愿意答应,恨不得把国家送给大魏。
但这种乞求,还没送到大魏就被打回来了。
许清宵的意思和态度很直接,到了这一步,杀的意义,是为了震慑,如果没有实质性的惩罚,不会有人畏惧的大魏的。
这些国君害怕,不是害怕大魏,而是面对死亡的恐惧罢了。
许清宵不算什么心狠手辣,而是大趋势的意识形态。
还是那句话,如果这一战是大魏输了,那么死的就是许清宵,是女帝,是大魏百官了。
就好比北伐失利后,可曾见过谁帮助大魏?如果不是许清宵来了,大魏只会越来越颓废,一旦等到一品武者寿终。
那么大魏的末日就来了。
所以,杀,是为了不杀!为后世而不杀。
但这种行为,在读书人眼中,却成为了不仁道,各地的弹劾声骂声也是一片又一片,只是现在的许清宵,如日中天。
各地读书人虽然骂,天下读书人虽然怒,可丝毫影响不到许清宵,缺少组织和领头人,让这帮读书人有气无地撒。
还有剩下三成的异族国,拒绝了这条款,他们想要殊死一搏,想要反抗,不愿意接受这种条款。
这个消息传到大魏时,兵部根本就没有让大魏军上场,直接让周围的异族国出手,条件也很简单,阳谋阴谋一起来。
那个异族国敢闹事,其皇子大义灭亲,或者是亲王皇室,甚至是老百姓都可以,谁灭了,谁当家做主,以后听大魏的就好。
这是阳谋,无解的阳谋。
而阴谋也很简单,周围国家,谁灭了这帮人,谁就可以获得对方的领土。
也是无解的阴谋,知道大魏是什么心思,不费一兵一卒,让异族国自己打去,消耗的也是异族国兵力,而对大魏来说,异族国谁当家都无所谓。
反正都得朝贡三成给大魏,十大条款也必须要答应,仅此而已。
的确,当诏令下达之后,异族国开始内斗了,各路兴兵讨伐逆贼,这些嚷嚷着要造反的异族国,连喊都没喊几天,就被灭了。
有些异族国更惨,有皇子大义灭亲,其余皇子也加入了内斗当中,旁边异族国一看,有机可乘,又开始兴兵了。
这种情况持续了七日,最终被大魏叫停。
大魏不需要他们太过于内耗,倒不是怕他们没有自保能力,而是战争牺牲的一定是百姓。
而这些百姓是大魏未来崛起的根基,哪怕是异族百姓。
大魏叫停,异族国也纷纷住手了,现在对于异族过来说,大魏就是爹,让他们干什么,他们就干什么。
而经过这趟,所有异族国彻底老实了,不老实的也已经没了。
唯一要说的就是一个地方,司龙国。
司龙王自刎了,到了他这个程度,不管跑到任何地方,都没有用的,不过司龙国上下都知道,这件事情主要是他们带头的,国君死完全不够,文武百官死也不够,大魏的想法很简单。
司龙一族上上下下全部得死,除了百姓之外,皇室株连九族,这是司龙国的下场。
所以司龙族皇室一脉,逃到了蛮族之地,根据情报所说,蛮族也在犹豫是否接纳,可最终不知道什么原因,蛮族选择了接纳。
毕竟只是司龙国的一些皇室贵族,主要人已经自刎死了,但即便是如此,大魏也警告了蛮族一番,同时让周围国家占领了司龙国,一起蚕食司龙国。
大魏也拿到了相应的好处。
这个节骨眼上,没必要与蛮族再兴征战了,大魏已经得到了所有东西,也不怕司龙国皇室能做什么。
现在大魏要做的事情,就是彻底结束这场战争,然后开始回去发展国家,不可能因为一个司龙国,而耽误前进的步伐。
【武昌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大魏王朝与突邪王朝和谈结束,两大王朝共同达成协商,突邪王朝因受异族国蒙骗,产生误会,愿援助大魏十万万两白银,伐祸附属国。
【武昌元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大魏境内各附属国于大魏国都,签署平乱条约。
至此,大战结束。
【武昌元年,十二月十五日】
陛下有旨,此战平乱,皆因朝廷百官齐心协力,也因大魏百姓同仇敌忾,共同平乱。
监国少卿许清宵,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屡建奇功,一日蕃国,三日唐国,半月止战,记首功。
故,册封大魏监国少卿许守仁,为大魏王侯,封号平乱,世袭罔替,享年俸十万石,于十二月三十日,国都册封。
着礼部量身定做,各类服饰,仪仗,特赐许守仁白马七匹,赐侯府一座,并扩建学堂。
尊守仁心学,为大魏正统学术,纳入大魏科举考察之中。
钦此!
武昌元年,十一月三十日。
伴随着一道圣旨宣传而出,十一月底的大魏,掀起了惊涛骇浪。
许清宵封侯,这并不是一件震撼人心的事情,毕竟这一战,许清宵虽然没有做到挽救大魏于水火之中这么夸张。
但许清宵塑起大魏国威,这是古今往来,任何帝王或者臣子都想做到的事情。
所以封个侯,对于大魏百姓权贵来说,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但真正让百姓与权贵们震撼的是两个地方。
世袭罔替、尊心学。
这两个地方才是真正恐怖的地方啊。
世袭罔替,代表着许清宵的爵位,可以世世代代无限继承,当今哪怕是九位国公,也只有三位是世袭罔替。
许清宵如此年轻,成为平乱侯不说,而且直接是世袭罔替的侯位。
未来大魏权贵,必有一个许家。
世世代代不作废不替换的爵位,只要大魏不灭,这个爵位就一直继承着。
但如果对比第二个的话,这个也不算什么。
大魏尊心学,纳入科举考核之中,这是什么概念?就是说,以后天下读书人,想要当官,就必须要读心学之书。
不读是吧?不读万一就考心学,你一窍不通,那你可以回家了。
不服气是吧?不服气行啊,等什么时候大魏又遇到危险的时候,你也来指挥一次。
当然这个时候,你也必须要完成几个成就。
【文武统一】
【帝王信任】
【民意如龙】
【立言为民】
【著书大儒】
但凡缺一个条件都不行,达不到以上所有条件,无法激活副本。
所以女帝的这一个行为,几乎是将许清宵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仅仅是地位上给予了许清宵侯爵之位。
更主要的是,女帝已经站队了,在文宫和许清宵面前,女帝选择了许清宵。
这对文宫的打击极大。
天下读书人读书为了什么?心中正义?天下苍生?不管是为了什么,有几个不想当官?即便是再不想当官,想要为天下苍生谋福对不对?
那你也得当官啊,在其位谋其职,你当不了官,你怎么给天下百姓谋福?
可当官的要求之一,就必须要潜心学习心学,可以说光是这一点,不出半年,许清宵必可踏入天地大儒之境。
封圣也近在咫尺了。
这就是大魏震惊的原因了。
如若说这一次,大魏是最大赢家的话,那么许清宵则是第二赢家。
封侯拜相,心学正统。
这.......当真是无穷好处。
人们震撼,口口相传,大魏读书人们更是第一时间收集许清宵的名言名句。
守仁学堂更是差一点被挤破门了,都是来入学的。
可这一切的一切,都与许清宵没有任何关系。
长达接近一个月的时间。
许清宵都在研究五个方针,策论写满了数百张。
确定目标,发展目标,实现目标。
策论主题就是这个。
仅仅只是初稿,许清宵到现在都没有写完,因为要写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一直又过了十天,武昌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距离许清宵册封大殿还有最后五天。
这段时间来,大魏安静了许多,附属国的战争已经结束了一个月之余,整个大魏这段时间忙着的事情,就是清算利润。
从附属国拿来的各种战利品,以及各种好处,包括山脉土地,以及一些重要资源,这些都需要认真清算,纳入大魏国库之中。
而就在这一日。
卯时。
许清宵总算将笔放下来了。
呼!
长长吐出一口白雾,这数个月来,除了吃饭睡觉之外,许清宵全身心地都是在写大魏未来五个方针。
而眼下,也彻彻底底确定了这五个方针。
很快,将策论草稿全部整理一份,许清宵带着厚厚一叠的稿子,走出了学堂。
已是卯时,天穹依旧昏沉,寒冬将至,冷风刺骨,将一些落叶卷起。
身为七品武者,许清宵自然不畏寒冷。
他依旧是穿着一身素衣,朝着大魏皇宫走去。
计划写好了,就是要与陛下商谈,这些事情能早一天落实,最好早一天落实。
人懒一天,无非是少些银两。
但对国家来说,任何一件事情都会影响无数百姓。
走在熟悉的街道上。
一切都显得无比安静。
除了少许人家已经醒来掌灯,大部分百姓还在睡梦之中。
天色昏暗,寒风刺骨。
大魏宫廷已经烧起了地龙,而宫廷之外,也有一条地龙官道,为文臣大儒们驱寒取暖。
两旁的将士更是拿着火把,照亮官道。
而随着许清宵的出现,两旁的将士顿时露出惊讶之色,纷纷朝着许清宵开口道。
“我等见过许侯爷。”
他们开口,是由心的喊了一声,正常来说这些守备军无需行礼,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即可。
可许清宵,如今不仅仅只是侯爵这么简单,附属国之战,许清宵在军中的威望,得到了巨大提升。
这些将士们,都知道了许清宵铁血手段,攻城略地,杀降屠城,仁不仁道他们不知道,他们知道的是,许清宵尊重将士,认可将士。
是一个有骨气有血性的读书人,对于那些没有骨气没有血性的读书人来说,他们更加喜欢许清宵这种人。
所以当看到许清宵出现后,守备军们纷纷开口,朝着许清宵一拜,这是发自内心的尊重。
“诸位将士客气了。”
许清宵微微一笑,朝着两旁守备军点了点头,随后快步朝着宫廷外走去。
而此时。
文武百官来的不多,六部尚书和几位国公来的最早。
原本正在闲谈什么,可忽然看到许清宵的身影,一时之间,所有人的目光全部落在了许清宵身上。
“守仁,你怎么来了?”
“啧啧,罕见啊,罕见啊。”
“守仁今日怎么来啊?”<... -->>
<!--go--> 十大条款,客栈和谈。
这件事情已经彻底传开了,大魏百姓十分兴奋与激动。
这十个条款,每一个都无比苛刻,尤其是最后一条,暂定条约,根据各国情势不同,从而慢慢商议。
意思很简单,如果哪天我看你不爽了,再给你加一条过去,那么我就爽了,至于你爽不爽,不管大魏什么事情。
许清宵这个客栈和谈,让大魏百姓简直是春光满面啊。
自北伐之后,大魏什么时候这么硬气过?又什么时候这么爽过?
这场仗,一开始大家的确不想打,可随着许清宵化腐朽为神奇般的手段,在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全面获胜。
这是罕见的战果啊。
大魏这次赢了,不光赢了,而且还是站着把钱收。
当然,这次的条款,许清宵也是区别对待。
类似于压根就没有参战,亦或者是说参战之时,也积极响应大魏的异族国,许清宵没有太过于苛刻,并且给予了一定好处。
只是这些好处,并非是银两上的好处,而是一些国家发展的好处,譬如说将某些地方划分给这些国家,增加他们的土地面积,同时压制敌国实力。
以求一个平衡状态。
但有三点,许清宵一视同仁。
驻商,驻军,特权优待。
这三点要求所有异族国一视同仁。
驻军的好处,这个根本不需要去说,等同于是直接掌控异族国的一举一动,敢闹事都不需要大魏派兵,驻军直接动手,将这些人干死。
许清宵真正在乎的是驻商。
是的,驻商大过于驻军,毕竟大魏的敌人又不是异族国,而是突邪王朝与初元王朝。
你即便是驻军在异族国之中,真要造反,偷偷摸摸,说不定真就造反成功了,再者真到了撕破脸的时候,还管你驻军不驻军?
而驻商,才是真正的大杀招,小到生活上的柴米油盐酱油醋,大到起居住衣,全部由大魏商人一手承包。
一旦开战,行,商人撤离,起居住衣你不在乎对不对?饭你要不要吃?
我压根就不需要派兵打你,我直接围死你,突邪王朝会给你们送粮对不对?
行啊,送啊,我也不阻拦,你每天吃就好,坐在城内,什么也不敢,就吃,光吃,硬吃。
吃个一年,突邪王朝还给你援助粮草吗?帮你养人?屁你吃不吃?
而且不仅仅只是这么简单,因为这是建立在翻脸的情况下。
不翻脸的情况下呢?
异族国统统都是在给大魏打工。
商人赚取异族国百姓的银两,钱流通在大魏,而大魏百姓必须要给大魏商人老老实实干活,才能赚到新的银子。
并且商人去了异族国肯定是有优待的,再加上异族国三成的朝贡。
啧啧。
这已经不是吸血了,而是扒皮,正儿八经的扒皮。
当然扒皮也是有一个度,许清宵会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数额上,保证异族国的百姓能吃饱饭,有那么一点点小钱,极限就是小康。
但想要发大财,想要耀武扬威?
不可能。
身为战败国,大魏允许他们可以想想,想想就好。
至于特权优待,纯粹就是提高国家民族自信,这一点意义也很大,让百姓们从此真正挺直腰杆,看见异族番邦不带虚的。
不服?不服就打!
这三点必须要落实到每一个异族国内。
许清宵回来后,主要就是确定几个目标和方针。
大魏的经济,随着这一仗打完之后,将会有质的发展。
倒不是能收到多少钱,而是民意之龙的出现。
这意味着,大魏百姓,将会迎来一个新的蓬发,上下一心,全民建设,如此一来的话,大魏王朝的生产力将会大大提升。
现在这两年看不出来,等过个三五年,重回鼎盛,指日可待了。
而身居高位,永远不是谋划现在,而是谋划未来,眼光要长远,绝对不能限制在当下。
大魏盛世,迟早会到来的,近几年发生的事情,自己只需要做好微调就好,无需太过于关心,因为很多事情,百姓们会自己去做。
眼下要准备的,是未来,更久远的未来。
守仁学堂内。
许清宵在宣纸上落笔。
【大魏盛世的五个方针】
恩,许清宵正在构思大魏王朝未来的五个未来方针。
许清宵认真开始书写,将自己的想法以及计划,全部写在了宣纸上。
一页又一页的策论被许清宵写出。
时间也一点一点过去。
转眼之间,过去了三日。
大魏异族国七成都认命了,国君纷纷赶往大魏,各国文武百官也回家准备后事,也有人跑,但跑的下场更惨,直接被内部解决了。
大魏的命令摆在那里,谁跑一起死,连和谈的机会都没有了。
牺牲一小部分人,换来大部分人的生存,只要正常人都知道怎么选择。
其实说来说去还不就是一句话,战败了嘛。
要是赢了,死的就是大魏百官,现在是输了,成王败寇的道理,到了那个层次基本上都懂。
哭也好闹也好,但结果没有任何改变。
有点骨气的国君,以身殉国,为了保全百姓,倒也落了个好名声,没有骨气的国君,乞降求命,各种要求都愿意答应,恨不得把国家送给大魏。
但这种乞求,还没送到大魏就被打回来了。
许清宵的意思和态度很直接,到了这一步,杀的意义,是为了震慑,如果没有实质性的惩罚,不会有人畏惧的大魏的。
这些国君害怕,不是害怕大魏,而是面对死亡的恐惧罢了。
许清宵不算什么心狠手辣,而是大趋势的意识形态。
还是那句话,如果这一战是大魏输了,那么死的就是许清宵,是女帝,是大魏百官了。
就好比北伐失利后,可曾见过谁帮助大魏?如果不是许清宵来了,大魏只会越来越颓废,一旦等到一品武者寿终。
那么大魏的末日就来了。
所以,杀,是为了不杀!为后世而不杀。
但这种行为,在读书人眼中,却成为了不仁道,各地的弹劾声骂声也是一片又一片,只是现在的许清宵,如日中天。
各地读书人虽然骂,天下读书人虽然怒,可丝毫影响不到许清宵,缺少组织和领头人,让这帮读书人有气无地撒。
还有剩下三成的异族国,拒绝了这条款,他们想要殊死一搏,想要反抗,不愿意接受这种条款。
这个消息传到大魏时,兵部根本就没有让大魏军上场,直接让周围的异族国出手,条件也很简单,阳谋阴谋一起来。
那个异族国敢闹事,其皇子大义灭亲,或者是亲王皇室,甚至是老百姓都可以,谁灭了,谁当家做主,以后听大魏的就好。
这是阳谋,无解的阳谋。
而阴谋也很简单,周围国家,谁灭了这帮人,谁就可以获得对方的领土。
也是无解的阴谋,知道大魏是什么心思,不费一兵一卒,让异族国自己打去,消耗的也是异族国兵力,而对大魏来说,异族国谁当家都无所谓。
反正都得朝贡三成给大魏,十大条款也必须要答应,仅此而已。
的确,当诏令下达之后,异族国开始内斗了,各路兴兵讨伐逆贼,这些嚷嚷着要造反的异族国,连喊都没喊几天,就被灭了。
有些异族国更惨,有皇子大义灭亲,其余皇子也加入了内斗当中,旁边异族国一看,有机可乘,又开始兴兵了。
这种情况持续了七日,最终被大魏叫停。
大魏不需要他们太过于内耗,倒不是怕他们没有自保能力,而是战争牺牲的一定是百姓。
而这些百姓是大魏未来崛起的根基,哪怕是异族百姓。
大魏叫停,异族国也纷纷住手了,现在对于异族过来说,大魏就是爹,让他们干什么,他们就干什么。
而经过这趟,所有异族国彻底老实了,不老实的也已经没了。
唯一要说的就是一个地方,司龙国。
司龙王自刎了,到了他这个程度,不管跑到任何地方,都没有用的,不过司龙国上下都知道,这件事情主要是他们带头的,国君死完全不够,文武百官死也不够,大魏的想法很简单。
司龙一族上上下下全部得死,除了百姓之外,皇室株连九族,这是司龙国的下场。
所以司龙族皇室一脉,逃到了蛮族之地,根据情报所说,蛮族也在犹豫是否接纳,可最终不知道什么原因,蛮族选择了接纳。
毕竟只是司龙国的一些皇室贵族,主要人已经自刎死了,但即便是如此,大魏也警告了蛮族一番,同时让周围国家占领了司龙国,一起蚕食司龙国。
大魏也拿到了相应的好处。
这个节骨眼上,没必要与蛮族再兴征战了,大魏已经得到了所有东西,也不怕司龙国皇室能做什么。
现在大魏要做的事情,就是彻底结束这场战争,然后开始回去发展国家,不可能因为一个司龙国,而耽误前进的步伐。
【武昌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大魏王朝与突邪王朝和谈结束,两大王朝共同达成协商,突邪王朝因受异族国蒙骗,产生误会,愿援助大魏十万万两白银,伐祸附属国。
【武昌元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大魏境内各附属国于大魏国都,签署平乱条约。
至此,大战结束。
【武昌元年,十二月十五日】
陛下有旨,此战平乱,皆因朝廷百官齐心协力,也因大魏百姓同仇敌忾,共同平乱。
监国少卿许清宵,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屡建奇功,一日蕃国,三日唐国,半月止战,记首功。
故,册封大魏监国少卿许守仁,为大魏王侯,封号平乱,世袭罔替,享年俸十万石,于十二月三十日,国都册封。
着礼部量身定做,各类服饰,仪仗,特赐许守仁白马七匹,赐侯府一座,并扩建学堂。
尊守仁心学,为大魏正统学术,纳入大魏科举考察之中。
钦此!
武昌元年,十一月三十日。
伴随着一道圣旨宣传而出,十一月底的大魏,掀起了惊涛骇浪。
许清宵封侯,这并不是一件震撼人心的事情,毕竟这一战,许清宵虽然没有做到挽救大魏于水火之中这么夸张。
但许清宵塑起大魏国威,这是古今往来,任何帝王或者臣子都想做到的事情。
所以封个侯,对于大魏百姓权贵来说,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但真正让百姓与权贵们震撼的是两个地方。
世袭罔替、尊心学。
这两个地方才是真正恐怖的地方啊。
世袭罔替,代表着许清宵的爵位,可以世世代代无限继承,当今哪怕是九位国公,也只有三位是世袭罔替。
许清宵如此年轻,成为平乱侯不说,而且直接是世袭罔替的侯位。
未来大魏权贵,必有一个许家。
世世代代不作废不替换的爵位,只要大魏不灭,这个爵位就一直继承着。
但如果对比第二个的话,这个也不算什么。
大魏尊心学,纳入科举考核之中,这是什么概念?就是说,以后天下读书人,想要当官,就必须要读心学之书。
不读是吧?不读万一就考心学,你一窍不通,那你可以回家了。
不服气是吧?不服气行啊,等什么时候大魏又遇到危险的时候,你也来指挥一次。
当然这个时候,你也必须要完成几个成就。
【文武统一】
【帝王信任】
【民意如龙】
【立言为民】
【著书大儒】
但凡缺一个条件都不行,达不到以上所有条件,无法激活副本。
所以女帝的这一个行为,几乎是将许清宵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仅仅是地位上给予了许清宵侯爵之位。
更主要的是,女帝已经站队了,在文宫和许清宵面前,女帝选择了许清宵。
这对文宫的打击极大。
天下读书人读书为了什么?心中正义?天下苍生?不管是为了什么,有几个不想当官?即便是再不想当官,想要为天下苍生谋福对不对?
那你也得当官啊,在其位谋其职,你当不了官,你怎么给天下百姓谋福?
可当官的要求之一,就必须要潜心学习心学,可以说光是这一点,不出半年,许清宵必可踏入天地大儒之境。
封圣也近在咫尺了。
这就是大魏震惊的原因了。
如若说这一次,大魏是最大赢家的话,那么许清宵则是第二赢家。
封侯拜相,心学正统。
这.......当真是无穷好处。
人们震撼,口口相传,大魏读书人们更是第一时间收集许清宵的名言名句。
守仁学堂更是差一点被挤破门了,都是来入学的。
可这一切的一切,都与许清宵没有任何关系。
长达接近一个月的时间。
许清宵都在研究五个方针,策论写满了数百张。
确定目标,发展目标,实现目标。
策论主题就是这个。
仅仅只是初稿,许清宵到现在都没有写完,因为要写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一直又过了十天,武昌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距离许清宵册封大殿还有最后五天。
这段时间来,大魏安静了许多,附属国的战争已经结束了一个月之余,整个大魏这段时间忙着的事情,就是清算利润。
从附属国拿来的各种战利品,以及各种好处,包括山脉土地,以及一些重要资源,这些都需要认真清算,纳入大魏国库之中。
而就在这一日。
卯时。
许清宵总算将笔放下来了。
呼!
长长吐出一口白雾,这数个月来,除了吃饭睡觉之外,许清宵全身心地都是在写大魏未来五个方针。
而眼下,也彻彻底底确定了这五个方针。
很快,将策论草稿全部整理一份,许清宵带着厚厚一叠的稿子,走出了学堂。
已是卯时,天穹依旧昏沉,寒冬将至,冷风刺骨,将一些落叶卷起。
身为七品武者,许清宵自然不畏寒冷。
他依旧是穿着一身素衣,朝着大魏皇宫走去。
计划写好了,就是要与陛下商谈,这些事情能早一天落实,最好早一天落实。
人懒一天,无非是少些银两。
但对国家来说,任何一件事情都会影响无数百姓。
走在熟悉的街道上。
一切都显得无比安静。
除了少许人家已经醒来掌灯,大部分百姓还在睡梦之中。
天色昏暗,寒风刺骨。
大魏宫廷已经烧起了地龙,而宫廷之外,也有一条地龙官道,为文臣大儒们驱寒取暖。
两旁的将士更是拿着火把,照亮官道。
而随着许清宵的出现,两旁的将士顿时露出惊讶之色,纷纷朝着许清宵开口道。
“我等见过许侯爷。”
他们开口,是由心的喊了一声,正常来说这些守备军无需行礼,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即可。
可许清宵,如今不仅仅只是侯爵这么简单,附属国之战,许清宵在军中的威望,得到了巨大提升。
这些将士们,都知道了许清宵铁血手段,攻城略地,杀降屠城,仁不仁道他们不知道,他们知道的是,许清宵尊重将士,认可将士。
是一个有骨气有血性的读书人,对于那些没有骨气没有血性的读书人来说,他们更加喜欢许清宵这种人。
所以当看到许清宵出现后,守备军们纷纷开口,朝着许清宵一拜,这是发自内心的尊重。
“诸位将士客气了。”
许清宵微微一笑,朝着两旁守备军点了点头,随后快步朝着宫廷外走去。
而此时。
文武百官来的不多,六部尚书和几位国公来的最早。
原本正在闲谈什么,可忽然看到许清宵的身影,一时之间,所有人的目光全部落在了许清宵身上。
“守仁,你怎么来了?”
“啧啧,罕见啊,罕见啊。”
“守仁今日怎么来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