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小说网 www.51xsw.com,一个人的明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杨嗣昌一惊,刚准备起身的动作顿时停住,刚想说出的话卡在嘴边,整个人如同被孙大圣施了定心咒一般。
“可是确实?”杨嗣昌反问道,可是看到刘重元坚竣的眼神,情知自己问了个蠢问题,作为职方司郎中,涉及到这样的军国大事,刘重元如果不是确认无误怎敢报上来,如果到时发现是伪报那可是杀头的大罪。
“职方司安排的密探上旬已经汇报过,沈阳等地的东虏八旗军正在集结,准备兵器、粮草、马匹,汉人奴隶准备推车、绳索运输战利品。当时职方司就判断东虏或许将再次入塞,大前日也就是八月十三日,东虏黄台吉正式下令,由其弟多尔衮统兵再次入塞,以督促朝廷早定和局,据报,统兵将领还包括另一弟弟阿巴泰,其长子豪格以及亲侄岳托和杜度,估计东虏兵力包括满蒙汉八旗军以及科尔沁蒙古军总计当在六万人左右。”刘重元冷静的分析着此次后金军入寇的情状。
以往大明军报充满了春秋笔法,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关于敌情描述都是极近夸大或极尽贬低,来来去去都是东虏狡诈、虏兵凶蛮强悍、贼骑飘忽南北等,动不动就是数十万大军、数万铁骑、贼兵如蚁附等等,对于后金实际兵力、战力以及统帅人选知之甚少。
直到刘重元担任职方司郎中之后,才通过查阅朝廷文献、私人笔记、采访辽东旧人等各种方式,建立起了一整套的后金资料库,对后金八旗的真实情况,特别是青壮人数战力、后勤补给能力、各旗旗主贝勒大小头目的恩怨情仇、后金黄台吉及整个后金的决策程序习惯,等等等等,进行了系统性的搜集、归纳和总结,编纂了大量的档案资料、关系网络图纸、兵力马匹数量等数据,上至黄台吉、代善、多尔衮等后金高层履历、性格、好恶,下到八旗每个牛录的来历、族属、关系,刘重元都可谓了若指掌,随时应对皇帝和兵部尚书的咨询,同时能够屡屡精准的判断对了后金的战略动向,是朝廷公认的后金研究专家。
对于职方司通报的情报,是不需要怀疑的。颓然的坐倒在椅子上,杨嗣昌愤然的抓起桌上的茶杯狠狠地砸在地上,大骂道:“碎嘴辈误国!”摔碎的茶杯、滚烫的茶水丝毫不能让两人动容。听到声响的管家刚刚探进头就被杨嗣昌狠狠地训斥:“滚出去!关好门!”
杨嗣昌说的碎嘴辈指的是以黄道周为首的一些朝臣。杨嗣昌得以获得皇帝的赏识升任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最主要的是他提出了一整套的战略以应对大明当前的困局。
杨嗣昌对明朝未来的规划可归纳为三点:一、攘外必先安内;二,足食然后足兵;三、保民方能荡寇。其核心思路就是首先与后金议和,击中兵力先剿除流寇,为此他秘密指示辽东巡抚方一藻,秘密派使者出使沈阳,寻求与后金议和。
黄台吉倒是很好说话,只要达成和议后金就引军东归再不犯境。大明需要议和以缓解当前后金和流贼内外夹击的困境,集中精力消灭流寇;而后金也满足于雄霸辽东的局面,想要获得大明的承认,结束这场自万历46年七大恨起兵延宕至今已经整整二十年的战争。
既然大明和后金都想要议和,那么看来这场和议很大希望能够谈成啊!
可是当杨嗣昌将好消息禀告皇帝,希望皇帝批准正式与后金展开和谈时,皇帝却犹豫了,而消息传开,朝臣一片非议之声,尤其是以黄道周为首的清流言官们,不顾实际空谈误国,嚷嚷着什么议和就是丧权辱国,宋即是因为连连和款于辽、夏、金而灭亡云云。
面对空前的政治舆论压力,皇帝也不敢明旨支持议和,于是议和之事就此拖延了下来。杨嗣昌就知道情况不妙,后金受到这次“始乱终弃”的议和定然不会罢休,果然后金大军再次入塞而来。想到后金军强悍的战斗力,想到前三次后金军入塞往来纵横如入无人之境的骄横,想起之前因后金军入塞获罪的大小臣工,杨嗣昌不禁心乱如麻,愁眉不展。
宽敞的书房被几根粗大的鲸油蜡烛照的通明,深夜忽而吹拂过的凉风晃动着烛影,闪耀在杨嗣昌脸上忽明忽暗让人捉摸不定他在想些什么。沉默思索良久的杨嗣昌忽然引刘重元进入书房,然后又让管家送来酒菜招待。
当然他自己是不饮酒的,大前年也就是崇祯八年,其父前三边总督杨鹤在老家武陵去世,按照惯例,杨嗣昌应当丁忧回家守孝二十七个月,一年后也就是崇祯九年其母丁老夫人又去世。也就在这一年,后金第三次入塞大掠,前任兵部尚书张凤翼畏罪自杀,皇帝决定启用杨嗣昌,于是接连下旨夺情命其接任兵部尚书。
自唐代以来,文武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守制,称丁忧。服满再行补职。朝廷于大臣丧制款终,召出任职,或命其不必弃官去职,不着公服,素服治事,不预庆贺,祭祀、宴会等由佐贰代理,称夺情。
然则大明朝以孝治天下,夺情被视为眷恋权位不守孝道而... -->>
杨嗣昌一惊,刚准备起身的动作顿时停住,刚想说出的话卡在嘴边,整个人如同被孙大圣施了定心咒一般。
“可是确实?”杨嗣昌反问道,可是看到刘重元坚竣的眼神,情知自己问了个蠢问题,作为职方司郎中,涉及到这样的军国大事,刘重元如果不是确认无误怎敢报上来,如果到时发现是伪报那可是杀头的大罪。
“职方司安排的密探上旬已经汇报过,沈阳等地的东虏八旗军正在集结,准备兵器、粮草、马匹,汉人奴隶准备推车、绳索运输战利品。当时职方司就判断东虏或许将再次入塞,大前日也就是八月十三日,东虏黄台吉正式下令,由其弟多尔衮统兵再次入塞,以督促朝廷早定和局,据报,统兵将领还包括另一弟弟阿巴泰,其长子豪格以及亲侄岳托和杜度,估计东虏兵力包括满蒙汉八旗军以及科尔沁蒙古军总计当在六万人左右。”刘重元冷静的分析着此次后金军入寇的情状。
以往大明军报充满了春秋笔法,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关于敌情描述都是极近夸大或极尽贬低,来来去去都是东虏狡诈、虏兵凶蛮强悍、贼骑飘忽南北等,动不动就是数十万大军、数万铁骑、贼兵如蚁附等等,对于后金实际兵力、战力以及统帅人选知之甚少。
直到刘重元担任职方司郎中之后,才通过查阅朝廷文献、私人笔记、采访辽东旧人等各种方式,建立起了一整套的后金资料库,对后金八旗的真实情况,特别是青壮人数战力、后勤补给能力、各旗旗主贝勒大小头目的恩怨情仇、后金黄台吉及整个后金的决策程序习惯,等等等等,进行了系统性的搜集、归纳和总结,编纂了大量的档案资料、关系网络图纸、兵力马匹数量等数据,上至黄台吉、代善、多尔衮等后金高层履历、性格、好恶,下到八旗每个牛录的来历、族属、关系,刘重元都可谓了若指掌,随时应对皇帝和兵部尚书的咨询,同时能够屡屡精准的判断对了后金的战略动向,是朝廷公认的后金研究专家。
对于职方司通报的情报,是不需要怀疑的。颓然的坐倒在椅子上,杨嗣昌愤然的抓起桌上的茶杯狠狠地砸在地上,大骂道:“碎嘴辈误国!”摔碎的茶杯、滚烫的茶水丝毫不能让两人动容。听到声响的管家刚刚探进头就被杨嗣昌狠狠地训斥:“滚出去!关好门!”
杨嗣昌说的碎嘴辈指的是以黄道周为首的一些朝臣。杨嗣昌得以获得皇帝的赏识升任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最主要的是他提出了一整套的战略以应对大明当前的困局。
杨嗣昌对明朝未来的规划可归纳为三点:一、攘外必先安内;二,足食然后足兵;三、保民方能荡寇。其核心思路就是首先与后金议和,击中兵力先剿除流寇,为此他秘密指示辽东巡抚方一藻,秘密派使者出使沈阳,寻求与后金议和。
黄台吉倒是很好说话,只要达成和议后金就引军东归再不犯境。大明需要议和以缓解当前后金和流贼内外夹击的困境,集中精力消灭流寇;而后金也满足于雄霸辽东的局面,想要获得大明的承认,结束这场自万历46年七大恨起兵延宕至今已经整整二十年的战争。
既然大明和后金都想要议和,那么看来这场和议很大希望能够谈成啊!
可是当杨嗣昌将好消息禀告皇帝,希望皇帝批准正式与后金展开和谈时,皇帝却犹豫了,而消息传开,朝臣一片非议之声,尤其是以黄道周为首的清流言官们,不顾实际空谈误国,嚷嚷着什么议和就是丧权辱国,宋即是因为连连和款于辽、夏、金而灭亡云云。
面对空前的政治舆论压力,皇帝也不敢明旨支持议和,于是议和之事就此拖延了下来。杨嗣昌就知道情况不妙,后金受到这次“始乱终弃”的议和定然不会罢休,果然后金大军再次入塞而来。想到后金军强悍的战斗力,想到前三次后金军入塞往来纵横如入无人之境的骄横,想起之前因后金军入塞获罪的大小臣工,杨嗣昌不禁心乱如麻,愁眉不展。
宽敞的书房被几根粗大的鲸油蜡烛照的通明,深夜忽而吹拂过的凉风晃动着烛影,闪耀在杨嗣昌脸上忽明忽暗让人捉摸不定他在想些什么。沉默思索良久的杨嗣昌忽然引刘重元进入书房,然后又让管家送来酒菜招待。
当然他自己是不饮酒的,大前年也就是崇祯八年,其父前三边总督杨鹤在老家武陵去世,按照惯例,杨嗣昌应当丁忧回家守孝二十七个月,一年后也就是崇祯九年其母丁老夫人又去世。也就在这一年,后金第三次入塞大掠,前任兵部尚书张凤翼畏罪自杀,皇帝决定启用杨嗣昌,于是接连下旨夺情命其接任兵部尚书。
自唐代以来,文武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守制,称丁忧。服满再行补职。朝廷于大臣丧制款终,召出任职,或命其不必弃官去职,不着公服,素服治事,不预庆贺,祭祀、宴会等由佐贰代理,称夺情。
然则大明朝以孝治天下,夺情被视为眷恋权位不守孝道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