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2/2)
51小说网 www.51xsw.com,汉末烽烟乱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nbsp; 朱广一侧身,伸手作请,骑兵们早闪出一条道来,直通天子车驾。刘虞心头一颤,略整盔甲,稳步向前。
他到刘辩车驾前时,天子已经得知消息,命打开了车门。而陈留王刘协,已经下车到皇兄驾前站立。
"臣,刘虞,叩见陛下!救驾来迟,万死!"
甲胄在身不施全礼,这是汉军的规矩,可这位汉室忠臣仍旧伏拜于地。
"大将军平身。"刘辩此时镇定自若,全没有当初见董卓时的惊慌。
刘伯安起身后,朱广又给他介绍道:"陈留王在此。"
刘虞行礼如故。
刘辩自出洛阳,胆战心惊,惶惶不可终日。朱广虽然事他恭瑾,言行也得体,但毕竟是外人。此时,见刘虞面目慈祥,沉稳贵重,更兼他是汉室宗亲,自己家人。又听得刘虞面数董贼之罪恶,便想自己即位以来的种种。
刹那之间,千般委屈,万般辛苦一齐涌上心头。鼻子一酸,眼眶一热,便掉下泪来:"皇叔..."
陈留王更是乖巧,听天子如此称呼,也上前执子侄礼,口称"皇叔"。
看着两个后辈都泪流满面,刘虞心中是五味杂陈。
其实说起来,刘虞的血统自然是尊贵的,他的祖先刘强,虽然是"废太子",但并不是因为过错被废,而是因为刘强的母亲郭皇后被废,他心中不安,强烈要求光武帝改封他为藩王。因为这一点,所以几朝以来,对刘强的评价是很高的。
但传到刘虞这一代,与皇帝的关系已经疏远了。所以刘虞最开始,和一般的士族子弟没有什么两样,通过举孝廉,从基层干起,凭着自己的才能才一步一步升上来。
但刘虞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是刘氏子孙,正因为如此,他的责任感较旁人尤强。一接到天子受难的消息,根本不及详细布置,只调了数千"幽州突骑",便火速南下迎驾。
部下都劝他,年纪大了,哪能受得了马不停蹄的颠簸?可他不听,硬是和高顺等人一样,疾驰而来。
此刻,见皇帝流泪,陈留王也拉着他的手哭泣,作为臣子,作为长辈,大将军眼眶红了。连旁边几位太守,也禁不住频频拭泪...
入夜,巨鹿县内。
在安顿好天子和陈留王以后,刘虞换了下戎装,心绪仍是久久不能平静。以至于闻讯赶来的甘陵相求见,他也顾不得,现在,他只想见一个人。
小小县城,已成天子行在所,戒备之森严可以想见。即便是万人之上的大将军,也费了好大劲才出得城,来到朱广军中。
先前见面时,不方便说话,现在只有他两人在帐内,刘虞却又不知语从何起。端详着朱广那张英气勃勃的脸,紧紧执住对方的手,好半晌才吐出一句:"子昂,我谢谢你,谢谢你。"
"大将军言重了,末将不敢当。"
"不,你当得起!若不是你,天下就大乱了。"
朱广无言,天下已经够乱了,我不过是那最大的风暴延后了一喵喵而已。
落座以后,两碗清水,一张短案,朱广将事情的详细经过,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刘虞。并将从东郡太守桥瑁处所得知的消息一并托出。
刘虞听罢,许久没有说话。一路南下不容细想,此刻,他才意识自己肩膀的担子有多重。天子年少不能亲政,太后又落在董卓手里,今后领导大汉,诛除国贼,就是他的责任了。
可是,千头万绪,从何理起?
这难不倒刘虞,他在中央和地方历练数十年,论经验丰富,朝中无人可及。当务之急,是重新"搭班子",必须得把朝廷再拉起来,不能群龙无首,让天下陷入"无政fu"的混乱之中。至于讨伐董卓,只要朝廷一立,那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当他把他这个想法告诉自己最信任的部下时,朱广驳了他:"大将军,眼下最要紧的,是天子。天子在哪,朝廷就在哪,大将军想把朝廷立于何地?"
"你是说..."刘虞略一思索,立即明白了对方的意思。不错,这才是最急的。
天子现在被迫离开了都城,在还都以前,必须要有一个"行在"。幽州肯定是不行,边境不说,还有鲜卑乌丸。
"先暂时驻跸巨鹿,等朝廷公卿们到了再议。"
朱广喝口水,若有所思。片刻后道:"大将军,如果朝廷公卿们到了,商议之后,要把天子迎往豫州,或是兖州,再或者徐荆扬,可以么?"
"这..."
"董卓能闹到这一步,就是因为朝廷跟一盘散沙似的,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领袖!现在您是大司马大将军,参录尚书事,还督北四州,天下引领,以公为归!您还怕担子太重,无法一肩挑起么?恕末将直言,大将军若不挑,有人抢着挑!"
刘虞诧异地看着自己这个昔日的从事,如今的左将军,仿佛洛阳走一趟,他已经变了个人。是啊,国家遭逢如此之大的劫难,若不能统一步伐,谈何平定天下?
"幽州不行,青徐黄巾复起,豫州又离董卓太近,那么,就剩下这里了,冀州。"
"不错,冀州户口百万,物饶民丰,虽然有黑山贼不时侵扰,但那都是小问题。大将军若能以冀州为根基,南拒大河,北阻燕代,以幽并之强兵,兼冀州之财富,奉国家以征天下,何愁四海不平?"
朱三这话不是原创,历史上袁绍就是这么打算的。只不过,袁绍没有天子在手里,代表不了朝廷而已。
刘虞默默点头。又讨论一阵,都是围绕着"设行在""立朝廷"诸般事宜。他惊讶地发现,朱广对许多事情都已经成竹在胸,而且考虑得非常周到。但转念一想,这也是应该的,朱子昂本来就颇具才干,人现在已经不是自己的从事,而是国家的左将军。
这场谈话持续了很久,朱广送刘虞出营的时候,外面已经开始下雾了。
"行了子昂,你一路护从天子也辛苦,早些歇息,明日我还有事与你相商。"刘虞跨上马道。
朱广一揖手,正要送他离去,忽然想起一事,问道:"大将军,不知南下之时,对幽州怎么安排的?"
刘虞知他意有所指,道:"来得匆忙,也不及作详细安排。但魏攸程绪,还有齐周田畴都留下了。辽东、辽西、右北平三郡太守也已经补上了,想来,不会有什么事。"
"哦,那最好不过。大将军慢走。"
"别送了,回去。"
朱广仍旧目送他进城,直到大将军的身影消失在雾中,他还站在原地没动。
公孙瓒应该不知道洛阳事变?听说他老丈人死在了逃往豫州的路上。既然如此,他应该没有那么大的胆子,趁大将军南下之机生事。
十一月,两段历史,惊人相似。
董卓以朝廷的名义,将不明真相的车骑将军皇甫嵩调回了洛阳,控制了他的军队。又同样以朝廷的名义,招斧遂马腾这哥俩,前者授"征西将军",后者授"镇西将军"。
这两件事,在洛阳事变之后,《讨贼诏》发布之前,就抢先施行了。皇甫嵩一直到在洛阳被"监视居住",都不知道事情的详细情况。
而韩遂果然不出李儒所料,一接到所谓的朝廷命令立即上表,接受朝廷的招抚。马腾一见,既然赦免过往一切罪责,还有将军可作,何乐而不为?反正咱手里有兵,脚下有地,万一将来有什么变化,再反就是了。董卓在解决掉后顾之忧以后,便开始琢磨如何应付即将到来的讨伐战了。吕布李儒追击朱广,结果在黄河北岸被打得大败而逃。天子是追不回来了,而据说袁绍他们已经在豫州集结部队,随时都有可能反扑洛阳...(未完待续)
nbsp; 朱广一侧身,伸手作请,骑兵们早闪出一条道来,直通天子车驾。刘虞心头一颤,略整盔甲,稳步向前。
他到刘辩车驾前时,天子已经得知消息,命打开了车门。而陈留王刘协,已经下车到皇兄驾前站立。
"臣,刘虞,叩见陛下!救驾来迟,万死!"
甲胄在身不施全礼,这是汉军的规矩,可这位汉室忠臣仍旧伏拜于地。
"大将军平身。"刘辩此时镇定自若,全没有当初见董卓时的惊慌。
刘伯安起身后,朱广又给他介绍道:"陈留王在此。"
刘虞行礼如故。
刘辩自出洛阳,胆战心惊,惶惶不可终日。朱广虽然事他恭瑾,言行也得体,但毕竟是外人。此时,见刘虞面目慈祥,沉稳贵重,更兼他是汉室宗亲,自己家人。又听得刘虞面数董贼之罪恶,便想自己即位以来的种种。
刹那之间,千般委屈,万般辛苦一齐涌上心头。鼻子一酸,眼眶一热,便掉下泪来:"皇叔..."
陈留王更是乖巧,听天子如此称呼,也上前执子侄礼,口称"皇叔"。
看着两个后辈都泪流满面,刘虞心中是五味杂陈。
其实说起来,刘虞的血统自然是尊贵的,他的祖先刘强,虽然是"废太子",但并不是因为过错被废,而是因为刘强的母亲郭皇后被废,他心中不安,强烈要求光武帝改封他为藩王。因为这一点,所以几朝以来,对刘强的评价是很高的。
但传到刘虞这一代,与皇帝的关系已经疏远了。所以刘虞最开始,和一般的士族子弟没有什么两样,通过举孝廉,从基层干起,凭着自己的才能才一步一步升上来。
但刘虞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是刘氏子孙,正因为如此,他的责任感较旁人尤强。一接到天子受难的消息,根本不及详细布置,只调了数千"幽州突骑",便火速南下迎驾。
部下都劝他,年纪大了,哪能受得了马不停蹄的颠簸?可他不听,硬是和高顺等人一样,疾驰而来。
此刻,见皇帝流泪,陈留王也拉着他的手哭泣,作为臣子,作为长辈,大将军眼眶红了。连旁边几位太守,也禁不住频频拭泪...
入夜,巨鹿县内。
在安顿好天子和陈留王以后,刘虞换了下戎装,心绪仍是久久不能平静。以至于闻讯赶来的甘陵相求见,他也顾不得,现在,他只想见一个人。
小小县城,已成天子行在所,戒备之森严可以想见。即便是万人之上的大将军,也费了好大劲才出得城,来到朱广军中。
先前见面时,不方便说话,现在只有他两人在帐内,刘虞却又不知语从何起。端详着朱广那张英气勃勃的脸,紧紧执住对方的手,好半晌才吐出一句:"子昂,我谢谢你,谢谢你。"
"大将军言重了,末将不敢当。"
"不,你当得起!若不是你,天下就大乱了。"
朱广无言,天下已经够乱了,我不过是那最大的风暴延后了一喵喵而已。
落座以后,两碗清水,一张短案,朱广将事情的详细经过,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刘虞。并将从东郡太守桥瑁处所得知的消息一并托出。
刘虞听罢,许久没有说话。一路南下不容细想,此刻,他才意识自己肩膀的担子有多重。天子年少不能亲政,太后又落在董卓手里,今后领导大汉,诛除国贼,就是他的责任了。
可是,千头万绪,从何理起?
这难不倒刘虞,他在中央和地方历练数十年,论经验丰富,朝中无人可及。当务之急,是重新"搭班子",必须得把朝廷再拉起来,不能群龙无首,让天下陷入"无政fu"的混乱之中。至于讨伐董卓,只要朝廷一立,那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当他把他这个想法告诉自己最信任的部下时,朱广驳了他:"大将军,眼下最要紧的,是天子。天子在哪,朝廷就在哪,大将军想把朝廷立于何地?"
"你是说..."刘虞略一思索,立即明白了对方的意思。不错,这才是最急的。
天子现在被迫离开了都城,在还都以前,必须要有一个"行在"。幽州肯定是不行,边境不说,还有鲜卑乌丸。
"先暂时驻跸巨鹿,等朝廷公卿们到了再议。"
朱广喝口水,若有所思。片刻后道:"大将军,如果朝廷公卿们到了,商议之后,要把天子迎往豫州,或是兖州,再或者徐荆扬,可以么?"
"这..."
"董卓能闹到这一步,就是因为朝廷跟一盘散沙似的,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领袖!现在您是大司马大将军,参录尚书事,还督北四州,天下引领,以公为归!您还怕担子太重,无法一肩挑起么?恕末将直言,大将军若不挑,有人抢着挑!"
刘虞诧异地看着自己这个昔日的从事,如今的左将军,仿佛洛阳走一趟,他已经变了个人。是啊,国家遭逢如此之大的劫难,若不能统一步伐,谈何平定天下?
"幽州不行,青徐黄巾复起,豫州又离董卓太近,那么,就剩下这里了,冀州。"
"不错,冀州户口百万,物饶民丰,虽然有黑山贼不时侵扰,但那都是小问题。大将军若能以冀州为根基,南拒大河,北阻燕代,以幽并之强兵,兼冀州之财富,奉国家以征天下,何愁四海不平?"
朱三这话不是原创,历史上袁绍就是这么打算的。只不过,袁绍没有天子在手里,代表不了朝廷而已。
刘虞默默点头。又讨论一阵,都是围绕着"设行在""立朝廷"诸般事宜。他惊讶地发现,朱广对许多事情都已经成竹在胸,而且考虑得非常周到。但转念一想,这也是应该的,朱子昂本来就颇具才干,人现在已经不是自己的从事,而是国家的左将军。
这场谈话持续了很久,朱广送刘虞出营的时候,外面已经开始下雾了。
"行了子昂,你一路护从天子也辛苦,早些歇息,明日我还有事与你相商。"刘虞跨上马道。
朱广一揖手,正要送他离去,忽然想起一事,问道:"大将军,不知南下之时,对幽州怎么安排的?"
刘虞知他意有所指,道:"来得匆忙,也不及作详细安排。但魏攸程绪,还有齐周田畴都留下了。辽东、辽西、右北平三郡太守也已经补上了,想来,不会有什么事。"
"哦,那最好不过。大将军慢走。"
"别送了,回去。"
朱广仍旧目送他进城,直到大将军的身影消失在雾中,他还站在原地没动。
公孙瓒应该不知道洛阳事变?听说他老丈人死在了逃往豫州的路上。既然如此,他应该没有那么大的胆子,趁大将军南下之机生事。
十一月,两段历史,惊人相似。
董卓以朝廷的名义,将不明真相的车骑将军皇甫嵩调回了洛阳,控制了他的军队。又同样以朝廷的名义,招斧遂马腾这哥俩,前者授"征西将军",后者授"镇西将军"。
这两件事,在洛阳事变之后,《讨贼诏》发布之前,就抢先施行了。皇甫嵩一直到在洛阳被"监视居住",都不知道事情的详细情况。
而韩遂果然不出李儒所料,一接到所谓的朝廷命令立即上表,接受朝廷的招抚。马腾一见,既然赦免过往一切罪责,还有将军可作,何乐而不为?反正咱手里有兵,脚下有地,万一将来有什么变化,再反就是了。董卓在解决掉后顾之忧以后,便开始琢磨如何应付即将到来的讨伐战了。吕布李儒追击朱广,结果在黄河北岸被打得大败而逃。天子是追不回来了,而据说袁绍他们已经在豫州集结部队,随时都有可能反扑洛阳...(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