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小说网 www.51xsw.com,宫花红全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不许瞎打听!也就偃旗息鼓了。
回身看看那扇糊了一半的窗户,这一走不知道还有没有命回来。荔枝她们上夜还没下值,她也来不及交代,她箱子里还有些碎银子和几件首饰,是这几年往西六所送东西,小主们赏赐了攒下的。她要是一去不回了就让她们分了,宫里哪个人没了,生前的箱笼被褥都要扔到荒地里烧了的,她们不拿,白便宜了烧化太监。
太皇太后传召,这回凶多吉少。自己要是应付不了还不知落个什么下场,不是赏酒就是赏绫子。这两样还好些,至少全须全尾地去。万一叫杖毙,挺大个姑娘,裤子退到腿弯子里,活活给打烂了,那也死得忒埋汰了。
乌七八糟想了一堆,心里沉甸甸压着。夹道里的风横扫过来,带班宫女那身单薄的衣裳不顶用,冻得缩起了脖子,鬓边的红绒花也吹秃了,她嘴里抱怨,“这么大冷的天,不打发别人专指派我,这不活冻死人吗!”
各宫地下都是供炭的,屋子里和外头不一样,宫女只穿夹的就成,伺候起来也爽利。可一到外头就要了命了,紫褐色的夹袍子,不吃风不耐寒,走上一圈能冻得你腰疼。那宫女说归说,一出夹道又走得安安详详。宫里规矩多,走路姿势是顶着水碗练出来的。在外头溜达,一时半刻兴许冻不死,但要是失了体统叫尚仪局太监看见了,那才真够喝一壶的。
锦书低头跟着,经永寿宫过嘉祉门,沿夹道往徽音左门去。渐渐接近慈宁宫,只觉心头悸栗栗的没着落。带班宫女脚下加了紧,进宫门引她往廊子上走。她有些伤感,以前慈宁宫是她皇阿奶的住处,她常由宫人抬着来问安。现在天下易了主,这里成了人家的地盘,她这个昔日的主反倒有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加着小心,连气都不敢往大了喘,人家占了你的窝,你还得点头哈腰地问:“您住得舒坦吗?”天下最悲哀的事莫过于此了吧!
慈宁宫是三明两暗的格局,正中的一间设有正坐,是接受朝拜用的。西偏殿是太皇太后的卧房,东一间临南窗子下有一铺炕,这儿很豁亮。锦书进房,太子垂手侍奉,太皇太后就坐在炕东头。
她跪下来磕头,“奴才给太皇太后请安,给太子爷请安。”
太子故作镇定不吭声,太皇太后对她的温顺比较满意。心道是个识趣儿的,要是进来梗脖子,那就什么都不必问了,直接拉出去沉井。瞧她那身段眉眼,真是没得挑的!风华正茂的年纪,脸上的肉皮儿嫩得掐一把就出水,也难怪太子动心思。太皇太后是个开明的人,她不常拿人的相貌作为衡量标准,起码不会一看她漂亮就断定她是个祸害,语气很平淡,“起来吧!今年多大了?”
锦书谢恩起身,敛神道:“回老佛爷,奴才过年满十六了。”
太皇太后嗯了声,又道:“这些年在掖庭待着委屈你了。”
锦书知道要活着就得谦卑,便小心翼翼道:“奴才戴罪之身,蒙皇上和太皇太后恩典,让奴才苟活着,奴才已经感激不尽,绝不敢说半句委屈。”
太皇太后在意的也不是这个,官面上的话听得多了,眼下只瞧她心术正不正罢了。宫女端了茶过来,太子讨好地呈敬,“太太喝茶。”
太皇太后接了茶盏,拿盖子刮茶叶,慢悠悠对锦书道:“今儿太子爷为你的事来求我,缠了我一早上,怕你在掖庭受苦,要封你做良娣。我知道这是你们小时候的情分,特地传了你来,好问问你的意思。”
锦书被吓了一跳,转瞬一想,这老太太手段高,拿这个来试探她。莫说她没这个心,就是有这个想法也不能蠢到去磕头谢恩。自己是什么人?是大邺皇帝慕容高巩的女儿。他们防她还来不及,哪里会把她放在太子身边。她要是应了,保准明天的太阳能照在她坟头上了。忙又屈腿跪下,趴在地上道:“谢太子爷垂怜,只是奴才身份卑贱,太子爷是天皇贵胄,奴才不敢作非分之想。奴才只求在掖庭做杂役赎罪,求老佛爷明鉴。”
太子松了口气,他知道她不会答应,虽在预料之中,但听她断然拒绝,心里总归不受用。不好说什么,侧过头有些上脸子。
太皇太后手里茶盏往炕桌上砰地一搁,众人大惊,皆低头屏息不敢妄动。锦书伏在地上竭力镇定,冷汗却从鼻尖上渗出来,暗想今儿横竖逃不过一劫,再挣扎也无用,听凭发落就是了。
“不识抬举。”太皇太后一哼,语气里满是不悦,“太子高看你,你就这么白糟蹋他的一片心?塔嬷嬷,教教她规矩!”
塔嬷嬷道嗻,叫家法太监取了藤条来。宫女子打脸是大忌,女人一生的荣华富贵全在脸上,掌嘴是太监常领的责罚,宫女是宁可传杖也不动脸的。
藤条约两指宽,一尺五寸长,因为常用,柄上磨得又光又亮。太子在一旁着急,又不敢求情,太皇太后的脾气就是这样,越求情罚得越狠,只好眼睁睁看着塔嬷嬷举起家法。呼的一声响,藤条往那双裂开了口子的手上抽打过去,她咬着唇忍耐,杂役房的人什么活都干,不像主子跟前伺候的,能把手保养得油光水滑。太子看着她虎口处汩汩流出血来,只觉鼻子发酸,每一下都像抽在他心上似的。
他转过脸看太皇太后,欲言又止。他明白太皇太后的用意,这是在警告他,他越是对锦书好,她的日子越难熬。他没法子,只得垂下眼不去看,打一下默数一下,等数够了二十下,背上的亵衣已经湿漉漉地粘在身上了。
锦书蜷着手指磕头,“谢老佛爷恩典。”
太皇太后看着她的眼睛问:“这会子怎么样?你应不应?”
锦书挺直了脊梁,“奴才高攀不起太子爷,老佛爷就是打死奴才,奴才也还是这句话,求老佛爷开恩。”
太皇太后冷笑,“不愧是慕容家的女儿,有气性!你既然不答应,那就给我到廊子底下跪着去,等什么时候想通了,什么时候来回我。”
锦书谢恩退出去,跟着苓子到了西边配殿前。苓子趁着左右没人,拿脚尖把墙根下的积雪踢开一些,朝那片光地努了努嘴。锦书感激地冲她笑笑,刚才受罚再疼也没想哭,这会儿却因为她的一个动作嗓子眼里发堵。她吸了吸鼻子跪下,苓子没好说话,同情地看她一眼转身去了。她抬头数那砖墙上的纹路,想张开手,发现满手的血已经粘住了。叹口气,总算捡回了半条命。只要太子不再出幺蛾子,剩下那半条也能捞回来。
屋里的太子失魂落魄,太皇太后拿铜箸拨了拨鎏金香炉里的塔子,笑吟吟道:“你瞧,她全然不领你的情。”
太子无言以对,只得道:“皇太太圣明。”
太皇太后转眼儿瞧塔嬷嬷,“依着你,那孩子怎么样?”
塔嬷嬷看看太子,不忍心捅他心窝子。况且女孩儿看着也不错,便道:“我瞧是个齐全孩子,懂道理,知进退,也没什么锋芒。老佛爷看人准,老佛爷的意思呢?”太皇太后想着不能让她到太子身边,又要给太子吃定心丸,略一思忖道:“慈宁
宫有缺没有?苓子到岁数该放出去了,要不就让她顶苓子的缺吧!”
塔嬷嬷笑道:“老佛爷真是独具慧眼,您常夸火眉子搓得好,其实就是那丫头搓的,叫她侍烟再合适不过了。”
太皇太后听了点头,“那真是歪打正着了。”对太子道,“我把她留在慈宁宫,太子爷觉得怎么样?”
塔嬷嬷忙使眼色,太子是再聪明不过的,知道里头厉害。锦书这一罚,消息很快就会传遍东西六所,要是再回掖庭,恐怕没有她的活路了,唯有留下伺候太皇太后才能保得住。
太子跪下磕头,“谢皇太太恩典。”
太皇太后闭眼道:“我活了六十六岁,也够够的了,她要害就害我,只要我重孙子好好的,我就是死了也有脸见祖宗。”
太子一凛,“她不会……”
太皇太后摆了摆手,“叫你闹了这半天,我也乏了,你跪安吧!塔都送送他。”
太子放下箭袖打千,随塔嬷嬷退出偏殿。远远看那个跪着的身影,稍一顿,回身抓住塔嬷嬷的袖子嗫嚅,“嫲第……”
塔嬷嬷知道他要说什么,拍拍他的手道:“太子爷只管回去,奴才心里有数。”
太子长叹着道谢,这才一步三回头地挪出了慈宁宫。
太皇太后歇了午觉起来已是午时末,隔着大玻璃窗往外看,墙根下的人腰杆子依旧挺得笔直。屋顶上晒化的雪从瓦檐上成串滴下来,没头没脑地淋湿了她的头发和棉袍子。这丫头挺得住,像座石像似的岿然不动。太皇太后问塔嬷嬷:“她跪了多久?”
塔嬷嬷看一眼铜漏,“三个时辰了。”
太皇太后是菩萨心肠,也见不得人受苦,叹息道:“难为她了,从小身娇肉贵养着,这会子这样,怪可怜的。”
寿膳房进茶点进来,总管太监崔贵祥接了大提盒,由塔嬷嬷揭了黄云龙套。宫女们摆上炕桌茶几,崔贵祥捧了牛骨髓茶汤到太皇太后面前,花梨木的茶几上铺排开各种点心,太皇太后旁的未动,只接了奶茶抿一口,对带班宫女道:“春荣,让她起来吧!带下去换了衣裳,让苓子帮着你好好调理。”
春荣屈腿道是,出屋招呼,“老佛爷开恩了,快起来吧。”
锦书冻过了头,摆子打得连话都说不全,使了好大的劲儿才勉强磕头,“谢老佛爷恩典。”想扶墙站起来,可腿僵了打不直,挣扎了半天还是起不来。苓子从身后架了她一把,春荣也伸手搀她。分明这副惨样儿,她却还笑着说谢谢。
两个人听了都不好受,万万没想到她竟然是前朝的太常帝姬。大邺皇帝有十二个儿子,儿子多了不稀罕,女儿她是独一个。那种众星拱月的架势,该是宠到什么地步!如今家国没了,充到掖庭做杂役,这天差地别的待遇,何止相距十万八千里,其中的苦也委实难以想象。
春荣带她到体和殿南门偏东的两间小窄房子里,那是带班的下处,是太皇太后身边亲近的人才能住的地方。着人到内务府领了宫女的行头,把她那身灰不溜丢的杂役服替换下来,苓子倒了热茶给她,一面道:“喝茶往出廊下去,廊子底下有个铜茶炊,白天黑夜都不灭炉子的。”
春荣道:“老佛爷留你替苓子,苓子把你带出来就放出宫去的。这阵子你先当散差,跟她好好学,我就不训诫了,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要小心谨慎耐得住。至于敬烟上的规矩,这些往后慢慢学。”
锦书一时回不过味来,不明白太皇太后怎么会把她留在慈宁宫。小苓子说:“你别琢磨了,老佛爷自有她的打算,你万事多留神就成了。”指着春荣调侃,“这是荣姑姑,太皇太后的侍寝,咱们宫女里的特特等!”
春荣不好意思地敲了小苓子一下,锦书忙行礼,“我一定好好当差,绝不给姑姑丢人。”
春荣脸上有点别扭,她十三岁进宫,当差七八年,给主子磕过头,也受过小宫女跪拜,可像现在这种情况还是头一回。前朝的公主朝她行礼,管她叫姑姑,多少让她有些难堪。受了不好,不受又不好,谦让一番对苓子道:“你带着她,我先到前头去,老佛爷那儿离不得人。”
苓子是个痛快人,应下了对锦书道:“咱们这儿挺好,时候久了你就知道了。老祖宗极和气,下头人也不赖,不像别的宫,各人身上都包着一层蜡似的。你只要加着小心,准没错儿。回头我再去求求塔嬷嬷,让你和我住。这会儿挤挤,等开春我放出去了,到时候你就住单间儿。”
锦书淡淡地笑,“苓子,认识你真是我的福气。”
苓子红了脸,“你可别这么说,我偷懒耍滑,纸眉子都是你替我搓的,论起来,是我该谢谢你才对。”
锦书抿嘴笑道:“这有什么,本就是我分内的事,哪里值当你一谢呢!”
“瞧瞧,原就说你合该来替我的。”苓子替她正了正背心,看着空落落的腰身拿手比了一下,“大了点儿,这是内务府现拿的,腰里肥了。等开了春进二月份,体和殿专设了人量衣裳尺寸,到时候让师傅给你仔细地量,也省了拆改的功夫。”
锦书梳完了头上菱花镜前照照,从前在杂役房图方便,一人备了一块三角包头巾,放眼看去一屋子老太太。现在梳了大辫子,看着挺精神。到底十五六岁的姑娘爱漂亮,拉拉衣角,拍拍皱褶,前后照了个遍,看得苓子直乐,“还瞧呢!够美的了!狗屎色都能穿出这个味儿来,等春夏换了绿,还知道怎么美呢!”
锦书依旧腼腆地笑,苓子抓了抓她的手问:“还冷吗?暖和了咱们就往老佛爷跟前谢恩去。”走了两步回头又问,“你和太子爷是怎么回事?”
锦书木讷地嗯了一声,抬头道:“你不是说不该打听的别打听吗?”
小苓子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这是咱们的事,不算瞎打听不是?你告诉我吧,我不和别人说。”
锦书顿了顿方道:“也没什么,就是打小认识,他看我在掖庭当差可怜,想给我换个轻省点的差事。”
“那怎么又说到封良娣的事儿了?”苓子不依不饶,“我还想呢,跟了太子是多好的事啊,你怎么不应呢?”
这苓子是一根筋到底的主,哪里想得到里头那些厉害!封良娣不过是太皇太后拿来试探她的由头,看她动不动心而已,这傻子竟然还当真!同她说也说不清楚,况且太皇太后的用心岂是可以随意揣度议论的!锦书拉了她一把,“快走吧,往后我再告诉你。”
从前出廊兜过去,五六个小太监举着掸子在廊檐下除尘,绞蛛网子。看见苓子过来,忙躬了身子垂下眼皮叫声姑姑好。小苓子都不搭理他们,昂着脑袋过去了。锦书暗笑,这就是做姑姑的威风啊,自己还真是没少受姑姑的祸害。或许也该谢谢太子爷的体恤,往后倒是用不着给姑姑们改衣裳袍子了,只不过小命有点玄乎。再退一步想,一切都是命里注定的,命大的人死不了,自己尽了心,也就是了。
进了慈宁宫偏殿,太皇太后正在报礼单,让长春宫的通嫔把过节往南苑老家赏的东西拟成帖子。后宫的妃嫔宫女大多不识字,西六所只有通嫔一个人还能读写,太皇太后就让太监传了她来。可怜通嫔大着肚子,坐久了就腰疼,只能写两笔再起来走两步,来来回回地折腾,很是吃力。
锦书进来磕头谢恩,太皇太后看见她也不说别的,只问:“你会写字吗?你们通主子不能受累,坐长了怕憋着孩子。”
锦书琢磨了下,要是说会,怕被抓住把柄,若说不会,那罪过就更大,只得道:“回老佛爷,奴才小时候学过,只是写得不好。”
太皇太后见她笑吟吟的,颊上隐约有两个梨窝,看着叫人怪舒坦
的,就让通嫔歇着,由她来执笔。
太皇太后报完了礼单,坐在炕上看她往帖子上誊抄。她膝盖并的紧紧的,上半身腰背笔直,微侧着头,笔杆子在包着白绢布的手上抓着,掌心虚拢,三根手指灵动异常。太皇太后和塔嬷嬷交换了一下眼色,真像个做学问的样子。明治皇帝极偏爱她,让她和兄弟们一道在上书房念书,是小时候练下的童子功,架势不在话下。
样子看着好,也不知写得怎么样,便由塔嬷嬷搀着过去看。她的字迹娟秀,通篇的蝇头小字工工整整,竟是正宗的簪花小楷。太皇太后轻轻勾了勾唇角,颇满意的样子。通嫔也在一旁说好,她虚应了两句,继续埋头抄写。太皇太后对通嫔一笑,“别闹她,咱们坐下说话。”
通嫔在帽椅里落座儿,窝着不太舒服,就腆起了肚子。太皇太后说腰里不能空,叫人卷了毡子给她垫上,问道:“说是二月里的事,怎么这会子大得这样?莫不是两个吧?要是真那样就是上上大吉的了,宫里这么多嫔妃,还没人生过双胞儿,你这一胎要是两个,那就是大功臣,要叫你们万岁爷重重地赏你才是!”
通嫔笑道:“借老祖宗吉言,奴才真能得个双胞,那就是奴才最大的造化了!”
太皇太后赏了碗冰糖银耳给她,“最近皇上可来瞧过你?”
这么一问问到了通嫔的痛处,自打万寿节上匆匆见过一面之后,那位主子爷有一阵子没上长春宫去了。偶尔打发御前总管太监来问一声,看缺什么短什么打发人办,自己整日躲在养心殿不露面。她去过两回想见一见,都叫太监拦住了,说没有万岁爷的吩咐不让进。后来听说皇上近来宠幸永和宫的多贵人,连翻了三夜绿头牌子,气得她什么念想也没了。
后宫佳丽三千,围着一个男人转,他今儿和你一头睡,转天连你叫什么都忘了,这是身在大内的悲哀。还不能有怨言,丈夫不是你一个人的,是大家的,你有什么资格不痛快?别以为自己怀了身子就能有什么特权,皇上儿女多了去了,十个皇子,十四个帝姬。孩子生下来也轮不着自己带,眼光不开阔,只盯着脚前这一小片,连活着都没什么劲儿。所以得看开了,花无百日红,大家都一样,半斤对八两,还有什么可抱怨的!
通嫔眼里的愁云一闪而过,复又笑着说:“皇上政务忙,我那儿又没什么要紧事儿,好吃好睡的,他自己来不了,常叫李玉贵来瞧我的。”
太皇太后点了点头,“你是个懂事的孩子,知道你们万岁爷不容易。人都说知足常乐,像你这样胸襟的才能在宫里活得好。要是见天儿的找不自在,自己和自己过不去,弄垮了身子也没人心疼你,就成了自作孽了。”
通嫔道:“老祖宗说得极是!我是个一腔子到底的人,肚子里也没什么弯弯绕,想着和姊妹们一团和气就是最好的。”
太皇太后听了愈发撞到心坎上,“正是呢!人都说读书人难缠,你是个例外的。”
通嫔掩着嘴笑,“太皇太后抬举奴才!如今咱们西六所不光我能写字了,还有老祖宗跟前的锦书姑娘呢!塔嬷嬷会调理人,慈宁宫里的宫女子个个水葱似的。”
塔嬷嬷听通嫔提起自己,方才插话道:“小主快别往奴才脸上贴金了,都是姑娘们伶俐。”
太皇太后往桌前看,锦书仍是一丝不苟的仔细模样。帖子抄得长了,顺着右手边一点点地垂下去。太皇太后有些奇怪,这十来年她一直在掖庭待着,那里的活又重又累,想也没时候读书练字,这手漂亮的小楷长久不写是怎么保持得这么囫囵的?便问锦书,“掖庭那儿也有这种写字的差使吗?”
锦书停了笔站起来,“回老佛爷话,有时候杂役房出入账要记档,碰上管事的忙,就吩咐奴才帮着料理。”
太皇太后垂下眼皮子,“怪道呢,原来是一时也没落下,方不曾荒废了这手好字。”
锦书被吓了一跳,忙跪下磕头,“奴才死罪!”
太皇太后摆了下手,“没什么,起来吧!这是自小就会的,跌跤都跌不掉的东西,会就是会,我倒不喜欢别人欺瞒我。往后你又有新差事了,但凡有帖子手谕要出,就都交给你了。”
锦书屈屈膝,应了个“是”,复坐下捡了笔接着誊写。
太皇太后又对通嫔道:“你们可议了年初一怎么过?”
在宫里,三十比平日略隆重些,年初一才是正经大日子。晚上有个大宴,皇帝皇后亲自侍膳,给太皇太后、皇太后斟酒布菜。妃嫔是没有资格参加的,只能自己想法子找乐子,通嫔道:“咱们议了,到建福宫去,章贵妃做东,请咱们吃席。”
太皇太后笑道:“那敢情好!只是章贵妃身子不爽利,怕又累着。”
通嫔道:“老祖宗放心吧,我今儿去瞧了,已经大安了,说是计划照旧。”顿了顿又道,“一众姊妹都去,只永和宫的多贵人告假,说近来头晕,不去凑趣儿了。”
太皇太后脸上有些不悦,“有病就叫御医诊治,什么了不得的大病,大禧的日子要告假?章贵妃前阵子病得那样还日日来请安,那叫识大体,偏她娇贵,头晕得起不来炕了不成?”
通嫔知道太皇太后素来讨厌裤裆底下插令箭的,这么顺嘴一提,见她果然冷了脸子,暗里高兴不已。又要装好人,又要接着埋汰,舌头打着滚道:“老祖宗别气,多贵人进宫时候短,年纪又小,近来圣眷正隆,许是累着了。”
太皇太后一哼,“圣眷正隆更要小心做人,她是个什么位份,拿乔得这样!”
通嫔应道:“老祖宗教训得是。”
说话间听见宫门上太监扯着嗓子通传,“皇上驾到!”
锦书一怔,正在砚台里蘸墨的笔顿住了,脑子里一片空白。看见通嫔由人扶着站起来,便连忙搁了笔起身。才站定,眼尾扫见宫女打起软帘,一道明黄的身影跨进了偏殿。她低头和众人一同肃拜,只听皇帝恭敬道:“孙儿给皇祖母请安。”
她一颤,觉得背上寒毛都竖起来,背心里冷一阵热一阵,汗涔涔仿佛生了大病。那声音和藩王晚宴上对对子的声音重叠,在她脑中循环放大,她神思混沌,耳中只剩窗纸上北风相扑,发出的簌簌之声。
太皇太后笑道:“皇帝怎么这会子来了?”
“上半晌听说皇祖母身上不好,孙儿心里惦念,批完了折子就上赶着来瞧瞧。”皇帝边说边解了颈下系的闪金长绦,崔贵祥忙上前替他脱了大氅,接在手里。他见屋里人跪了一地,便道,“都起来吧。通嫔也在?”通嫔道是,甜甜地笑。
太皇太后叫人搬杌子来随身放着,指了指道:“坐吧,难为你惦记我,这会子都好了。东篱说漠北又有八百里加急,可是出了什么事?”
皇帝道:“北方有战事,鞑靼人扰我边境,烧了戍边的两座连营大寨。皇祖母别忧心,孙儿已让军机处拟诏,令宁古塔驻军渡斡难河清剿。鞑靼六年前溃败,元气大伤,如今只剩些残部,成不了大气候。老祖宗只管放心,不日便会有捷报自盛京发回。”
一字一句豪气万端,声声敲打在锦书脑仁儿上。宇文澜舟原就是将才,天下到了他手上之后大治北方,明治时候割让的土地如数收回,将那些蛮子都赶到斡难河以北,这确实是她父亲无法企及的。这些年来的文治武功也令四海臣服,她悲哀地想,天下人大概都把大邺朝忘到脖子后头去了,老百姓就是这样,只要日子富足,哪管那些民族大义,横竖谁做皇帝都是一样的。
太皇太后听了皇帝的话劝慰,“政务虽忙,也要保重圣躬,该歇着就歇着,可别没日没夜的,一口吃不了一个饽饽。”
皇帝躬身道是,视线不经意划过书案上的帖子,满目皆是女儿家的闺阁楷书,含蓄细致并且秀美,遂道:“这是谁写的?不像是通嫔的字迹。”
锦书一凛,心头突突直跳,愈发把头低下来。
通嫔一笑,“皇上说得是,的确不是奴才写的。”
太皇太后笃悠悠道:“皇帝眼力好,我才得着个伶俐人儿。”往锦书方向一比,“就是那丫头。”
皇帝微一顿,哦了声,并未再追究。又对太皇太后道:“节下忙,好多顾念不上,今年寒食在二月,又是风调雨顺的一年,等开了春,天暖和了,海子边的柳树也发了芽,孙儿陪皇祖母游湖去。”
承德帝是个杀伐决断的人,对政务处置毫不手软,排除异己时或打或杀,眼睛都不眨一下。但是纵然铁腕,却以孝出名。都说孝顺的人坏不到哪里去,显然他属于第三类人,也许随便能让人琢磨透了的,就做不了帝王了吧!
锦书始终低着头,也没有需要近身伺候的差事办,所以未能得见天颜。皇帝和太皇太后说了会子话,便起驾回乾清宫去了。
太皇太后谨遵祖训,晏起则家败,每日寅时是一定要起身的。
正宫的宫门已经下了锁,锦书和另一个做粗使的宫女从宫外搭来一桶热水放在门口备用。一群当天当值的太监宫女们在门外候着,天还没亮,又开始洒盐似的下起了雪。西北风呼呼地刮,卷着雪沫子扫进廊下,众人冻得直哆嗦。
大家仔细听寝宫里的动静,掐着时候差不多了,只听侍寝的春荣故意高声喊“老祖宗吉祥”,那是个暗号,大家知道太皇太后坐起来了。门内值夜的两个宫女打开了半掩的大门,放其他人迈进寝宫门槛,值夜的连同当天当值的齐齐整整向寝室里请安。太皇太后寝宫的门帘挑起了半个,因为前一天总管已经嘱咐了锦书该当的差事,她低头跟司衾宫女进去,用银盆端热水来。春荣绞了热帕子给太皇太后净脸,对锦书一使眼色,锦书退到一旁打开了遮灯的纱布罩,收好了就在一旁垂手侍立。
隔窗看见风雪里有个人顶着黄云龙套包袱进宫门,那是太皇太后的梳头太监刘保。太皇太后移驾过去,经过正门往外一瞥,只见漫天飞雪,奇道:“不是说今年节气来得早吗,眼看着要过年了,这雪下得没边了。”
塔嬷嬷道:“翻过皇历,今年有闰月。春打在腊月里,二月就清明了。这会子冷,兴许一出太阳就暖和了。”
太皇太后笑道:“二月清明满地青,明年又是好年景,是咱们万岁爷的福泽。”
众人诺诺称是,扶了太皇太后坐下。锦书昨儿听说太皇太后这两日脚有些浮肿胀痛,便在旁边请了安道:“老祖宗,奴才给您搬个杌子来踩着吧,腿抬得高一些就没那么疼了。”
太皇太后看她一眼,对塔嬷嬷道:“这孩子倒仔细,我瞧着有你当年那股劲头。”
塔嬷嬷笑着点头,对锦书道:“去吧,老祖宗准了。”
锦书道是,搬了矮杌子来给太皇太后垫在脚下。小心把两只脚抬上去,隔着一层薄薄的袜子触到脚踝,只觉绵软虚浮,便壮了胆子道:“老祖宗恕罪,奴才再多句嘴。下半晌奴才给您拿艾草红花泡泡脚吧,等泡得浑身出了汗,腿上的水肿就会消很多的。”
塔嬷嬷看太皇太后脸上并没有不悦,方道:“你长在宫里,哪里知道这些的?”
锦书笑吟吟道:“奴才的祖母从前也常有此疾,一犯就让宫女给她配这两味药来。”话出了口突然一惊,这是犯大忌讳了,拿亡国的太后和当今太皇太后比,是为大不敬,够杀十次头了!腿弯子一软跪了下来,磕头道,“奴才失言,奴才万死!”
太皇太后没放在心上,她和前朝的太后曾是儿女亲家,彼此也熟悉,不觉得有什么不妥,“起来吧,快过年了,不兴说这个!就照你说的办吧,回头上太医院抓药去。”
太皇太后梳妆完毕,喝了杏仁奶茶和胭脂米熬的粥,换上大袖通袍和凤屐,由塔嬷嬷搀扶着往最东头的静室礼佛参拜,等出来后就要往三明两暗正中的那间,接受一众主子小主的晨昏定省。她老人家一走,所有人都趁这一阵忙活开了。扫院子,收拾游廊,擦地抹桌子,里里外外全是人。锦书忙完了手上的活,又转到抄手廊子里帮别人擦围栏,春荣看见了招呼她过去。
春荣是掌事,指使下面人脾气很大。锦书刚才看见她咬牙切齿地罚小宫女,心里不免有点发怵。挨过去了小心道:“姑姑有什么吩咐?”
春荣倒不像对别人那样疾言厉色,只不过为了做给别人瞧,也还故意绷着脸,“你别干那些杂活了,伺候老佛爷是正经。苓子四月要放出去的,时候不多,你得跟她好好学。塔嬷嬷发了话,过会子让你到太医院领药交给司浴的绿芜,回来后别管旁的事儿,看着苓子怎么当差就成。”
锦书屈腿道是,春荣看着她,眼里隐有温和的光。她知道春荣心眼是好的,便对她抿嘴一笑,两个梨涡深深的,透着恬淡的欢愉。春荣脸上的线条柔和起来,要笑又不太好意思,装模作样咳嗽一声,绕过她往偏殿指挥人收拾桌子底下的油布去了。
交辰时,太皇太后回到偏殿里歇着,苓子伺候着吸了两锅烟。敬完了烟轮着敬茶的伺候,她们就悄声退了出来。苓子看左右无人,就拉她到廊子的滴水下嘱咐,“你抓的药是艾草和红花,艾草不打紧,红花可千万要仔细。从寿药房出来就好好看紧了,半点不能漏。叫御医写方子按分量抓,回来送给绿芜时再过过秤,宁可多费些手脚,比不明不白丢了小命好。这宫里……人心隔肚皮。”
锦书应了记在心上,过去和崔贵祥告假,崔总管看了看天,“雪这么大!你得上乾清宫,御药房在乾清宫东南侧的庑房内。”又低声招呼小宫女,“大梅子,把后出廊上的伞拿来。”
锦书忙道:“谢谢谙达,我自己去拿,不麻烦大梅了。”说完一溜烟就往廊子下去了。
太皇太后倚着软垫看窗外,风雪满天,不知是雨还是雪珠子,落在瓦楞上噼啪作响。炕临着窗户,宫内的人事一览无余。她看着锦书往宫门上去,风大,吹起了袍子的下摆,露出里头夹裤的裤腿。人又瘦弱,撑着伞摇晃,像站不住似的。
塔嬷嬷顺着太皇太后的视线看过去,只见一个褐紫色的人影一晃就往夹道里去了。太皇太后脸上淡淡的,看不出有什么情绪,塔嬷嬷把宫女们新打的络子给她瞧,一面道:“这帮子丫头的手真是巧,编什么就是什么。”捡了个燕子香囊递过去,“这是锦书做的,我看这孩子是个聪明人,也讨人喜欢,老佛爷瞧呢?”
太皇太后把玩了一阵把香囊放回去,慢声慢气道:“太聪明了也不是什么好事,你仔细留意她,要是安分,我也不是个不能容人的。可要是不安分,生出一点歹心来,那也不必顾念太子了,留着是个祸害。”
塔嬷嬷心里极明白,太子于她来说也是个心肝肉,她和太皇太后疼他的心是一样的,对锦书自然处处留意提防,不在话下。
出了永康左门,夹道里的风更大。锦书勉强撑着伞往乾清宫去,雪里夹着冰雹,簌簌地落到伞面上,又纷纷地弹落开去。等进了的月华门,走到廊庑下合伞,往外一看,天阴沉得要压下来一般。雪停了,只下雹子,一个个雀儿蛋大小,密密地砸在台阶上,把坛子里栽的耐冬打得东倒西歪。
她拍了拍身上的雪沫子往宫里去,上书房里有朗朗的读书声传出来。她微有些恍惚,这个地方有好些年没来了,以前自己也和兄弟们在这里念书习字,如今人面不知何处去,只剩下她孤零零一个。父亲不在了,她从主子沦为了奴才,再踏进这里,早已物是人非。
哀哀叹口气,这会儿不是感慨的时候,耽搁了差事回头不好交代,便绕过上书房往庑房里去。跨进南三所的门,只看见大堂正中间挂着很大的一个“寿药”的提匾。东边靠墙是一溜案几,西边是一个高至屋顶的大药柜子,柜台上的一盏灯摇摇曳曳照亮了大半个屋子。环顾整个寿药房,内外只有一个人,在药柜前站着,面前放着一个大臼,右手拿着戥,左手正捏着一张方子在灯下看,听见有人来,连头都没抬一下。
锦书一时不知怎么开口,那人戴着貂鼠的暖帽,穿着深蓝色的琵琶襟马褂,一味低着头,也看不出是什么官职。她只得福了福道:“给大人请安了!我是慈宁宫的宫女,来给太皇太后抓两味药。”
那人终于抬了眼皮看过来,目光冷冷的,比外头的雪还凛冽三分。一张脸无喜无悲,虽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疏离,却掩不住那堂堂的好相貌。眉含远山,目藏千秋,她这样美人窝里长大的都忍不住一叹,只觉满目的晃眼,什么宋玉、潘安、兰陵王,大概都不及他一半吧!这样的人怎么在这太医院里供职呢?锦书觉得可惜,他应该抱着琴徜徉山水间才对,在这太医院里苦熬六年,白糟蹋了。
那人见她只顾出神,便开口道:“太皇太后抱恙么?”
锦书听他鼻子齉着,似乎是染了风寒。果然是医者不能自医,也不甚在意,只道:“回大人,是腿上的毛病。这两日有些浮肿,前儿已经有太医请过脉了,今儿抓两味药泡足。”
那人的视线又落在药方子上,悠悠然道:“没在慈宁宫见过你,你叫什么?”锦书微躬了躬身子道:“奴才是刚到慈宁宫当差的,叫锦书。”
那人复抬头看她,紧抿着唇,眼里有探究之色。锦书被他这么一瞧顿觉手足无措,不知怎么,心里惶惶地跳,像被人捏着了什么把柄似的。这人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叫她不安,她暗蹙了蹙眉,方道:“劳大人替奴才抓药,奴才好回去交差。”
那人放下药方和戥子,又去杵药,因为没垫软垫子,把柜台杵得砰砰响。垂眼看着臼里,淡淡道:“要抓什么药?”
锦书心头不大舒服,不明白太医院的医正怎么会傲慢得这样。转念一想,人家是带着病当值,得体谅人家。再说人在屋檐下,他就是晾着你,你也得等着不是!就敛神好声好气地回话,“奴才来配艾草和红花。”
那人上扬着调子嗯了一声,“宫里的红花是禁药,怎么打发你来抓?崔贵祥呢?”
锦书靠门口站着,门外的风吹进来,吹得背上凉飕飕的。一面歪着头心里咋舌,这个太医胆儿够大的,不论宫里的医正或侍卫,就连朝廷里的军机大臣,看见太皇太后宫里的总管也得客客气的,这个人真是猖狂,敢直呼其名,这份胆色还真是值得佩服。
“问你话呢,怎么不答应?”那人见她走神便催促。
锦书忙道:“崔谙达节下忙,就让奴才来。大人把分量写在纸上,回了慈宁宫由姑姑再过秤的,坏不了规矩。”
那人杵得发了汗,顺手摘了头上的暖帽放在一旁,露出一头乌黑密实鬓角分明的发,愈加显得龙章凤质,眉眼如画。那五官虽美,却无半点女气,满满尽是昂扬之态,锦书又忍不住评头论足一番,套句戏文里说的:遥遥若高山之独立,巍峨如玉山之将崩。就是那种天下尽在我手的气概!
长得是不错,就是脾气差了点儿,把她当摆设一样。锦书耐着性子又给他道福,“大人,奴才急等着交差,请大人行个方便。”
那人眼一横,“急什么,没见这儿正忙着吗?”
锦书无奈,想了想道:“大人,您歇会儿,奴才来给您杵药吧!”
那人听了也不客气,直接将臼往前一推,“杵成沫子,不能有块儿。”
锦书应个是,把臼往边上挪了挪。满以为他腾出手来了就能给她抓药了,谁知那人从柜台后头走出来,往旁边听差房的椅子里一坐,喝着暖壶里的茶,烤着炭盆里的火,悠闲地合上眼打起盹来。
锦书咬着嘴唇颇感委屈,他这一歇要歇多久?她还急着回慈宁宫,如今有的是眼睛盯着她,就是针鼻儿大的错处也够她受的,这太医是存心难为她吗?心里嘀咕着,手上就使了把劲,握着杵把铜臼捣得咣当乱响。
那人半眯着眼恫吓,“这是给皇上的药,你使那么大的劲儿把臼捅破了,洒了一点儿药,杀你的头!”
锦书脖子后头一凉,不由放轻了手脚。憋了一会儿想再求求,刚要开口,那位太医道:“你老家哪里的?”
她愣了愣,像被揭了疮疤似的疼了一下,低头道:“京城的。”醒了醒神,觉得应该和他套套近乎,兴许他一高兴就给她抓药了,便阿谀地问,“大人是哪里人?”
“我?”他琢磨了会儿,“我老家是南苑的。”
锦书暗里咂嘴,原来是南苑人,难怪那么傲气。她觍脸笑了笑,“大人进宫几年了?”
他转着手上的虎骨扳指,微仰着头,视线落在屋顶正梁的花开富贵刻花上,沉吟片刻喃喃,“到明年五月就满九年了。”
想来承德皇帝改年号那会儿就做太医了,官职一定很高,难怪派头那么大呢!锦书惦记着事儿,也实在是耗不起,只得央道:“大人,奴才还有好些差事要当,求大人给奴才开方子抓药吧!御药房没别的太医,劳您大驾,奴才感激不尽。”
那位却是个稳如泰山的人,凭你怎么说,只管喝茶翻医书,嘴里道:“把这罐药杵完了再说。”
锦书急火攻心,心想傻等着也不是办法,这一耽搁得耽搁到多早晚去?就把铜臼一放,肃了肃道:“既然大人眼下忙,那奴才往储秀宫的御药房去,奴才告退了。”
那人见她要走方直起了身子,微一哂,“回来,我说不给你抓了吗?脾气倒不小!”
他悠悠离了椅子走过来,锦书这才看清他的袍子是开四衩的,心里猛然一跳。大英以开衩为贵,平民只许穿“一裹圆”,官吏士庶开两叉,只有皇室宗亲才开四衩。敢情这位是宇文家的人,那长了这么张脸就不足为奇了。
他提起笔在砚台里蘸了蘸,随手从左手边的一摞纸里扯过一张,铺平了拿镇纸压好,边写边道:“开五帖,艾草各二两,红花各八钱,使着好了再来。”
锦书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还在思忖他到底是什么人,莫非宗亲里有人在太医院供职么?又不能问:只得屈了屈腿,“多谢……大人。”
那双手保养得很好,白皙细腻,骨节修长有力。字也漂亮,是临的董其昌,出规入矩,放敛自如。锦书看着那手字,突然有个念头压抑不住地蹿上来,要想知道他是不是皇亲只有看他的眼睛。打定了主意就偷偷地打量他,只是他始终垂着眼,浓密的睫毛覆盖住了瞳仁,她壮着胆子试了几次无果,顿觉丧气。
红花在药柜的最上层,那人拿着戥子爬上木梯,很熟练地称了四两下来,直接倒在纸上包好,缓缓道:“我这儿不分了,你拿回去过了称再说。”
锦书应个是,又趁着行礼的当口躬身窥探。那人似乎察觉了,一敛眉,忽然抬头直视她,面上似有不耐,沉声道:“你瞧了我半天,到底在瞧什么?”
果然有那金灿灿的一圈,昏暗的火光下流光溢彩,直照人心里去。锦书一惊,总觉哪里不对,也没多想便跪了下来,磕头道:“奴才该死。”
一抬眼,竟见那皂靴上绣了花纹,分不清是龙是蟒,张牙舞爪。再看那袍子下摆,横幅的八宝立水,上方居然有十二章祥纹里的宋彝和海藻。她大骇,方想起来,他虽然鼻音很重,可嗓音没变。为什么她先前没听出来,一根筋的以为凡是在太医院里的都是太医?早听说皇帝常爱倒弄药材,以前只当是谣传,谁知真有这样的事!怪道南三所里没人,想是都给他哄出去了。莫非他要学秦始皇炼长生不老药么,为什么连个把门的太监都没有?
她脑子里霎时乱哄哄绞作一团,就像被满盆冰雪兜头浇下,五脏六腑瞬间冷了个透骨。
皇帝眯眼看她,她趴在地上,耳垂上的珍珠耳坠子微微摆动,头深深低着,紫褐色的衣领下露出的一片颈子,白若凝脂。磕了头道:“奴才唐突,惊扰了圣驾,请万岁爷恕罪。”
皇帝把剩下的药馃子包好,淡漠道:“起来吧,你是第一个敢催朕的人。”
锦书站起身退到一旁,听见这话打了个噤,斟酌了才道:“奴才不知万岁爷在此。”
皇帝将五包药用细麻绳捆扎好,一举一动像模像样。自己也不禁失笑,如果不做皇帝,说不定能成个好大夫。想起她前头的不恭,有意拉长了脸,“照你这么说,倒是朕的不是了?”
锦书窒了窒,心道一口一个“我”,又亲自在这里杵药。当年自己虽见过他,到底离了十来丈远,看了个大概,只记得身量很高,身姿也挺拔,脸却没看清。这回算是头一趟见,认不出也在情理之中。遂躬了身道:“奴才万万不敢,奴才原在掖庭当差,是昨儿才到慈宁宫的。头里没有福气得见天颜,请主子恕奴才有眼无珠。”
皇帝背手站着,瞥了她一眼道:“你叫锦书?朕记得你,你是那个会写字的宫女。”
锦书心头抖了抖,他的言下之意是:朕都记得你,你有什么理由不记得朕?她不明白,这人有这样强悍的气势,为什么在她父亲脚下三跪九拜的时候,也能做到从容而卑微?这就是帝王心么?真是个深不可测的人!她恨自己,明明仇人就在面前,她却连一点底气都提不起来,只消他一个眼神,自己就丢盔弃甲了。似乎不光是害怕,还有一种说不清的敬畏,多么的可悲,敬畏自己的仇人,她应该是最没出息的亡国帝姬了吧!
想着想着有些恼羞成怒,什么叫“朕记得你”?她是插在宇文家心上的一根刺,他怎么可能忘了?偏要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分明践踏她的尊严,虽然她早就没什么尊严可言了,却也不愿被他这样戏弄,于是她昂起了头,大义凛然道:“万岁爷好记性,我是锦书,慕容锦书!”
皇帝明显一怔,“慕容……锦书?”
锦书勾唇笑了笑,“我是大邺明治皇帝的女儿,封号是太常,万岁爷应该听说过吧!”
皇帝哦了声,抚着右手上的琥珀佛珠道:“慕容高巩的女儿,太常帝姬,慕容十五……朕攻进紫禁城时你才七岁,如今长得这么大了。”他的语气淡淡的,没有仇恨,没有怜悯,不带任何感情,就像是路上错身而过的陌生人,他们的人生从来没有过交集似的。
锦书有些出乎预料,她原以为他会发怒,或者直接命人把她拖到菜市口去杀头,贴个告示诏告天下,顺便看看能不能把慕容十六引出来劫法场……谁知他竟没有,让人觉得诡异。
皇帝慢慢在室内兜圈子,半昂起头道:“那么依你看,朕和你父亲,谁更适合做皇帝?朕是顺应天命,韬光养晦,十年砺一剑。你父亲为帝时,志、谋、术、决、学,他占了几条?”
锦书原本还是气焰高涨的,被他这一问,霎时蔫了一大半。她父亲在位时,风花雪占据了他所有的思维。他可以写一手气势恢宏的书法长卷,却治理不了江南扰民的匪寇。大邺时的确国运衰弱,宇文澜舟的能力不可否认,经他这几年整顿,百姓的日子应该比他父亲当政时强了许多,谁还在意他的皇位来得光不光彩。随便拉个人来问,定会说承德帝更适合,可自己是明治皇帝的女儿,哪里有说自己父亲不好的道理?她梗着脖子抢白,“我皇父是个仁君。”
皇帝嗤地一笑,“果然是仁君,仁得连北方疆土都可以拱手让人!听说处理朝政时他拿不定主意,便让后宫的妃子抓阄。你是帝姬,你一定知道,这不荒唐吗?你父亲不是个好皇帝,书画造诣再高,不过不务正业罢了。”
锦书语塞,气得瑟瑟发抖。若论动武定是打不过他的,剩下动嘴皮子,自己本来嘴就笨,万万不是他的对手,只有憋得面红耳赤,使劲绞自己的手指头。
皇帝拿眼乜她,看她鼓着两腮,双眼含泪的样子只觉好笑。暗自盘算着,不知再说上几句才能叫她哭出来,便背着手再接再厉道:“单说志,何为志?上及天,下通地,气魂寰宇,刚柔并济,度众生,平天下,方为志。无志,不君。无志而位极,家国大祸!你说,朕的话对不对?”
锦书满心的悲苦,对不对又有什么关系,天下都到他手上了,他的话谁敢反驳?
皇帝踱到高案前,幽暗的火光照着袖口的掐丝襕纹,一圈一圈,泛出沉重的光晕,突然回身道:“朕问你,你可知道慕容永昼现在哪里?”
锦书的心忽悠一坠,提起永昼,那是她的软肋,再强的气势也被瞬间浇灭了。她脑子里清明起来,原来她还是她,言语上一点微不足道的反抗,能争取到什么?人在矮檐下,不识时务只会撞得头破血流。唯有自己退了一步,自保才有以后,因低眉顺眼地欠身,“奴才不知,奴才深居宫中,同宫外没有任何联系,并不知道十六弟的去向。”
皇帝在她面前不觉得有什么可避讳的,直言道:“这九年来他下落不明,朕心甚忧。慕容家只剩你们姐弟了,为免横生枝节,倘若他哪天找到你,你同他说,朕不伤他性命。只要他驯服,朕赐他锦衣玉食,让他做个闲散王爷,也好叫你们姐弟团聚。”
先封个王,然后圈禁起来,再寻错处,或定个莫须有的罪名堂而皇之的加害,帝王铲除异己不都是这样的吗?要是信了他的话才会大祸临头!此时虽不知永昼的去向,只要他还活着,不论在哪里,都比回到京城好。在外头至少还有自由,若听信了他的话到了他眼皮子底下,要保住性命,恐怕还得花上大力气。
皇帝嘴角紧抿,见她低着头默不作声,也知道她在想什么。行至门前往外看,风停了,雪愈加绵密,纷纷扬扬如扯絮一般。远处的屋宇已覆上一层厚厚的白,天地间茫茫一片,寂静无声。
啪的一声爆炭,亏得炭盆用铜丝罩子罩住了,火星子倒未溅出。锦书却被吓了一跳,慌忙抬眼,正对上皇帝的视线,只见他面沉似水,慢慢道:“大英的元气才刚恢复,若有战事,百姓受苦。朕既然答应,你就不必有顾虑。”稍一顿,指了指柜台上扎成一串的药道,“你去吧,太皇太后跟前紧着心当差,若叫朕看出你有歪的斜的,必不饶你。”
锦书将药抱在胸前,肃了肃,却行退至门外。皇帝站在门前,只见那紫褐色身影逶迤而去,渐行渐远看不清了,唯见漫天飞雪。
不许瞎打听!也就偃旗息鼓了。
回身看看那扇糊了一半的窗户,这一走不知道还有没有命回来。荔枝她们上夜还没下值,她也来不及交代,她箱子里还有些碎银子和几件首饰,是这几年往西六所送东西,小主们赏赐了攒下的。她要是一去不回了就让她们分了,宫里哪个人没了,生前的箱笼被褥都要扔到荒地里烧了的,她们不拿,白便宜了烧化太监。
太皇太后传召,这回凶多吉少。自己要是应付不了还不知落个什么下场,不是赏酒就是赏绫子。这两样还好些,至少全须全尾地去。万一叫杖毙,挺大个姑娘,裤子退到腿弯子里,活活给打烂了,那也死得忒埋汰了。
乌七八糟想了一堆,心里沉甸甸压着。夹道里的风横扫过来,带班宫女那身单薄的衣裳不顶用,冻得缩起了脖子,鬓边的红绒花也吹秃了,她嘴里抱怨,“这么大冷的天,不打发别人专指派我,这不活冻死人吗!”
各宫地下都是供炭的,屋子里和外头不一样,宫女只穿夹的就成,伺候起来也爽利。可一到外头就要了命了,紫褐色的夹袍子,不吃风不耐寒,走上一圈能冻得你腰疼。那宫女说归说,一出夹道又走得安安详详。宫里规矩多,走路姿势是顶着水碗练出来的。在外头溜达,一时半刻兴许冻不死,但要是失了体统叫尚仪局太监看见了,那才真够喝一壶的。
锦书低头跟着,经永寿宫过嘉祉门,沿夹道往徽音左门去。渐渐接近慈宁宫,只觉心头悸栗栗的没着落。带班宫女脚下加了紧,进宫门引她往廊子上走。她有些伤感,以前慈宁宫是她皇阿奶的住处,她常由宫人抬着来问安。现在天下易了主,这里成了人家的地盘,她这个昔日的主反倒有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加着小心,连气都不敢往大了喘,人家占了你的窝,你还得点头哈腰地问:“您住得舒坦吗?”天下最悲哀的事莫过于此了吧!
慈宁宫是三明两暗的格局,正中的一间设有正坐,是接受朝拜用的。西偏殿是太皇太后的卧房,东一间临南窗子下有一铺炕,这儿很豁亮。锦书进房,太子垂手侍奉,太皇太后就坐在炕东头。
她跪下来磕头,“奴才给太皇太后请安,给太子爷请安。”
太子故作镇定不吭声,太皇太后对她的温顺比较满意。心道是个识趣儿的,要是进来梗脖子,那就什么都不必问了,直接拉出去沉井。瞧她那身段眉眼,真是没得挑的!风华正茂的年纪,脸上的肉皮儿嫩得掐一把就出水,也难怪太子动心思。太皇太后是个开明的人,她不常拿人的相貌作为衡量标准,起码不会一看她漂亮就断定她是个祸害,语气很平淡,“起来吧!今年多大了?”
锦书谢恩起身,敛神道:“回老佛爷,奴才过年满十六了。”
太皇太后嗯了声,又道:“这些年在掖庭待着委屈你了。”
锦书知道要活着就得谦卑,便小心翼翼道:“奴才戴罪之身,蒙皇上和太皇太后恩典,让奴才苟活着,奴才已经感激不尽,绝不敢说半句委屈。”
太皇太后在意的也不是这个,官面上的话听得多了,眼下只瞧她心术正不正罢了。宫女端了茶过来,太子讨好地呈敬,“太太喝茶。”
太皇太后接了茶盏,拿盖子刮茶叶,慢悠悠对锦书道:“今儿太子爷为你的事来求我,缠了我一早上,怕你在掖庭受苦,要封你做良娣。我知道这是你们小时候的情分,特地传了你来,好问问你的意思。”
锦书被吓了一跳,转瞬一想,这老太太手段高,拿这个来试探她。莫说她没这个心,就是有这个想法也不能蠢到去磕头谢恩。自己是什么人?是大邺皇帝慕容高巩的女儿。他们防她还来不及,哪里会把她放在太子身边。她要是应了,保准明天的太阳能照在她坟头上了。忙又屈腿跪下,趴在地上道:“谢太子爷垂怜,只是奴才身份卑贱,太子爷是天皇贵胄,奴才不敢作非分之想。奴才只求在掖庭做杂役赎罪,求老佛爷明鉴。”
太子松了口气,他知道她不会答应,虽在预料之中,但听她断然拒绝,心里总归不受用。不好说什么,侧过头有些上脸子。
太皇太后手里茶盏往炕桌上砰地一搁,众人大惊,皆低头屏息不敢妄动。锦书伏在地上竭力镇定,冷汗却从鼻尖上渗出来,暗想今儿横竖逃不过一劫,再挣扎也无用,听凭发落就是了。
“不识抬举。”太皇太后一哼,语气里满是不悦,“太子高看你,你就这么白糟蹋他的一片心?塔嬷嬷,教教她规矩!”
塔嬷嬷道嗻,叫家法太监取了藤条来。宫女子打脸是大忌,女人一生的荣华富贵全在脸上,掌嘴是太监常领的责罚,宫女是宁可传杖也不动脸的。
藤条约两指宽,一尺五寸长,因为常用,柄上磨得又光又亮。太子在一旁着急,又不敢求情,太皇太后的脾气就是这样,越求情罚得越狠,只好眼睁睁看着塔嬷嬷举起家法。呼的一声响,藤条往那双裂开了口子的手上抽打过去,她咬着唇忍耐,杂役房的人什么活都干,不像主子跟前伺候的,能把手保养得油光水滑。太子看着她虎口处汩汩流出血来,只觉鼻子发酸,每一下都像抽在他心上似的。
他转过脸看太皇太后,欲言又止。他明白太皇太后的用意,这是在警告他,他越是对锦书好,她的日子越难熬。他没法子,只得垂下眼不去看,打一下默数一下,等数够了二十下,背上的亵衣已经湿漉漉地粘在身上了。
锦书蜷着手指磕头,“谢老佛爷恩典。”
太皇太后看着她的眼睛问:“这会子怎么样?你应不应?”
锦书挺直了脊梁,“奴才高攀不起太子爷,老佛爷就是打死奴才,奴才也还是这句话,求老佛爷开恩。”
太皇太后冷笑,“不愧是慕容家的女儿,有气性!你既然不答应,那就给我到廊子底下跪着去,等什么时候想通了,什么时候来回我。”
锦书谢恩退出去,跟着苓子到了西边配殿前。苓子趁着左右没人,拿脚尖把墙根下的积雪踢开一些,朝那片光地努了努嘴。锦书感激地冲她笑笑,刚才受罚再疼也没想哭,这会儿却因为她的一个动作嗓子眼里发堵。她吸了吸鼻子跪下,苓子没好说话,同情地看她一眼转身去了。她抬头数那砖墙上的纹路,想张开手,发现满手的血已经粘住了。叹口气,总算捡回了半条命。只要太子不再出幺蛾子,剩下那半条也能捞回来。
屋里的太子失魂落魄,太皇太后拿铜箸拨了拨鎏金香炉里的塔子,笑吟吟道:“你瞧,她全然不领你的情。”
太子无言以对,只得道:“皇太太圣明。”
太皇太后转眼儿瞧塔嬷嬷,“依着你,那孩子怎么样?”
塔嬷嬷看看太子,不忍心捅他心窝子。况且女孩儿看着也不错,便道:“我瞧是个齐全孩子,懂道理,知进退,也没什么锋芒。老佛爷看人准,老佛爷的意思呢?”太皇太后想着不能让她到太子身边,又要给太子吃定心丸,略一思忖道:“慈宁
宫有缺没有?苓子到岁数该放出去了,要不就让她顶苓子的缺吧!”
塔嬷嬷笑道:“老佛爷真是独具慧眼,您常夸火眉子搓得好,其实就是那丫头搓的,叫她侍烟再合适不过了。”
太皇太后听了点头,“那真是歪打正着了。”对太子道,“我把她留在慈宁宫,太子爷觉得怎么样?”
塔嬷嬷忙使眼色,太子是再聪明不过的,知道里头厉害。锦书这一罚,消息很快就会传遍东西六所,要是再回掖庭,恐怕没有她的活路了,唯有留下伺候太皇太后才能保得住。
太子跪下磕头,“谢皇太太恩典。”
太皇太后闭眼道:“我活了六十六岁,也够够的了,她要害就害我,只要我重孙子好好的,我就是死了也有脸见祖宗。”
太子一凛,“她不会……”
太皇太后摆了摆手,“叫你闹了这半天,我也乏了,你跪安吧!塔都送送他。”
太子放下箭袖打千,随塔嬷嬷退出偏殿。远远看那个跪着的身影,稍一顿,回身抓住塔嬷嬷的袖子嗫嚅,“嫲第……”
塔嬷嬷知道他要说什么,拍拍他的手道:“太子爷只管回去,奴才心里有数。”
太子长叹着道谢,这才一步三回头地挪出了慈宁宫。
太皇太后歇了午觉起来已是午时末,隔着大玻璃窗往外看,墙根下的人腰杆子依旧挺得笔直。屋顶上晒化的雪从瓦檐上成串滴下来,没头没脑地淋湿了她的头发和棉袍子。这丫头挺得住,像座石像似的岿然不动。太皇太后问塔嬷嬷:“她跪了多久?”
塔嬷嬷看一眼铜漏,“三个时辰了。”
太皇太后是菩萨心肠,也见不得人受苦,叹息道:“难为她了,从小身娇肉贵养着,这会子这样,怪可怜的。”
寿膳房进茶点进来,总管太监崔贵祥接了大提盒,由塔嬷嬷揭了黄云龙套。宫女们摆上炕桌茶几,崔贵祥捧了牛骨髓茶汤到太皇太后面前,花梨木的茶几上铺排开各种点心,太皇太后旁的未动,只接了奶茶抿一口,对带班宫女道:“春荣,让她起来吧!带下去换了衣裳,让苓子帮着你好好调理。”
春荣屈腿道是,出屋招呼,“老佛爷开恩了,快起来吧。”
锦书冻过了头,摆子打得连话都说不全,使了好大的劲儿才勉强磕头,“谢老佛爷恩典。”想扶墙站起来,可腿僵了打不直,挣扎了半天还是起不来。苓子从身后架了她一把,春荣也伸手搀她。分明这副惨样儿,她却还笑着说谢谢。
两个人听了都不好受,万万没想到她竟然是前朝的太常帝姬。大邺皇帝有十二个儿子,儿子多了不稀罕,女儿她是独一个。那种众星拱月的架势,该是宠到什么地步!如今家国没了,充到掖庭做杂役,这天差地别的待遇,何止相距十万八千里,其中的苦也委实难以想象。
春荣带她到体和殿南门偏东的两间小窄房子里,那是带班的下处,是太皇太后身边亲近的人才能住的地方。着人到内务府领了宫女的行头,把她那身灰不溜丢的杂役服替换下来,苓子倒了热茶给她,一面道:“喝茶往出廊下去,廊子底下有个铜茶炊,白天黑夜都不灭炉子的。”
春荣道:“老佛爷留你替苓子,苓子把你带出来就放出宫去的。这阵子你先当散差,跟她好好学,我就不训诫了,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要小心谨慎耐得住。至于敬烟上的规矩,这些往后慢慢学。”
锦书一时回不过味来,不明白太皇太后怎么会把她留在慈宁宫。小苓子说:“你别琢磨了,老佛爷自有她的打算,你万事多留神就成了。”指着春荣调侃,“这是荣姑姑,太皇太后的侍寝,咱们宫女里的特特等!”
春荣不好意思地敲了小苓子一下,锦书忙行礼,“我一定好好当差,绝不给姑姑丢人。”
春荣脸上有点别扭,她十三岁进宫,当差七八年,给主子磕过头,也受过小宫女跪拜,可像现在这种情况还是头一回。前朝的公主朝她行礼,管她叫姑姑,多少让她有些难堪。受了不好,不受又不好,谦让一番对苓子道:“你带着她,我先到前头去,老佛爷那儿离不得人。”
苓子是个痛快人,应下了对锦书道:“咱们这儿挺好,时候久了你就知道了。老祖宗极和气,下头人也不赖,不像别的宫,各人身上都包着一层蜡似的。你只要加着小心,准没错儿。回头我再去求求塔嬷嬷,让你和我住。这会儿挤挤,等开春我放出去了,到时候你就住单间儿。”
锦书淡淡地笑,“苓子,认识你真是我的福气。”
苓子红了脸,“你可别这么说,我偷懒耍滑,纸眉子都是你替我搓的,论起来,是我该谢谢你才对。”
锦书抿嘴笑道:“这有什么,本就是我分内的事,哪里值当你一谢呢!”
“瞧瞧,原就说你合该来替我的。”苓子替她正了正背心,看着空落落的腰身拿手比了一下,“大了点儿,这是内务府现拿的,腰里肥了。等开了春进二月份,体和殿专设了人量衣裳尺寸,到时候让师傅给你仔细地量,也省了拆改的功夫。”
锦书梳完了头上菱花镜前照照,从前在杂役房图方便,一人备了一块三角包头巾,放眼看去一屋子老太太。现在梳了大辫子,看着挺精神。到底十五六岁的姑娘爱漂亮,拉拉衣角,拍拍皱褶,前后照了个遍,看得苓子直乐,“还瞧呢!够美的了!狗屎色都能穿出这个味儿来,等春夏换了绿,还知道怎么美呢!”
锦书依旧腼腆地笑,苓子抓了抓她的手问:“还冷吗?暖和了咱们就往老佛爷跟前谢恩去。”走了两步回头又问,“你和太子爷是怎么回事?”
锦书木讷地嗯了一声,抬头道:“你不是说不该打听的别打听吗?”
小苓子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这是咱们的事,不算瞎打听不是?你告诉我吧,我不和别人说。”
锦书顿了顿方道:“也没什么,就是打小认识,他看我在掖庭当差可怜,想给我换个轻省点的差事。”
“那怎么又说到封良娣的事儿了?”苓子不依不饶,“我还想呢,跟了太子是多好的事啊,你怎么不应呢?”
这苓子是一根筋到底的主,哪里想得到里头那些厉害!封良娣不过是太皇太后拿来试探她的由头,看她动不动心而已,这傻子竟然还当真!同她说也说不清楚,况且太皇太后的用心岂是可以随意揣度议论的!锦书拉了她一把,“快走吧,往后我再告诉你。”
从前出廊兜过去,五六个小太监举着掸子在廊檐下除尘,绞蛛网子。看见苓子过来,忙躬了身子垂下眼皮叫声姑姑好。小苓子都不搭理他们,昂着脑袋过去了。锦书暗笑,这就是做姑姑的威风啊,自己还真是没少受姑姑的祸害。或许也该谢谢太子爷的体恤,往后倒是用不着给姑姑们改衣裳袍子了,只不过小命有点玄乎。再退一步想,一切都是命里注定的,命大的人死不了,自己尽了心,也就是了。
进了慈宁宫偏殿,太皇太后正在报礼单,让长春宫的通嫔把过节往南苑老家赏的东西拟成帖子。后宫的妃嫔宫女大多不识字,西六所只有通嫔一个人还能读写,太皇太后就让太监传了她来。可怜通嫔大着肚子,坐久了就腰疼,只能写两笔再起来走两步,来来回回地折腾,很是吃力。
锦书进来磕头谢恩,太皇太后看见她也不说别的,只问:“你会写字吗?你们通主子不能受累,坐长了怕憋着孩子。”
锦书琢磨了下,要是说会,怕被抓住把柄,若说不会,那罪过就更大,只得道:“回老佛爷,奴才小时候学过,只是写得不好。”
太皇太后见她笑吟吟的,颊上隐约有两个梨窝,看着叫人怪舒坦
的,就让通嫔歇着,由她来执笔。
太皇太后报完了礼单,坐在炕上看她往帖子上誊抄。她膝盖并的紧紧的,上半身腰背笔直,微侧着头,笔杆子在包着白绢布的手上抓着,掌心虚拢,三根手指灵动异常。太皇太后和塔嬷嬷交换了一下眼色,真像个做学问的样子。明治皇帝极偏爱她,让她和兄弟们一道在上书房念书,是小时候练下的童子功,架势不在话下。
样子看着好,也不知写得怎么样,便由塔嬷嬷搀着过去看。她的字迹娟秀,通篇的蝇头小字工工整整,竟是正宗的簪花小楷。太皇太后轻轻勾了勾唇角,颇满意的样子。通嫔也在一旁说好,她虚应了两句,继续埋头抄写。太皇太后对通嫔一笑,“别闹她,咱们坐下说话。”
通嫔在帽椅里落座儿,窝着不太舒服,就腆起了肚子。太皇太后说腰里不能空,叫人卷了毡子给她垫上,问道:“说是二月里的事,怎么这会子大得这样?莫不是两个吧?要是真那样就是上上大吉的了,宫里这么多嫔妃,还没人生过双胞儿,你这一胎要是两个,那就是大功臣,要叫你们万岁爷重重地赏你才是!”
通嫔笑道:“借老祖宗吉言,奴才真能得个双胞,那就是奴才最大的造化了!”
太皇太后赏了碗冰糖银耳给她,“最近皇上可来瞧过你?”
这么一问问到了通嫔的痛处,自打万寿节上匆匆见过一面之后,那位主子爷有一阵子没上长春宫去了。偶尔打发御前总管太监来问一声,看缺什么短什么打发人办,自己整日躲在养心殿不露面。她去过两回想见一见,都叫太监拦住了,说没有万岁爷的吩咐不让进。后来听说皇上近来宠幸永和宫的多贵人,连翻了三夜绿头牌子,气得她什么念想也没了。
后宫佳丽三千,围着一个男人转,他今儿和你一头睡,转天连你叫什么都忘了,这是身在大内的悲哀。还不能有怨言,丈夫不是你一个人的,是大家的,你有什么资格不痛快?别以为自己怀了身子就能有什么特权,皇上儿女多了去了,十个皇子,十四个帝姬。孩子生下来也轮不着自己带,眼光不开阔,只盯着脚前这一小片,连活着都没什么劲儿。所以得看开了,花无百日红,大家都一样,半斤对八两,还有什么可抱怨的!
通嫔眼里的愁云一闪而过,复又笑着说:“皇上政务忙,我那儿又没什么要紧事儿,好吃好睡的,他自己来不了,常叫李玉贵来瞧我的。”
太皇太后点了点头,“你是个懂事的孩子,知道你们万岁爷不容易。人都说知足常乐,像你这样胸襟的才能在宫里活得好。要是见天儿的找不自在,自己和自己过不去,弄垮了身子也没人心疼你,就成了自作孽了。”
通嫔道:“老祖宗说得极是!我是个一腔子到底的人,肚子里也没什么弯弯绕,想着和姊妹们一团和气就是最好的。”
太皇太后听了愈发撞到心坎上,“正是呢!人都说读书人难缠,你是个例外的。”
通嫔掩着嘴笑,“太皇太后抬举奴才!如今咱们西六所不光我能写字了,还有老祖宗跟前的锦书姑娘呢!塔嬷嬷会调理人,慈宁宫里的宫女子个个水葱似的。”
塔嬷嬷听通嫔提起自己,方才插话道:“小主快别往奴才脸上贴金了,都是姑娘们伶俐。”
太皇太后往桌前看,锦书仍是一丝不苟的仔细模样。帖子抄得长了,顺着右手边一点点地垂下去。太皇太后有些奇怪,这十来年她一直在掖庭待着,那里的活又重又累,想也没时候读书练字,这手漂亮的小楷长久不写是怎么保持得这么囫囵的?便问锦书,“掖庭那儿也有这种写字的差使吗?”
锦书停了笔站起来,“回老佛爷话,有时候杂役房出入账要记档,碰上管事的忙,就吩咐奴才帮着料理。”
太皇太后垂下眼皮子,“怪道呢,原来是一时也没落下,方不曾荒废了这手好字。”
锦书被吓了一跳,忙跪下磕头,“奴才死罪!”
太皇太后摆了下手,“没什么,起来吧!这是自小就会的,跌跤都跌不掉的东西,会就是会,我倒不喜欢别人欺瞒我。往后你又有新差事了,但凡有帖子手谕要出,就都交给你了。”
锦书屈屈膝,应了个“是”,复坐下捡了笔接着誊写。
太皇太后又对通嫔道:“你们可议了年初一怎么过?”
在宫里,三十比平日略隆重些,年初一才是正经大日子。晚上有个大宴,皇帝皇后亲自侍膳,给太皇太后、皇太后斟酒布菜。妃嫔是没有资格参加的,只能自己想法子找乐子,通嫔道:“咱们议了,到建福宫去,章贵妃做东,请咱们吃席。”
太皇太后笑道:“那敢情好!只是章贵妃身子不爽利,怕又累着。”
通嫔道:“老祖宗放心吧,我今儿去瞧了,已经大安了,说是计划照旧。”顿了顿又道,“一众姊妹都去,只永和宫的多贵人告假,说近来头晕,不去凑趣儿了。”
太皇太后脸上有些不悦,“有病就叫御医诊治,什么了不得的大病,大禧的日子要告假?章贵妃前阵子病得那样还日日来请安,那叫识大体,偏她娇贵,头晕得起不来炕了不成?”
通嫔知道太皇太后素来讨厌裤裆底下插令箭的,这么顺嘴一提,见她果然冷了脸子,暗里高兴不已。又要装好人,又要接着埋汰,舌头打着滚道:“老祖宗别气,多贵人进宫时候短,年纪又小,近来圣眷正隆,许是累着了。”
太皇太后一哼,“圣眷正隆更要小心做人,她是个什么位份,拿乔得这样!”
通嫔应道:“老祖宗教训得是。”
说话间听见宫门上太监扯着嗓子通传,“皇上驾到!”
锦书一怔,正在砚台里蘸墨的笔顿住了,脑子里一片空白。看见通嫔由人扶着站起来,便连忙搁了笔起身。才站定,眼尾扫见宫女打起软帘,一道明黄的身影跨进了偏殿。她低头和众人一同肃拜,只听皇帝恭敬道:“孙儿给皇祖母请安。”
她一颤,觉得背上寒毛都竖起来,背心里冷一阵热一阵,汗涔涔仿佛生了大病。那声音和藩王晚宴上对对子的声音重叠,在她脑中循环放大,她神思混沌,耳中只剩窗纸上北风相扑,发出的簌簌之声。
太皇太后笑道:“皇帝怎么这会子来了?”
“上半晌听说皇祖母身上不好,孙儿心里惦念,批完了折子就上赶着来瞧瞧。”皇帝边说边解了颈下系的闪金长绦,崔贵祥忙上前替他脱了大氅,接在手里。他见屋里人跪了一地,便道,“都起来吧。通嫔也在?”通嫔道是,甜甜地笑。
太皇太后叫人搬杌子来随身放着,指了指道:“坐吧,难为你惦记我,这会子都好了。东篱说漠北又有八百里加急,可是出了什么事?”
皇帝道:“北方有战事,鞑靼人扰我边境,烧了戍边的两座连营大寨。皇祖母别忧心,孙儿已让军机处拟诏,令宁古塔驻军渡斡难河清剿。鞑靼六年前溃败,元气大伤,如今只剩些残部,成不了大气候。老祖宗只管放心,不日便会有捷报自盛京发回。”
一字一句豪气万端,声声敲打在锦书脑仁儿上。宇文澜舟原就是将才,天下到了他手上之后大治北方,明治时候割让的土地如数收回,将那些蛮子都赶到斡难河以北,这确实是她父亲无法企及的。这些年来的文治武功也令四海臣服,她悲哀地想,天下人大概都把大邺朝忘到脖子后头去了,老百姓就是这样,只要日子富足,哪管那些民族大义,横竖谁做皇帝都是一样的。
太皇太后听了皇帝的话劝慰,“政务虽忙,也要保重圣躬,该歇着就歇着,可别没日没夜的,一口吃不了一个饽饽。”
皇帝躬身道是,视线不经意划过书案上的帖子,满目皆是女儿家的闺阁楷书,含蓄细致并且秀美,遂道:“这是谁写的?不像是通嫔的字迹。”
锦书一凛,心头突突直跳,愈发把头低下来。
通嫔一笑,“皇上说得是,的确不是奴才写的。”
太皇太后笃悠悠道:“皇帝眼力好,我才得着个伶俐人儿。”往锦书方向一比,“就是那丫头。”
皇帝微一顿,哦了声,并未再追究。又对太皇太后道:“节下忙,好多顾念不上,今年寒食在二月,又是风调雨顺的一年,等开了春,天暖和了,海子边的柳树也发了芽,孙儿陪皇祖母游湖去。”
承德帝是个杀伐决断的人,对政务处置毫不手软,排除异己时或打或杀,眼睛都不眨一下。但是纵然铁腕,却以孝出名。都说孝顺的人坏不到哪里去,显然他属于第三类人,也许随便能让人琢磨透了的,就做不了帝王了吧!
锦书始终低着头,也没有需要近身伺候的差事办,所以未能得见天颜。皇帝和太皇太后说了会子话,便起驾回乾清宫去了。
太皇太后谨遵祖训,晏起则家败,每日寅时是一定要起身的。
正宫的宫门已经下了锁,锦书和另一个做粗使的宫女从宫外搭来一桶热水放在门口备用。一群当天当值的太监宫女们在门外候着,天还没亮,又开始洒盐似的下起了雪。西北风呼呼地刮,卷着雪沫子扫进廊下,众人冻得直哆嗦。
大家仔细听寝宫里的动静,掐着时候差不多了,只听侍寝的春荣故意高声喊“老祖宗吉祥”,那是个暗号,大家知道太皇太后坐起来了。门内值夜的两个宫女打开了半掩的大门,放其他人迈进寝宫门槛,值夜的连同当天当值的齐齐整整向寝室里请安。太皇太后寝宫的门帘挑起了半个,因为前一天总管已经嘱咐了锦书该当的差事,她低头跟司衾宫女进去,用银盆端热水来。春荣绞了热帕子给太皇太后净脸,对锦书一使眼色,锦书退到一旁打开了遮灯的纱布罩,收好了就在一旁垂手侍立。
隔窗看见风雪里有个人顶着黄云龙套包袱进宫门,那是太皇太后的梳头太监刘保。太皇太后移驾过去,经过正门往外一瞥,只见漫天飞雪,奇道:“不是说今年节气来得早吗,眼看着要过年了,这雪下得没边了。”
塔嬷嬷道:“翻过皇历,今年有闰月。春打在腊月里,二月就清明了。这会子冷,兴许一出太阳就暖和了。”
太皇太后笑道:“二月清明满地青,明年又是好年景,是咱们万岁爷的福泽。”
众人诺诺称是,扶了太皇太后坐下。锦书昨儿听说太皇太后这两日脚有些浮肿胀痛,便在旁边请了安道:“老祖宗,奴才给您搬个杌子来踩着吧,腿抬得高一些就没那么疼了。”
太皇太后看她一眼,对塔嬷嬷道:“这孩子倒仔细,我瞧着有你当年那股劲头。”
塔嬷嬷笑着点头,对锦书道:“去吧,老祖宗准了。”
锦书道是,搬了矮杌子来给太皇太后垫在脚下。小心把两只脚抬上去,隔着一层薄薄的袜子触到脚踝,只觉绵软虚浮,便壮了胆子道:“老祖宗恕罪,奴才再多句嘴。下半晌奴才给您拿艾草红花泡泡脚吧,等泡得浑身出了汗,腿上的水肿就会消很多的。”
塔嬷嬷看太皇太后脸上并没有不悦,方道:“你长在宫里,哪里知道这些的?”
锦书笑吟吟道:“奴才的祖母从前也常有此疾,一犯就让宫女给她配这两味药来。”话出了口突然一惊,这是犯大忌讳了,拿亡国的太后和当今太皇太后比,是为大不敬,够杀十次头了!腿弯子一软跪了下来,磕头道,“奴才失言,奴才万死!”
太皇太后没放在心上,她和前朝的太后曾是儿女亲家,彼此也熟悉,不觉得有什么不妥,“起来吧,快过年了,不兴说这个!就照你说的办吧,回头上太医院抓药去。”
太皇太后梳妆完毕,喝了杏仁奶茶和胭脂米熬的粥,换上大袖通袍和凤屐,由塔嬷嬷搀扶着往最东头的静室礼佛参拜,等出来后就要往三明两暗正中的那间,接受一众主子小主的晨昏定省。她老人家一走,所有人都趁这一阵忙活开了。扫院子,收拾游廊,擦地抹桌子,里里外外全是人。锦书忙完了手上的活,又转到抄手廊子里帮别人擦围栏,春荣看见了招呼她过去。
春荣是掌事,指使下面人脾气很大。锦书刚才看见她咬牙切齿地罚小宫女,心里不免有点发怵。挨过去了小心道:“姑姑有什么吩咐?”
春荣倒不像对别人那样疾言厉色,只不过为了做给别人瞧,也还故意绷着脸,“你别干那些杂活了,伺候老佛爷是正经。苓子四月要放出去的,时候不多,你得跟她好好学。塔嬷嬷发了话,过会子让你到太医院领药交给司浴的绿芜,回来后别管旁的事儿,看着苓子怎么当差就成。”
锦书屈腿道是,春荣看着她,眼里隐有温和的光。她知道春荣心眼是好的,便对她抿嘴一笑,两个梨涡深深的,透着恬淡的欢愉。春荣脸上的线条柔和起来,要笑又不太好意思,装模作样咳嗽一声,绕过她往偏殿指挥人收拾桌子底下的油布去了。
交辰时,太皇太后回到偏殿里歇着,苓子伺候着吸了两锅烟。敬完了烟轮着敬茶的伺候,她们就悄声退了出来。苓子看左右无人,就拉她到廊子的滴水下嘱咐,“你抓的药是艾草和红花,艾草不打紧,红花可千万要仔细。从寿药房出来就好好看紧了,半点不能漏。叫御医写方子按分量抓,回来送给绿芜时再过过秤,宁可多费些手脚,比不明不白丢了小命好。这宫里……人心隔肚皮。”
锦书应了记在心上,过去和崔贵祥告假,崔总管看了看天,“雪这么大!你得上乾清宫,御药房在乾清宫东南侧的庑房内。”又低声招呼小宫女,“大梅子,把后出廊上的伞拿来。”
锦书忙道:“谢谢谙达,我自己去拿,不麻烦大梅了。”说完一溜烟就往廊子下去了。
太皇太后倚着软垫看窗外,风雪满天,不知是雨还是雪珠子,落在瓦楞上噼啪作响。炕临着窗户,宫内的人事一览无余。她看着锦书往宫门上去,风大,吹起了袍子的下摆,露出里头夹裤的裤腿。人又瘦弱,撑着伞摇晃,像站不住似的。
塔嬷嬷顺着太皇太后的视线看过去,只见一个褐紫色的人影一晃就往夹道里去了。太皇太后脸上淡淡的,看不出有什么情绪,塔嬷嬷把宫女们新打的络子给她瞧,一面道:“这帮子丫头的手真是巧,编什么就是什么。”捡了个燕子香囊递过去,“这是锦书做的,我看这孩子是个聪明人,也讨人喜欢,老佛爷瞧呢?”
太皇太后把玩了一阵把香囊放回去,慢声慢气道:“太聪明了也不是什么好事,你仔细留意她,要是安分,我也不是个不能容人的。可要是不安分,生出一点歹心来,那也不必顾念太子了,留着是个祸害。”
塔嬷嬷心里极明白,太子于她来说也是个心肝肉,她和太皇太后疼他的心是一样的,对锦书自然处处留意提防,不在话下。
出了永康左门,夹道里的风更大。锦书勉强撑着伞往乾清宫去,雪里夹着冰雹,簌簌地落到伞面上,又纷纷地弹落开去。等进了的月华门,走到廊庑下合伞,往外一看,天阴沉得要压下来一般。雪停了,只下雹子,一个个雀儿蛋大小,密密地砸在台阶上,把坛子里栽的耐冬打得东倒西歪。
她拍了拍身上的雪沫子往宫里去,上书房里有朗朗的读书声传出来。她微有些恍惚,这个地方有好些年没来了,以前自己也和兄弟们在这里念书习字,如今人面不知何处去,只剩下她孤零零一个。父亲不在了,她从主子沦为了奴才,再踏进这里,早已物是人非。
哀哀叹口气,这会儿不是感慨的时候,耽搁了差事回头不好交代,便绕过上书房往庑房里去。跨进南三所的门,只看见大堂正中间挂着很大的一个“寿药”的提匾。东边靠墙是一溜案几,西边是一个高至屋顶的大药柜子,柜台上的一盏灯摇摇曳曳照亮了大半个屋子。环顾整个寿药房,内外只有一个人,在药柜前站着,面前放着一个大臼,右手拿着戥,左手正捏着一张方子在灯下看,听见有人来,连头都没抬一下。
锦书一时不知怎么开口,那人戴着貂鼠的暖帽,穿着深蓝色的琵琶襟马褂,一味低着头,也看不出是什么官职。她只得福了福道:“给大人请安了!我是慈宁宫的宫女,来给太皇太后抓两味药。”
那人终于抬了眼皮看过来,目光冷冷的,比外头的雪还凛冽三分。一张脸无喜无悲,虽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疏离,却掩不住那堂堂的好相貌。眉含远山,目藏千秋,她这样美人窝里长大的都忍不住一叹,只觉满目的晃眼,什么宋玉、潘安、兰陵王,大概都不及他一半吧!这样的人怎么在这太医院里供职呢?锦书觉得可惜,他应该抱着琴徜徉山水间才对,在这太医院里苦熬六年,白糟蹋了。
那人见她只顾出神,便开口道:“太皇太后抱恙么?”
锦书听他鼻子齉着,似乎是染了风寒。果然是医者不能自医,也不甚在意,只道:“回大人,是腿上的毛病。这两日有些浮肿,前儿已经有太医请过脉了,今儿抓两味药泡足。”
那人的视线又落在药方子上,悠悠然道:“没在慈宁宫见过你,你叫什么?”锦书微躬了躬身子道:“奴才是刚到慈宁宫当差的,叫锦书。”
那人复抬头看她,紧抿着唇,眼里有探究之色。锦书被他这么一瞧顿觉手足无措,不知怎么,心里惶惶地跳,像被人捏着了什么把柄似的。这人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叫她不安,她暗蹙了蹙眉,方道:“劳大人替奴才抓药,奴才好回去交差。”
那人放下药方和戥子,又去杵药,因为没垫软垫子,把柜台杵得砰砰响。垂眼看着臼里,淡淡道:“要抓什么药?”
锦书心头不大舒服,不明白太医院的医正怎么会傲慢得这样。转念一想,人家是带着病当值,得体谅人家。再说人在屋檐下,他就是晾着你,你也得等着不是!就敛神好声好气地回话,“奴才来配艾草和红花。”
那人上扬着调子嗯了一声,“宫里的红花是禁药,怎么打发你来抓?崔贵祥呢?”
锦书靠门口站着,门外的风吹进来,吹得背上凉飕飕的。一面歪着头心里咋舌,这个太医胆儿够大的,不论宫里的医正或侍卫,就连朝廷里的军机大臣,看见太皇太后宫里的总管也得客客气的,这个人真是猖狂,敢直呼其名,这份胆色还真是值得佩服。
“问你话呢,怎么不答应?”那人见她走神便催促。
锦书忙道:“崔谙达节下忙,就让奴才来。大人把分量写在纸上,回了慈宁宫由姑姑再过秤的,坏不了规矩。”
那人杵得发了汗,顺手摘了头上的暖帽放在一旁,露出一头乌黑密实鬓角分明的发,愈加显得龙章凤质,眉眼如画。那五官虽美,却无半点女气,满满尽是昂扬之态,锦书又忍不住评头论足一番,套句戏文里说的:遥遥若高山之独立,巍峨如玉山之将崩。就是那种天下尽在我手的气概!
长得是不错,就是脾气差了点儿,把她当摆设一样。锦书耐着性子又给他道福,“大人,奴才急等着交差,请大人行个方便。”
那人眼一横,“急什么,没见这儿正忙着吗?”
锦书无奈,想了想道:“大人,您歇会儿,奴才来给您杵药吧!”
那人听了也不客气,直接将臼往前一推,“杵成沫子,不能有块儿。”
锦书应个是,把臼往边上挪了挪。满以为他腾出手来了就能给她抓药了,谁知那人从柜台后头走出来,往旁边听差房的椅子里一坐,喝着暖壶里的茶,烤着炭盆里的火,悠闲地合上眼打起盹来。
锦书咬着嘴唇颇感委屈,他这一歇要歇多久?她还急着回慈宁宫,如今有的是眼睛盯着她,就是针鼻儿大的错处也够她受的,这太医是存心难为她吗?心里嘀咕着,手上就使了把劲,握着杵把铜臼捣得咣当乱响。
那人半眯着眼恫吓,“这是给皇上的药,你使那么大的劲儿把臼捅破了,洒了一点儿药,杀你的头!”
锦书脖子后头一凉,不由放轻了手脚。憋了一会儿想再求求,刚要开口,那位太医道:“你老家哪里的?”
她愣了愣,像被揭了疮疤似的疼了一下,低头道:“京城的。”醒了醒神,觉得应该和他套套近乎,兴许他一高兴就给她抓药了,便阿谀地问,“大人是哪里人?”
“我?”他琢磨了会儿,“我老家是南苑的。”
锦书暗里咂嘴,原来是南苑人,难怪那么傲气。她觍脸笑了笑,“大人进宫几年了?”
他转着手上的虎骨扳指,微仰着头,视线落在屋顶正梁的花开富贵刻花上,沉吟片刻喃喃,“到明年五月就满九年了。”
想来承德皇帝改年号那会儿就做太医了,官职一定很高,难怪派头那么大呢!锦书惦记着事儿,也实在是耗不起,只得央道:“大人,奴才还有好些差事要当,求大人给奴才开方子抓药吧!御药房没别的太医,劳您大驾,奴才感激不尽。”
那位却是个稳如泰山的人,凭你怎么说,只管喝茶翻医书,嘴里道:“把这罐药杵完了再说。”
锦书急火攻心,心想傻等着也不是办法,这一耽搁得耽搁到多早晚去?就把铜臼一放,肃了肃道:“既然大人眼下忙,那奴才往储秀宫的御药房去,奴才告退了。”
那人见她要走方直起了身子,微一哂,“回来,我说不给你抓了吗?脾气倒不小!”
他悠悠离了椅子走过来,锦书这才看清他的袍子是开四衩的,心里猛然一跳。大英以开衩为贵,平民只许穿“一裹圆”,官吏士庶开两叉,只有皇室宗亲才开四衩。敢情这位是宇文家的人,那长了这么张脸就不足为奇了。
他提起笔在砚台里蘸了蘸,随手从左手边的一摞纸里扯过一张,铺平了拿镇纸压好,边写边道:“开五帖,艾草各二两,红花各八钱,使着好了再来。”
锦书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还在思忖他到底是什么人,莫非宗亲里有人在太医院供职么?又不能问:只得屈了屈腿,“多谢……大人。”
那双手保养得很好,白皙细腻,骨节修长有力。字也漂亮,是临的董其昌,出规入矩,放敛自如。锦书看着那手字,突然有个念头压抑不住地蹿上来,要想知道他是不是皇亲只有看他的眼睛。打定了主意就偷偷地打量他,只是他始终垂着眼,浓密的睫毛覆盖住了瞳仁,她壮着胆子试了几次无果,顿觉丧气。
红花在药柜的最上层,那人拿着戥子爬上木梯,很熟练地称了四两下来,直接倒在纸上包好,缓缓道:“我这儿不分了,你拿回去过了称再说。”
锦书应个是,又趁着行礼的当口躬身窥探。那人似乎察觉了,一敛眉,忽然抬头直视她,面上似有不耐,沉声道:“你瞧了我半天,到底在瞧什么?”
果然有那金灿灿的一圈,昏暗的火光下流光溢彩,直照人心里去。锦书一惊,总觉哪里不对,也没多想便跪了下来,磕头道:“奴才该死。”
一抬眼,竟见那皂靴上绣了花纹,分不清是龙是蟒,张牙舞爪。再看那袍子下摆,横幅的八宝立水,上方居然有十二章祥纹里的宋彝和海藻。她大骇,方想起来,他虽然鼻音很重,可嗓音没变。为什么她先前没听出来,一根筋的以为凡是在太医院里的都是太医?早听说皇帝常爱倒弄药材,以前只当是谣传,谁知真有这样的事!怪道南三所里没人,想是都给他哄出去了。莫非他要学秦始皇炼长生不老药么,为什么连个把门的太监都没有?
她脑子里霎时乱哄哄绞作一团,就像被满盆冰雪兜头浇下,五脏六腑瞬间冷了个透骨。
皇帝眯眼看她,她趴在地上,耳垂上的珍珠耳坠子微微摆动,头深深低着,紫褐色的衣领下露出的一片颈子,白若凝脂。磕了头道:“奴才唐突,惊扰了圣驾,请万岁爷恕罪。”
皇帝把剩下的药馃子包好,淡漠道:“起来吧,你是第一个敢催朕的人。”
锦书站起身退到一旁,听见这话打了个噤,斟酌了才道:“奴才不知万岁爷在此。”
皇帝将五包药用细麻绳捆扎好,一举一动像模像样。自己也不禁失笑,如果不做皇帝,说不定能成个好大夫。想起她前头的不恭,有意拉长了脸,“照你这么说,倒是朕的不是了?”
锦书窒了窒,心道一口一个“我”,又亲自在这里杵药。当年自己虽见过他,到底离了十来丈远,看了个大概,只记得身量很高,身姿也挺拔,脸却没看清。这回算是头一趟见,认不出也在情理之中。遂躬了身道:“奴才万万不敢,奴才原在掖庭当差,是昨儿才到慈宁宫的。头里没有福气得见天颜,请主子恕奴才有眼无珠。”
皇帝背手站着,瞥了她一眼道:“你叫锦书?朕记得你,你是那个会写字的宫女。”
锦书心头抖了抖,他的言下之意是:朕都记得你,你有什么理由不记得朕?她不明白,这人有这样强悍的气势,为什么在她父亲脚下三跪九拜的时候,也能做到从容而卑微?这就是帝王心么?真是个深不可测的人!她恨自己,明明仇人就在面前,她却连一点底气都提不起来,只消他一个眼神,自己就丢盔弃甲了。似乎不光是害怕,还有一种说不清的敬畏,多么的可悲,敬畏自己的仇人,她应该是最没出息的亡国帝姬了吧!
想着想着有些恼羞成怒,什么叫“朕记得你”?她是插在宇文家心上的一根刺,他怎么可能忘了?偏要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分明践踏她的尊严,虽然她早就没什么尊严可言了,却也不愿被他这样戏弄,于是她昂起了头,大义凛然道:“万岁爷好记性,我是锦书,慕容锦书!”
皇帝明显一怔,“慕容……锦书?”
锦书勾唇笑了笑,“我是大邺明治皇帝的女儿,封号是太常,万岁爷应该听说过吧!”
皇帝哦了声,抚着右手上的琥珀佛珠道:“慕容高巩的女儿,太常帝姬,慕容十五……朕攻进紫禁城时你才七岁,如今长得这么大了。”他的语气淡淡的,没有仇恨,没有怜悯,不带任何感情,就像是路上错身而过的陌生人,他们的人生从来没有过交集似的。
锦书有些出乎预料,她原以为他会发怒,或者直接命人把她拖到菜市口去杀头,贴个告示诏告天下,顺便看看能不能把慕容十六引出来劫法场……谁知他竟没有,让人觉得诡异。
皇帝慢慢在室内兜圈子,半昂起头道:“那么依你看,朕和你父亲,谁更适合做皇帝?朕是顺应天命,韬光养晦,十年砺一剑。你父亲为帝时,志、谋、术、决、学,他占了几条?”
锦书原本还是气焰高涨的,被他这一问,霎时蔫了一大半。她父亲在位时,风花雪占据了他所有的思维。他可以写一手气势恢宏的书法长卷,却治理不了江南扰民的匪寇。大邺时的确国运衰弱,宇文澜舟的能力不可否认,经他这几年整顿,百姓的日子应该比他父亲当政时强了许多,谁还在意他的皇位来得光不光彩。随便拉个人来问,定会说承德帝更适合,可自己是明治皇帝的女儿,哪里有说自己父亲不好的道理?她梗着脖子抢白,“我皇父是个仁君。”
皇帝嗤地一笑,“果然是仁君,仁得连北方疆土都可以拱手让人!听说处理朝政时他拿不定主意,便让后宫的妃子抓阄。你是帝姬,你一定知道,这不荒唐吗?你父亲不是个好皇帝,书画造诣再高,不过不务正业罢了。”
锦书语塞,气得瑟瑟发抖。若论动武定是打不过他的,剩下动嘴皮子,自己本来嘴就笨,万万不是他的对手,只有憋得面红耳赤,使劲绞自己的手指头。
皇帝拿眼乜她,看她鼓着两腮,双眼含泪的样子只觉好笑。暗自盘算着,不知再说上几句才能叫她哭出来,便背着手再接再厉道:“单说志,何为志?上及天,下通地,气魂寰宇,刚柔并济,度众生,平天下,方为志。无志,不君。无志而位极,家国大祸!你说,朕的话对不对?”
锦书满心的悲苦,对不对又有什么关系,天下都到他手上了,他的话谁敢反驳?
皇帝踱到高案前,幽暗的火光照着袖口的掐丝襕纹,一圈一圈,泛出沉重的光晕,突然回身道:“朕问你,你可知道慕容永昼现在哪里?”
锦书的心忽悠一坠,提起永昼,那是她的软肋,再强的气势也被瞬间浇灭了。她脑子里清明起来,原来她还是她,言语上一点微不足道的反抗,能争取到什么?人在矮檐下,不识时务只会撞得头破血流。唯有自己退了一步,自保才有以后,因低眉顺眼地欠身,“奴才不知,奴才深居宫中,同宫外没有任何联系,并不知道十六弟的去向。”
皇帝在她面前不觉得有什么可避讳的,直言道:“这九年来他下落不明,朕心甚忧。慕容家只剩你们姐弟了,为免横生枝节,倘若他哪天找到你,你同他说,朕不伤他性命。只要他驯服,朕赐他锦衣玉食,让他做个闲散王爷,也好叫你们姐弟团聚。”
先封个王,然后圈禁起来,再寻错处,或定个莫须有的罪名堂而皇之的加害,帝王铲除异己不都是这样的吗?要是信了他的话才会大祸临头!此时虽不知永昼的去向,只要他还活着,不论在哪里,都比回到京城好。在外头至少还有自由,若听信了他的话到了他眼皮子底下,要保住性命,恐怕还得花上大力气。
皇帝嘴角紧抿,见她低着头默不作声,也知道她在想什么。行至门前往外看,风停了,雪愈加绵密,纷纷扬扬如扯絮一般。远处的屋宇已覆上一层厚厚的白,天地间茫茫一片,寂静无声。
啪的一声爆炭,亏得炭盆用铜丝罩子罩住了,火星子倒未溅出。锦书却被吓了一跳,慌忙抬眼,正对上皇帝的视线,只见他面沉似水,慢慢道:“大英的元气才刚恢复,若有战事,百姓受苦。朕既然答应,你就不必有顾虑。”稍一顿,指了指柜台上扎成一串的药道,“你去吧,太皇太后跟前紧着心当差,若叫朕看出你有歪的斜的,必不饶你。”
锦书将药抱在胸前,肃了肃,却行退至门外。皇帝站在门前,只见那紫褐色身影逶迤而去,渐行渐远看不清了,唯见漫天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