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小说网 www.51xsw.com,飘在大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李世民不由再一次认真打量李愔,满意地点了点头。
直到殿前内侍报,卫公李靖晋见。李世民才挥了挥手,让李愔退下。
见李愔快走出殿时,又迟疑地叫住他,说道:“卫公来是要谈辽东的事儿,你站在一旁听听吧。”
李愔听了,心中狂喜,这还是父皇第一次如此重视自己
当下李愔恭敬的立在门前,等待卫公进来。待李靖走进殿内,李愔向李靖先行了一礼。李靖没想到李愔会在,不由诧异地看了看他。
李世民微微一笑:“蜀王来此本是有其它事儿问他,你当他不存在即可”
李靖微微点头,知道今日所谈极为机密,李世民如此说是告诉他不必忌讳李愔,只管畅所欲言。
见李靖走进两仪殿,面上虽无表情,眼中却掩不住一丝喜色,李世民笑道:“为辽东事儿,正要问卫公意见。”
李靖一缕白须,呵呵笑道:“一个字。”
“打!”两人异口同声,相视大笑。
这件事儿在朝堂上已议论多次,有主张战的,有主张不战的。大唐武将向来闻战而喜,主战的是李世勣等一众兵部官员。主张多一事儿不如少一事儿,和平为主的自然是文官,包括谏议大夫禇遂良,中书令杨师道等人。房玄龄保持中立,认为打也可不打也可,皆有利弊。
文官指责武将闻战而喜,不过是想要立功邀赏,执民脂民膏于不顾。武将则指责文官只是一味保守,不知居安思危,岂不知打跨敌人便是保证自身安定,高丽暴厉,向来有占新罗、平百济,统一辽东之心,若真让它形成一个统一的大国,则对我中原将是一大威胁,决不可坐视不管,纵虎为患。
李世民看了一眼立在一旁的李愔,向李靖问道:“说说理由。”
李靖笑了笑,眼睛也飘了一眼李愔,说道:“打的理由只有一个,打得过。”
李世民点头大笑,说道:“当年神尧皇帝,为了平定天下而不得不与突厥称兄弟,便是一样的道理。贞观四年,卫公灭突厥,大震神尧皇帝生平之志,才解天下人之误会。”
“打得过”!好简单的理由。李愔心头砰然大跳,豁然开朗,挑起一场战争唯一的理由——“打得过”!战争无论正义与非正义,最先权衡的应是双方的力量。打得过才打,才是最冷静而明智的选择。打不过也要打,不是挑起战争的理由,而是应对战争的理由。
李愔想到刚才自己所说的原因,相对于此未免太小儿科。什么仁义道德,其实都是虚的,只能作为出战的借口。这个道理显然父皇与卫公不说自明,之所以说出来不过是在教导自己。
李愔心中凛然,刚才被父皇夸奖的志得意满一下飞到了爪哇国,态度更加恭敬起来。
李世民看了看李愔,满意地点点头,向卫公说道:“如今我大唐兵精将猛,四海皆平,唯剩辽东,我要趁着年岁还不算老,解决掉这个难题。”
李靖点头笑道:“圣上英明。”
李世民微微一笑,转口问道:“卫公以为若战,我们眼下要作的准备是什么?”
听到李世民如此问,李愔立时收回心神,忙附耳细听。
“辽东不比突厥,吐谷浑。突厥等地不过游牧之族,以骑兵善战为主。只要我大唐兵马够强,足以一战。高丽一向以我中华为师,深受中原影响,善于守城。尤其是自贞观五年,圣上派长孙师将到高丽毁‘京观’,收敛前隋战亡尸骨以来,高丽便慌慌不可终日,担心圣上征讨,一直在作战事防备。自扶余至大海间修建‘千里长城’以为防线,城坚地险。因而辽东之战必然有许多攻艰战,应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不易仓促而行。”
李世民连连点头:“吾当年平定中原,对于坚城之利深有感触。当年河东之战,与屈突通在潼关相持一月有余,神尧皇帝几欲放弃长安。”
李靖眼中露出笑意:“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宁服三半葱,不逢屈突通。屈氏兄弟铁嘴钢牙的确不易对付。潼关向为长安东门户城坚难攻。”
这句话乃是当年长安城流行的谚语,李世民听了哈哈大笑,想起当年屈突通决不投降,后来却又成了大唐二十四功臣之一,如回到当年的金戈铁马中,一时出神。
“卫公以为要攻辽东,如何进攻为好。”
“水陆并进。”
“当年,隋帝也曾用此法。”
“隋帝征辽失败,但也不能说这个战策不对。”
“炀帝的文才武略,都是好的,朕常自思,如若比武功兵法,朕或许能比。但如若比文才,朕决对不是对手。若论聪明识人,炀帝皆是无人能及的人物,为何会落到全民皆反的地步?”
“圣上所言不错。圣上与隋帝皆是天纵奇才,只是隋帝性格太过于持才傲物。圣上却胜于宽仁豁达。隋帝见有人诗文胜过他,也会不高兴。圣上却更喜欢交游。因而正如刘文静当年所言,圣上‘有魏武帝之武功,有汉高祖之胸襟’。隋帝自持才高、嫉妒他人,岂能与圣上相比而论。”
“卫公谬赞了。”李世民大笑,知道李靖一向不爱拍马屁,今日说这些出来,自然是由于自己引他说出,二来主要还是说给李愔来听。见李愔神态恭敬,仔细受教,心中大慰。
“隋之所失,即我之所鉴。”李世民低头沉吟片刻说道:“前隋四次征辽,虽然失败。但水陆并进的战略实为可取。只是这样一来要准备战船,只怕这场仗要放到明年再打了。”
李靖点头道:“辽东苦寒,作战时机只合在四月至十月间。今已二月,仓促之间不能备齐。要战至少也要到明年开春了。”
李愔想起杨悦说的“今年不战明年必战”嘴角不由微露笑意。
李世民略有点诧异的看了一眼李愔,想了想又问道:“卫公以为,薛延陀会不会伺机而动。”
李靖显然已经深思熟虑过此事,立时说道:“夷男父子多疑虑,圣上安排得当,无防。”
李世民点头道:“朕真后悔当年听从魏征之言,没有趁胜追击,一举将它歼灭,以至于留下今日之患。”
沉吟片刻,自语道“派执失思力领兵驻防当无忧。”
“圣上英明。”李靖笑看李愔,说道“准备作战,圣上却又故意示以不战。”
李世民微笑点头:“因而朝中还在议论不休。”
李愔心中暗自叹服。知道父皇与卫公李靖今日谈话,多处是特意说给自己,教导自己如何处理战事。心中感慨,的确长了不少见识。
李世民看了看李靖,突然问道:“卫公今年七十又三了吧。”
李靖怎么会不解其意,忙伏首言道:“臣虽年迈,尚且能饭。愿为圣上效犬马之劳。”
李世民关切的看了一眼李靖的脚,叹道:“卫公足疾还是如故?”
“无防。臣向来只有闲出病来,一打仗便什么病都没有了。好男儿征战四方,当驰骋疆场。怎可老死家中,令人垂怜!”
李世民击掌大笑:“闻战而狂,果不其然。大丈夫当平定四方,岂可安逸于家中。”
李愔听了二人对话,不由血气上勇,大喝一声“好”:“父皇,儿臣请往疆场效力。”
李世民满意地拍了拍李愔的肩头,笑道:“战也要到明年再战,到时再说不迟。”
(求推荐、求收藏、谢谢大家多多支持啊!)
;
李世民不由再一次认真打量李愔,满意地点了点头。
直到殿前内侍报,卫公李靖晋见。李世民才挥了挥手,让李愔退下。
见李愔快走出殿时,又迟疑地叫住他,说道:“卫公来是要谈辽东的事儿,你站在一旁听听吧。”
李愔听了,心中狂喜,这还是父皇第一次如此重视自己
当下李愔恭敬的立在门前,等待卫公进来。待李靖走进殿内,李愔向李靖先行了一礼。李靖没想到李愔会在,不由诧异地看了看他。
李世民微微一笑:“蜀王来此本是有其它事儿问他,你当他不存在即可”
李靖微微点头,知道今日所谈极为机密,李世民如此说是告诉他不必忌讳李愔,只管畅所欲言。
见李靖走进两仪殿,面上虽无表情,眼中却掩不住一丝喜色,李世民笑道:“为辽东事儿,正要问卫公意见。”
李靖一缕白须,呵呵笑道:“一个字。”
“打!”两人异口同声,相视大笑。
这件事儿在朝堂上已议论多次,有主张战的,有主张不战的。大唐武将向来闻战而喜,主战的是李世勣等一众兵部官员。主张多一事儿不如少一事儿,和平为主的自然是文官,包括谏议大夫禇遂良,中书令杨师道等人。房玄龄保持中立,认为打也可不打也可,皆有利弊。
文官指责武将闻战而喜,不过是想要立功邀赏,执民脂民膏于不顾。武将则指责文官只是一味保守,不知居安思危,岂不知打跨敌人便是保证自身安定,高丽暴厉,向来有占新罗、平百济,统一辽东之心,若真让它形成一个统一的大国,则对我中原将是一大威胁,决不可坐视不管,纵虎为患。
李世民看了一眼立在一旁的李愔,向李靖问道:“说说理由。”
李靖笑了笑,眼睛也飘了一眼李愔,说道:“打的理由只有一个,打得过。”
李世民点头大笑,说道:“当年神尧皇帝,为了平定天下而不得不与突厥称兄弟,便是一样的道理。贞观四年,卫公灭突厥,大震神尧皇帝生平之志,才解天下人之误会。”
“打得过”!好简单的理由。李愔心头砰然大跳,豁然开朗,挑起一场战争唯一的理由——“打得过”!战争无论正义与非正义,最先权衡的应是双方的力量。打得过才打,才是最冷静而明智的选择。打不过也要打,不是挑起战争的理由,而是应对战争的理由。
李愔想到刚才自己所说的原因,相对于此未免太小儿科。什么仁义道德,其实都是虚的,只能作为出战的借口。这个道理显然父皇与卫公不说自明,之所以说出来不过是在教导自己。
李愔心中凛然,刚才被父皇夸奖的志得意满一下飞到了爪哇国,态度更加恭敬起来。
李世民看了看李愔,满意地点点头,向卫公说道:“如今我大唐兵精将猛,四海皆平,唯剩辽东,我要趁着年岁还不算老,解决掉这个难题。”
李靖点头笑道:“圣上英明。”
李世民微微一笑,转口问道:“卫公以为若战,我们眼下要作的准备是什么?”
听到李世民如此问,李愔立时收回心神,忙附耳细听。
“辽东不比突厥,吐谷浑。突厥等地不过游牧之族,以骑兵善战为主。只要我大唐兵马够强,足以一战。高丽一向以我中华为师,深受中原影响,善于守城。尤其是自贞观五年,圣上派长孙师将到高丽毁‘京观’,收敛前隋战亡尸骨以来,高丽便慌慌不可终日,担心圣上征讨,一直在作战事防备。自扶余至大海间修建‘千里长城’以为防线,城坚地险。因而辽东之战必然有许多攻艰战,应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不易仓促而行。”
李世民连连点头:“吾当年平定中原,对于坚城之利深有感触。当年河东之战,与屈突通在潼关相持一月有余,神尧皇帝几欲放弃长安。”
李靖眼中露出笑意:“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宁服三半葱,不逢屈突通。屈氏兄弟铁嘴钢牙的确不易对付。潼关向为长安东门户城坚难攻。”
这句话乃是当年长安城流行的谚语,李世民听了哈哈大笑,想起当年屈突通决不投降,后来却又成了大唐二十四功臣之一,如回到当年的金戈铁马中,一时出神。
“卫公以为要攻辽东,如何进攻为好。”
“水陆并进。”
“当年,隋帝也曾用此法。”
“隋帝征辽失败,但也不能说这个战策不对。”
“炀帝的文才武略,都是好的,朕常自思,如若比武功兵法,朕或许能比。但如若比文才,朕决对不是对手。若论聪明识人,炀帝皆是无人能及的人物,为何会落到全民皆反的地步?”
“圣上所言不错。圣上与隋帝皆是天纵奇才,只是隋帝性格太过于持才傲物。圣上却胜于宽仁豁达。隋帝见有人诗文胜过他,也会不高兴。圣上却更喜欢交游。因而正如刘文静当年所言,圣上‘有魏武帝之武功,有汉高祖之胸襟’。隋帝自持才高、嫉妒他人,岂能与圣上相比而论。”
“卫公谬赞了。”李世民大笑,知道李靖一向不爱拍马屁,今日说这些出来,自然是由于自己引他说出,二来主要还是说给李愔来听。见李愔神态恭敬,仔细受教,心中大慰。
“隋之所失,即我之所鉴。”李世民低头沉吟片刻说道:“前隋四次征辽,虽然失败。但水陆并进的战略实为可取。只是这样一来要准备战船,只怕这场仗要放到明年再打了。”
李靖点头道:“辽东苦寒,作战时机只合在四月至十月间。今已二月,仓促之间不能备齐。要战至少也要到明年开春了。”
李愔想起杨悦说的“今年不战明年必战”嘴角不由微露笑意。
李世民略有点诧异的看了一眼李愔,想了想又问道:“卫公以为,薛延陀会不会伺机而动。”
李靖显然已经深思熟虑过此事,立时说道:“夷男父子多疑虑,圣上安排得当,无防。”
李世民点头道:“朕真后悔当年听从魏征之言,没有趁胜追击,一举将它歼灭,以至于留下今日之患。”
沉吟片刻,自语道“派执失思力领兵驻防当无忧。”
“圣上英明。”李靖笑看李愔,说道“准备作战,圣上却又故意示以不战。”
李世民微笑点头:“因而朝中还在议论不休。”
李愔心中暗自叹服。知道父皇与卫公李靖今日谈话,多处是特意说给自己,教导自己如何处理战事。心中感慨,的确长了不少见识。
李世民看了看李靖,突然问道:“卫公今年七十又三了吧。”
李靖怎么会不解其意,忙伏首言道:“臣虽年迈,尚且能饭。愿为圣上效犬马之劳。”
李世民关切的看了一眼李靖的脚,叹道:“卫公足疾还是如故?”
“无防。臣向来只有闲出病来,一打仗便什么病都没有了。好男儿征战四方,当驰骋疆场。怎可老死家中,令人垂怜!”
李世民击掌大笑:“闻战而狂,果不其然。大丈夫当平定四方,岂可安逸于家中。”
李愔听了二人对话,不由血气上勇,大喝一声“好”:“父皇,儿臣请往疆场效力。”
李世民满意地拍了拍李愔的肩头,笑道:“战也要到明年再战,到时再说不迟。”
(求推荐、求收藏、谢谢大家多多支持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