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小说网 www.51xsw.com,飘在大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乃是守业的良主。再说,立皇储何等大事,关系到国家命运,圣上岂能如儿戏一般,朝立夕改,满朝臣子如何再相信圣上。”
李世民一时不能回答,长孙无忌又道:“四月时,圣上如果更立吴王,臣没有话说,此时更立吴王,臣请圣上三思。”
李世民沉思良久,知长孙无忌所说终是实情,不得不作罢。
等到吴王被御史再次弹劾,李世民才想到自己当时对吴王的夸赞其实也是一种过失。贞观十一年那次弹劾吴王与其乳母之子赌博,这次弹劾他游猎过度。小儿博采之戏本自平常,不过玩乐而矣,便是李世民儿时也常玩此戏。这次弹劾他游猎虽然另有目的,却也是事实。自十月以来,吴王李恪一直在华山游猎,一个多月过去还不曾回来。李世民不由恼怒李恪竟然授人以柄。因而大怒,将其招回,一顿责骂。
只是吴王恪不知怎么,看上去失魂落魄。难道是因为立嗣无望,心灰意冷?李世民望着这个一向最让自己称心如意的儿子,有点后悔,不免又温言说道:“父子虽是至亲,但是我儿如果有罪,国家的法津却不能徇私。”长叹一声又告诫道:“当年汉帝已立昭帝,燕王旦不服,阴谋不轨,被霍光诛杀。为人臣子,不可不戒。”见吴王恪眼中含泪点头,心中过意不去,挥手让他到内宫去辞别母亲,再到安州上任。
待吴王走后,李世民怔了多时。他自然明白自己如此做也是无可奈何,同时也是保护儿子的一种方法。吴王虽然被责,但也是告诉朝臣,表明自己对吴王的疏远,不会让其威胁到太子之位但杨贵妃在几个儿子中一向最为安心的便是李恪,担心贵妃因此心中抑郁,因而想到咸池殿安慰贵妃。
刚到咸池殿,正好遇上李福取琴出来。听他说要给“姊姊”送琴,想起长孙无忌说过的那个“公主”便让李福将琴给他,他来送琴。李福见父皇去送琴怎敢不给,将琴给了李世民,自己与李明玩去了。
李世民拿琴递给杨悦,杨悦头也未回,一直以为是李福。李世民也不打扰她,静静听她弹奏。神游大海,思入太虚,扶摇之上周身舒泰。**中琴艺最高的当属杨贵妃,听了杨悦琴声感觉比杨贵妃更进一步。暗暗纳罕:有这样一位才女公主,自己怎么一直不知?
见杨悦向自己行礼,才知杨悦并非公主,心中暗笑:儿女太多,老子竟然认不出谁是自己女儿。想起前些日子杨贵妃说过收了一弟子,莫非便是眼前之人?见杨悦姿容绝色,神采飘逸,**之中竟无人能及。或许有容貌可以与之相比,但身材却万万不及;或许身材可与之相比,但神韵却万万不及;或者神韵可与之相比,但才情却万成不及李世民看遍万千花色,未曾见到如杨悦一般令人神心皆醉的美人,比曹子建笔下的洛神,屈子口中的湘妃还要胜出,只觉万种风情,千般姿态,一时神情恍惚。
这是杨悦看到的第三双同样的眼睛和同样的眼神。第一个是高阳公主,第二个是李恪,这第三个便是李世民。心想:这父子三人眼睛长得还真像,连眼神都传染。前两人很搞笑,将她当做男人来看,这个到是把自己当做女人,只是李世民是历史上有名的明君,气宇非凡,风流倜傥,也是个英雄人物,只是他**佳丽三千,我杨悦岂会混入此中。
更况一夫多妻制下的男子所谓的“爱”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实在是不值一哂。即便是除去这一点,在杨悦看来,李世民对她的这种“喜爱”其实与喜欢一件东西没什么区别。就好比是看到美玉大家自然喜欢,尽管说不出它的价值何在,也会千方百计的据为己有。这正是杨悦所不能接受的,杨悦从不认为自己的外貌有多么高明或者了不起,反而认为自己的才华与思想才是自己真正的骄傲,而她的爱人必须首先是她的知己,了解并能够欣赏她内在的美。而李世民与她刚刚见面不过半个时辰便拼发出的爱意,在她眼里不过是一种占有欲而矣。何况他的爱人未免也太多了,长孙无垢是他的最爱,杨贵妃也是他的挚爱,那个“慵美人”显然也是他的深爱的人,他这种博情烂爱,怎会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爱?作为拥有现代人“对等爱情”观念的杨悦来说,如何能够接受?
“李世民与高阳公主的爱其实没什么区别。”杨悦轻蔑地想。同样是一种发骚,见到喜爱的人就不想放过。只不过在男权社会里,一个不被允许,一个却正大光明;当然从个人的内心来说,一个是自觉的道德沉沦,而另一个是不自觉的,并未意识到这是一种错,因而并没有道德沦丧。这样说起来,这两个人反而不如李德,李德至少还是以欣赏她的诗才并且曲意相通为基础的,也算是“知音”只是李德认定她是个男人想到这儿,杨悦不由微微莞尔再说“我杨悦在这里不过是“做客”终久是要想办法回去的,岂能真与古人产生什么纠葛。”
杨悦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旁观者,一个看一看历史的旁观者,只是一种身临其境的“旁观”她还没有想要参与历史或者改变历史的想法。抱定这个想法,她也不可能与历史中的人物产生“多余”的情感
杨悦轻咳一声,李世民才回过神来,知道自己一时失态。微微一笑,从杨悦手中取过瑶琴,一曲南风翩然而出:
“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俯视天下,胸中沟壑万千,教化四方,四海皆滨,万民臣服,盛世太平,天下大治
杨悦心中一懔,李世民这曲南风,非一般人能达到的境地。君临天下,王者之霸气,王者之睿气,王者之心怀天下由衷赞道:“不愧为一代明君,一曲‘南风’而天下大治,向来以为只是传说,今日始知绝非虚言。”
李世民听了杨悦的赞语,哈哈大笑,以他多年喜怒不行于色地修为,竟然不自禁地异常兴奋,益于言表。
“原来是圣上的琴声,臣妾还以为谁能达到这般地步。”杨贵妃立于二人身后,静静地说道。不知什么时候她也到了这里。杨悦见杨贵妃来,忙趁机告退。杨贵妃点点头任由她去。
李世民目光追遂着杨悦消失才回过神来,说道:“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不知是谁家女儿。”
杨贵妃知他动情,笑道:“她是臣妾家族后辈,圣上如若有意,臣妾愿为冰人。”
李世民拉着杨贵妃的手喜道:“爱妃真乃吾的知己,最懂吾地心意。”杨贵妃心中叹道:这等美人,连圣上都如此倾心,恪儿怎么就不屑一顾呢?
原来杨夫人将杨悦介绍给杨贵妃时,说杨悦是自己的嫡亲侄女,现在又认了干女儿。所以杨贵妃把杨悦当作杨氏族人。她见杨悦才貌俱佳,心中喜爱,有意搓合杨悦与自己儿子李恪。李恪却不肯,说心中已有知己。杨贵妃问他是谁,他又不肯说。母子二人为此吵了几句,李恪愤愤而去,竟然错过了与杨悦见面的机会。
回到府中,杨夫人特意叫杨悦来,问起吴王李恪的事情。杨悦见说已隐隐猜到今日之事杨夫人与杨贵妃之间的默契,只怕是想将李恪介绍给自己。可笑地是李恪竟然因为喜欢另一个自己而错过了与自己“相亲”的好事儿,不由大乐。
向杨夫人说起李恪被赶到吴地上任的事情,叹息道:“没想到当个皇子这么不自由,打几天猎也会被弹劾,全然不象传说中那样。”
杨夫人听了她的感慨笑道:“传说中怎样?”杨悦笑着说道:“自然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十分风光。”
杨夫人若有所思地说道:“生在帝王家,表面风光,实则其中有多少不尽人意处,外人岂能得知”
杨悦见杨夫人楞神,笑道:“不去管他,反正与我们也不相干。”
杨夫人回过神来也笑道:“说得也是。不过,你并不知其中关节。吴王看似是因游猎获罚,实则不过是两方势力的较量而矣。”
杨悦奇道:“什么势力?朝臣与皇子们?”
杨夫人摇摇头,神情严肃起来,但双眼却放出无比睿智地光茫:“吴王是杨贵妃之子,杨贵妃是前朝公主,因此大隋的老臣自然中意他。四月间前太子被废,朝中有意属吴王。当今圣上也十分喜爱吴王,因而吴王难免会成为某些人的眼中盯。”
这些事情,杨悦在后世的史书中的确也看到过,因而恍然大悟:“哦,我知道了。那弹劾李恪的御史定然是李治支使。”杨悦对这些古人可没有当时人的敬重,因而她时常直呼其名,杨夫人也不以为意,点头道:“纵然不是李治支使,也一定是拥戴李治一派的人支使的。不过是故技重施。”
“故技重施?”杨悦讶道。
“贞观十一年,圣上曾有意立贵妃为皇后,后来不得已作罢。当时也有人弹劾吴王。”杨夫人若有所思地说道。
“自古**便不消停啊。”杨悦感慨地想。沉思片刻问道:“那我们当然是李恪一派了。”想到唐高宗乃是李治,支持李恪自然没有好下场,心中不由惴惴不安。但是如果不支持他,杨贵妃与她有师徒之义,依情依理又不可能不支持李恪。
杨夫人听了却扑哧一笑道:“我们好在是女子,不用表态。没人硬要按我们一个吴王党。”
杨悦被她提醒这才想起古代女人是没什么政治立场地,笑着搔搔头道:“这我到忘了。不过即使大家不说,但以母亲与贵妃师傅的关系,只怕这吴王党羽的名头是摘不了的。不过吴王恐怕当不上太子,到时候师傅徒自伤心,反而不如不去争那劳什子,做个自在闲王岂不更美”杨夫人笑着摇头:“只怕并不容易。”
“是啊,只怕并不容易。”杨悦心中叹道,李恪的结局很不幸,树欲静而风不止,虽然他并没有参与争位,但最终还是被长孙无忌借机除掉,实在是可怜。想到李恪高超的琴技,杨悦不由暗叫可惜。想到杨贵妃将来的处境,又不由暗暗伤神。心想,怎么想个法子让贵妃安心才好。
注1:我——唐代皇帝自称有“朕”、“我”、“吾”
;
乃是守业的良主。再说,立皇储何等大事,关系到国家命运,圣上岂能如儿戏一般,朝立夕改,满朝臣子如何再相信圣上。”
李世民一时不能回答,长孙无忌又道:“四月时,圣上如果更立吴王,臣没有话说,此时更立吴王,臣请圣上三思。”
李世民沉思良久,知长孙无忌所说终是实情,不得不作罢。
等到吴王被御史再次弹劾,李世民才想到自己当时对吴王的夸赞其实也是一种过失。贞观十一年那次弹劾吴王与其乳母之子赌博,这次弹劾他游猎过度。小儿博采之戏本自平常,不过玩乐而矣,便是李世民儿时也常玩此戏。这次弹劾他游猎虽然另有目的,却也是事实。自十月以来,吴王李恪一直在华山游猎,一个多月过去还不曾回来。李世民不由恼怒李恪竟然授人以柄。因而大怒,将其招回,一顿责骂。
只是吴王恪不知怎么,看上去失魂落魄。难道是因为立嗣无望,心灰意冷?李世民望着这个一向最让自己称心如意的儿子,有点后悔,不免又温言说道:“父子虽是至亲,但是我儿如果有罪,国家的法津却不能徇私。”长叹一声又告诫道:“当年汉帝已立昭帝,燕王旦不服,阴谋不轨,被霍光诛杀。为人臣子,不可不戒。”见吴王恪眼中含泪点头,心中过意不去,挥手让他到内宫去辞别母亲,再到安州上任。
待吴王走后,李世民怔了多时。他自然明白自己如此做也是无可奈何,同时也是保护儿子的一种方法。吴王虽然被责,但也是告诉朝臣,表明自己对吴王的疏远,不会让其威胁到太子之位但杨贵妃在几个儿子中一向最为安心的便是李恪,担心贵妃因此心中抑郁,因而想到咸池殿安慰贵妃。
刚到咸池殿,正好遇上李福取琴出来。听他说要给“姊姊”送琴,想起长孙无忌说过的那个“公主”便让李福将琴给他,他来送琴。李福见父皇去送琴怎敢不给,将琴给了李世民,自己与李明玩去了。
李世民拿琴递给杨悦,杨悦头也未回,一直以为是李福。李世民也不打扰她,静静听她弹奏。神游大海,思入太虚,扶摇之上周身舒泰。**中琴艺最高的当属杨贵妃,听了杨悦琴声感觉比杨贵妃更进一步。暗暗纳罕:有这样一位才女公主,自己怎么一直不知?
见杨悦向自己行礼,才知杨悦并非公主,心中暗笑:儿女太多,老子竟然认不出谁是自己女儿。想起前些日子杨贵妃说过收了一弟子,莫非便是眼前之人?见杨悦姿容绝色,神采飘逸,**之中竟无人能及。或许有容貌可以与之相比,但身材却万万不及;或许身材可与之相比,但神韵却万万不及;或者神韵可与之相比,但才情却万成不及李世民看遍万千花色,未曾见到如杨悦一般令人神心皆醉的美人,比曹子建笔下的洛神,屈子口中的湘妃还要胜出,只觉万种风情,千般姿态,一时神情恍惚。
这是杨悦看到的第三双同样的眼睛和同样的眼神。第一个是高阳公主,第二个是李恪,这第三个便是李世民。心想:这父子三人眼睛长得还真像,连眼神都传染。前两人很搞笑,将她当做男人来看,这个到是把自己当做女人,只是李世民是历史上有名的明君,气宇非凡,风流倜傥,也是个英雄人物,只是他**佳丽三千,我杨悦岂会混入此中。
更况一夫多妻制下的男子所谓的“爱”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实在是不值一哂。即便是除去这一点,在杨悦看来,李世民对她的这种“喜爱”其实与喜欢一件东西没什么区别。就好比是看到美玉大家自然喜欢,尽管说不出它的价值何在,也会千方百计的据为己有。这正是杨悦所不能接受的,杨悦从不认为自己的外貌有多么高明或者了不起,反而认为自己的才华与思想才是自己真正的骄傲,而她的爱人必须首先是她的知己,了解并能够欣赏她内在的美。而李世民与她刚刚见面不过半个时辰便拼发出的爱意,在她眼里不过是一种占有欲而矣。何况他的爱人未免也太多了,长孙无垢是他的最爱,杨贵妃也是他的挚爱,那个“慵美人”显然也是他的深爱的人,他这种博情烂爱,怎会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爱?作为拥有现代人“对等爱情”观念的杨悦来说,如何能够接受?
“李世民与高阳公主的爱其实没什么区别。”杨悦轻蔑地想。同样是一种发骚,见到喜爱的人就不想放过。只不过在男权社会里,一个不被允许,一个却正大光明;当然从个人的内心来说,一个是自觉的道德沉沦,而另一个是不自觉的,并未意识到这是一种错,因而并没有道德沦丧。这样说起来,这两个人反而不如李德,李德至少还是以欣赏她的诗才并且曲意相通为基础的,也算是“知音”只是李德认定她是个男人想到这儿,杨悦不由微微莞尔再说“我杨悦在这里不过是“做客”终久是要想办法回去的,岂能真与古人产生什么纠葛。”
杨悦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旁观者,一个看一看历史的旁观者,只是一种身临其境的“旁观”她还没有想要参与历史或者改变历史的想法。抱定这个想法,她也不可能与历史中的人物产生“多余”的情感
杨悦轻咳一声,李世民才回过神来,知道自己一时失态。微微一笑,从杨悦手中取过瑶琴,一曲南风翩然而出:
“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俯视天下,胸中沟壑万千,教化四方,四海皆滨,万民臣服,盛世太平,天下大治
杨悦心中一懔,李世民这曲南风,非一般人能达到的境地。君临天下,王者之霸气,王者之睿气,王者之心怀天下由衷赞道:“不愧为一代明君,一曲‘南风’而天下大治,向来以为只是传说,今日始知绝非虚言。”
李世民听了杨悦的赞语,哈哈大笑,以他多年喜怒不行于色地修为,竟然不自禁地异常兴奋,益于言表。
“原来是圣上的琴声,臣妾还以为谁能达到这般地步。”杨贵妃立于二人身后,静静地说道。不知什么时候她也到了这里。杨悦见杨贵妃来,忙趁机告退。杨贵妃点点头任由她去。
李世民目光追遂着杨悦消失才回过神来,说道:“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不知是谁家女儿。”
杨贵妃知他动情,笑道:“她是臣妾家族后辈,圣上如若有意,臣妾愿为冰人。”
李世民拉着杨贵妃的手喜道:“爱妃真乃吾的知己,最懂吾地心意。”杨贵妃心中叹道:这等美人,连圣上都如此倾心,恪儿怎么就不屑一顾呢?
原来杨夫人将杨悦介绍给杨贵妃时,说杨悦是自己的嫡亲侄女,现在又认了干女儿。所以杨贵妃把杨悦当作杨氏族人。她见杨悦才貌俱佳,心中喜爱,有意搓合杨悦与自己儿子李恪。李恪却不肯,说心中已有知己。杨贵妃问他是谁,他又不肯说。母子二人为此吵了几句,李恪愤愤而去,竟然错过了与杨悦见面的机会。
回到府中,杨夫人特意叫杨悦来,问起吴王李恪的事情。杨悦见说已隐隐猜到今日之事杨夫人与杨贵妃之间的默契,只怕是想将李恪介绍给自己。可笑地是李恪竟然因为喜欢另一个自己而错过了与自己“相亲”的好事儿,不由大乐。
向杨夫人说起李恪被赶到吴地上任的事情,叹息道:“没想到当个皇子这么不自由,打几天猎也会被弹劾,全然不象传说中那样。”
杨夫人听了她的感慨笑道:“传说中怎样?”杨悦笑着说道:“自然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十分风光。”
杨夫人若有所思地说道:“生在帝王家,表面风光,实则其中有多少不尽人意处,外人岂能得知”
杨悦见杨夫人楞神,笑道:“不去管他,反正与我们也不相干。”
杨夫人回过神来也笑道:“说得也是。不过,你并不知其中关节。吴王看似是因游猎获罚,实则不过是两方势力的较量而矣。”
杨悦奇道:“什么势力?朝臣与皇子们?”
杨夫人摇摇头,神情严肃起来,但双眼却放出无比睿智地光茫:“吴王是杨贵妃之子,杨贵妃是前朝公主,因此大隋的老臣自然中意他。四月间前太子被废,朝中有意属吴王。当今圣上也十分喜爱吴王,因而吴王难免会成为某些人的眼中盯。”
这些事情,杨悦在后世的史书中的确也看到过,因而恍然大悟:“哦,我知道了。那弹劾李恪的御史定然是李治支使。”杨悦对这些古人可没有当时人的敬重,因而她时常直呼其名,杨夫人也不以为意,点头道:“纵然不是李治支使,也一定是拥戴李治一派的人支使的。不过是故技重施。”
“故技重施?”杨悦讶道。
“贞观十一年,圣上曾有意立贵妃为皇后,后来不得已作罢。当时也有人弹劾吴王。”杨夫人若有所思地说道。
“自古**便不消停啊。”杨悦感慨地想。沉思片刻问道:“那我们当然是李恪一派了。”想到唐高宗乃是李治,支持李恪自然没有好下场,心中不由惴惴不安。但是如果不支持他,杨贵妃与她有师徒之义,依情依理又不可能不支持李恪。
杨夫人听了却扑哧一笑道:“我们好在是女子,不用表态。没人硬要按我们一个吴王党。”
杨悦被她提醒这才想起古代女人是没什么政治立场地,笑着搔搔头道:“这我到忘了。不过即使大家不说,但以母亲与贵妃师傅的关系,只怕这吴王党羽的名头是摘不了的。不过吴王恐怕当不上太子,到时候师傅徒自伤心,反而不如不去争那劳什子,做个自在闲王岂不更美”杨夫人笑着摇头:“只怕并不容易。”
“是啊,只怕并不容易。”杨悦心中叹道,李恪的结局很不幸,树欲静而风不止,虽然他并没有参与争位,但最终还是被长孙无忌借机除掉,实在是可怜。想到李恪高超的琴技,杨悦不由暗叫可惜。想到杨贵妃将来的处境,又不由暗暗伤神。心想,怎么想个法子让贵妃安心才好。
注1:我——唐代皇帝自称有“朕”、“我”、“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