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小说网 www.51xsw.com,道门大门道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岳嘉恸哭,众亲卫低泣。
华澜庭默默帮岳业阖上双眼,对众人拱手说道:“有劳各位先出去等候,我们兄弟商量一下。”
大家退出后,华澜庭整理了岳业和东清王的遗体,由着岳嘉发泄心中哀痛。
良久,岳嘉止住悲声,在岳业身边伫立,华澜庭以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叫了声:“大哥……”
岳嘉抬起头来,看着华澜庭说:“不必劝我,我没事了,有你这一声大哥就够了。现在不是悲痛的时候,天意弄人,一至于斯,你我兄弟先处理当下危局再说以后。”
华澜庭用力点点头:“按照在城外我和你说的,我去联络帮手解决外部威胁,中平城内就看大哥你的了。”
岳嘉长嘘一口气,说道:“好,我们分头行事。我领军进城平息叛乱,其他等圣上定夺。”
两人又低声商议了一些细务,华澜庭正要起身,岳嘉一把抱住他紧紧箍了几下:
“小弟,你自己小心。局势缓解后,你怎么做哥不干涉你,都支持你。岳氏一门,最终,还是要靠你。”
华澜庭愣了一下,回了一个拥抱说:“一起吧,放心,我要比大哥你想象的更加强大,你我联手,天下大可去得。保重!”
华澜庭走后,岳嘉先是带人出城对五千大军进行布署,随后引军入城直奔皇宫。
有清远侯亲信的弹压和五千精兵的威慑,没有费太大的波折就兵不血刃地解了皇宫之围,之后分兵几处去城里其他地方解除叛军武装。
最后,所有叛军士兵都放下了武器,就地投降后被看押起来。
岳嘉没有等到请旨,而是做主让担心秋后算帐的亲信将领们马上离城出逃,等以后旨意定下再论后事。
至此,叛乱基本平息。
岳嘉出乎意料地没有亲自去皇宫迎驾,而是带少量亲兵回了清远侯府。
他委派副手到皇宫内城下说明情况,内城禁军早已发现异状,几经确认后,这才飞报庆云帝。
庆云帝闻讯后开始不敢相信,到后来虽不解究竟,但确信危机已过后,不由大喜过望,回首这两天真是恍然若梦。
庆云帝迅速召集身边所剩不多的臣子商议善后。
一是经筛选后立即着人释放部分被叛军抓拿的六部九卿中的可信官员,以恢复并维持朝庭的基本运转。
二是命令亲信将领带兵接管全城防卫,继续实行戒严,以防不测。
三是向各地派出信使和探马,通报情况探听消息的同时,召集各路兵马进京勤王。
商议期间,庆云帝一直没有看到逆父平叛的岳嘉,问过之后,有人禀告他,岳嘉说自己擅离平南大营,又是叛臣之子待罪之身,现回府候旨。
庆云帝说:“岳卿深明大义,不与叛军同流,抗父平叛,有大功于国,何罪之有?立宣,朕还等着他解说其中原由呢。”
庆云帝和群臣在劫后余生的兴奋里正焦头烂额地忙着处理朝务之际,有兵部官员上殿急报北方蓝旗探马刚有紧急军情回传。
事急从权,庆云帝命探马蓝旗直接上殿。
探马进殿,高呼:“启禀圣上,大事不好。恒王朝趁我朝动乱,集结十余万大军南侵,边关副帅屠猛早被策反叛国投敌,他擒杀主帅佟国公后,开关落锁、里应外合放敌军入关,我守关军兵溃散。”
“恒王朝大军现兵分三路,中路直插,两翼迂回,兵锋直指中平。”
“其中中路军前部正印先锋官查查辉引三万轻骑疾进,一路或斩将破关或绕城而过,如今距中平已不足百里之遥,估计两日之内就会兵临城下。”
庆云帝和众臣一听之下,惊出一身冷汗,如坠冰窟,这才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已料到周边不会安稳,不想坏消息来的如此之快。
君臣急议对策,意见分为两派,一派主战,一派主逃。
主战派认为,京师守备各营和平南大营五千军马合起来超过两万,可以固守中平待援,等各路勤王大军陆续赶到,当与恒王朝决一死战,一定胜负,速战速决,否则一旦其他三国加入围攻,形势更加被动。
主逃派认为援军情况尚不明,据守中平开展决战风险太大,应该放弃都城和腹地,或者往南与北晏王的平南大营汇合,或者取近向东投奔南安郡王,以此两地之一为根据地,汇集大军后和恒王朝打一场持久战,再图反击。
两派各抒己见争执不下,令庆云帝难以决断。
这时又有探马来报,东部南安郡王得知中平叛乱后,令副帅率大部留守,自己亲领二万五千精兵日夜兼程赶赴中平勤王,前队人马预计两天内抵达,而北晏王的平南大营在大捷后也发兵五万,不日赶到。
得此消息,庆云帝精神大振,当机立断,力排众议,决定死守中平,决战恒朝。
君臣继续商议叛乱后的一系列待定事务,说到尾声之时,有清远侯府亲卫求见。
宣上殿后,来人红着眼睛禀奏:“万岁,清远侯世子、平南大营都统岳嘉在府中刎颈身亡,留下一封书信转呈圣上。”
庆云帝大惊,展信观看,脸色接连数变。
岳嘉在信中向庆云帝详述了岳业发动叛乱前前后后的主要情由,最后写道:
自古忠孝难以两全。
臣家世受国恩,臣自当为国尽忠,不敢或忘。战场杀敌、挥师平叛皆乃份内之事。
然臣违逆父命在先,致父身故在后,大悖孝道。
君臣家国虽有先后轻重,臣有何面目苟活于世,况臣本为恒朝赵氏子嗣,亦无法继续侍君报国。
此情此景,唯求一死,唯有一死,以报君恩,以偿父爱。
臣不敢以平南大捷和平叛之功邀赏,唯愿圣上善待岳家家眷和叛乱兵士。
生无所恋,死无所怨。不如,归去。
臣岳嘉泣血绝笔。
庆云帝默然,原来如此。
他抚案唏嘘不已,给众臣传阅的同时,沉声说道:
“岳嘉有功无过,先将东清王皇叔、岳嘉,也包括岳业的遗体下棺,好生看护,待大事一了,是非功过,再行议定赏罚。”
两天之后,就在尘王朝君臣正在为迎接南安郡王大军、迎击恒王朝先锋部队紧张备战之际,钦命可直入皇宫正殿的蓝旗探马再度请进。
探马此来却是喜悦之色溢于颜表,口呼万岁,响亮喊道:
“我主万岁大喜,前方传来惊天捷报。”
“一日之前,一夜之间,恒王朝左中右三路敌军,包括先锋军中,上至主帅、主将,下至副将、偏将、牙将,共计约四百余名中高级将领,尽数被人枭首,人头堆于中军旗下。”
>
岳嘉恸哭,众亲卫低泣。
华澜庭默默帮岳业阖上双眼,对众人拱手说道:“有劳各位先出去等候,我们兄弟商量一下。”
大家退出后,华澜庭整理了岳业和东清王的遗体,由着岳嘉发泄心中哀痛。
良久,岳嘉止住悲声,在岳业身边伫立,华澜庭以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叫了声:“大哥……”
岳嘉抬起头来,看着华澜庭说:“不必劝我,我没事了,有你这一声大哥就够了。现在不是悲痛的时候,天意弄人,一至于斯,你我兄弟先处理当下危局再说以后。”
华澜庭用力点点头:“按照在城外我和你说的,我去联络帮手解决外部威胁,中平城内就看大哥你的了。”
岳嘉长嘘一口气,说道:“好,我们分头行事。我领军进城平息叛乱,其他等圣上定夺。”
两人又低声商议了一些细务,华澜庭正要起身,岳嘉一把抱住他紧紧箍了几下:
“小弟,你自己小心。局势缓解后,你怎么做哥不干涉你,都支持你。岳氏一门,最终,还是要靠你。”
华澜庭愣了一下,回了一个拥抱说:“一起吧,放心,我要比大哥你想象的更加强大,你我联手,天下大可去得。保重!”
华澜庭走后,岳嘉先是带人出城对五千大军进行布署,随后引军入城直奔皇宫。
有清远侯亲信的弹压和五千精兵的威慑,没有费太大的波折就兵不血刃地解了皇宫之围,之后分兵几处去城里其他地方解除叛军武装。
最后,所有叛军士兵都放下了武器,就地投降后被看押起来。
岳嘉没有等到请旨,而是做主让担心秋后算帐的亲信将领们马上离城出逃,等以后旨意定下再论后事。
至此,叛乱基本平息。
岳嘉出乎意料地没有亲自去皇宫迎驾,而是带少量亲兵回了清远侯府。
他委派副手到皇宫内城下说明情况,内城禁军早已发现异状,几经确认后,这才飞报庆云帝。
庆云帝闻讯后开始不敢相信,到后来虽不解究竟,但确信危机已过后,不由大喜过望,回首这两天真是恍然若梦。
庆云帝迅速召集身边所剩不多的臣子商议善后。
一是经筛选后立即着人释放部分被叛军抓拿的六部九卿中的可信官员,以恢复并维持朝庭的基本运转。
二是命令亲信将领带兵接管全城防卫,继续实行戒严,以防不测。
三是向各地派出信使和探马,通报情况探听消息的同时,召集各路兵马进京勤王。
商议期间,庆云帝一直没有看到逆父平叛的岳嘉,问过之后,有人禀告他,岳嘉说自己擅离平南大营,又是叛臣之子待罪之身,现回府候旨。
庆云帝说:“岳卿深明大义,不与叛军同流,抗父平叛,有大功于国,何罪之有?立宣,朕还等着他解说其中原由呢。”
庆云帝和群臣在劫后余生的兴奋里正焦头烂额地忙着处理朝务之际,有兵部官员上殿急报北方蓝旗探马刚有紧急军情回传。
事急从权,庆云帝命探马蓝旗直接上殿。
探马进殿,高呼:“启禀圣上,大事不好。恒王朝趁我朝动乱,集结十余万大军南侵,边关副帅屠猛早被策反叛国投敌,他擒杀主帅佟国公后,开关落锁、里应外合放敌军入关,我守关军兵溃散。”
“恒王朝大军现兵分三路,中路直插,两翼迂回,兵锋直指中平。”
“其中中路军前部正印先锋官查查辉引三万轻骑疾进,一路或斩将破关或绕城而过,如今距中平已不足百里之遥,估计两日之内就会兵临城下。”
庆云帝和众臣一听之下,惊出一身冷汗,如坠冰窟,这才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已料到周边不会安稳,不想坏消息来的如此之快。
君臣急议对策,意见分为两派,一派主战,一派主逃。
主战派认为,京师守备各营和平南大营五千军马合起来超过两万,可以固守中平待援,等各路勤王大军陆续赶到,当与恒王朝决一死战,一定胜负,速战速决,否则一旦其他三国加入围攻,形势更加被动。
主逃派认为援军情况尚不明,据守中平开展决战风险太大,应该放弃都城和腹地,或者往南与北晏王的平南大营汇合,或者取近向东投奔南安郡王,以此两地之一为根据地,汇集大军后和恒王朝打一场持久战,再图反击。
两派各抒己见争执不下,令庆云帝难以决断。
这时又有探马来报,东部南安郡王得知中平叛乱后,令副帅率大部留守,自己亲领二万五千精兵日夜兼程赶赴中平勤王,前队人马预计两天内抵达,而北晏王的平南大营在大捷后也发兵五万,不日赶到。
得此消息,庆云帝精神大振,当机立断,力排众议,决定死守中平,决战恒朝。
君臣继续商议叛乱后的一系列待定事务,说到尾声之时,有清远侯府亲卫求见。
宣上殿后,来人红着眼睛禀奏:“万岁,清远侯世子、平南大营都统岳嘉在府中刎颈身亡,留下一封书信转呈圣上。”
庆云帝大惊,展信观看,脸色接连数变。
岳嘉在信中向庆云帝详述了岳业发动叛乱前前后后的主要情由,最后写道:
自古忠孝难以两全。
臣家世受国恩,臣自当为国尽忠,不敢或忘。战场杀敌、挥师平叛皆乃份内之事。
然臣违逆父命在先,致父身故在后,大悖孝道。
君臣家国虽有先后轻重,臣有何面目苟活于世,况臣本为恒朝赵氏子嗣,亦无法继续侍君报国。
此情此景,唯求一死,唯有一死,以报君恩,以偿父爱。
臣不敢以平南大捷和平叛之功邀赏,唯愿圣上善待岳家家眷和叛乱兵士。
生无所恋,死无所怨。不如,归去。
臣岳嘉泣血绝笔。
庆云帝默然,原来如此。
他抚案唏嘘不已,给众臣传阅的同时,沉声说道:
“岳嘉有功无过,先将东清王皇叔、岳嘉,也包括岳业的遗体下棺,好生看护,待大事一了,是非功过,再行议定赏罚。”
两天之后,就在尘王朝君臣正在为迎接南安郡王大军、迎击恒王朝先锋部队紧张备战之际,钦命可直入皇宫正殿的蓝旗探马再度请进。
探马此来却是喜悦之色溢于颜表,口呼万岁,响亮喊道:
“我主万岁大喜,前方传来惊天捷报。”
“一日之前,一夜之间,恒王朝左中右三路敌军,包括先锋军中,上至主帅、主将,下至副将、偏将、牙将,共计约四百余名中高级将领,尽数被人枭首,人头堆于中军旗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