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小说网 www.51xsw.com,民国之错付流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不觉间,女师与范大合并已有数月。原属两校的孟森、艾婉等人已经处得十分亲近。此时新同学江威辰初来乍到,本应如同滴水入海,波澜不惊。然而这位江同学却并非是个甘于被忽视的人,他倒有意显出自己的与众不同。
正式上课的第一天,江威辰便积极地像同学们演示起从欧美学来的雪茄抽法。言必西洋,偶尔还蹦出几个英文,中西结合的派头十足。江威辰那举手投足直叫孟森撇嘴,艾婉等人只是略笑笑,不做计较:总之,都懒得捧场,远远离开他的朋友圈,任凭他在别的同学中炫耀。
刚到课间,这位留学归来的才子又和同学们探讨起中国古典文学了。
江才子煞有介事地说:“我以为论悼亡,能与东坡《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相抗的莫过白居易的诗作了。我还和日本一位颇有来头的文学家讨论过这件事,具体是哪位文豪,我就不跟你们显摆了。反正你们也不认识。”
围观者中有人不屑浅笑,一个人问道:“怎么不该是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么?”
江威辰皱眉摇晃着食指:“No,no,no,是白香山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一个人不识趣地质疑道:“可是,没听说过白乐天的《长恨歌》是悼亡诗呀?”
另一个人也疑惑地问:“对呀,不是说白傅意在‘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吗?怎么成了悼亡诗?”
第三位质疑的人说:“我也记得江州司马把它编入‘感伤’诗了。”
新同学稍稍有些慌神,但很快就镇定了下来,轻轻哼了一声,鄙夷地说:“嗨,一群土包子。这是西洋人的分法。你们都没出过国懂什么?”
“哦,洋人的分法呀。”众人才将信将疑停止发难:原来是外来和尚念的经啊。
孟森远远地听了江同学的一番高见,轻笑着一撇嘴,背身过去。
林颦悄悄问艾婉道:“婉儿姐,那个江同学说的是真的吗?原来我们读的书都白念了。”
艾婉正要答话,蔡玉过来笑着说:“说你呆,你就傻。艾婉也没去过西洋,哪知道西洋的和尚念什么经。说不定,西洋的和尚根本就不念经,或者西洋根本就没和尚呢。”逗得艾婉和林颦一面点头一面笑。江威辰听见笑声,还得意地朝女生这边望了一眼。女生们见状笑得更欢了。
铃声一响,便是韩青亲讲的诗歌鉴赏课,因是交换生,韩青对这位学生格外留意。他有意试试江威辰的学识,提问时第一个便点了他:“贾岛《题李凝幽居》一诗中,有‘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世人向来有‘推敲’之争,江威辰同学,你以为如何?”
陡然被提问,江威辰起初颇有些惊愕,不过随即他便兴奋起来,毕竟这是展示自我的一次良机,他自信满满地起身答道:“学生认为‘敲’字更佳。民间传闻,贾岛偶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一句,但为‘推敲’所苦,骑在毛驴上仍在冥思苦想,不料撞入了韩昌黎的轿中。韩昌黎问明原由,思虑片刻之后,才定下了‘敲’字。”
待江威辰说完,韩青颔首说道:“不错,这个故事讲得很好。那你可知韩文公因何觉得‘敲’字在此处更为恰当?”
“这个,这个,学生不知。大概他觉得念起来更顺畅吧。”江威辰胡乱答道。课堂里几位学生暗暗轻笑。
韩青解释道:“敲字可显君子行事有礼,且敲可以动衬静。月是东方常用之景,礼是东方常表之情。月色清明,轻叩门扉,人景相宜,一幅东方画卷便跃然纸上。”众学生听了连连点头。韩青继续说道,“我年轻时读书,也爱听故事,听聊斋。毕竟,这比死记硬背有趣多了。但后来发现,这个方法有其弊端。稗官野史未必不可信,但也未必可信。就那这个‘驴闯入轿’的故事来说吧,演绎的成分居多。但撇开趣味,我们来看所谓韩文公对‘推敲’的辨析又十分恰当。倘若这个故事很真实,但故事里韩文公的解释不能令人信服,这个‘敲’字也不会流传于世的。勿因所谓大人物、大学问家的高见,遮蔽了自己判断思考的双目。大学者,治学也。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尔后,大家多读亦要多思。”韩先生对众学生殷殷期盼,言辞恳切。
江威辰窘迫地坐下。孟森、鲁直等初时还在讥笑江威辰出洋相,此刻都有感于韩青的谆谆教导,收敛了笑意。
诗歌鉴赏之后,便是王乡佳先生的古文观止。王先生虽然为人严肃刻板,但治学严谨,上课时总是非常投入,台上滔滔不绝兴致高昂:说手舞足蹈也不为过,“??????齐楚城濮之战??????”先生习惯以“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吗?”这句话煞尾。但乡佳先生一向讲得细致透彻,且学生惧于其威势,因此向来少有人提问。自打江威辰入学,王响便把他当了自己人,因此也曾好心提醒江威辰,不要“自投罗网”。
江威辰见众人都噤若寒蝉,眉毛一挑,高高将手举起。
先生有些意外,微笑着示意发问:“这位同学,你有什么问题?”
同学们顿时向江威辰投去赞许和钦佩的目光。
“先生您刚才说错了城濮之战在晋楚之间,不在齐楚。”江威辰答道。
有人悠长地“嗨——”了一声,还有人低声抱怨道:“我还以为是什么了不得的问题,原来就是这个,吹毛求疵。”
“哦,是了,是了,是晋楚。”王老顿时满脸尴尬,转过身,晴转多云。
以往王雍爱拖堂,学生都以下课铃为救命铃。今次,反是王老视下课铃声为救命符。铃声刚下,王雍便说道:“今天就到这儿,下课吧。”
学生们纷纷逃离教室,远避王雍。曹不一一如往常,来到讲台前帮王雍收拾课本等物。自入学考试起,曹不一老成持重的性子便颇得王雍的喜爱。王雍便问道:“戒之,你还有什么不懂之处吗?”
曹不一恭敬地说道:“先生讲解很启发学生。学生只顾顺着先生的微言大义冥想,若非江威辰提醒,恐怕我也没发现原来是晋楚之战。下一次,学生应该跳脱一些才是,才不至于只是照搬先生的成果。”
“很好。”王雍颔首微笑,满意地捋了捋胡须。
送走了王先生,曹不一匆匆朝下一堂课的教室去。这节课是赵飞鸥教授翻译。翻译算是回归了江威辰的强项,上课前,他意气风发,就留学见闻侃侃而谈,十分得意。着实有不少人对他的见解买账。毕竟能融通九流十家巧妙借鉴而不被察觉的人还是少有的。
王响因江威辰没听自己的劝告而在王雍的课上举手,有些不大高兴,他轻蔑地看了一眼被人群拥在中间的江威辰,凑到孟森和曹不一身旁:“自以为能掉书袋就了不得了!真是蛤蟆掉缸里【注释1】。”
孟森虽不喜欢江威辰,但也讨厌搬弄是非之人,白了一眼王响,依旧专心于自己的书。曹不一则一笑置之。
王响觉得自讨没趣,便向另一角的卢中远去了。中远平时闷不吭声,不喜欢谈“风骚”之事,只默默地做自己的事。不过王响与他同在一个寝室,深知他的兴致所在。王响便坐到卢中远旁边说道:“中远,你知道吗,上回我爸同申江的一名要员谈到了出口大增,听说要录用几名代办……”
“是吗?”卢中远连忙凑过来问道。仕途经济,他向来愿意多听一耳朵。每每听到兴起,脸上还浮现出向往的神情。
曹不一漫不经心地问孟森说:“你看这位新同学兼新室友怎么样?”
“不怎么样。”孟森边翻书边答道。
“怎么说?”曹不一追问道。
“还问我。‘事父母几谏。【注释】’他却敢当众让王先生下不来台,也真是,呵呵。”孟森笑着瞟了一眼眉飞色舞的江威辰,没有说下去。曹不一便淡然了之,继续埋头用功,二人从此再不为这等闲人浪费精力。
卢中远正醉心于王响编织的官运亨通美梦中,忽看见赵胤进来了,赶紧低下头,悄声对王响说:“赵先生来了,快回座位去吧!”
老赵一如往常,充满活力,拿起课本绘声绘色地为大家朗读了一篇英语原文,念到动情处,还不时脱稿演绎,仿佛正在台上表演话剧一般。若放在剧场或其他课堂上,这堪称享受。但对翻译课的学生而言,却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这些学生起步晚,基础弱,不少人咬着笔杆子,聚精会神地听老赵朗诵,生怕漏了一个字。
“Ok。我亲爱的同学们,现在大家可以开始翻译了。还是老规矩:可以查词典,可以讨论,可以上蹿下跳,甚至可以有三次提问的机会,但就是不可以交白卷。铃声一响,大家就停笔交卷。我会利用课间的十分钟,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飞速地为大家判卷。当铃声再一次响起,我会为大家揭晓:谁来陪我过周末——帮我把翻译需要的原文抄录下来。当然,如果你们翻译得都很蹩脚,那么周末就不用抄原文了。我们直接加课!同学们,这样可好?”老赵满脸堆笑地说道。
“不好!”学生们异口同声地答道。
“没商量,快点翻!”老赵笑颜立消,故意板起一张脸,严厉程度堪比古板的塾师。
刚才还闭气凝神的课堂顿时喧闹起来,学生们早已默契地组成了学习小组,江威辰还没搞清楚状况,各小组已经热火朝天地展开了讨论。江威辰走到自诩与自己亲近的王响身旁,问道:“怎么回事?”
“别打岔。忙着呢。”王响粗暴地拒绝江威辰后,突然想起什么,说道,“对了,你是留过学的,找你就对了。快来跟我们一起讨论。”
“叮铃铃”铃声响起,老赵大步走到学生中间,不顾学生们的苦苦哀求,无情地将答卷抽走了,边收边幸灾乐祸地说道:“下次写快点!快速翻译,组团未必能赢单干。”孟森、金晖、艾婉等早已揣摩出了这一要诀,都是单兵独干。
讲台上,赵先生一目十行;讲台下,学生们惴惴不安,相互议论着刚才的句子,一旦有人发现译错了,必定呈现出“曾经一段原文摆在我的面前,等到我想起如何翻译才追悔莫及”的痛苦神情。
艾婉见旁边的孟森一副悠然自得、满不在乎的神情,便悄悄问道:“别人都担惊受怕,唯恐名落孙山,周末被抓去打杂,怎么你竟一点也担心?”
金晖凑过来笑... -->>
不觉间,女师与范大合并已有数月。原属两校的孟森、艾婉等人已经处得十分亲近。此时新同学江威辰初来乍到,本应如同滴水入海,波澜不惊。然而这位江同学却并非是个甘于被忽视的人,他倒有意显出自己的与众不同。
正式上课的第一天,江威辰便积极地像同学们演示起从欧美学来的雪茄抽法。言必西洋,偶尔还蹦出几个英文,中西结合的派头十足。江威辰那举手投足直叫孟森撇嘴,艾婉等人只是略笑笑,不做计较:总之,都懒得捧场,远远离开他的朋友圈,任凭他在别的同学中炫耀。
刚到课间,这位留学归来的才子又和同学们探讨起中国古典文学了。
江才子煞有介事地说:“我以为论悼亡,能与东坡《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相抗的莫过白居易的诗作了。我还和日本一位颇有来头的文学家讨论过这件事,具体是哪位文豪,我就不跟你们显摆了。反正你们也不认识。”
围观者中有人不屑浅笑,一个人问道:“怎么不该是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么?”
江威辰皱眉摇晃着食指:“No,no,no,是白香山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一个人不识趣地质疑道:“可是,没听说过白乐天的《长恨歌》是悼亡诗呀?”
另一个人也疑惑地问:“对呀,不是说白傅意在‘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吗?怎么成了悼亡诗?”
第三位质疑的人说:“我也记得江州司马把它编入‘感伤’诗了。”
新同学稍稍有些慌神,但很快就镇定了下来,轻轻哼了一声,鄙夷地说:“嗨,一群土包子。这是西洋人的分法。你们都没出过国懂什么?”
“哦,洋人的分法呀。”众人才将信将疑停止发难:原来是外来和尚念的经啊。
孟森远远地听了江同学的一番高见,轻笑着一撇嘴,背身过去。
林颦悄悄问艾婉道:“婉儿姐,那个江同学说的是真的吗?原来我们读的书都白念了。”
艾婉正要答话,蔡玉过来笑着说:“说你呆,你就傻。艾婉也没去过西洋,哪知道西洋的和尚念什么经。说不定,西洋的和尚根本就不念经,或者西洋根本就没和尚呢。”逗得艾婉和林颦一面点头一面笑。江威辰听见笑声,还得意地朝女生这边望了一眼。女生们见状笑得更欢了。
铃声一响,便是韩青亲讲的诗歌鉴赏课,因是交换生,韩青对这位学生格外留意。他有意试试江威辰的学识,提问时第一个便点了他:“贾岛《题李凝幽居》一诗中,有‘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世人向来有‘推敲’之争,江威辰同学,你以为如何?”
陡然被提问,江威辰起初颇有些惊愕,不过随即他便兴奋起来,毕竟这是展示自我的一次良机,他自信满满地起身答道:“学生认为‘敲’字更佳。民间传闻,贾岛偶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一句,但为‘推敲’所苦,骑在毛驴上仍在冥思苦想,不料撞入了韩昌黎的轿中。韩昌黎问明原由,思虑片刻之后,才定下了‘敲’字。”
待江威辰说完,韩青颔首说道:“不错,这个故事讲得很好。那你可知韩文公因何觉得‘敲’字在此处更为恰当?”
“这个,这个,学生不知。大概他觉得念起来更顺畅吧。”江威辰胡乱答道。课堂里几位学生暗暗轻笑。
韩青解释道:“敲字可显君子行事有礼,且敲可以动衬静。月是东方常用之景,礼是东方常表之情。月色清明,轻叩门扉,人景相宜,一幅东方画卷便跃然纸上。”众学生听了连连点头。韩青继续说道,“我年轻时读书,也爱听故事,听聊斋。毕竟,这比死记硬背有趣多了。但后来发现,这个方法有其弊端。稗官野史未必不可信,但也未必可信。就那这个‘驴闯入轿’的故事来说吧,演绎的成分居多。但撇开趣味,我们来看所谓韩文公对‘推敲’的辨析又十分恰当。倘若这个故事很真实,但故事里韩文公的解释不能令人信服,这个‘敲’字也不会流传于世的。勿因所谓大人物、大学问家的高见,遮蔽了自己判断思考的双目。大学者,治学也。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尔后,大家多读亦要多思。”韩先生对众学生殷殷期盼,言辞恳切。
江威辰窘迫地坐下。孟森、鲁直等初时还在讥笑江威辰出洋相,此刻都有感于韩青的谆谆教导,收敛了笑意。
诗歌鉴赏之后,便是王乡佳先生的古文观止。王先生虽然为人严肃刻板,但治学严谨,上课时总是非常投入,台上滔滔不绝兴致高昂:说手舞足蹈也不为过,“??????齐楚城濮之战??????”先生习惯以“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吗?”这句话煞尾。但乡佳先生一向讲得细致透彻,且学生惧于其威势,因此向来少有人提问。自打江威辰入学,王响便把他当了自己人,因此也曾好心提醒江威辰,不要“自投罗网”。
江威辰见众人都噤若寒蝉,眉毛一挑,高高将手举起。
先生有些意外,微笑着示意发问:“这位同学,你有什么问题?”
同学们顿时向江威辰投去赞许和钦佩的目光。
“先生您刚才说错了城濮之战在晋楚之间,不在齐楚。”江威辰答道。
有人悠长地“嗨——”了一声,还有人低声抱怨道:“我还以为是什么了不得的问题,原来就是这个,吹毛求疵。”
“哦,是了,是了,是晋楚。”王老顿时满脸尴尬,转过身,晴转多云。
以往王雍爱拖堂,学生都以下课铃为救命铃。今次,反是王老视下课铃声为救命符。铃声刚下,王雍便说道:“今天就到这儿,下课吧。”
学生们纷纷逃离教室,远避王雍。曹不一一如往常,来到讲台前帮王雍收拾课本等物。自入学考试起,曹不一老成持重的性子便颇得王雍的喜爱。王雍便问道:“戒之,你还有什么不懂之处吗?”
曹不一恭敬地说道:“先生讲解很启发学生。学生只顾顺着先生的微言大义冥想,若非江威辰提醒,恐怕我也没发现原来是晋楚之战。下一次,学生应该跳脱一些才是,才不至于只是照搬先生的成果。”
“很好。”王雍颔首微笑,满意地捋了捋胡须。
送走了王先生,曹不一匆匆朝下一堂课的教室去。这节课是赵飞鸥教授翻译。翻译算是回归了江威辰的强项,上课前,他意气风发,就留学见闻侃侃而谈,十分得意。着实有不少人对他的见解买账。毕竟能融通九流十家巧妙借鉴而不被察觉的人还是少有的。
王响因江威辰没听自己的劝告而在王雍的课上举手,有些不大高兴,他轻蔑地看了一眼被人群拥在中间的江威辰,凑到孟森和曹不一身旁:“自以为能掉书袋就了不得了!真是蛤蟆掉缸里【注释1】。”
孟森虽不喜欢江威辰,但也讨厌搬弄是非之人,白了一眼王响,依旧专心于自己的书。曹不一则一笑置之。
王响觉得自讨没趣,便向另一角的卢中远去了。中远平时闷不吭声,不喜欢谈“风骚”之事,只默默地做自己的事。不过王响与他同在一个寝室,深知他的兴致所在。王响便坐到卢中远旁边说道:“中远,你知道吗,上回我爸同申江的一名要员谈到了出口大增,听说要录用几名代办……”
“是吗?”卢中远连忙凑过来问道。仕途经济,他向来愿意多听一耳朵。每每听到兴起,脸上还浮现出向往的神情。
曹不一漫不经心地问孟森说:“你看这位新同学兼新室友怎么样?”
“不怎么样。”孟森边翻书边答道。
“怎么说?”曹不一追问道。
“还问我。‘事父母几谏。【注释】’他却敢当众让王先生下不来台,也真是,呵呵。”孟森笑着瞟了一眼眉飞色舞的江威辰,没有说下去。曹不一便淡然了之,继续埋头用功,二人从此再不为这等闲人浪费精力。
卢中远正醉心于王响编织的官运亨通美梦中,忽看见赵胤进来了,赶紧低下头,悄声对王响说:“赵先生来了,快回座位去吧!”
老赵一如往常,充满活力,拿起课本绘声绘色地为大家朗读了一篇英语原文,念到动情处,还不时脱稿演绎,仿佛正在台上表演话剧一般。若放在剧场或其他课堂上,这堪称享受。但对翻译课的学生而言,却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这些学生起步晚,基础弱,不少人咬着笔杆子,聚精会神地听老赵朗诵,生怕漏了一个字。
“Ok。我亲爱的同学们,现在大家可以开始翻译了。还是老规矩:可以查词典,可以讨论,可以上蹿下跳,甚至可以有三次提问的机会,但就是不可以交白卷。铃声一响,大家就停笔交卷。我会利用课间的十分钟,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飞速地为大家判卷。当铃声再一次响起,我会为大家揭晓:谁来陪我过周末——帮我把翻译需要的原文抄录下来。当然,如果你们翻译得都很蹩脚,那么周末就不用抄原文了。我们直接加课!同学们,这样可好?”老赵满脸堆笑地说道。
“不好!”学生们异口同声地答道。
“没商量,快点翻!”老赵笑颜立消,故意板起一张脸,严厉程度堪比古板的塾师。
刚才还闭气凝神的课堂顿时喧闹起来,学生们早已默契地组成了学习小组,江威辰还没搞清楚状况,各小组已经热火朝天地展开了讨论。江威辰走到自诩与自己亲近的王响身旁,问道:“怎么回事?”
“别打岔。忙着呢。”王响粗暴地拒绝江威辰后,突然想起什么,说道,“对了,你是留过学的,找你就对了。快来跟我们一起讨论。”
“叮铃铃”铃声响起,老赵大步走到学生中间,不顾学生们的苦苦哀求,无情地将答卷抽走了,边收边幸灾乐祸地说道:“下次写快点!快速翻译,组团未必能赢单干。”孟森、金晖、艾婉等早已揣摩出了这一要诀,都是单兵独干。
讲台上,赵先生一目十行;讲台下,学生们惴惴不安,相互议论着刚才的句子,一旦有人发现译错了,必定呈现出“曾经一段原文摆在我的面前,等到我想起如何翻译才追悔莫及”的痛苦神情。
艾婉见旁边的孟森一副悠然自得、满不在乎的神情,便悄悄问道:“别人都担惊受怕,唯恐名落孙山,周末被抓去打杂,怎么你竟一点也担心?”
金晖凑过来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