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小说网 www.51xsw.com,网络文学新人指南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篇小说一统天下,这些问题我现在没有答案。
媒介的变化,市场的影响,会把网络文学带到何种地步,我不得而知,但探索移动互联网创作肯定是一个方向,所以我现在也参与到一个移动互联网团队“汤圆创作”里面来。
现在移动互联网的文字类写作工具(pad和手机)还很不成熟,超长篇写作仍需要通过PC电脑完成。但是通过微博、微信的熏陶,用户对移动创作,尤其是多媒体创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绝大多数都是短篇甚至超短篇,大量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这让我对网络文学的多样性有了很大的信心。
纸书的时代,编辑做书以后就交给发行,发行一级一级的分发到书店,这是比较典型的点到点的方式。读者不进书店,就看不到书,进了书店要找到喜欢的书也比较难,图书的营销手段相对单一,影响到读者比较难,制作、发行、营销是分立状态。
在互联网书站的时代,网站买流量,分发流量,做的是文学淘宝的生意。把制作、发行、营销都集中在一起,读者只要上了线,进了网站,通过排行榜、个性化选择、编辑推荐找书。但是读者不上网,一切联系就断了。
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不但制作、发行、营销可以集中一体,更重要的是读者的人和所需要的内容可以真正结合。手机改变了一切,微信永远在线,APP随时推送,即时双向互动。
现在很多作者都开了QQ群和微博,但这已经成了网文的标配,而大神们又早已经进入“微信公众号”的新时代了。一条信息下发,百万读者即时收到,这种诉求早已有之,但只有移动互联网时代才真正实现。
创作到受众之间的桥梁已经越来越畅通,以前的桥是单向的,现在是双向的,还是八车道,“盟主们”(大牌读者)随时可以通过书评区、微博、微信、QQ等方式找到作者。
当然,对网文作者来说,因为频繁的互动,也导致自己越来越累,用来创作的时间也越来越少。网文本身对更新的要求就很高,那么作者只能拼命透支自己的精力。网站和商业公司比较适时的推出了“工作室”“制作人”“经纪人”等模式为作者减压,同时也缓解因“粉丝经济”和“激烈竞争”造成的大神作者离心化倾向,最终使得网文的商业模式从“版权控制”走向了“作者服务”。
提到“粉丝经济”多说一句,网文的创作者们,一开始考虑的也许只是文字作品,追求的也只是电子版权的稿酬,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动漫、影视、游戏等衍生渠道的打开,作家的明星化和离心化就同时提上了日程。
网站和商业公司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不得不竭尽所能的造星,并试图形成新的文化消费热点。通过各种方式的包装营销,形成了现今的网文500强大神群体。在商业化的市场上,只有“明星作家”才有最大的号召力,只有大神才能对抗大神,才能吸引到足够多的拥趸。但当电子稿酬占的比例越来越低时,握有版权的明星作家就有了足够大的话语权。而试图控制版权的网站或商业公司就面临选择:拱手、退让或者改变运营思路。
新的时代,每个人都需要找到自己的定位,合作才是主流,服务才是王道。社会化分工决定了一个人包打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作家的明星化,造就了粉丝经济,粉丝经济又促进了作家的明星化。
这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气象。
4,新的编辑与新的担当
我担任酒徒和骁骑校的编辑、经纪人有七八年时间。对这两位都已经进入中国作家协会的网文作家,我各有定位:对酒徒是历史古典主义,对骁骑校是批判现实主义。共同点是关注小人物,关注历史中的小人物,关注现实中的小人物,关注底层人物的喜怒哀乐愁,为小人物代言。
批判现实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让现实更美好。古典主义不是逃避现实,是为了让人们心存良善。所以群雄逐鹿时,酒徒把自己的主角定为成“鹿”。逐鹿有快感,可谁在乎过鹿的想法呢?帝王将相的功劳簿那么厚,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最终只变成了两行数字。
因为商业社会的影响,导致网络作家在写作的时候,注重经济效益,强调娱乐属性,刻意回避政治和现实话题,从而使得作品的时代性和担当感减弱。而官方的正确引导也很少,大部分时候是一禁了之,以罚代管。什么能写,什么不能写,只能靠作家自己去揣摩,揣摩又费心费力,最终导致所余不多具有大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网络作家也对现实类题材避之惟恐不及。
网文编辑在内容尺度把握和策划、案头功夫上面,比传统出版社的编辑整体上要弱很多,而且短时期内要达到那种专业程度很难。这既是积淀不够,同时也是网络文学的特性所致。传统编辑都是专家型人才,而网文编辑则属于杂家。
传统编辑主要面对作家,只需考虑内容的策划和制作,而网文编辑需要面对作者、读者、媒体、分销渠道,出版+发行、策划+宣传几乎一把抓。
举骁骑校的例子来说,《匹夫的逆袭》新书发布前,就要策划“屌丝节”吸引读者关注;和作者沟通作品选型、具体写法;新书发布后要策划营销活动,并且找出版社合作纸书出版、找制片人沟通影视方面合作,任何一个渠道没上都要去了解情况,成绩好坏要关心,作者身心要关爱。
在做酒徒新书《男儿行》的时候,细到章节名怎么写,多到十重活动层层设计都要做好,粉丝群也要做好管理等等。
做好一个网文编辑不容易,不倾注心血是不可能得到作者认可的。单纯想办法给作者赚钱还好,如果还要帮作者们实现一点文青的理想,那就难上加难了。作者成绩不好怎么办?人气下降怎么办?没钱吃饭怎么办?这些都是很现实的问题需要我们一个个的去解决,空谈理想是没有意义的。
现阶段我觉得能让作者解决吃饭问题的编辑就已经合格了,不应该对网文编辑求全责备。
如果我们要求太多,就得给编辑提供更多的资源和保障,否则网文的大发展就是一句空话。
我们深知现在的网文繁荣之下隐藏着重重危机,仅仅完成了文学顺应时代发展的任务,却在引领潮流的方面缴枪投降了。
我们逐渐为看的见的“成功”所引导,为名利所束缚,追求的是物质,最高理想是名利双收。但在“成功”之余,我们也应该容忍“不成功”,因为“不成功”带来尝试,带来创新,带来希望。太过追求结果,就忽视了作者诉求,尤其是创作中的“快乐”本质。
网文的经典化正在进行,有志气的作家不应满足于现有的“精英垄断”格局,应利用粉丝群体的支持真正写出好书来。有志气的编辑,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也应该有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为自己真正留下“代表作”出来。
最后说一句:给编辑评奖非常有必要。
本文为网文大学常务副校长血酬在全国网络文学理论研讨会上的发言稿。
篇小说一统天下,这些问题我现在没有答案。
媒介的变化,市场的影响,会把网络文学带到何种地步,我不得而知,但探索移动互联网创作肯定是一个方向,所以我现在也参与到一个移动互联网团队“汤圆创作”里面来。
现在移动互联网的文字类写作工具(pad和手机)还很不成熟,超长篇写作仍需要通过PC电脑完成。但是通过微博、微信的熏陶,用户对移动创作,尤其是多媒体创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绝大多数都是短篇甚至超短篇,大量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这让我对网络文学的多样性有了很大的信心。
纸书的时代,编辑做书以后就交给发行,发行一级一级的分发到书店,这是比较典型的点到点的方式。读者不进书店,就看不到书,进了书店要找到喜欢的书也比较难,图书的营销手段相对单一,影响到读者比较难,制作、发行、营销是分立状态。
在互联网书站的时代,网站买流量,分发流量,做的是文学淘宝的生意。把制作、发行、营销都集中在一起,读者只要上了线,进了网站,通过排行榜、个性化选择、编辑推荐找书。但是读者不上网,一切联系就断了。
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不但制作、发行、营销可以集中一体,更重要的是读者的人和所需要的内容可以真正结合。手机改变了一切,微信永远在线,APP随时推送,即时双向互动。
现在很多作者都开了QQ群和微博,但这已经成了网文的标配,而大神们又早已经进入“微信公众号”的新时代了。一条信息下发,百万读者即时收到,这种诉求早已有之,但只有移动互联网时代才真正实现。
创作到受众之间的桥梁已经越来越畅通,以前的桥是单向的,现在是双向的,还是八车道,“盟主们”(大牌读者)随时可以通过书评区、微博、微信、QQ等方式找到作者。
当然,对网文作者来说,因为频繁的互动,也导致自己越来越累,用来创作的时间也越来越少。网文本身对更新的要求就很高,那么作者只能拼命透支自己的精力。网站和商业公司比较适时的推出了“工作室”“制作人”“经纪人”等模式为作者减压,同时也缓解因“粉丝经济”和“激烈竞争”造成的大神作者离心化倾向,最终使得网文的商业模式从“版权控制”走向了“作者服务”。
提到“粉丝经济”多说一句,网文的创作者们,一开始考虑的也许只是文字作品,追求的也只是电子版权的稿酬,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动漫、影视、游戏等衍生渠道的打开,作家的明星化和离心化就同时提上了日程。
网站和商业公司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不得不竭尽所能的造星,并试图形成新的文化消费热点。通过各种方式的包装营销,形成了现今的网文500强大神群体。在商业化的市场上,只有“明星作家”才有最大的号召力,只有大神才能对抗大神,才能吸引到足够多的拥趸。但当电子稿酬占的比例越来越低时,握有版权的明星作家就有了足够大的话语权。而试图控制版权的网站或商业公司就面临选择:拱手、退让或者改变运营思路。
新的时代,每个人都需要找到自己的定位,合作才是主流,服务才是王道。社会化分工决定了一个人包打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作家的明星化,造就了粉丝经济,粉丝经济又促进了作家的明星化。
这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气象。
4,新的编辑与新的担当
我担任酒徒和骁骑校的编辑、经纪人有七八年时间。对这两位都已经进入中国作家协会的网文作家,我各有定位:对酒徒是历史古典主义,对骁骑校是批判现实主义。共同点是关注小人物,关注历史中的小人物,关注现实中的小人物,关注底层人物的喜怒哀乐愁,为小人物代言。
批判现实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让现实更美好。古典主义不是逃避现实,是为了让人们心存良善。所以群雄逐鹿时,酒徒把自己的主角定为成“鹿”。逐鹿有快感,可谁在乎过鹿的想法呢?帝王将相的功劳簿那么厚,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最终只变成了两行数字。
因为商业社会的影响,导致网络作家在写作的时候,注重经济效益,强调娱乐属性,刻意回避政治和现实话题,从而使得作品的时代性和担当感减弱。而官方的正确引导也很少,大部分时候是一禁了之,以罚代管。什么能写,什么不能写,只能靠作家自己去揣摩,揣摩又费心费力,最终导致所余不多具有大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网络作家也对现实类题材避之惟恐不及。
网文编辑在内容尺度把握和策划、案头功夫上面,比传统出版社的编辑整体上要弱很多,而且短时期内要达到那种专业程度很难。这既是积淀不够,同时也是网络文学的特性所致。传统编辑都是专家型人才,而网文编辑则属于杂家。
传统编辑主要面对作家,只需考虑内容的策划和制作,而网文编辑需要面对作者、读者、媒体、分销渠道,出版+发行、策划+宣传几乎一把抓。
举骁骑校的例子来说,《匹夫的逆袭》新书发布前,就要策划“屌丝节”吸引读者关注;和作者沟通作品选型、具体写法;新书发布后要策划营销活动,并且找出版社合作纸书出版、找制片人沟通影视方面合作,任何一个渠道没上都要去了解情况,成绩好坏要关心,作者身心要关爱。
在做酒徒新书《男儿行》的时候,细到章节名怎么写,多到十重活动层层设计都要做好,粉丝群也要做好管理等等。
做好一个网文编辑不容易,不倾注心血是不可能得到作者认可的。单纯想办法给作者赚钱还好,如果还要帮作者们实现一点文青的理想,那就难上加难了。作者成绩不好怎么办?人气下降怎么办?没钱吃饭怎么办?这些都是很现实的问题需要我们一个个的去解决,空谈理想是没有意义的。
现阶段我觉得能让作者解决吃饭问题的编辑就已经合格了,不应该对网文编辑求全责备。
如果我们要求太多,就得给编辑提供更多的资源和保障,否则网文的大发展就是一句空话。
我们深知现在的网文繁荣之下隐藏着重重危机,仅仅完成了文学顺应时代发展的任务,却在引领潮流的方面缴枪投降了。
我们逐渐为看的见的“成功”所引导,为名利所束缚,追求的是物质,最高理想是名利双收。但在“成功”之余,我们也应该容忍“不成功”,因为“不成功”带来尝试,带来创新,带来希望。太过追求结果,就忽视了作者诉求,尤其是创作中的“快乐”本质。
网文的经典化正在进行,有志气的作家不应满足于现有的“精英垄断”格局,应利用粉丝群体的支持真正写出好书来。有志气的编辑,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也应该有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为自己真正留下“代表作”出来。
最后说一句:给编辑评奖非常有必要。
本文为网文大学常务副校长血酬在全国网络文学理论研讨会上的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