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小说网 www.51xsw.com,飘在大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杨悦闲来无事,便在长安街上乱逛。古代城市与现代城市不同,不像现代沿大街都是商铺,而是将市场设在专门的地方。长安城设有东西二市,专门进行贸易买卖,设有专门的官署——“市署”进行管理。买卖时间也要定时定点,早上名钟开市,下午击鼓收摊,夜晚不准买卖、闲逛,叫做“宵禁”这种制度有点类似于军管戒严,当然有利于治安。
唐代的长安城已不是从汉代以来的长安城,而是隋朝开始建的新城。新城选址非常考究,居于龙首原上。最北为宫城,号称大内,是皇帝一家子住的地方。宫城之南便是皇城,是各官署所在地。皇城之外称为外郭,被南北街道分成109坊。以朱雀大街为中心,将东西分成极对称的两半。皇城之东附近一般住的是高门贵族,西城一般为商旅平民。据说当时建筑长安城的于文恺只用了八个月便将新长安城建成,如此宏伟浩大的工程,简直是神速。唐代的长安城是个国际性的大都市。与中亚、西亚、东南亚、日本、朝鲜等各国都有来往。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结构合理,经济繁华,成为各国效坊的城市建筑。
东市接近高官贵族居住区,以侈奢品为主,珠宝、书社、杂戏等各式各样。西市却更加热闹,大多是南来北往的商客,乃丝绸之路的源头。在当时,只要能买到的东西,在长安城的西市便能买到。歌舞酒肆林立,胡女表演更是充满异域风情。
杨夫人依着杨悦去玩儿,只是让武权跟着,以免发生意外。杨悦知道武权武功高强,人又实诚,也乐得让他当保镖。杨悦一连几日游走,西市东市杂耍酒肆,逛得不意乐乎。杨悦发现自己一口纯正的“普通话”在大唐却成了方言。大家听她的口音,便知她是外乡人。见南来北往的商客都以“长安话”为标准,甚至成为中外交际的“共同语”如同现在国际上通用英语一般,杨悦也少不得要将口音改成“长安话”
却说一日,杨悦从西市转一圈,见实在已没什么可以再买,出来后坐在街角的一只大鼓台前休息。说来奇怪,这些时日,杨悦见长安街头,几乎每条街街角都设有一只鼓。便随手拿起鼓杵敲了几下。“咚咚”声响,只轻轻几下便十分的响亮,与现代的鼓大为不同。武权大惊,说道:“少主,快跑,这东西不能乱敲。”果然,从西市行署里出来几个卫士,向这边奔来。
杨悦没想到敲几下鼓便招来这么些人,忙扭转身拔腿就跑。跑了好一阵,见没有人追来才放下心来。问道:“那鼓是什么东西?”武权说道:“少主有所不知,那鼓是叫做‘警鼓’,是专门用来向府衙报警用的,如果那里发生了祸事儿,只要一敲警鼓,近处的衙差便会快速到达。”“原来是110啊。”没想到古人没有电话,竟然想出这种招数,与烽火台异曲同工,杨悦赞叹道“高,实在是高,想出这个办法的人实在是聪明之极。”
武权奇道:“什么是110?”杨悦这才发觉失言,笑道:“就是一种鼓点啊,比如说敲一下正中“咚”的一声,与敲一下四周发出“噗”的一声,按照不同的方式组合在一起,表示发生不同的事情。比如‘咚咚噗’表示有人打架,‘噗咚咚’表示有地方着火这样卫士也好提前有个准备”武权听了她的奇谈怪论惊得说不出话来。却听身后一人拍手笑道:“真是个好法子!”
杨悦回头见是一个四十多岁的文士,个子很高,但极瘦,瘦得让人看了可怜,象一支麻竿顶一支钢盔。杨悦有点想笑,却又笑不出来,诧异的看着此人。
“瘦麻竿”向她抱拳说道:“在下马周,认为公子刚才说的法子极为巧妙,请教公子”
“在下杨三。先生谬赞,实不敢当。不过随口说说而矣,先生不必当真。”杨悦还礼,报上自己不伦不类的名号,心中先以笑破肚皮。
那马周却没感到有什么可笑之处,说道:“原来是杨三郎,三郎不必过谦,刚才说的方法,可谓为‘警鼓’的作用锦上添花”
“岂敢岂敢,在下不过一时突发奇想。”正说间,杨悦瞥见卫士从拐角处出现,忙告个罪,匆匆避开。
马周却正在琢磨各种“鼓语”越琢磨越感到其妙处,兴奋地廋弱的身板一阵乱晃。等到他去看杨悦时,杨悦却早已不见了踪影。
武权边跑边说道:“少主,这马周莫不是新上任的左庶子马周马大人吧?听说警鼓就是他建议修的。”说完又感觉自己好笑,堂堂天子红人怎么可能跟自己一样独自一人在大街上独自溜达。
什么马周、驴周!杨悦可是一概都不认识。马周也不知,杨悦真是没读过历史对大唐历史知之甚少。马周虽非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列,却也赫赫有名,深受李世民器重,唐初许多政治稳定与经济繁荣可以说都有他一份功劳。这警鼓正是他想出来的点子,以利于长安城的治安。
武权说得不错,此人正是御史马周。马周见失了杨悦踪影,不由大叫“可惜”边想边往南衙去。走到朱雀门,迎面走来一个年轻人,马周只顾低着头,竟然差点撞上来人。年轻人见他自言自语地嘟嘟嚷嚷,笑着行礼道:“马御史。”
马周这才醒悟过来,忙向来人告罪:“郎君,臣失礼了。”
被马周称作郎君的年轻人,却是大唐皇储太子殿下。唐人称呼十分随意,便是皇家与民间称呼也往往相同。太子一般被左右亲近之人称作“郎君”同一般人家称呼“少主人”一样。这个太子已不是被废为庶人的李承乾,是新立为太子的李治。刚刚行过册立大典不久。原本太子之位已于五月份议定,当时正值农时,李世民便将庆典推到了十月份,大典之后还特意到华山会猎。
李治显然是个十分随和的性子,向马周摇摇头笑道:“不必如此。马御史想什么想得如此入神?”
马周便将刚才“杨三郎”关于“警鼓”的点子说了。李治也兴奋地说道:“果然是个好法子。御史这便让人去定‘鼓语’。”
马周点点头,说道:“正是如此。只是这个杨三郎却不知是何家子弟,竟然如此聪慧。”
李治听了“杨三郎”的名字,突然想起似是在哪里听过,却又想不起来,不由一愣,正想要问杨三郎是什么模样。却听马周问道:“殿下这是要去哪里?”
&n... -->>
杨悦闲来无事,便在长安街上乱逛。古代城市与现代城市不同,不像现代沿大街都是商铺,而是将市场设在专门的地方。长安城设有东西二市,专门进行贸易买卖,设有专门的官署——“市署”进行管理。买卖时间也要定时定点,早上名钟开市,下午击鼓收摊,夜晚不准买卖、闲逛,叫做“宵禁”这种制度有点类似于军管戒严,当然有利于治安。
唐代的长安城已不是从汉代以来的长安城,而是隋朝开始建的新城。新城选址非常考究,居于龙首原上。最北为宫城,号称大内,是皇帝一家子住的地方。宫城之南便是皇城,是各官署所在地。皇城之外称为外郭,被南北街道分成109坊。以朱雀大街为中心,将东西分成极对称的两半。皇城之东附近一般住的是高门贵族,西城一般为商旅平民。据说当时建筑长安城的于文恺只用了八个月便将新长安城建成,如此宏伟浩大的工程,简直是神速。唐代的长安城是个国际性的大都市。与中亚、西亚、东南亚、日本、朝鲜等各国都有来往。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结构合理,经济繁华,成为各国效坊的城市建筑。
东市接近高官贵族居住区,以侈奢品为主,珠宝、书社、杂戏等各式各样。西市却更加热闹,大多是南来北往的商客,乃丝绸之路的源头。在当时,只要能买到的东西,在长安城的西市便能买到。歌舞酒肆林立,胡女表演更是充满异域风情。
杨夫人依着杨悦去玩儿,只是让武权跟着,以免发生意外。杨悦知道武权武功高强,人又实诚,也乐得让他当保镖。杨悦一连几日游走,西市东市杂耍酒肆,逛得不意乐乎。杨悦发现自己一口纯正的“普通话”在大唐却成了方言。大家听她的口音,便知她是外乡人。见南来北往的商客都以“长安话”为标准,甚至成为中外交际的“共同语”如同现在国际上通用英语一般,杨悦也少不得要将口音改成“长安话”
却说一日,杨悦从西市转一圈,见实在已没什么可以再买,出来后坐在街角的一只大鼓台前休息。说来奇怪,这些时日,杨悦见长安街头,几乎每条街街角都设有一只鼓。便随手拿起鼓杵敲了几下。“咚咚”声响,只轻轻几下便十分的响亮,与现代的鼓大为不同。武权大惊,说道:“少主,快跑,这东西不能乱敲。”果然,从西市行署里出来几个卫士,向这边奔来。
杨悦没想到敲几下鼓便招来这么些人,忙扭转身拔腿就跑。跑了好一阵,见没有人追来才放下心来。问道:“那鼓是什么东西?”武权说道:“少主有所不知,那鼓是叫做‘警鼓’,是专门用来向府衙报警用的,如果那里发生了祸事儿,只要一敲警鼓,近处的衙差便会快速到达。”“原来是110啊。”没想到古人没有电话,竟然想出这种招数,与烽火台异曲同工,杨悦赞叹道“高,实在是高,想出这个办法的人实在是聪明之极。”
武权奇道:“什么是110?”杨悦这才发觉失言,笑道:“就是一种鼓点啊,比如说敲一下正中“咚”的一声,与敲一下四周发出“噗”的一声,按照不同的方式组合在一起,表示发生不同的事情。比如‘咚咚噗’表示有人打架,‘噗咚咚’表示有地方着火这样卫士也好提前有个准备”武权听了她的奇谈怪论惊得说不出话来。却听身后一人拍手笑道:“真是个好法子!”
杨悦回头见是一个四十多岁的文士,个子很高,但极瘦,瘦得让人看了可怜,象一支麻竿顶一支钢盔。杨悦有点想笑,却又笑不出来,诧异的看着此人。
“瘦麻竿”向她抱拳说道:“在下马周,认为公子刚才说的法子极为巧妙,请教公子”
“在下杨三。先生谬赞,实不敢当。不过随口说说而矣,先生不必当真。”杨悦还礼,报上自己不伦不类的名号,心中先以笑破肚皮。
那马周却没感到有什么可笑之处,说道:“原来是杨三郎,三郎不必过谦,刚才说的方法,可谓为‘警鼓’的作用锦上添花”
“岂敢岂敢,在下不过一时突发奇想。”正说间,杨悦瞥见卫士从拐角处出现,忙告个罪,匆匆避开。
马周却正在琢磨各种“鼓语”越琢磨越感到其妙处,兴奋地廋弱的身板一阵乱晃。等到他去看杨悦时,杨悦却早已不见了踪影。
武权边跑边说道:“少主,这马周莫不是新上任的左庶子马周马大人吧?听说警鼓就是他建议修的。”说完又感觉自己好笑,堂堂天子红人怎么可能跟自己一样独自一人在大街上独自溜达。
什么马周、驴周!杨悦可是一概都不认识。马周也不知,杨悦真是没读过历史对大唐历史知之甚少。马周虽非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列,却也赫赫有名,深受李世民器重,唐初许多政治稳定与经济繁荣可以说都有他一份功劳。这警鼓正是他想出来的点子,以利于长安城的治安。
武权说得不错,此人正是御史马周。马周见失了杨悦踪影,不由大叫“可惜”边想边往南衙去。走到朱雀门,迎面走来一个年轻人,马周只顾低着头,竟然差点撞上来人。年轻人见他自言自语地嘟嘟嚷嚷,笑着行礼道:“马御史。”
马周这才醒悟过来,忙向来人告罪:“郎君,臣失礼了。”
被马周称作郎君的年轻人,却是大唐皇储太子殿下。唐人称呼十分随意,便是皇家与民间称呼也往往相同。太子一般被左右亲近之人称作“郎君”同一般人家称呼“少主人”一样。这个太子已不是被废为庶人的李承乾,是新立为太子的李治。刚刚行过册立大典不久。原本太子之位已于五月份议定,当时正值农时,李世民便将庆典推到了十月份,大典之后还特意到华山会猎。
李治显然是个十分随和的性子,向马周摇摇头笑道:“不必如此。马御史想什么想得如此入神?”
马周便将刚才“杨三郎”关于“警鼓”的点子说了。李治也兴奋地说道:“果然是个好法子。御史这便让人去定‘鼓语’。”
马周点点头,说道:“正是如此。只是这个杨三郎却不知是何家子弟,竟然如此聪慧。”
李治听了“杨三郎”的名字,突然想起似是在哪里听过,却又想不起来,不由一愣,正想要问杨三郎是什么模样。却听马周问道:“殿下这是要去哪里?”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