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小说网 www.51xsw.com,笑读朱元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人眼中看出浓浓的鄙视和厌恶,却依旧得硬着头皮向对方乞讨,而对方却从自家养的狗嘴里,淘换出几两似白非红的玩意儿丢到朱元璋的面前的时候,他的内心绝对在翻江倒海,恨意连连。
早已练就内敛性格的他,脸上表情却依旧自然,眼神之中的火光在最深处瞬间点燃,却依然被深深的笑容所遮盖,步伐依旧平静而缓慢,摆在他面前的无论是何物,他都只能强咬着牙,孤独而压抑的做着同一种选择,那就是吃下去。
因为只有吃下去才能活命。
否则只有死路一条。
这种情况下,必然造就朱元璋残忍和几近冷酷的性格。
君子报仇,尚待十年。
何况种乎。
我觉得这是朱元璋当时心中所想。
而在数年之后,他登基称帝,也确实是这么做的。
在这里我想说一下,很多人说朱元璋在当了游方和尚之后,听说有人造反,他就义无反顾的跟着造反,我觉得这一点从理论上讲是错误的,从思想和实际情况上也站不住脚。
大家不妨想想,此时的朱元璋虽然是当的和尚,但是起码每天有一两口饭菜可以充饥,有家伙式可以吃饭,但是如果当了义军,跟着造反,那要面对的可就是随时会出现在面前的铁马弯刀的元军,那是要掉脑袋的买卖,这种随时会被杀头的买卖不是谁都愿意去做的。
如果说他一听到有人造反就跟随的话,他又何必再重新回到皇觉寺去当和尚,他完全可以早早的跟着义军去造反,去干掉元朝那帮没奶都是娘的混蛋,又何必徒步走上几千里再回到寺庙呢。
所以,这一点从根本上就是自相矛盾的,从理性上讲,也是错误的。
好了,既然回来了,那就既还之则安之吧。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先凑合着过吧。
……
三年的辱,从小的苦,所有的怒,全部都深深的埋藏在他的内心之中,再回到皇觉寺之后,默默无言,只等命运之神再次降临到他的身上。
而这个机会没过多久,便赫然到来。
在朱元璋回到皇觉寺后不久,一个人的来信寄到了他的身边,此人的名字叫做:汤和。(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个名字,因为我觉得在所有跟随朱元璋起兵的人员中,汤和是最睿智也是最识时务的一个,他懂得取舍,拿得起更能放得下,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能够成为也是唯一成为跟随朱元璋自始至终,且到最后得以善终之人,此人的很多做法确实很值得深思和学习。)
汤和,朱元璋从小的玩伴,可以说是发小,他们一起放羊,一起玩乐,一起成长,对于朱元璋来说,可谓真正的知己。
此时的汤和在起义军领袖郭子兴的帐下做义兵,位居千户。
史书上没有写信的内容,不过我想也不会太复杂,大致意思就是说我现在在起义军中做了官,你当和尚也没什么前途,不如和我一起来投奔郭子兴元帅,我们兄弟一起建立功业打天下。
对于谨慎而多疑的朱元璋见到这封信的时候,多半是犹豫的,因为刚刚回到皇觉寺过上两天安稳日子的朱元璋并没有想过要造反,他从心底是有恐惧的。
但是同时他也明白,自己的发小是好意,而且看现在天下的形势元朝**已经是强弩之末,早晚是要被推翻的。
况且自己也不可能真的当一辈子和尚,因为自己已经有过被撵出去一回的经历,谁也保不齐没有第二回。
正当朱元璋犹豫不决的时候,他的师兄悄悄告诉他,义军给他写信的事情已经被其他僧人知道了,正要准备去告发它(从这里更能够看得出朱元璋的人缘确实不怎么地)。
这下朱元璋没办法了,被逼的没退路了。
怎么办呢,是造反还是跑路呢,他拿不定主意。
这个时候,他想起了一个人,他叫周德兴(同样是朱元璋小时候的玩伴,朱元璋呼之为兄),他说出了汤和写信的事情,也说出了心中的犹豫,让他帮忙提个意见。
这周德兴还真不含糊,确实给他提了一个意见,而他的意见是:问问菩萨,看看他老人家怎么说。
我觉得周德兴这货更是个混蛋,因为这根本就不是个意见,这意见比直接造反还要操蛋的多。
但是奈何朱元璋他老人家竟然听进去了。
确实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快步走到伽蓝殿,将心中所想一一托出,拿起卦摇了起来。
第一次选择留下,大凶。
第二次选择逃跑,又是大凶。
最后一次选择造反,大吉。
此卦一处,朱元璋终于明白了。
赫然转身站起,压抑在内心深处的火焰瞬间迸发而出,菩萨都支持我造反,这还有什么可犹豫的!
没犹豫了,反了,反他娘的。
自己的亲爹亲妈是被元朝害死的,自己曾经梦里梦见的十几岁的小媳妇是被元军糟蹋的,自己原本幸福的家庭是被元军迫害的,自己数十年的和尚生涯是被元军给逼出来的,一切的苦与痛都是元军造成的,这种日子也受够了。
没说的,菩萨给咱面子,咱一定兜着。
反了,反他娘的。
随后的朱元璋便打起包袱,离开了寺庙,朝着汤和的队伍奔去。
八年的和尚生涯就此终结。
这一年,朱重八二十五岁。
人眼中看出浓浓的鄙视和厌恶,却依旧得硬着头皮向对方乞讨,而对方却从自家养的狗嘴里,淘换出几两似白非红的玩意儿丢到朱元璋的面前的时候,他的内心绝对在翻江倒海,恨意连连。
早已练就内敛性格的他,脸上表情却依旧自然,眼神之中的火光在最深处瞬间点燃,却依然被深深的笑容所遮盖,步伐依旧平静而缓慢,摆在他面前的无论是何物,他都只能强咬着牙,孤独而压抑的做着同一种选择,那就是吃下去。
因为只有吃下去才能活命。
否则只有死路一条。
这种情况下,必然造就朱元璋残忍和几近冷酷的性格。
君子报仇,尚待十年。
何况种乎。
我觉得这是朱元璋当时心中所想。
而在数年之后,他登基称帝,也确实是这么做的。
在这里我想说一下,很多人说朱元璋在当了游方和尚之后,听说有人造反,他就义无反顾的跟着造反,我觉得这一点从理论上讲是错误的,从思想和实际情况上也站不住脚。
大家不妨想想,此时的朱元璋虽然是当的和尚,但是起码每天有一两口饭菜可以充饥,有家伙式可以吃饭,但是如果当了义军,跟着造反,那要面对的可就是随时会出现在面前的铁马弯刀的元军,那是要掉脑袋的买卖,这种随时会被杀头的买卖不是谁都愿意去做的。
如果说他一听到有人造反就跟随的话,他又何必再重新回到皇觉寺去当和尚,他完全可以早早的跟着义军去造反,去干掉元朝那帮没奶都是娘的混蛋,又何必徒步走上几千里再回到寺庙呢。
所以,这一点从根本上就是自相矛盾的,从理性上讲,也是错误的。
好了,既然回来了,那就既还之则安之吧。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先凑合着过吧。
……
三年的辱,从小的苦,所有的怒,全部都深深的埋藏在他的内心之中,再回到皇觉寺之后,默默无言,只等命运之神再次降临到他的身上。
而这个机会没过多久,便赫然到来。
在朱元璋回到皇觉寺后不久,一个人的来信寄到了他的身边,此人的名字叫做:汤和。(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个名字,因为我觉得在所有跟随朱元璋起兵的人员中,汤和是最睿智也是最识时务的一个,他懂得取舍,拿得起更能放得下,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能够成为也是唯一成为跟随朱元璋自始至终,且到最后得以善终之人,此人的很多做法确实很值得深思和学习。)
汤和,朱元璋从小的玩伴,可以说是发小,他们一起放羊,一起玩乐,一起成长,对于朱元璋来说,可谓真正的知己。
此时的汤和在起义军领袖郭子兴的帐下做义兵,位居千户。
史书上没有写信的内容,不过我想也不会太复杂,大致意思就是说我现在在起义军中做了官,你当和尚也没什么前途,不如和我一起来投奔郭子兴元帅,我们兄弟一起建立功业打天下。
对于谨慎而多疑的朱元璋见到这封信的时候,多半是犹豫的,因为刚刚回到皇觉寺过上两天安稳日子的朱元璋并没有想过要造反,他从心底是有恐惧的。
但是同时他也明白,自己的发小是好意,而且看现在天下的形势元朝**已经是强弩之末,早晚是要被推翻的。
况且自己也不可能真的当一辈子和尚,因为自己已经有过被撵出去一回的经历,谁也保不齐没有第二回。
正当朱元璋犹豫不决的时候,他的师兄悄悄告诉他,义军给他写信的事情已经被其他僧人知道了,正要准备去告发它(从这里更能够看得出朱元璋的人缘确实不怎么地)。
这下朱元璋没办法了,被逼的没退路了。
怎么办呢,是造反还是跑路呢,他拿不定主意。
这个时候,他想起了一个人,他叫周德兴(同样是朱元璋小时候的玩伴,朱元璋呼之为兄),他说出了汤和写信的事情,也说出了心中的犹豫,让他帮忙提个意见。
这周德兴还真不含糊,确实给他提了一个意见,而他的意见是:问问菩萨,看看他老人家怎么说。
我觉得周德兴这货更是个混蛋,因为这根本就不是个意见,这意见比直接造反还要操蛋的多。
但是奈何朱元璋他老人家竟然听进去了。
确实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快步走到伽蓝殿,将心中所想一一托出,拿起卦摇了起来。
第一次选择留下,大凶。
第二次选择逃跑,又是大凶。
最后一次选择造反,大吉。
此卦一处,朱元璋终于明白了。
赫然转身站起,压抑在内心深处的火焰瞬间迸发而出,菩萨都支持我造反,这还有什么可犹豫的!
没犹豫了,反了,反他娘的。
自己的亲爹亲妈是被元朝害死的,自己曾经梦里梦见的十几岁的小媳妇是被元军糟蹋的,自己原本幸福的家庭是被元军迫害的,自己数十年的和尚生涯是被元军给逼出来的,一切的苦与痛都是元军造成的,这种日子也受够了。
没说的,菩萨给咱面子,咱一定兜着。
反了,反他娘的。
随后的朱元璋便打起包袱,离开了寺庙,朝着汤和的队伍奔去。
八年的和尚生涯就此终结。
这一年,朱重八二十五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