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小说网 www.51xsw.com,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北伐军收复长江以南地区,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可也并不意味着战争的结束。
对于北洋时代的老百姓来说,北伐军的胜利让他们看到了和平安定的希望。
但想要彻底平定天下,北伐军还需要消灭盘踞东北的大军阀张作霖。
而且不出所料的话,这一天应该很快就会来临。
毕竟北伐军已经平定了长江以南地区,接下来的行动计划肯定是北上对抗张作霖。
以当前的形势来看,北伐军实力强大,消灭张作霖也是时间问题。
不过在很多老百姓感到乐观的同时,也有不少心思敏捷之人却对未来充满了担忧。
这小部分人对于北伐军统一全国的实力倒没有怀疑,只是有些担忧北伐军统一后会陷入内斗,到时候必然还将给广大老百姓带来遭难。
因为他们看得很清楚,以蒋介石在战场上的表现,明显不足以震慑其他将领。
如此一来,为了争夺国民革命军的主导权,北伐军内部这些高级将领陷入内斗是显而易见的。
考虑到这种情况,他们不担忧是不可能的。
他们普通老百姓也没有能力干预北伐军内部斗争,只是希望北伐军内斗不要波及到他们。
“在攻占了整个长江南岸后,北伐军的下一步行动自然是继续向北直指张作霖了。”
“然而就在这前途一片光明的时候,北伐却突然停止了。”
“为什么呢国民党内讧了。”
“1926年底,随着北伐一路高歌猛进,工农运动在各地也蓬勃发展。”
“而北伐军中有很多军官是富农或地主出身,人家在前线打仗,工农却在后方把土地给分了,动了很多人的利益。”
“蒋介石作为总司令,他要想控制军队,自然要照顾军官利益。”
“于是这个时候的蒋介石在政治上来说,就开始倾向于大地主、大买办了。”
“而到了1927年3月,随着孙传芳倒台,大革命运动发展到江浙一带。”
“代表官僚买办、大银行和大资本家利益的江浙财阀如丧考妣,这些人惶惶不可终日,急需寻找保护伞。”
“加之上海的列强也急需寻找新的代理人,于是手握兵权的蒋介石就成了地主买办们的保护伞和代理人。”
“3月26日,蒋介石曾经的恩主虞治卿代表江浙财团向蒋承诺,愿意认缴500万大洋维持上海稳定。”
“一直困扰蒋介石的军费问题被江浙财团搞定,蒋介石也随即亮明立场。”
“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宣布清党。”
“6天后蒋介石又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对峙。”
听到南京国民政府几個字,北洋时代的民众无不精神一阵,眼神中饱含希翼的光芒。
自从主播告诉大家,北洋时代结束之后,就会进入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他们民众无时无刻不在期待着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快一点到来。
现在听到蒋介石再过不久就会建立南京国民政府,他们民众再没有什么比这个惊天好消息更令大家高兴的呢
南京国民政府的即将组建,预示着北洋时代马上将迎来终结,也宣告军阀混乱将会立马结束。
不过他们民众高兴南京国民政府即将成立的同时,也对国民党的内讧感到深深的忧虑。
南京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两两对峙的局面,最难受的就是他们普通民众了。
好不容易军阀混乱快要结束了,他们老百姓受苦受难的日子就要过去了。
可结果呢,两个国民政府又迎来了内讧,到时候双方爆发的动乱肯定会波及到他们普通民众。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是他们老百姓此刻最大的感受,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不过以最后的结果来看,无疑是南京国民政府打败了武汉国民政府,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蒋介石另立中央前夕,汪精卫从法国回来了,而他回国后的第一个落脚地就在上海。”
“在上海期间,汪精卫反对蒋介石的主张,桂系这时候支持蒋介石。”
“见汪精卫唱反调,蒋介石便决定软禁汪精卫。”
“汪精卫听说李宗仁要整自己,立马开溜,跑到武汉召开会议。”
“宣布免去蒋介石的一切职务,开除党籍,并下令讨伐。”
“可会议结束后,众人却面面相觑,决议是通过了,但要怎么执行呢”
“蒋介石这会有桂系支持,又有江浙财团银弹支持,并且列强也支持他,真要打起来未必打得过。”
“就在这时,李宗仁出来表态。”
“表示既然南京武汉一时间谈不拢,不如各自北伐,等拿下北京后再解决党内纠纷。”
“李宗仁的表态,给了汪精卫台阶下。”
“所以权衡再三,武汉方面最终决定蒋介石的问题先放到一边,为今最重要的还是北伐。”
“5月,李宗仁、白崇禧、何应钦各率一支人马北伐,成功拿下交通枢纽徐州。”
“同一个月,武汉国民政府也制定了北伐河南的方案。”
“由唐生智出面组建北伐军,并派人联络冯玉祥和阎锡山,夹击河南的奉军。”
嬴政这都还没有打下天下就起内讧,要不是最后还算理智,说不定一片大好形势将化为乌有。
奉系军阀的威胁还在,就迫不及待的内讧争权夺利,他怎么看都有些愚蠢。
虽然权力的诱惑很大,但怎么着也得消灭外部的威胁再说吧
从这一方面来说,汪精卫的目光太过短浅,差点就将取得的优势付之一炬。
不过好在国民党内部有明事理之人,知道要搁置矛盾,先北伐消灭奉系军阀再说。
按照最终的发展来看,毫无疑问是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在内讧中胜出了。
对于这一点,他倒是丝毫不意外。
毕竟以当前的形势来看,支持蒋介石的势力很多,而且银粮弹药也充足,最后打败汪精卫也就顺理成章了。
“北伐开始后,阎锡山并未响应,选择坐山观虎斗。”
“不过,仅靠唐生智和冯玉祥的第二集团军对付河南奉军也足够了。”
“就这样,刚刚进入河南的奉军就被北伐军又赶到了黄河北岸。”
“然而,就在南京、武汉各自北伐期间,蒋介石在南京悄悄出手了。”
“蒋介石借助列强和江浙财团的支持,切断了长江中游与下游的经济联系。”
“民国时期的武汉虽然也是商业重镇,但与上海相比还是差了很多。”
“蒋介石封锁了武汉的资金流入渠道后,苏联援助进不来。”
“武汉政府立即陷入赤字状态,工商业也是一片哀嚎,十万人失业。”
“见识了蒋介石的金融炸弹威力后,冯玉祥立即倒戈,以每月两百万银元的代价抛弃了武汉政府,奉南京政府为正统。”
“首鼠两端的阎锡山也亮明立场,将武汉方面派到山西的联络代表礼送出境。”
“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穿一条裤子了,在这种情况下,汪精卫丧失斗志信念,叛变革命,也在武汉清党,第一次国共合作就此破裂。”
“武汉国民政府清党后,汪精卫在冯玉祥的撮合下答应迁都南京,但也提出一个条件。”
“去南京可以,但蒋介石必须走,我跟谁共事也不想跟他共事。”
“对此,蒋介石自然是不会答应。”
“于是,南京武汉两个国民政府继续维持了对峙局面。”
“很快,唐生智就在武汉扬言要东征南京。”
“蒋介石担心后路空虚,就从前线抽调大量兵力回防。”
汪精卫这些军阀都是见利忘义的小人,没一个可信的。
想想他辛辛苦苦北伐消灭敌人,可不停有人给他使绊子,他就气不打一处来。
为了对付张作霖的奉军,他特意联系冯玉祥和阎锡山,力求三面夹击消灭奉军。
他在北伐前思考得很清楚,三方夹击之下,奉军根本就没有活命的可能。
一旦他打败了奉军,凭借这功绩定然可以极大的提升自己的威望,借此可以压蒋介石一头。
如此一来,肯定可以极大的增加他打败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的可能,从而成为革命军唯一的话事人。
可无奈的是,他想得很美好,现实却是如此残酷。
原本答应好的阎锡山坐山观虎斗也就算了,他对此也早有预料。
可蒋介石这个无耻之徒趁火打劫,趁着他北伐大战奉军期间,切断武汉的经济联系,致使武汉国民政府一片哀嚎。
他为了党国北伐而努力奋斗,而蒋介石落井下石趁机使绊子,这让他如何能忍受得了。
即便他暂落下风,也不会轻易屈服的,誓要和蒋介石一较高下。
“张作霖见状,立即让张宗昌和孙传芳率军南下,趁势攻占了徐州。”
“听闻徐州沦陷,蒋介石的脸就挂不住了,要是没有调兵南下,哪会有这事。”
“为了挽回面子,蒋介石便亲率第一军一师,外加第六、第十、第三十七、第四十军等部,向徐州发起反击。”
“不想这次反击却让蒋介石丢了大脸。”
“反击期间,白崇禧建议稳扎稳打。”
“毕竟北洋系统治江苏多年,熟门熟路。”
&nbs... -->>
北伐军收复长江以南地区,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可也并不意味着战争的结束。
对于北洋时代的老百姓来说,北伐军的胜利让他们看到了和平安定的希望。
但想要彻底平定天下,北伐军还需要消灭盘踞东北的大军阀张作霖。
而且不出所料的话,这一天应该很快就会来临。
毕竟北伐军已经平定了长江以南地区,接下来的行动计划肯定是北上对抗张作霖。
以当前的形势来看,北伐军实力强大,消灭张作霖也是时间问题。
不过在很多老百姓感到乐观的同时,也有不少心思敏捷之人却对未来充满了担忧。
这小部分人对于北伐军统一全国的实力倒没有怀疑,只是有些担忧北伐军统一后会陷入内斗,到时候必然还将给广大老百姓带来遭难。
因为他们看得很清楚,以蒋介石在战场上的表现,明显不足以震慑其他将领。
如此一来,为了争夺国民革命军的主导权,北伐军内部这些高级将领陷入内斗是显而易见的。
考虑到这种情况,他们不担忧是不可能的。
他们普通老百姓也没有能力干预北伐军内部斗争,只是希望北伐军内斗不要波及到他们。
“在攻占了整个长江南岸后,北伐军的下一步行动自然是继续向北直指张作霖了。”
“然而就在这前途一片光明的时候,北伐却突然停止了。”
“为什么呢国民党内讧了。”
“1926年底,随着北伐一路高歌猛进,工农运动在各地也蓬勃发展。”
“而北伐军中有很多军官是富农或地主出身,人家在前线打仗,工农却在后方把土地给分了,动了很多人的利益。”
“蒋介石作为总司令,他要想控制军队,自然要照顾军官利益。”
“于是这个时候的蒋介石在政治上来说,就开始倾向于大地主、大买办了。”
“而到了1927年3月,随着孙传芳倒台,大革命运动发展到江浙一带。”
“代表官僚买办、大银行和大资本家利益的江浙财阀如丧考妣,这些人惶惶不可终日,急需寻找保护伞。”
“加之上海的列强也急需寻找新的代理人,于是手握兵权的蒋介石就成了地主买办们的保护伞和代理人。”
“3月26日,蒋介石曾经的恩主虞治卿代表江浙财团向蒋承诺,愿意认缴500万大洋维持上海稳定。”
“一直困扰蒋介石的军费问题被江浙财团搞定,蒋介石也随即亮明立场。”
“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宣布清党。”
“6天后蒋介石又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对峙。”
听到南京国民政府几個字,北洋时代的民众无不精神一阵,眼神中饱含希翼的光芒。
自从主播告诉大家,北洋时代结束之后,就会进入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他们民众无时无刻不在期待着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快一点到来。
现在听到蒋介石再过不久就会建立南京国民政府,他们民众再没有什么比这个惊天好消息更令大家高兴的呢
南京国民政府的即将组建,预示着北洋时代马上将迎来终结,也宣告军阀混乱将会立马结束。
不过他们民众高兴南京国民政府即将成立的同时,也对国民党的内讧感到深深的忧虑。
南京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两两对峙的局面,最难受的就是他们普通民众了。
好不容易军阀混乱快要结束了,他们老百姓受苦受难的日子就要过去了。
可结果呢,两个国民政府又迎来了内讧,到时候双方爆发的动乱肯定会波及到他们普通民众。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是他们老百姓此刻最大的感受,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不过以最后的结果来看,无疑是南京国民政府打败了武汉国民政府,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蒋介石另立中央前夕,汪精卫从法国回来了,而他回国后的第一个落脚地就在上海。”
“在上海期间,汪精卫反对蒋介石的主张,桂系这时候支持蒋介石。”
“见汪精卫唱反调,蒋介石便决定软禁汪精卫。”
“汪精卫听说李宗仁要整自己,立马开溜,跑到武汉召开会议。”
“宣布免去蒋介石的一切职务,开除党籍,并下令讨伐。”
“可会议结束后,众人却面面相觑,决议是通过了,但要怎么执行呢”
“蒋介石这会有桂系支持,又有江浙财团银弹支持,并且列强也支持他,真要打起来未必打得过。”
“就在这时,李宗仁出来表态。”
“表示既然南京武汉一时间谈不拢,不如各自北伐,等拿下北京后再解决党内纠纷。”
“李宗仁的表态,给了汪精卫台阶下。”
“所以权衡再三,武汉方面最终决定蒋介石的问题先放到一边,为今最重要的还是北伐。”
“5月,李宗仁、白崇禧、何应钦各率一支人马北伐,成功拿下交通枢纽徐州。”
“同一个月,武汉国民政府也制定了北伐河南的方案。”
“由唐生智出面组建北伐军,并派人联络冯玉祥和阎锡山,夹击河南的奉军。”
嬴政这都还没有打下天下就起内讧,要不是最后还算理智,说不定一片大好形势将化为乌有。
奉系军阀的威胁还在,就迫不及待的内讧争权夺利,他怎么看都有些愚蠢。
虽然权力的诱惑很大,但怎么着也得消灭外部的威胁再说吧
从这一方面来说,汪精卫的目光太过短浅,差点就将取得的优势付之一炬。
不过好在国民党内部有明事理之人,知道要搁置矛盾,先北伐消灭奉系军阀再说。
按照最终的发展来看,毫无疑问是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在内讧中胜出了。
对于这一点,他倒是丝毫不意外。
毕竟以当前的形势来看,支持蒋介石的势力很多,而且银粮弹药也充足,最后打败汪精卫也就顺理成章了。
“北伐开始后,阎锡山并未响应,选择坐山观虎斗。”
“不过,仅靠唐生智和冯玉祥的第二集团军对付河南奉军也足够了。”
“就这样,刚刚进入河南的奉军就被北伐军又赶到了黄河北岸。”
“然而,就在南京、武汉各自北伐期间,蒋介石在南京悄悄出手了。”
“蒋介石借助列强和江浙财团的支持,切断了长江中游与下游的经济联系。”
“民国时期的武汉虽然也是商业重镇,但与上海相比还是差了很多。”
“蒋介石封锁了武汉的资金流入渠道后,苏联援助进不来。”
“武汉政府立即陷入赤字状态,工商业也是一片哀嚎,十万人失业。”
“见识了蒋介石的金融炸弹威力后,冯玉祥立即倒戈,以每月两百万银元的代价抛弃了武汉政府,奉南京政府为正统。”
“首鼠两端的阎锡山也亮明立场,将武汉方面派到山西的联络代表礼送出境。”
“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穿一条裤子了,在这种情况下,汪精卫丧失斗志信念,叛变革命,也在武汉清党,第一次国共合作就此破裂。”
“武汉国民政府清党后,汪精卫在冯玉祥的撮合下答应迁都南京,但也提出一个条件。”
“去南京可以,但蒋介石必须走,我跟谁共事也不想跟他共事。”
“对此,蒋介石自然是不会答应。”
“于是,南京武汉两个国民政府继续维持了对峙局面。”
“很快,唐生智就在武汉扬言要东征南京。”
“蒋介石担心后路空虚,就从前线抽调大量兵力回防。”
汪精卫这些军阀都是见利忘义的小人,没一个可信的。
想想他辛辛苦苦北伐消灭敌人,可不停有人给他使绊子,他就气不打一处来。
为了对付张作霖的奉军,他特意联系冯玉祥和阎锡山,力求三面夹击消灭奉军。
他在北伐前思考得很清楚,三方夹击之下,奉军根本就没有活命的可能。
一旦他打败了奉军,凭借这功绩定然可以极大的提升自己的威望,借此可以压蒋介石一头。
如此一来,肯定可以极大的增加他打败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的可能,从而成为革命军唯一的话事人。
可无奈的是,他想得很美好,现实却是如此残酷。
原本答应好的阎锡山坐山观虎斗也就算了,他对此也早有预料。
可蒋介石这个无耻之徒趁火打劫,趁着他北伐大战奉军期间,切断武汉的经济联系,致使武汉国民政府一片哀嚎。
他为了党国北伐而努力奋斗,而蒋介石落井下石趁机使绊子,这让他如何能忍受得了。
即便他暂落下风,也不会轻易屈服的,誓要和蒋介石一较高下。
“张作霖见状,立即让张宗昌和孙传芳率军南下,趁势攻占了徐州。”
“听闻徐州沦陷,蒋介石的脸就挂不住了,要是没有调兵南下,哪会有这事。”
“为了挽回面子,蒋介石便亲率第一军一师,外加第六、第十、第三十七、第四十军等部,向徐州发起反击。”
“不想这次反击却让蒋介石丢了大脸。”
“反击期间,白崇禧建议稳扎稳打。”
“毕竟北洋系统治江苏多年,熟门熟路。”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