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小说网 www.51xsw.com,段永贤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县,诗作词章迭出,庄靖集就记载了大量李与段酬答唱和的诗篇,如:
送郡侯段正卿北行二首“征途万里朔风寒,过尽阴山复有山。岁既在于辰巳后,星多客向斗牛间。慢慢积雪无冬夏,劫劫飞鸿自往还。若到龙庭试回首,太行一片白云间。”;“猎猎霜风堕指寒,一鞭行色抵天山。马嘶衰草孤烟外,雁没长空落照间。入塞尽穿氈帐过,去乡须待锦衣还。功名大抵黄粱梦,薄有田园便好闲。”
段侯行春显圣观喜雨“行春冠盖暂踌躇,谁信东山面目疏?兴尽奚劳风送客,气和不觉雨随车。移民虽恨梁加少,腐粟犹夸汉有余。独叹吾儒有何贵,自今牛角莫横书。”
其余如锦堂四景图(段直?号锦堂主人)、游锦堂后园、锦堂四咏、清平乐(锦堂寿)、点绛唇(锦堂寿日)、锦堂赋诗序等等(内容从略)。在李俊民行云流水般的诗词笔墨前,段直也情不自禁,诗兴大发:“侯乃口占而首唱之。”
李俊民还有诗词如:鹊桥仙—段侯寿日“题桥志气,沉碑勋业,不在着鞭人后。浮云富贵转头空,似一梦南柯太守。辋川别墅,平泉小隐,此计地长天久。金章还肯换蓑衣,买陂塘旋栽杨柳。”
和段正卿韵二首--出入格“悠然相对酒杯闲,忽有新诗落座间。唤起东篱无限兴,黄花须待与君看。”;“百计寻闲不得闲,功夫那取片时间?谁知九日龙山客,却被秋光冷眼看。”
悠然相对,忽有新诗,满目黄花,雅趣盎然,这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心存万汇一犀通。如今二人管鲍之交,志同道合,倾注心血于教育,相得益彰于人文“相看两不厌”尽在一“道”中。无容置疑,段直多有诗词与李俊民相互酬唱,托物寄情,意洽心契,惜乎其在故里中村的房产诗书和整个村民的宗庙家园,于明末农民起义军的疯狂抢掠中被付之一炬,只剩下瓦砾丘墟而已。此后中村才不得不从神岭上搬到现在的地址重建家园,以至仅在庄靖集等几种著述中留下段直正卿屈指可数的片章只句,如:“泽虽巗邑,俗尚儒风。今桑田更变,桂树凋零,幸有状元先生在,是天子未丧斯文于吾地也。使其平昔著述秘而不扬,我辈不厚颜乎?”“学无食,而以良田饱顽民乎?”“ 乃请以为学田,遂绝其讼。”“今夕之宾乐乎?但恨对景无言,敢请逐题而赋之!”以及乡民们历代口口相传的逸闻趣事。如欲一窥段直的风华文采,读者就只有从李俊民、刘因等人的诗文中去见微知著、推测臆想了。书香无辜,国学何罪?斯文毁损,莫大憾哉!
李俊民在金末元初文坛的名望仅次于大诗人元好问,一生著述繁富,广有声望,尤其是在泽州兴办教育成就斐然。元朝名宦郝经(陵川人)在宋两先生祠堂记中,盛赞李俊民得大理学家程颢之“真传”“退而不仕,教授乡里”使泽州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花果缤纷、人才辈出的新时期。,很多名人贤士都自称是李俊民的学生。段直就承认自己“师事李用章先生”段对李十分敬重,李“能以立学为先,敦劝修举,使前贤数百年之遗风不遂废坠”因为“同道相合,同行相顾”段直为李俊民专修“鹤鸣堂”一处,以示昭显。其唱和之声,不亦韵乎?
记 而为 兴
在泽州所辖州邑内,集运筹决断之权于一身的段直,施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休养生息方略,从而迅速医治了战争创伤,安定了四方民心,恢复了农耕生产,丰足了仓廪国库,率先实现了元政权初期稳固而有效的统治。作为老师与谋臣、诗友与至交“两造精微”的“鹤鸣老人”李俊民,在段直加强政治经济管理、保护传统文化的系统工程中,贡献了不可或缺的才智,起到了高屋建瓴的作用;作为长官与知遇、良朋与弟子“崇儒重道”的“锦堂主人”段直,在李俊民教化烝民、培育人才的生涯中,担当着不同凡响的角色,执掌着画龙点睛的手笔。在重修庙学记的碑文中,作者李俊民就满怀激情地记载了段直修废举逸、励精图治、重视文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复兴太平、天下归仁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贞祐甲戌春,天兵上太行,烈焰所焚,荡然一空逮我侯段公之镇是邦也,莅政之隙,专致力焉,去瓦砾,剪榛秽,峻以环堵,废者起之,缺者补之,庙像之漫漶不鲜者饰之,志之所向与古人合。”在古人看来,学校乃王政之大本,如果说供奉大成至圣文宣先师的孔庙,是汉族民众千秋万代尊奉的精神坐标,那么,维系州学与县学,则是士子儒生们等同于布帛菽粟一样的现实支柱,是实现儒家修齐治平的原点,更代表着国学与根脉的承续流布。在文人儒士的心目中,对庙学衰微倾圮之哀伤,只恐仅次于铜驼荆棘之歌哭矣。段直作为泽州长官,振倾颓,继绝学,道统一开,文治兴矣,就连远在千里之外的元好问写的寿阳县学记里,都对其有生动的描述:“文治既洽,乡校、家塾、弦诵之音相闻。上党、高平之间,士或带经而锄,有不待风厉而乐为之者。化民成俗,概见于此。”
李俊民则对这民族文化本源性的庙学形态描述得更为详尽:“我侯(指段直)一举兼数贤大夫之美,力而好之者也。多难之世,好事者鲜能为人之所不为,人不以为迂;不待请于上,毅然行之,人不以为专;先事而后役,其功简,其效速,人不以为劳;堂筵、斋庑、庖湢之次,储书之室,延宾之位,奂焉一新,制度称其宜,人不以为侈。既成之后,束修子衿,鼓箧入学,弦诵之声,洋洋盈耳。缨冠束衽,卒出于戎马介胄之间,其亦太平之象欤!”
李俊民的重修庙学记,可以看出文人心理中的乱世烙印,通过对学政、学风的追忆而曲折流露的故国之思“我侯(李俊民敬称段直)之首善也,岂独为一郡一国立学之始欤!我侯之崇儒也,岂独为一县一州教法之始欤!孰若我侯购求多方私家所藏,麾下将佐及趋走吏所得莫不出之。又于东莱宋披云处获三洞秘书,兼收并蓄,几万余卷,上不烦于官。滕元发知郓州,学生食不足,民有争公田二十年不决者,孰若我侯取附郭田千亩以给之?漳源郭资善暨从侄南、士人王天与割己业助之,下不侵于民。王义方在吉安也,其民梗悍不驯,乃选生徒开陈经书,行释奠礼,人人说顺。我侯之来飨也,率僚属,具牲币,远近学者毕集,髫童执礼,登降跽立,靡不中节,观者异之,贤于吉安远矣。我侯之敦谕举子就两府试,预选者百二十有二人,朝廷命加精进以听擢用,时议许之,贤于福建远矣。噫!凡人之于事,好之而且有力,无不遂。我侯戾止乐,且饮酒三爵之后,有拊楹而歌者,曰:“学之邃,如以藏以修;学之旷,如以息以游。恺悌博雅,兹学之化;周旋动容,此学之风。朝于是,夕于是,揖让乎,其中吾道不穷!我侯之功,何以报之?从记学宫。”不才阁笔砚久矣,闻其歌而说之,特书于石,以俟木铎之采焉。
从此文得知,当时下地耕耘者都不忘带本经书,抑扬顿挫的诵读之声不绝于耳,兼收并蓄的几万卷书籍充实了学堂,吸引得远近学者纷纷前来,仅仅用了五、六年时间就有122个举子出类拔萃荣登高第,成为国家有用人才故孔孟之教复明,斯文得归于正,后学知所适从。难怪李俊民有“我侯之”等等心悦诚服的溢美措辞,无怪乎客中“有拊楹而歌者”谀辞哉?民意也!李俊民对段直(我侯)之折服与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之所以能从河南嵩州欣然返回山西泽州,且夙兴夜寐兴学育人,竭忠尽智建言辅政,仅从重修庙学记便可见其来龙去脉之一斑。虽言“不才阁笔砚久矣”然既“闻其歌而说之”能不为此“特书于石,以俟木铎之采焉”乎?繁华落尽,掩卷深思,此乃“文章合为时而著,笔墨记为国而兴”矣。行笔至此,感慨系之:十箧文采光百世,一代风流启后人。
段直任泽州长官期间,李俊民还曾为其撰写过郡侯段正卿祭孤魂碑、郡守段正卿上中书啓、段正卿祭孤魂青词、段正卿新居谢答年丰青词、段正卿西学请刘汉臣疏、段正卿请讲师孙仲远疏等等,不一而足。这些碑文、青词和奏章,言辞恳切,感同身受,既传达出州牧段直悲天悯人、体民恤命、重儒奉道的情怀,又寄托了李俊民对新朝复兴文治太平的无限期许
段李二人既是官和儒,反过来又是师与生,然则君子之交,和而为道,记而为兴,同谋儒学,共扶社稷,被时人传为佳话,为泽州倍添书香。
刻 而为 传
孟子曰: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郡侯段公正卿非但善政能军,还敬教劝学,锐意文事,能不得民乎?最为得民心者是其组织士人广为收集李俊民因兵灾连绵散落的诗赋古文篇什,合为莊靖集十卷,镂版以传。旨在厚人伦,美教化,贯乎道者也,此为元刻本,已佚。明正德间沁水李瀚购得元刻本,復恐散失,再行刊刻,是为明刻本。至清乾隆间编纂四库全书,馆臣据两淮马裕家藏明刻本校録,是为四库本。民国年间,山西省文献编纂委员会据清太平赵熟典修整本收入山右丛书初编,是为山右本。庄靖集行世数百年,为历代文人所推崇。从元明清部分刻本之序言及提要中,可见历代文人与官方对段直的服膺与美誉:
元刻本李仲绅序---
郡牧段正卿公退之暇,一日召诸士大夫,谓之曰:“泽虽巗邑,俗尚儒风。今桑田更变,桂树凋零,幸有状元先生在,是天子未丧斯文于吾地也。使其平昔著述秘而不扬,我辈不厚颜乎?”遂收集其文,募工锓木,以寿其传,可谓贤于用心矣。岂特此耳?又能重贲大成之像,復新立道之堂,给田以瞻学校,蠲役以优乡秀。此一举也,众美具焉。自今以始,吾道有所宗主,可无庆乎?故喜而道其实
元刻本王特升序---
郡侯段公锐意文事,时与士大夫会于锦堂(段直之别墅),乃鸠集先生近年著述,得诗赋古文仅千余篇,合为十卷,镂板以传
元刻本刘瀛序---
锦堂主人(指段直)崇儒重道,待先生以忠厚,乃与诸同道购求散落篇什,募工锓木,用广其传,使国人有所矜式
其余如“明刻本李瀚序、叶贽序”、“四库全书庄靖集提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庄靖集提要”、“光绪版山西通志李俊民传”、“雍正版泽州府志李俊民传”、“元世祖忽必烈藩邸示李俊民令旨五道”等等,均有要言不烦的记述。
在泽州长官段公墓志铭的碑文中,撰者亦即元代著名理学家、诗人刘因,就是把段直当作英雄豪杰来颂扬的。而其出发点,一是基于乱世后段直积极地建立了稳定的社会秩序,保护了其统辖区域人民的生命安全和文化传统典籍;二是为李俊民编辑出版了传世的庄靖集。后世对段直这种“锐意文事”的功德屡加赞赏,现在看来,不但不为过誉,而且符合古人“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的价值观,更重要的是为我们留下了知古鉴今的珍贵史料;尤其值得大书特书的是,段李两人相辅相成、同心同德的十五年,再加上段直之子段绍隆继任(嗣泽州长官加武略将军移知葭州“今山西佳县”)的时间,几十年里,泽州一方保持着“翕然以为乐土矣”的安居乐业景象,耕读传家风尚,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实乃民之运也,史之幸也。
段直为官多有识虑,不仅于兵凶相仍寇贼克斥之际奋然兴起,率乡党族属相聚以自守,受到朝廷封赏;而且屡出良谋,多施仁政,修建庙学,设置校舍,招贤纳士,大兴教育。李俊民为儒博大精深,高致不俗,朝经暮史,论道经邦,与段长官直之间道义相抵,休戚与共,蜚声文坛,世人瞩目。读者可从庄靖集、四库全书提要、青岛百吟以及马玉山金元时期陵川的教育文化、宋石青李俊民考证八题拾零、刘伯论中村二段、马甫平李俊民庄靖名篇解析、荣国庆刘因“泽州长官段公墓碑铭”考释等文稿中,一睹其两人的为政之道,兴学之功,崇儒之德。
泽州长官段直与大儒士李俊民,在蒙元初期的太行山上,乘势而进,见贤思齐,给力互动,唯学是求,开启了一片春意盎然的教育胜景,营造出一方继往开来的文化新天,烛照六合,惠及千秋,功不可没,可圈可点。拂去岁月之积尘,太行尤忆风流史;泽州长官李状元,依旧明丽而簇新。
县,诗作词章迭出,庄靖集就记载了大量李与段酬答唱和的诗篇,如:
送郡侯段正卿北行二首“征途万里朔风寒,过尽阴山复有山。岁既在于辰巳后,星多客向斗牛间。慢慢积雪无冬夏,劫劫飞鸿自往还。若到龙庭试回首,太行一片白云间。”;“猎猎霜风堕指寒,一鞭行色抵天山。马嘶衰草孤烟外,雁没长空落照间。入塞尽穿氈帐过,去乡须待锦衣还。功名大抵黄粱梦,薄有田园便好闲。”
段侯行春显圣观喜雨“行春冠盖暂踌躇,谁信东山面目疏?兴尽奚劳风送客,气和不觉雨随车。移民虽恨梁加少,腐粟犹夸汉有余。独叹吾儒有何贵,自今牛角莫横书。”
其余如锦堂四景图(段直?号锦堂主人)、游锦堂后园、锦堂四咏、清平乐(锦堂寿)、点绛唇(锦堂寿日)、锦堂赋诗序等等(内容从略)。在李俊民行云流水般的诗词笔墨前,段直也情不自禁,诗兴大发:“侯乃口占而首唱之。”
李俊民还有诗词如:鹊桥仙—段侯寿日“题桥志气,沉碑勋业,不在着鞭人后。浮云富贵转头空,似一梦南柯太守。辋川别墅,平泉小隐,此计地长天久。金章还肯换蓑衣,买陂塘旋栽杨柳。”
和段正卿韵二首--出入格“悠然相对酒杯闲,忽有新诗落座间。唤起东篱无限兴,黄花须待与君看。”;“百计寻闲不得闲,功夫那取片时间?谁知九日龙山客,却被秋光冷眼看。”
悠然相对,忽有新诗,满目黄花,雅趣盎然,这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心存万汇一犀通。如今二人管鲍之交,志同道合,倾注心血于教育,相得益彰于人文“相看两不厌”尽在一“道”中。无容置疑,段直多有诗词与李俊民相互酬唱,托物寄情,意洽心契,惜乎其在故里中村的房产诗书和整个村民的宗庙家园,于明末农民起义军的疯狂抢掠中被付之一炬,只剩下瓦砾丘墟而已。此后中村才不得不从神岭上搬到现在的地址重建家园,以至仅在庄靖集等几种著述中留下段直正卿屈指可数的片章只句,如:“泽虽巗邑,俗尚儒风。今桑田更变,桂树凋零,幸有状元先生在,是天子未丧斯文于吾地也。使其平昔著述秘而不扬,我辈不厚颜乎?”“学无食,而以良田饱顽民乎?”“ 乃请以为学田,遂绝其讼。”“今夕之宾乐乎?但恨对景无言,敢请逐题而赋之!”以及乡民们历代口口相传的逸闻趣事。如欲一窥段直的风华文采,读者就只有从李俊民、刘因等人的诗文中去见微知著、推测臆想了。书香无辜,国学何罪?斯文毁损,莫大憾哉!
李俊民在金末元初文坛的名望仅次于大诗人元好问,一生著述繁富,广有声望,尤其是在泽州兴办教育成就斐然。元朝名宦郝经(陵川人)在宋两先生祠堂记中,盛赞李俊民得大理学家程颢之“真传”“退而不仕,教授乡里”使泽州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花果缤纷、人才辈出的新时期。,很多名人贤士都自称是李俊民的学生。段直就承认自己“师事李用章先生”段对李十分敬重,李“能以立学为先,敦劝修举,使前贤数百年之遗风不遂废坠”因为“同道相合,同行相顾”段直为李俊民专修“鹤鸣堂”一处,以示昭显。其唱和之声,不亦韵乎?
记 而为 兴
在泽州所辖州邑内,集运筹决断之权于一身的段直,施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休养生息方略,从而迅速医治了战争创伤,安定了四方民心,恢复了农耕生产,丰足了仓廪国库,率先实现了元政权初期稳固而有效的统治。作为老师与谋臣、诗友与至交“两造精微”的“鹤鸣老人”李俊民,在段直加强政治经济管理、保护传统文化的系统工程中,贡献了不可或缺的才智,起到了高屋建瓴的作用;作为长官与知遇、良朋与弟子“崇儒重道”的“锦堂主人”段直,在李俊民教化烝民、培育人才的生涯中,担当着不同凡响的角色,执掌着画龙点睛的手笔。在重修庙学记的碑文中,作者李俊民就满怀激情地记载了段直修废举逸、励精图治、重视文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复兴太平、天下归仁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贞祐甲戌春,天兵上太行,烈焰所焚,荡然一空逮我侯段公之镇是邦也,莅政之隙,专致力焉,去瓦砾,剪榛秽,峻以环堵,废者起之,缺者补之,庙像之漫漶不鲜者饰之,志之所向与古人合。”在古人看来,学校乃王政之大本,如果说供奉大成至圣文宣先师的孔庙,是汉族民众千秋万代尊奉的精神坐标,那么,维系州学与县学,则是士子儒生们等同于布帛菽粟一样的现实支柱,是实现儒家修齐治平的原点,更代表着国学与根脉的承续流布。在文人儒士的心目中,对庙学衰微倾圮之哀伤,只恐仅次于铜驼荆棘之歌哭矣。段直作为泽州长官,振倾颓,继绝学,道统一开,文治兴矣,就连远在千里之外的元好问写的寿阳县学记里,都对其有生动的描述:“文治既洽,乡校、家塾、弦诵之音相闻。上党、高平之间,士或带经而锄,有不待风厉而乐为之者。化民成俗,概见于此。”
李俊民则对这民族文化本源性的庙学形态描述得更为详尽:“我侯(指段直)一举兼数贤大夫之美,力而好之者也。多难之世,好事者鲜能为人之所不为,人不以为迂;不待请于上,毅然行之,人不以为专;先事而后役,其功简,其效速,人不以为劳;堂筵、斋庑、庖湢之次,储书之室,延宾之位,奂焉一新,制度称其宜,人不以为侈。既成之后,束修子衿,鼓箧入学,弦诵之声,洋洋盈耳。缨冠束衽,卒出于戎马介胄之间,其亦太平之象欤!”
李俊民的重修庙学记,可以看出文人心理中的乱世烙印,通过对学政、学风的追忆而曲折流露的故国之思“我侯(李俊民敬称段直)之首善也,岂独为一郡一国立学之始欤!我侯之崇儒也,岂独为一县一州教法之始欤!孰若我侯购求多方私家所藏,麾下将佐及趋走吏所得莫不出之。又于东莱宋披云处获三洞秘书,兼收并蓄,几万余卷,上不烦于官。滕元发知郓州,学生食不足,民有争公田二十年不决者,孰若我侯取附郭田千亩以给之?漳源郭资善暨从侄南、士人王天与割己业助之,下不侵于民。王义方在吉安也,其民梗悍不驯,乃选生徒开陈经书,行释奠礼,人人说顺。我侯之来飨也,率僚属,具牲币,远近学者毕集,髫童执礼,登降跽立,靡不中节,观者异之,贤于吉安远矣。我侯之敦谕举子就两府试,预选者百二十有二人,朝廷命加精进以听擢用,时议许之,贤于福建远矣。噫!凡人之于事,好之而且有力,无不遂。我侯戾止乐,且饮酒三爵之后,有拊楹而歌者,曰:“学之邃,如以藏以修;学之旷,如以息以游。恺悌博雅,兹学之化;周旋动容,此学之风。朝于是,夕于是,揖让乎,其中吾道不穷!我侯之功,何以报之?从记学宫。”不才阁笔砚久矣,闻其歌而说之,特书于石,以俟木铎之采焉。
从此文得知,当时下地耕耘者都不忘带本经书,抑扬顿挫的诵读之声不绝于耳,兼收并蓄的几万卷书籍充实了学堂,吸引得远近学者纷纷前来,仅仅用了五、六年时间就有122个举子出类拔萃荣登高第,成为国家有用人才故孔孟之教复明,斯文得归于正,后学知所适从。难怪李俊民有“我侯之”等等心悦诚服的溢美措辞,无怪乎客中“有拊楹而歌者”谀辞哉?民意也!李俊民对段直(我侯)之折服与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之所以能从河南嵩州欣然返回山西泽州,且夙兴夜寐兴学育人,竭忠尽智建言辅政,仅从重修庙学记便可见其来龙去脉之一斑。虽言“不才阁笔砚久矣”然既“闻其歌而说之”能不为此“特书于石,以俟木铎之采焉”乎?繁华落尽,掩卷深思,此乃“文章合为时而著,笔墨记为国而兴”矣。行笔至此,感慨系之:十箧文采光百世,一代风流启后人。
段直任泽州长官期间,李俊民还曾为其撰写过郡侯段正卿祭孤魂碑、郡守段正卿上中书啓、段正卿祭孤魂青词、段正卿新居谢答年丰青词、段正卿西学请刘汉臣疏、段正卿请讲师孙仲远疏等等,不一而足。这些碑文、青词和奏章,言辞恳切,感同身受,既传达出州牧段直悲天悯人、体民恤命、重儒奉道的情怀,又寄托了李俊民对新朝复兴文治太平的无限期许
段李二人既是官和儒,反过来又是师与生,然则君子之交,和而为道,记而为兴,同谋儒学,共扶社稷,被时人传为佳话,为泽州倍添书香。
刻 而为 传
孟子曰: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郡侯段公正卿非但善政能军,还敬教劝学,锐意文事,能不得民乎?最为得民心者是其组织士人广为收集李俊民因兵灾连绵散落的诗赋古文篇什,合为莊靖集十卷,镂版以传。旨在厚人伦,美教化,贯乎道者也,此为元刻本,已佚。明正德间沁水李瀚购得元刻本,復恐散失,再行刊刻,是为明刻本。至清乾隆间编纂四库全书,馆臣据两淮马裕家藏明刻本校録,是为四库本。民国年间,山西省文献编纂委员会据清太平赵熟典修整本收入山右丛书初编,是为山右本。庄靖集行世数百年,为历代文人所推崇。从元明清部分刻本之序言及提要中,可见历代文人与官方对段直的服膺与美誉:
元刻本李仲绅序---
郡牧段正卿公退之暇,一日召诸士大夫,谓之曰:“泽虽巗邑,俗尚儒风。今桑田更变,桂树凋零,幸有状元先生在,是天子未丧斯文于吾地也。使其平昔著述秘而不扬,我辈不厚颜乎?”遂收集其文,募工锓木,以寿其传,可谓贤于用心矣。岂特此耳?又能重贲大成之像,復新立道之堂,给田以瞻学校,蠲役以优乡秀。此一举也,众美具焉。自今以始,吾道有所宗主,可无庆乎?故喜而道其实
元刻本王特升序---
郡侯段公锐意文事,时与士大夫会于锦堂(段直之别墅),乃鸠集先生近年著述,得诗赋古文仅千余篇,合为十卷,镂板以传
元刻本刘瀛序---
锦堂主人(指段直)崇儒重道,待先生以忠厚,乃与诸同道购求散落篇什,募工锓木,用广其传,使国人有所矜式
其余如“明刻本李瀚序、叶贽序”、“四库全书庄靖集提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庄靖集提要”、“光绪版山西通志李俊民传”、“雍正版泽州府志李俊民传”、“元世祖忽必烈藩邸示李俊民令旨五道”等等,均有要言不烦的记述。
在泽州长官段公墓志铭的碑文中,撰者亦即元代著名理学家、诗人刘因,就是把段直当作英雄豪杰来颂扬的。而其出发点,一是基于乱世后段直积极地建立了稳定的社会秩序,保护了其统辖区域人民的生命安全和文化传统典籍;二是为李俊民编辑出版了传世的庄靖集。后世对段直这种“锐意文事”的功德屡加赞赏,现在看来,不但不为过誉,而且符合古人“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的价值观,更重要的是为我们留下了知古鉴今的珍贵史料;尤其值得大书特书的是,段李两人相辅相成、同心同德的十五年,再加上段直之子段绍隆继任(嗣泽州长官加武略将军移知葭州“今山西佳县”)的时间,几十年里,泽州一方保持着“翕然以为乐土矣”的安居乐业景象,耕读传家风尚,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实乃民之运也,史之幸也。
段直为官多有识虑,不仅于兵凶相仍寇贼克斥之际奋然兴起,率乡党族属相聚以自守,受到朝廷封赏;而且屡出良谋,多施仁政,修建庙学,设置校舍,招贤纳士,大兴教育。李俊民为儒博大精深,高致不俗,朝经暮史,论道经邦,与段长官直之间道义相抵,休戚与共,蜚声文坛,世人瞩目。读者可从庄靖集、四库全书提要、青岛百吟以及马玉山金元时期陵川的教育文化、宋石青李俊民考证八题拾零、刘伯论中村二段、马甫平李俊民庄靖名篇解析、荣国庆刘因“泽州长官段公墓碑铭”考释等文稿中,一睹其两人的为政之道,兴学之功,崇儒之德。
泽州长官段直与大儒士李俊民,在蒙元初期的太行山上,乘势而进,见贤思齐,给力互动,唯学是求,开启了一片春意盎然的教育胜景,营造出一方继往开来的文化新天,烛照六合,惠及千秋,功不可没,可圈可点。拂去岁月之积尘,太行尤忆风流史;泽州长官李状元,依旧明丽而簇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