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八十九章、 甘肃镇边兵营 上 (2/2)
51小说网 www.51xsw.com,大明绿色风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了,加上战兵营不禁顾家人加入,他们还有啥的担心了。
哪怕是一个最差的下等县规格,也是顾家祖宗保佑了。
欢欢喜喜的顾家村,额,应该是顾家堡的上层走了,萧夜看看不解的王大力,还有一头雾水的王虎,笑笑没有多说。
这么大的一个包袱甩了出去,今后外堡的那些人,就要去和三家商铺打交到了,亏小头保大头,他不觉得自己这一招能损失多少。
尤其是顾炎武今后的欠条,可是要落在商家手里,那些商家就不那么好说话了,欠债不还都能把人拉了去卖,他顾炎武没胆子和商家赖账;况且有了自己做半个保人,顾炎武的族人,就成了一个可靠的兵源了。
和王大力聊了好一会,萧夜很是感激这个操劳的铁匠,三人一起吃了饭后,他这才施施然去了靳三娘的小院;对这个精明的女人,还是拖拖晾晾的为好。
不能掌控在手里的女人,萧夜放不下半点的警惕,但是靳三娘背后的势力,又令他垂涎三尺,这种感觉,他很难说的喜欢还是忌惮。
出了院子,堡门口那里又热闹起来了,老/胡他们押运的马车,堪堪赶到了;抬头看看堡门方向,萧夜踱步向那间小院走去。
李山拎着一个小木箱,带着几个侍卫,悄然跟在萧夜身后。跟着马车过来的小六子,带着其他侍卫,接管了内堡的防卫。
天色见黑,靳三娘的小院厢房里,萧夜坐靠在大木桶里,热腾腾的净水浸在胸口,挽起纱袖的靳三娘,站在木桶旁,给他按着有些疲惫的肩膀。
虽然心里对萧夜不是很待见,但这人离开了几天后,心里又有些想了,心思纠结的靳三娘,眼见得萧夜此刻懒在木桶里,屏退了丫鬟,亲手给擦背擦拭身子,“就当是为了家族吧,”
跳动的油灯,灯光昏暗,闭眼趴在木桶沿上的萧夜,嘴角勾起一丝笑意,“三娘,西面的那个石堡,明年开春就动工了,”
“哦,”靳三娘擦擦脸上的细汗,轻笑一声,“奴家可是没怀上呢,”
“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萧夜喃喃道,“有时候,你看到的,未必是真的,但我说过的,就是真的,”
哗啦,站起身来,萧夜扯过布衣披上,大咧咧穿上木屐,哒哒摇晃走进了里间;扫了眼男人胯下硕大的惊人的物件,靳三娘红着脸啐了一句,低头跟着进去了。
早晨得到萧夜要来的消息,她已经悄悄洗过了,还用上了稀罕的香水,但这个男人却是看她两眼,目光里没有多少火热,这令三娘心里忐忑了。
烧的暖烘烘的火炕上,一身薄衣的萧夜,盘腿坐在厚厚的软褥上,神色复杂地看看炕角处的小木箱,再瞧瞧满脸羞涩的三娘,默默地躺下了,展臂迎住了火热的娇躯。
除了担心左石,药剂他没有对其他家人用过,三娘这个心思深沉的女人,他始终不愿逼她,不分喜恶的忠诚,那不是他想要的全部。
和萧夜其他三个女人不同,钻进被窝里的靳三娘,暖玉浮动肌滑似绸,火热地能把萧夜精力灼烧到干净,低低的娇/吟声犹如夜歌在耳畔鸣唱,起伏在温柔海里的男人,哪个能把持得住激火陡射。
清晨时分,窗外隐隐传来军士出操沉重的脚步声,睁开眼睛的萧夜,瞟了眼窗外淡淡的光线,这才回过神来,暖和的被窝里,自己粗壮的小弟,还插在怀里玉人的深邃溪谷中狰狞茁壮。
于是,哼哼唧唧的娇/喘声,再次在卧房火炕上隐隐响起。
而此刻,远在河州城外,也就是陕西行都司所在地场外的演武场上,已经开始了边兵营的征兵,四里八乡赶过来的军户、刀客,还有不多的农户,简直把宽阔的场地挤满了。
明朝军队分为京军(亦称京营)和处所军两大部分。京军有48卫,以及五军、三千、神机三大营,为全国卫军的精锐,平时宿卫京师,战时为征战的主力。
平时,五军营习营阵,三千营主巡哨,神机营掌火器,战时扈驾随征。
此外,京师尚有拱卫皇帝的侍卫亲军,如锦衣卫和金吾、羽林、虎贲、府军等12卫军,以及附属御马监的武骧、腾骧、左卫和右卫等4卫营。
处所军包含卫军、边兵和民兵。
卫军配置于内地各军事重镇和东南海防要地。边兵是防御北方蒙古骑兵的戍守军队,配置于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的9个军镇,史称“九边”。
民兵是军籍之外、由官府佥点、用以维持处所治安的武装,内地称民壮、义勇或弓兵、机兵、快手,西北边地称土兵,西南少数民族地域有苗兵、狼兵等土司兵。
此外,还有不同行业和阶层组建的矿兵、盐兵、僧兵(少林兵、五台兵)等,遇有战斗,常被召出征,战斗停止仍回原址。
卫军重要是步军、骑军,东南沿海也置有水师。官府曾命福建、江浙沿海诸卫造船抗倭,使水师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卫军的兵器设备,不仅刀牌、弓箭、枪/弩等冷武器制造优良,火器已占很大比例,铜铳、铁铳、地雷、各类火炮开端设备军队。
中央还设立兵仗和军器两局,负责铸造火器。各省都司、卫所也遍设杂造局,专管所在卫所的武器修造。
明建国后实行卫所兵制,几个府为一个防区,设卫。
卫以下设千户所、百户所。兵数大抵以五千六百人为卫,一千一百二十人为千户所,一百十二人为百户所。
各卫所分别属于省的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统由中央的五军都督府统辖。卫所的数目:洪武七年(1393)为都司十七、行都司三、留守都司一,内外卫三百二十九,千户所六十五。明太祖初,以大部分屯田,小部分驻防,屯田所供以军饷。
明太祖时期,边镇又设有总兵一职,统兵应对蒙古侵扰,兵力从卫所抽调,战后回归卫所,朝廷派监军监督之,权利甚至大过总兵。
朝廷最信任的军官,也就是那种不男不女的家伙,这也是各朝的特色,唯大明摆明了嘴脸吹鼓,弄出一个下西洋的代表,奢华的远程购物旅游罢了。
总的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冗官体制的弊端凸显,明军军事编制庞杂混乱,指挥权交叠不清,这也是蒙古骑兵纵横边墙内外、海寇屡剿不绝的原因之一。
边墙里的事,太远,还是不说了。
正德七年,上召以边军调入操练为定制,让疲沓的边兵获得了新的活力,也是卫所萎缩的原因所在。
边关遥远,虽然上令早已到达,但陕西行都司城里的总兵府,组建边兵营,迟迟到了今年秋末,才开始了边兵征召。
甘肃镇边兵营,也称正兵营,由右军都督府委总兵统领,按大明军制屡改的毛病,总兵府早就没了洪武时期的战力,有战事时调集卫所兵军之权,指挥使司监军监督之,平时总兵府校尉不得超五百。
卫所军归五军都督府统管,五军都督府管兵籍,掌军政,但无调动军队的权力。兵部掌管军官的选拔和军令,但无直接指挥军队的权力,如果遇到大规模的战事时,则由皇帝亲自点将称“大将军”一名,“副将军”多名,由兵部酌情征调各卫所由指挥使和正千户分别带队集结从征,战后官军各回其卫所。
貌似,这里面又没了总兵府的事。
昏乱了吧,双重领导两头带兵,战时可就成了祸患。
现在好了,皇上圣明,意气风发大手一挥颁下朝廷诏令,九边重镇开始组建新的边兵营,总兵领军朝廷委派监军,当然,主要兵源还是来自卫所的军士。
原河州老城,陕西行都司衙门外,那不远处的总兵府,更是来客如云,车马粼粼。
原本不吃香的总兵吕念山,恰逢其时,一时间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
按兵制,边兵营里五人为一伍,五伍为一校,五校为一卒帅牙将,五卒为一旅帅卑将,五旅为一师副将,五师为一军总兵,兵力五千六百二十五,加上役夫近六千人,合一营兵力三个子营。边兵营一营的兵力,足以应对规模以上的战事了。
九边军镇,碍于朝廷财力有限,初组建九个边兵营,后来才发展到了总兵府下辖若干边兵营,如关东铁骑营。
陕西行都司城外,正西那条从祁连山流下的大河边,占地足有百十亩的演武场上,人群熙攘彩旗飘扬,来自各卫所的军士,以及附近的刀客,纷纷汇聚到了这里,试图加入刚刚成立的边兵营。
边兵营全营兵力步兵3600人,全配火器,装备霹雳炮(步兵火铳)3600杆;骑兵1000人;炮兵400人,配备手把口400杆(炮兵防身用手铳),盏口将军160位(野战重炮)及大连珠炮200杆(多管火铳);共计官兵5000人。
加上配属给配属给步兵子营使用的128辆偏厢车战车,车军六百,这种齐全的装备,也就大明强横的财力才能配置得起。
全营火器霹雳炮合用药9000斤,重八钱铅子90万个;大连珠炮合用药675斤;加上各种物资消耗,军士粮饷,衣甲草料供应,每月都需要五万两白银才能正常运转。
要么说这一阵吕念山的总兵府,商贾官员简直踩破他的门槛,虚以应对的他,收礼收到了手发软,直到开始征召军士,这才脱身出来。
陕西行都司辖十二卫(卫指挥使司)三所(千户所),是朝廷在西北地区为稳固河州、青海藏族部落,控制河西走廊,切断蒙藏联系的战略部署,也是“断匈奴右臂”“隔断羌戎”的关键要地,掌控中西交通要道。
在这里设置边兵营,能看得出朝廷对肃州卫的重视程度。
边兵营建成后,会移防甘肃镇,在那里长期驻扎,应对蒙古鞑子的屡屡侵扰。
一袭红色大氅高头大马的吕念山,在众多副将、卑将、牙将的簇拥下,风风光光地在演武场转了一圈,被众校尉、民众围观后,得意洋洋地回了总兵府;军士在他眼里不过是冲锋陷阵的炮灰,而校尉以上的军官,才是他心腹所能担当的。
这个边兵营,没有他的点头,别人根本指挥不动一兵一卒,这是必须的。
所以,征兵的场面他不想多看,边兵营骨架他已经搭起来了,填充进去的军士,死多少活几个,只要不影响他的威名,那就没事。
风尘仆仆的尹健、蒋半双,和老羊口围屯的十几个青壮军士,也挤进了排队的人群里,他们拿的是自己的腰牌,比起那些刀客、民户手里的路条,可是底气足的多了。
了,加上战兵营不禁顾家人加入,他们还有啥的担心了。
哪怕是一个最差的下等县规格,也是顾家祖宗保佑了。
欢欢喜喜的顾家村,额,应该是顾家堡的上层走了,萧夜看看不解的王大力,还有一头雾水的王虎,笑笑没有多说。
这么大的一个包袱甩了出去,今后外堡的那些人,就要去和三家商铺打交到了,亏小头保大头,他不觉得自己这一招能损失多少。
尤其是顾炎武今后的欠条,可是要落在商家手里,那些商家就不那么好说话了,欠债不还都能把人拉了去卖,他顾炎武没胆子和商家赖账;况且有了自己做半个保人,顾炎武的族人,就成了一个可靠的兵源了。
和王大力聊了好一会,萧夜很是感激这个操劳的铁匠,三人一起吃了饭后,他这才施施然去了靳三娘的小院;对这个精明的女人,还是拖拖晾晾的为好。
不能掌控在手里的女人,萧夜放不下半点的警惕,但是靳三娘背后的势力,又令他垂涎三尺,这种感觉,他很难说的喜欢还是忌惮。
出了院子,堡门口那里又热闹起来了,老/胡他们押运的马车,堪堪赶到了;抬头看看堡门方向,萧夜踱步向那间小院走去。
李山拎着一个小木箱,带着几个侍卫,悄然跟在萧夜身后。跟着马车过来的小六子,带着其他侍卫,接管了内堡的防卫。
天色见黑,靳三娘的小院厢房里,萧夜坐靠在大木桶里,热腾腾的净水浸在胸口,挽起纱袖的靳三娘,站在木桶旁,给他按着有些疲惫的肩膀。
虽然心里对萧夜不是很待见,但这人离开了几天后,心里又有些想了,心思纠结的靳三娘,眼见得萧夜此刻懒在木桶里,屏退了丫鬟,亲手给擦背擦拭身子,“就当是为了家族吧,”
跳动的油灯,灯光昏暗,闭眼趴在木桶沿上的萧夜,嘴角勾起一丝笑意,“三娘,西面的那个石堡,明年开春就动工了,”
“哦,”靳三娘擦擦脸上的细汗,轻笑一声,“奴家可是没怀上呢,”
“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萧夜喃喃道,“有时候,你看到的,未必是真的,但我说过的,就是真的,”
哗啦,站起身来,萧夜扯过布衣披上,大咧咧穿上木屐,哒哒摇晃走进了里间;扫了眼男人胯下硕大的惊人的物件,靳三娘红着脸啐了一句,低头跟着进去了。
早晨得到萧夜要来的消息,她已经悄悄洗过了,还用上了稀罕的香水,但这个男人却是看她两眼,目光里没有多少火热,这令三娘心里忐忑了。
烧的暖烘烘的火炕上,一身薄衣的萧夜,盘腿坐在厚厚的软褥上,神色复杂地看看炕角处的小木箱,再瞧瞧满脸羞涩的三娘,默默地躺下了,展臂迎住了火热的娇躯。
除了担心左石,药剂他没有对其他家人用过,三娘这个心思深沉的女人,他始终不愿逼她,不分喜恶的忠诚,那不是他想要的全部。
和萧夜其他三个女人不同,钻进被窝里的靳三娘,暖玉浮动肌滑似绸,火热地能把萧夜精力灼烧到干净,低低的娇/吟声犹如夜歌在耳畔鸣唱,起伏在温柔海里的男人,哪个能把持得住激火陡射。
清晨时分,窗外隐隐传来军士出操沉重的脚步声,睁开眼睛的萧夜,瞟了眼窗外淡淡的光线,这才回过神来,暖和的被窝里,自己粗壮的小弟,还插在怀里玉人的深邃溪谷中狰狞茁壮。
于是,哼哼唧唧的娇/喘声,再次在卧房火炕上隐隐响起。
而此刻,远在河州城外,也就是陕西行都司所在地场外的演武场上,已经开始了边兵营的征兵,四里八乡赶过来的军户、刀客,还有不多的农户,简直把宽阔的场地挤满了。
明朝军队分为京军(亦称京营)和处所军两大部分。京军有48卫,以及五军、三千、神机三大营,为全国卫军的精锐,平时宿卫京师,战时为征战的主力。
平时,五军营习营阵,三千营主巡哨,神机营掌火器,战时扈驾随征。
此外,京师尚有拱卫皇帝的侍卫亲军,如锦衣卫和金吾、羽林、虎贲、府军等12卫军,以及附属御马监的武骧、腾骧、左卫和右卫等4卫营。
处所军包含卫军、边兵和民兵。
卫军配置于内地各军事重镇和东南海防要地。边兵是防御北方蒙古骑兵的戍守军队,配置于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的9个军镇,史称“九边”。
民兵是军籍之外、由官府佥点、用以维持处所治安的武装,内地称民壮、义勇或弓兵、机兵、快手,西北边地称土兵,西南少数民族地域有苗兵、狼兵等土司兵。
此外,还有不同行业和阶层组建的矿兵、盐兵、僧兵(少林兵、五台兵)等,遇有战斗,常被召出征,战斗停止仍回原址。
卫军重要是步军、骑军,东南沿海也置有水师。官府曾命福建、江浙沿海诸卫造船抗倭,使水师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卫军的兵器设备,不仅刀牌、弓箭、枪/弩等冷武器制造优良,火器已占很大比例,铜铳、铁铳、地雷、各类火炮开端设备军队。
中央还设立兵仗和军器两局,负责铸造火器。各省都司、卫所也遍设杂造局,专管所在卫所的武器修造。
明建国后实行卫所兵制,几个府为一个防区,设卫。
卫以下设千户所、百户所。兵数大抵以五千六百人为卫,一千一百二十人为千户所,一百十二人为百户所。
各卫所分别属于省的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统由中央的五军都督府统辖。卫所的数目:洪武七年(1393)为都司十七、行都司三、留守都司一,内外卫三百二十九,千户所六十五。明太祖初,以大部分屯田,小部分驻防,屯田所供以军饷。
明太祖时期,边镇又设有总兵一职,统兵应对蒙古侵扰,兵力从卫所抽调,战后回归卫所,朝廷派监军监督之,权利甚至大过总兵。
朝廷最信任的军官,也就是那种不男不女的家伙,这也是各朝的特色,唯大明摆明了嘴脸吹鼓,弄出一个下西洋的代表,奢华的远程购物旅游罢了。
总的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冗官体制的弊端凸显,明军军事编制庞杂混乱,指挥权交叠不清,这也是蒙古骑兵纵横边墙内外、海寇屡剿不绝的原因之一。
边墙里的事,太远,还是不说了。
正德七年,上召以边军调入操练为定制,让疲沓的边兵获得了新的活力,也是卫所萎缩的原因所在。
边关遥远,虽然上令早已到达,但陕西行都司城里的总兵府,组建边兵营,迟迟到了今年秋末,才开始了边兵征召。
甘肃镇边兵营,也称正兵营,由右军都督府委总兵统领,按大明军制屡改的毛病,总兵府早就没了洪武时期的战力,有战事时调集卫所兵军之权,指挥使司监军监督之,平时总兵府校尉不得超五百。
卫所军归五军都督府统管,五军都督府管兵籍,掌军政,但无调动军队的权力。兵部掌管军官的选拔和军令,但无直接指挥军队的权力,如果遇到大规模的战事时,则由皇帝亲自点将称“大将军”一名,“副将军”多名,由兵部酌情征调各卫所由指挥使和正千户分别带队集结从征,战后官军各回其卫所。
貌似,这里面又没了总兵府的事。
昏乱了吧,双重领导两头带兵,战时可就成了祸患。
现在好了,皇上圣明,意气风发大手一挥颁下朝廷诏令,九边重镇开始组建新的边兵营,总兵领军朝廷委派监军,当然,主要兵源还是来自卫所的军士。
原河州老城,陕西行都司衙门外,那不远处的总兵府,更是来客如云,车马粼粼。
原本不吃香的总兵吕念山,恰逢其时,一时间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
按兵制,边兵营里五人为一伍,五伍为一校,五校为一卒帅牙将,五卒为一旅帅卑将,五旅为一师副将,五师为一军总兵,兵力五千六百二十五,加上役夫近六千人,合一营兵力三个子营。边兵营一营的兵力,足以应对规模以上的战事了。
九边军镇,碍于朝廷财力有限,初组建九个边兵营,后来才发展到了总兵府下辖若干边兵营,如关东铁骑营。
陕西行都司城外,正西那条从祁连山流下的大河边,占地足有百十亩的演武场上,人群熙攘彩旗飘扬,来自各卫所的军士,以及附近的刀客,纷纷汇聚到了这里,试图加入刚刚成立的边兵营。
边兵营全营兵力步兵3600人,全配火器,装备霹雳炮(步兵火铳)3600杆;骑兵1000人;炮兵400人,配备手把口400杆(炮兵防身用手铳),盏口将军160位(野战重炮)及大连珠炮200杆(多管火铳);共计官兵5000人。
加上配属给配属给步兵子营使用的128辆偏厢车战车,车军六百,这种齐全的装备,也就大明强横的财力才能配置得起。
全营火器霹雳炮合用药9000斤,重八钱铅子90万个;大连珠炮合用药675斤;加上各种物资消耗,军士粮饷,衣甲草料供应,每月都需要五万两白银才能正常运转。
要么说这一阵吕念山的总兵府,商贾官员简直踩破他的门槛,虚以应对的他,收礼收到了手发软,直到开始征召军士,这才脱身出来。
陕西行都司辖十二卫(卫指挥使司)三所(千户所),是朝廷在西北地区为稳固河州、青海藏族部落,控制河西走廊,切断蒙藏联系的战略部署,也是“断匈奴右臂”“隔断羌戎”的关键要地,掌控中西交通要道。
在这里设置边兵营,能看得出朝廷对肃州卫的重视程度。
边兵营建成后,会移防甘肃镇,在那里长期驻扎,应对蒙古鞑子的屡屡侵扰。
一袭红色大氅高头大马的吕念山,在众多副将、卑将、牙将的簇拥下,风风光光地在演武场转了一圈,被众校尉、民众围观后,得意洋洋地回了总兵府;军士在他眼里不过是冲锋陷阵的炮灰,而校尉以上的军官,才是他心腹所能担当的。
这个边兵营,没有他的点头,别人根本指挥不动一兵一卒,这是必须的。
所以,征兵的场面他不想多看,边兵营骨架他已经搭起来了,填充进去的军士,死多少活几个,只要不影响他的威名,那就没事。
风尘仆仆的尹健、蒋半双,和老羊口围屯的十几个青壮军士,也挤进了排队的人群里,他们拿的是自己的腰牌,比起那些刀客、民户手里的路条,可是底气足的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