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小说网 www.51xsw.com,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认为刘备是在收买人心,好让诸葛亮备受托孤之恩,将来倾尽全力辅佐刘禅。
但他却不这么认为,反而觉得刘备的确有让诸葛亮取而代之的想法。
他之所以这么认为,主要是因为三个原因。
一是国家的存续,远比谁做皇帝更加重要。
夷陵之战的失败,导致刘备的出征队伍几乎全军覆没,许多文臣武将战死,刚刚建国的蜀汉元气大伤。
刘备败退回白帝城的时候,并非东吴无力继续追击。
而是陆逊担心曹魏会攻击东吴,因此才撤了回去。
也就是说,刘备战败后,几乎没有足够实力抵挡东吴的进攻。
几乎没有能力在白帝城自保,因为战败造成的损失太大了。
在这种情况下,刘备对蜀汉的未来十分担忧,和东吴已经敌对,和曹魏又是死敌。
如果这两家联合攻击蜀汉,那么该如何是好
如果说自己死后的接班人刘禅是一个有能力的人,那么也许还能挽回这个烂摊子。
要是刘禅无才,那自己一生的心血岂不是付诸东流。
而诸葛亮是一个有能力治国安邦的人,如果取而代之。
那么诸葛亮可以挽回蜀汉当前的局面,使国家得以存续。
二是汉室已然衰落,民心早已失去。
东汉末年是汉代史上最腐败衰落的时期,也是历史上少有的黑暗时期。
作为国家基础的百姓,被掌权的那一小部分人统治着。
当他们被压迫得快要喘不过气来的时候,他们不是走向死亡,就是走向全面爆发。
张角三兄弟就是看清楚了这一点,于是创立太平道,笼络信徒,发动黄巾军起义。
从这时候开始,原本被压榨的百姓连被压榨的资本都没有了。
因为他们要么死于战火,要么死于逃亡途中。
只有一部分人可以找到一块新的土地,重新过日子。
也是从这时候开始,百姓们开始不相信朝廷。
老百姓开始隐隐觉得汉室已然衰落,已经走上了末路。
实际上确实如此,即使是黄巾军之乱被压制,朝廷也对各地的割据势力无可奈何,最后还被曹操掌握。
从黄巾军之乱发家的刘备,对此一目了然,心中自然明白汉王室已经失去了民心。
刘备虽然自称是汉王朝的继承人,但是自己也在夷陵失败了,仅存的民心又失去了一部分。
这种情况下,与其让刘禅继续守着汉家名份,然后支持刘禅的人越来越少。
倒不如让诸葛亮创立新朝,给予百姓一个新的希望,这样才对得起当初相信自己,追随自己的人。
三是刘禅难以治理国家,不如做个安乐侯。
刘备阅人无数,自然从幼小的刘禅身上,看出了儿子是否有才能。
实际上,从后来历史发展来看,刘禅虽然说不上是昏君,但绝对是无才无能之辈。
刘备也是清楚这一点的,所以他在临终前,不禁为刘禅的未来担忧。
蜀汉要完成振兴汉室,北定中原的目标是十分艰难的。
就连刘备这种人杰,统御着许多才能不下于他的文武人物,都不容易完成目标,刘禅就更加不可能。
如果因为刘禅的无才无能,导致国家衰落,甚至覆灭,那么刘禅的下场必定凄凉。
与其如此,倒不如将国家交给诸葛亮。
而刘禅离开权力中心,做一个安乐侯,想必也是刘备愿意看见的。
也正是基于这三个原因,他才会认为刘备对诸葛亮的托孤之言,也不一定是在收买人心。
也许在刘备丧失斗志和继续生存下去的希望时,心中可能真的想将国家交给诸葛亮。
“225年2月,诸葛亮率兵攻打南中雍闿等叛军。”
“马谡劝谏诸葛亮此次出兵应以攻心安抚为上策,诸葛亮虚心纳谏。”
“7月,诸葛亮诛杀叛军首领,南中地区领袖孟获收容雍闿残部与诸葛亮对抗。”
“诸葛亮七纵七擒最终让孟获心悦诚服,归顺于蜀汉政权。”
“诸葛亮没有在南中驻兵,还给孟获等南中地区一些有名望的人任命官职。”
“并金银钱财、农耕技术供他们使用,而后班师回成都。”
“226年,诸葛亮想要出兵汉中,派遣前将军李严屯驻江州,命令都护军陈到驻守永安并归李严统辖,此举意在防御东吴政权进攻。”
“227年,诸葛亮率兵北上驻扎汉中,他留下长史张裔和参军蒋琬临行前作出师表上书给后主刘禅,然后前往沔阳驻军。”
“228年春天,诸葛亮声称要从斜谷道攻占眉县,并派赵云和邓芝率领兵占领箕谷充当疑兵。”
“自己亲自率兵攻打祁山,遭到由张郃率领所率领魏军的抵抗。”
“诸葛亮命令马谡率领各军前行,并与张郃大战于街亭,因马谡不听诸葛亮安排而兵败。”
“诸葛亮不得不率领百姓退回汉中,并处死马谡。”
“自己也上书后主刘禅自降三级,当作惩罚。”
“后主刘禅改任诸葛亮为右将军,代行丞相事。”
“此次出征,诸葛亮将天水参军姜维收入麾下,任命他为掌管军事的仓曹掾。”
李世民诸葛亮应当成为臣子的标杆,让群臣效仿。
他认为诸葛亮不仅仅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深谙战争艺术的战略家。
诸葛亮治理蜀国,虽然十分勤勉,但是诸葛亮的主要精力全都放在了扩张领土上,而没有真正的考虑如何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
而且,诸葛亮还大兴土木,浪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
不过总的来说,诸葛亮是一位具有卓越智慧和治理能力的名相,应该让他的文武百官以诸葛亮为榜样。
在蜀魏之战中,诸葛亮表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
诸葛亮的军队训练良好,纪律严明,作战讲究阵法,指挥若定,因而在一些战役中取得了胜利。
蜀军北进不能成功,正是由蜀魏的全部力量对比决定的。
诸葛亮的个人才能和中道病死,在战争的进展和结局中只起了局部的作用。
诸葛亮在与曹操对决的过程中,采取了以攻为守的策略。
五出祁山,北伐曹魏。
虽因国小力薄,未获大胜,但以攻为守的策略方针的运用是成功的。
蜀国在艰难窘迫中与魏国对抗数十年之久,一度处于主动地位,这是与诸葛亮所奠定的基业分不开的。
“228年冬天,诸葛亮听闻曹休兵败,魏军东下,关中防卫空虚,便想趁机出兵。”
“蜀汉群臣对于此次出征能否获胜心存疑虑,为此诸葛亮上书后主刘禅严明此次出征的重要性。”
“冬天,诸葛亮出兵散关,围攻陈仓,与魏军交战,斩杀魏将王双。”
“229年,诸葛亮派遣陈式攻打武都、阴平,曹魏政权雍州刺史郭淮率兵抵抗。”
“诸葛亮亲自带兵攻陷建威,郭淮随即放弃抵抗退走。”
“诸葛亮因而取得了武都和阴平,后主刘禅趁机恢复了诸葛亮丞相官职。”
“230年,诸葛亮听说魏军就要到来。”
“于是,诸葛亮便在成固、赤坂驻扎防备。”
“同时,诸葛亮让李严率领二万人军队前往汉中支援。”
“并奏请后主刘禅让李严的儿子李丰担任江州都督,接管当地军务。”
“231年,诸葛亮再次率兵攻打祁山,并用木牛运输粮食。”
“当时李严负责督运粮草,正值夏秋之际,阴雨连绵不绝,粮食运输跟不上。”
“诸葛亮接到李严的传信说粮食跟不上,于是粮食用尽时候,诸葛亮就率兵撤退。”
“司马懿派遣张郃追击,张郃在木门附近与诸葛亮激战,后被蜀兵射杀而死。”
“诸葛亮军队撤退后,李严又故作惊讶,说粮食充沛,军队为何撤退。”
“此时李严是想通过强调诸葛亮无故撤退,来掩盖自己督运粮草不利。”
“诸葛亮便将李严传给自己的书信递给朝廷,李严前后矛盾的地方就显露出来。”
“于是,诸葛亮弹劾李严,认为他只顾自己私利,不顾国家大义,将李严废为平民。”
苏轼诸葛亮和曹操一样,也是一个政治家和军事家。
三国志评论诸葛亮说,军事不是他的专长,他在军事上只采取比较稳重的策略,还说他的才能主要表现在政治方面。
但从他的角度来看,诸葛亮在军事上也是个杰出的战略家。
诸葛亮对曹魏的进攻,迫使强大的曹魏采取守势,陷入了被动的地位,这就是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体现。
所以,诸葛亮既是一个政治家,又是一个军事家。
但是他也要公正的说明,诸葛亮虽然和曹操一样,采取了阻止豪强势力发展的政策,但诸葛亮对四川方面的大族豪强还不得不让步。
诸葛亮富国强兵尽管是为了兴复汉室,然而客观上为整个巴蜀地区带来了一段时间的安定、繁荣与和谐。
三国时期,诸葛亮治理的蜀国是最好的,也就是政治清明、经济发达、人民安定。
“234年,诸葛亮再次率兵从斜谷道出兵,用流马当作运粮工具,并占据了武功县五丈原。”
“随后,诸葛亮率兵与司马懿率领的魏军在渭水隔岸对垒。”
“诸葛亮经常担心粮食会接应不上,自己的志向难以实现。”
“于是,他决定渭水南岸分兵屯田作为长久之计。”
“诸葛亮几次挑战,司马懿都闭门不出。”
“诸葛亮用女性衣服讽刺司马懿,司马懿生气要迎战,但被卫尉辛毗劝住。”
“同年八月,诸葛亮病重,后主刘禅派遣尚书仆射李福前往探视,并咨询国家大计。”
“几日之后,李福又来见诸葛亮。”
“诸葛亮知道其来意,并言明费祎可以成为自己的继任者。”
“没过几天,诸葛亮因病逝世,后主刘禅遵循诸葛亮遗命将其葬在汉中的定军山。”
“诸葛亮刚刚去世时候,各地民众都请求官府立庙。”
“但官府以不合礼制为由拒绝,百姓只得在道路旁祭祀。”
“263年春,在习隆、向充的建议下,后主刘禅在沔阳为诸葛亮立庙。”
朱棣诸葛亮可惜了,最终功亏一篑,到底没能匡扶汉室。
诚然,由于诸葛亮的早逝,北伐未能取得最后成功。
但若上天给诸葛亮足够的寿命,蜀军逼退或击破魏军,夺取关中地区是完全可能的。
如果加上孙吴的有力配合,则可取得更大的战果。
尽管历史不能假设,但也不应简单地以成败论英雄。
仅就其临终前的战略态势而言,诸葛亮也是历史上罕见的以弱击强的典范,完全当得起一流军事家的称号。
当然,作为军事家,诸葛亮奇谋不足,这是一个明显的缺陷,也是其整体成就不及曹操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过,应该看到,北伐未能最后成功。
从根本上说,还是受到蜀、魏综合实力对比的制约。
诸葛亮五次北伐之所以都失利,主要是蜀汉国力和曹魏相差太远。
而且自从关羽、张飞、马超等相继去世,蜀汉精锐又在夷陵一战中损失殆尽后,诸葛亮也是无人可用。
就这样还打得对手狼狈不堪,足以说明诸葛亮的厉害之处了。
况且诸葛亮专业是治戎理民,军事谋略就是个业余爱好。
加上对手都是人杰,人又多,又是诸葛亮攻对手守,搞不定也正常。,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
认为刘备是在收买人心,好让诸葛亮备受托孤之恩,将来倾尽全力辅佐刘禅。
但他却不这么认为,反而觉得刘备的确有让诸葛亮取而代之的想法。
他之所以这么认为,主要是因为三个原因。
一是国家的存续,远比谁做皇帝更加重要。
夷陵之战的失败,导致刘备的出征队伍几乎全军覆没,许多文臣武将战死,刚刚建国的蜀汉元气大伤。
刘备败退回白帝城的时候,并非东吴无力继续追击。
而是陆逊担心曹魏会攻击东吴,因此才撤了回去。
也就是说,刘备战败后,几乎没有足够实力抵挡东吴的进攻。
几乎没有能力在白帝城自保,因为战败造成的损失太大了。
在这种情况下,刘备对蜀汉的未来十分担忧,和东吴已经敌对,和曹魏又是死敌。
如果这两家联合攻击蜀汉,那么该如何是好
如果说自己死后的接班人刘禅是一个有能力的人,那么也许还能挽回这个烂摊子。
要是刘禅无才,那自己一生的心血岂不是付诸东流。
而诸葛亮是一个有能力治国安邦的人,如果取而代之。
那么诸葛亮可以挽回蜀汉当前的局面,使国家得以存续。
二是汉室已然衰落,民心早已失去。
东汉末年是汉代史上最腐败衰落的时期,也是历史上少有的黑暗时期。
作为国家基础的百姓,被掌权的那一小部分人统治着。
当他们被压迫得快要喘不过气来的时候,他们不是走向死亡,就是走向全面爆发。
张角三兄弟就是看清楚了这一点,于是创立太平道,笼络信徒,发动黄巾军起义。
从这时候开始,原本被压榨的百姓连被压榨的资本都没有了。
因为他们要么死于战火,要么死于逃亡途中。
只有一部分人可以找到一块新的土地,重新过日子。
也是从这时候开始,百姓们开始不相信朝廷。
老百姓开始隐隐觉得汉室已然衰落,已经走上了末路。
实际上确实如此,即使是黄巾军之乱被压制,朝廷也对各地的割据势力无可奈何,最后还被曹操掌握。
从黄巾军之乱发家的刘备,对此一目了然,心中自然明白汉王室已经失去了民心。
刘备虽然自称是汉王朝的继承人,但是自己也在夷陵失败了,仅存的民心又失去了一部分。
这种情况下,与其让刘禅继续守着汉家名份,然后支持刘禅的人越来越少。
倒不如让诸葛亮创立新朝,给予百姓一个新的希望,这样才对得起当初相信自己,追随自己的人。
三是刘禅难以治理国家,不如做个安乐侯。
刘备阅人无数,自然从幼小的刘禅身上,看出了儿子是否有才能。
实际上,从后来历史发展来看,刘禅虽然说不上是昏君,但绝对是无才无能之辈。
刘备也是清楚这一点的,所以他在临终前,不禁为刘禅的未来担忧。
蜀汉要完成振兴汉室,北定中原的目标是十分艰难的。
就连刘备这种人杰,统御着许多才能不下于他的文武人物,都不容易完成目标,刘禅就更加不可能。
如果因为刘禅的无才无能,导致国家衰落,甚至覆灭,那么刘禅的下场必定凄凉。
与其如此,倒不如将国家交给诸葛亮。
而刘禅离开权力中心,做一个安乐侯,想必也是刘备愿意看见的。
也正是基于这三个原因,他才会认为刘备对诸葛亮的托孤之言,也不一定是在收买人心。
也许在刘备丧失斗志和继续生存下去的希望时,心中可能真的想将国家交给诸葛亮。
“225年2月,诸葛亮率兵攻打南中雍闿等叛军。”
“马谡劝谏诸葛亮此次出兵应以攻心安抚为上策,诸葛亮虚心纳谏。”
“7月,诸葛亮诛杀叛军首领,南中地区领袖孟获收容雍闿残部与诸葛亮对抗。”
“诸葛亮七纵七擒最终让孟获心悦诚服,归顺于蜀汉政权。”
“诸葛亮没有在南中驻兵,还给孟获等南中地区一些有名望的人任命官职。”
“并金银钱财、农耕技术供他们使用,而后班师回成都。”
“226年,诸葛亮想要出兵汉中,派遣前将军李严屯驻江州,命令都护军陈到驻守永安并归李严统辖,此举意在防御东吴政权进攻。”
“227年,诸葛亮率兵北上驻扎汉中,他留下长史张裔和参军蒋琬临行前作出师表上书给后主刘禅,然后前往沔阳驻军。”
“228年春天,诸葛亮声称要从斜谷道攻占眉县,并派赵云和邓芝率领兵占领箕谷充当疑兵。”
“自己亲自率兵攻打祁山,遭到由张郃率领所率领魏军的抵抗。”
“诸葛亮命令马谡率领各军前行,并与张郃大战于街亭,因马谡不听诸葛亮安排而兵败。”
“诸葛亮不得不率领百姓退回汉中,并处死马谡。”
“自己也上书后主刘禅自降三级,当作惩罚。”
“后主刘禅改任诸葛亮为右将军,代行丞相事。”
“此次出征,诸葛亮将天水参军姜维收入麾下,任命他为掌管军事的仓曹掾。”
李世民诸葛亮应当成为臣子的标杆,让群臣效仿。
他认为诸葛亮不仅仅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深谙战争艺术的战略家。
诸葛亮治理蜀国,虽然十分勤勉,但是诸葛亮的主要精力全都放在了扩张领土上,而没有真正的考虑如何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
而且,诸葛亮还大兴土木,浪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
不过总的来说,诸葛亮是一位具有卓越智慧和治理能力的名相,应该让他的文武百官以诸葛亮为榜样。
在蜀魏之战中,诸葛亮表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
诸葛亮的军队训练良好,纪律严明,作战讲究阵法,指挥若定,因而在一些战役中取得了胜利。
蜀军北进不能成功,正是由蜀魏的全部力量对比决定的。
诸葛亮的个人才能和中道病死,在战争的进展和结局中只起了局部的作用。
诸葛亮在与曹操对决的过程中,采取了以攻为守的策略。
五出祁山,北伐曹魏。
虽因国小力薄,未获大胜,但以攻为守的策略方针的运用是成功的。
蜀国在艰难窘迫中与魏国对抗数十年之久,一度处于主动地位,这是与诸葛亮所奠定的基业分不开的。
“228年冬天,诸葛亮听闻曹休兵败,魏军东下,关中防卫空虚,便想趁机出兵。”
“蜀汉群臣对于此次出征能否获胜心存疑虑,为此诸葛亮上书后主刘禅严明此次出征的重要性。”
“冬天,诸葛亮出兵散关,围攻陈仓,与魏军交战,斩杀魏将王双。”
“229年,诸葛亮派遣陈式攻打武都、阴平,曹魏政权雍州刺史郭淮率兵抵抗。”
“诸葛亮亲自带兵攻陷建威,郭淮随即放弃抵抗退走。”
“诸葛亮因而取得了武都和阴平,后主刘禅趁机恢复了诸葛亮丞相官职。”
“230年,诸葛亮听说魏军就要到来。”
“于是,诸葛亮便在成固、赤坂驻扎防备。”
“同时,诸葛亮让李严率领二万人军队前往汉中支援。”
“并奏请后主刘禅让李严的儿子李丰担任江州都督,接管当地军务。”
“231年,诸葛亮再次率兵攻打祁山,并用木牛运输粮食。”
“当时李严负责督运粮草,正值夏秋之际,阴雨连绵不绝,粮食运输跟不上。”
“诸葛亮接到李严的传信说粮食跟不上,于是粮食用尽时候,诸葛亮就率兵撤退。”
“司马懿派遣张郃追击,张郃在木门附近与诸葛亮激战,后被蜀兵射杀而死。”
“诸葛亮军队撤退后,李严又故作惊讶,说粮食充沛,军队为何撤退。”
“此时李严是想通过强调诸葛亮无故撤退,来掩盖自己督运粮草不利。”
“诸葛亮便将李严传给自己的书信递给朝廷,李严前后矛盾的地方就显露出来。”
“于是,诸葛亮弹劾李严,认为他只顾自己私利,不顾国家大义,将李严废为平民。”
苏轼诸葛亮和曹操一样,也是一个政治家和军事家。
三国志评论诸葛亮说,军事不是他的专长,他在军事上只采取比较稳重的策略,还说他的才能主要表现在政治方面。
但从他的角度来看,诸葛亮在军事上也是个杰出的战略家。
诸葛亮对曹魏的进攻,迫使强大的曹魏采取守势,陷入了被动的地位,这就是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体现。
所以,诸葛亮既是一个政治家,又是一个军事家。
但是他也要公正的说明,诸葛亮虽然和曹操一样,采取了阻止豪强势力发展的政策,但诸葛亮对四川方面的大族豪强还不得不让步。
诸葛亮富国强兵尽管是为了兴复汉室,然而客观上为整个巴蜀地区带来了一段时间的安定、繁荣与和谐。
三国时期,诸葛亮治理的蜀国是最好的,也就是政治清明、经济发达、人民安定。
“234年,诸葛亮再次率兵从斜谷道出兵,用流马当作运粮工具,并占据了武功县五丈原。”
“随后,诸葛亮率兵与司马懿率领的魏军在渭水隔岸对垒。”
“诸葛亮经常担心粮食会接应不上,自己的志向难以实现。”
“于是,他决定渭水南岸分兵屯田作为长久之计。”
“诸葛亮几次挑战,司马懿都闭门不出。”
“诸葛亮用女性衣服讽刺司马懿,司马懿生气要迎战,但被卫尉辛毗劝住。”
“同年八月,诸葛亮病重,后主刘禅派遣尚书仆射李福前往探视,并咨询国家大计。”
“几日之后,李福又来见诸葛亮。”
“诸葛亮知道其来意,并言明费祎可以成为自己的继任者。”
“没过几天,诸葛亮因病逝世,后主刘禅遵循诸葛亮遗命将其葬在汉中的定军山。”
“诸葛亮刚刚去世时候,各地民众都请求官府立庙。”
“但官府以不合礼制为由拒绝,百姓只得在道路旁祭祀。”
“263年春,在习隆、向充的建议下,后主刘禅在沔阳为诸葛亮立庙。”
朱棣诸葛亮可惜了,最终功亏一篑,到底没能匡扶汉室。
诚然,由于诸葛亮的早逝,北伐未能取得最后成功。
但若上天给诸葛亮足够的寿命,蜀军逼退或击破魏军,夺取关中地区是完全可能的。
如果加上孙吴的有力配合,则可取得更大的战果。
尽管历史不能假设,但也不应简单地以成败论英雄。
仅就其临终前的战略态势而言,诸葛亮也是历史上罕见的以弱击强的典范,完全当得起一流军事家的称号。
当然,作为军事家,诸葛亮奇谋不足,这是一个明显的缺陷,也是其整体成就不及曹操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过,应该看到,北伐未能最后成功。
从根本上说,还是受到蜀、魏综合实力对比的制约。
诸葛亮五次北伐之所以都失利,主要是蜀汉国力和曹魏相差太远。
而且自从关羽、张飞、马超等相继去世,蜀汉精锐又在夷陵一战中损失殆尽后,诸葛亮也是无人可用。
就这样还打得对手狼狈不堪,足以说明诸葛亮的厉害之处了。
况且诸葛亮专业是治戎理民,军事谋略就是个业余爱好。
加上对手都是人杰,人又多,又是诸葛亮攻对手守,搞不定也正常。,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