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中华

郁榕/著

2016-05-14

书籍简介

当我们在太空看中国,大半的国土是沙漠、灰色和残缺的山峦、密密麻麻的城市、干枯的河流和湖泊、挤满了车辆的道路,一个个冒着黑烟的工厂,一台台机械在挖掘着大地。这是地球吗?这应该是火星或者某个死亡的星球。可是这不是,这是我们的家园,生活着十四亿人,这是中国。写这篇小说,很多人都认为农业就代表落后,传统就代表灭亡,到处都是毒药。很多人看看题目就走了。认为这不符合崛起的规律。可是我不认为这是崛起,而是毁灭。我们生活的地球环境形成要亿万年,而我们破坏只需要几百年甚至几十年。先发展后治理?那是遗祸子孙。

首章试读

三重的院子,烧掉了一半。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年,狗年。朝廷将进行戊戌变法。

大清帝国与德国签订《胶澳租借条约》,德国攫取了修筑胶济铁路、开采铁路沿线矿产、优先承办山东各项事业的特权。丧权辱国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满人政权与汉人权贵之间的斗争已经不可遏制,只是大清帝国已经积贫积弱很多年了,无论是哪一方都无法在列强面前抬起头来。奋起抗争的不是朝廷,而是平民百姓,是义和团。慈禧太后对汉人的提防已经变成了不满,朝廷也就有了将义和团变成正规民团的意向。但现实比理想残酷,农村的控制权不在朝廷手中,大清国政不下乡镇,农村由地主阶层和大家族统治,严格来说是汉人的。义和团不过是反饥饿,反压迫的农民,或者直接是灾民组成。朝廷支持义和团,想利用义和团打压掌握了大权的汉人士绅阶层,但是饥饿的农民最先反的恐怕正是朝廷。老佛爷为了反对变法而下的暗刀子,恐怕最终会伤到自己的身上。

当然这一切与张春没有关系。

三月,春寒未尽。

云龙河从虎头山流出来,时而暴烈,时而温顺地汇入云梦泽,汇入汉江。河畔的云龙镇正在山区和平原交界处,这里的人被称为湖里人。千湖之省,云梦大泽还没有完全消失,湖当然多。当然根本原因除了汉江经常泛滥以外,就是河渠不畅,自涝引起的。

若干年后,一个试图改天换地的伟人开通了多条人工河,把沧海变成了桑田。又过了多年以后,在农研所搞环境研究的张春也很难说出伟人的决策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与湖里人相对,不到二十公里,过了燕子口就进了大山,大山里的人叫做山里人。

云龙镇,位于承天府,京山、钟祥、天门三县交界处,山里有山贼,湖里有湖匪,历来就没有太平过。这不,张家招贼了,或者说这个云龙镇都招贼了。

贼人据说是湖匪,但是却是从北边来的。河南大旱,遭灾就会有流匪,湖北好活人,所以八百里洪泽就多了一股“匪人”,到了湖北也预示着流匪会化为流民,他们要抢粮度过春荒,之后当几年山贼,就变成这里的山民。只是不管是流匪还是本地人都在这个过程中消耗殆尽,十不存一。

...

首 页目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