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小说网 www.51xsw.com,天启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熊廷弼被撤换掉以后,他定要第一个率军攻打明军,还请大汗成全云云。
努尔哈赤跟皇太极都不去理会自嗨中的阿敏而是面朝王帐中的诸将,努尔哈赤望向皇太极,明知故问的说道:“是啊,就连本汗也正纳闷嘞。”
皇太极忙回答道:“因为明廷嫌弃熊廷弼只守不攻,一年多来也没有收复铁岭、开原两座城池,所以他们想着替换上来一个敢拼敢打的将领上来。”
闻言,阿敏兴奋的跳了起来,手舞足蹈道:“妙极妙极!老子还就怕熊廷弼那种老王八、老乌龟嘞,换上来一个敢拼敢打的好啊,最好傻乎乎的跟老子野战一场,看老子不杀他一个丢盔弃甲,屁滚尿流!”话音落下,阿敏牛饮了一大碗黄汤哈哈大笑,自鸣得意。
阿敏的言语虽然粗鲁,却也富有一种豪迈、粗犷的男子气概,十分提气!于是帐中诸将纷纷肆意大笑,嘲弄着明廷的愚蠢,调侃了阿敏的粗鲁。
努尔哈赤举杯与诸子诸将痛饮过后,他开始拿出天命汗的气势来,威严的命令道:“从即日起,整军备战,厉兵秣马,让儿郎们都往赫图阿拉聚集,那些不服从的小部族先放到一旁,等日后腾出手来再教训不迟。跟明国比起来,那些部族都他妈的是蚊子腿上的肉,还不够塞牙缝儿的嘞。我大金国的勇士,要虎吸、要鲸吞!儿郎们,打下明国的花花江山,银子、女子、房子就什么都有了!”
话音落下,在大贝勒代善的领衔下,王帐内的诸子诸将山呼“天命汗万岁”云云。
“没了熊廷弼的辽东,还不任我大金儿郎驰骋纵横?明廷这是自取死道耳!”努尔哈赤振奋的大声疾呼道。
大明京师紫禁。
皇帝一整天都待在乾清宫暖阁里没有出来,倒不是说皇帝沉沦在某位绝代佳人的肚皮上,而是皇帝躲在屋子里查看锦衣卫呈上来的奏报,这些奏报多是有关辽东与九边的军报,除此以外,便是骆思恭追查哕鸾宫灾幕后黑手的一些消息。
令皇帝感到沮丧的是火灾都过去一个多月了,骆思恭仍旧没有追查出到底是谁放的活,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场火灾的确系人为导致。骆思恭在薯藤摸瓜的途中,原本是已经寻着了些许蛛丝马迹,可是很快几名涉案的太监莫名暴毙,中断了一切线索,令调查工作再次陷入困境。
这一惊闻令皇帝大敢恼火,那些幕后黑手能够在皇宫里杀害几个太监,那么假如皇帝将他们逼急了,是不是会狗急跳墙,铤而走险朝皇帝下手?
为此,皇帝撤换掉了半数的宫廷守卫,取而代之的是从勇士营、四卫营以及何可纲、李如柏的十九卫中精选的兵卒。
皇帝将手中的折子愤恨地掷于地板上,咬牙切齿的骂道:“都该死!都该杀头!堂堂大明朝,堂堂天朝上国,竟然连九五至尊都没有安全感了吗?”
一瞬间,皇帝想起了嘉靖
皇帝经历过的数次离奇火灾,以及明武宗的离奇死亡,这一桩桩一件件,无不向皇帝昭示着自己即便贵为皇帝,性命依旧不掌握在自己手中!
强烈的不安全感令皇帝寝食难安,坐立难安,一整天他将自己关在暖阁里,谁也不见,米水未进。
“看来强化魏忠贤的权柄已势在必行。”皇帝目光阴鸷的思索着,这个世界上皇帝能够信任的人很少很少,出了手足兄弟,妃嫔子嗣外,也就只有身边的心腹太监了。因为太监的权力完全来自于皇帝的信赖,皇帝与太监是利益共同体,一条绳上的蚂蚱,太监想要揽更多的权,贪更多的钱,就只能盼着皇帝的好,只有皇帝好了,太监才能更好。
君不见前朝太监王安曾经多么风光啊,能够同西李娘娘掰腕子,被如日中天的东林党捧在手心!
可是现在却落得个人首异处的悲惨结局,究其根本还是不是因为他是先皇的太监、前朝的心腹。一朝天子一朝臣,朱常洛死了,王安的时代必然会终结,就如同原本历史上,天启皇帝死后,魏忠贤的权柄、魏忠贤的权势也随之烟消云散一样。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所以,明朝皇帝重用太监也不是全无道理的庸政乱命!
皇帝想了想,在折子上下了批示,让魏忠贤的东厂也参与到宫廷的守卫工作中来,如此一支内卫部队、锦衣卫跟东厂三方就能够互相制衡,互相监督,总比之前强,至少大大排除了外朝插手宫廷的空隙与机会。
皇帝又拿过来一摞九边的奏折,上边尽是一片哀鸿,都是弹劾叶向高跟东林党的折子,而上这些折子的都是具有齐党、宣党、昆党等背景的官员以及九边的将帅们。
叶向高在皇帝的催促下,终于跟东林党达成同盟,共同整治九边,此事若是成功了,叶向高就顺理成章的顶替了方从哲,成为首辅,而辅佐叶向高登顶的东林党也就能更进一步。
现在东林党虽然如日中天,可还达不到只手遮天的地步,要不然也不会有这么些弹劾他们的折子送递御前。
东林党人的野心时辅佐叶向二度成为首辅,然后两方强强联手,利用三年后的“京察”,将朝堂上所有非东林党的官员统统赶下台!
这是真真正正的“众正盈朝”!
皇帝看了几封奏疏之后,终于露出了笑意。终于上钩了。皇帝轻蔑地将折子丢在一旁,准备统统留中不发,对九边的弹劾以模棱两可的态度。
“自古以来治军都是最难的。九边积弊日久,哪有那么好整治。”皇帝感觉神清气爽,似乎已经预见了东林党人将九边军队逼的哗变的一幕。到时候皇帝直接绕过叶向高,以平息哗变为由,惩治一大批东林党人。这样以来,既可以削弱东林党人的势力,又可以离间叶向高与东林党,可谓一石数鸟,简直不要太爽。
不过以叶向高跟东林党人的手段,向来还能再支撑一段时日,不过东林党人的高傲务虚,整治九边的手段又是如此的激进,向来多则一两年,少则八九个月,九边必有抵扣入边或者军队哗变的紧急军情呈报御前,届时皇帝再各打五十大板足矣。
放下这些折子后,皇帝又搬来一摞折子,这些则是辽东军务的奏报,现如今袁应泰与薛国用镇守辽东,熊廷弼已经在赶回京师的路上,这些折子里就有一封熊廷弼的奏疏:
“恩重命轻,不顾众怒,不顾众怨,不顾凶险,不顾锋镝,不顾冷热、饥饿、生死,一切拼身直往。”
“方四面布置,百法倾诬,一人发机,众失攒射,比驱奴贼殆有甚者。”
熊廷弼这一次出奇的没有谩骂皇帝跟朝堂诸公,而是少见的流露真情,以一种近乎悲怆的口吻讲述了自己担任辽东经略一年来所遭受的委屈。
是啊,若非是他临危受命,收拾辽东的烂摊子,恐怕辽东镇的沈阳、辽阳两座军事重镇早被东虏攻克,一旦这两座城池被攻克,那么整个辽东就会全部沦陷,数十万辽民尽皆沦为东虏的奴隶,辽河以西、锦州以北将再无险可守。
一年多来,熊廷弼修补辽东的破局,还要抵御东虏人的进攻,勉强维持住局面,即便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
可朝廷跟群臣又是怎么对待他的?
从他赴任的第一日起,便是物议沸腾,从万历朝到泰昌朝、从泰昌朝再到天启朝,攻讦熊廷弼这个楚党官员的折子就从未断绝过!就如同熊廷弼奏疏上比喻的那样“一人发机,众失攒射,比驱奴贼殆有甚者。”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朝野上下弹劾他的奏章就跟射箭一样,一旦有一个人朝他弯弓搭箭,就会惹来一群人跟风仿效,这种境遇对熊廷弼而言,比对付东虏人更叫他心力交瘁!
看了熊廷弼的奏疏之后,皇帝叹了口气道:“去外国盗易,去中国盗难。去中国凶逆之盗易,去中国衣冠之盗难。”
皇帝起身,在暖阁内踱步半晌后,在熊廷弼的奏疏上写了句:“览奏谢,知道了。”
皇帝心里有一万句想要安抚熊廷弼的话,可到头来,皇帝却只能给熊廷弼六个字,一句敷衍的不能再敷衍的话。
“让朕说什么好呢?都已经撤了他的职,再好言相劝,岂不虚伪?”皇帝自嘲的笑了笑,然后又摸出一张纸来,在上头写道:“下内阁拟旨,擢熊廷弼为兵部左侍郎,以备朕咨询辽地军务之需,钦赐。”
留着他吧,先当个军事幕僚,军事顾问,正巧,朕身边还真需要这么一个在辽地做过主官的人来参谋参谋,帝国应该在辽东持怎样一个战略嘞。
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啊!
皇帝对熊廷弼这个曾经在辽东担任过经略,并且政绩还算不错的文臣还是相当器重的。当然,皇帝也心知肚明,这个旨意下达以后,肯定会惹来东林党人的不满。
不满就不满吧,朕不已经很给你们面子了?都已经派了袁应泰顶上去了不是?
熊廷弼被撤换掉以后,他定要第一个率军攻打明军,还请大汗成全云云。
努尔哈赤跟皇太极都不去理会自嗨中的阿敏而是面朝王帐中的诸将,努尔哈赤望向皇太极,明知故问的说道:“是啊,就连本汗也正纳闷嘞。”
皇太极忙回答道:“因为明廷嫌弃熊廷弼只守不攻,一年多来也没有收复铁岭、开原两座城池,所以他们想着替换上来一个敢拼敢打的将领上来。”
闻言,阿敏兴奋的跳了起来,手舞足蹈道:“妙极妙极!老子还就怕熊廷弼那种老王八、老乌龟嘞,换上来一个敢拼敢打的好啊,最好傻乎乎的跟老子野战一场,看老子不杀他一个丢盔弃甲,屁滚尿流!”话音落下,阿敏牛饮了一大碗黄汤哈哈大笑,自鸣得意。
阿敏的言语虽然粗鲁,却也富有一种豪迈、粗犷的男子气概,十分提气!于是帐中诸将纷纷肆意大笑,嘲弄着明廷的愚蠢,调侃了阿敏的粗鲁。
努尔哈赤举杯与诸子诸将痛饮过后,他开始拿出天命汗的气势来,威严的命令道:“从即日起,整军备战,厉兵秣马,让儿郎们都往赫图阿拉聚集,那些不服从的小部族先放到一旁,等日后腾出手来再教训不迟。跟明国比起来,那些部族都他妈的是蚊子腿上的肉,还不够塞牙缝儿的嘞。我大金国的勇士,要虎吸、要鲸吞!儿郎们,打下明国的花花江山,银子、女子、房子就什么都有了!”
话音落下,在大贝勒代善的领衔下,王帐内的诸子诸将山呼“天命汗万岁”云云。
“没了熊廷弼的辽东,还不任我大金儿郎驰骋纵横?明廷这是自取死道耳!”努尔哈赤振奋的大声疾呼道。
大明京师紫禁。
皇帝一整天都待在乾清宫暖阁里没有出来,倒不是说皇帝沉沦在某位绝代佳人的肚皮上,而是皇帝躲在屋子里查看锦衣卫呈上来的奏报,这些奏报多是有关辽东与九边的军报,除此以外,便是骆思恭追查哕鸾宫灾幕后黑手的一些消息。
令皇帝感到沮丧的是火灾都过去一个多月了,骆思恭仍旧没有追查出到底是谁放的活,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场火灾的确系人为导致。骆思恭在薯藤摸瓜的途中,原本是已经寻着了些许蛛丝马迹,可是很快几名涉案的太监莫名暴毙,中断了一切线索,令调查工作再次陷入困境。
这一惊闻令皇帝大敢恼火,那些幕后黑手能够在皇宫里杀害几个太监,那么假如皇帝将他们逼急了,是不是会狗急跳墙,铤而走险朝皇帝下手?
为此,皇帝撤换掉了半数的宫廷守卫,取而代之的是从勇士营、四卫营以及何可纲、李如柏的十九卫中精选的兵卒。
皇帝将手中的折子愤恨地掷于地板上,咬牙切齿的骂道:“都该死!都该杀头!堂堂大明朝,堂堂天朝上国,竟然连九五至尊都没有安全感了吗?”
一瞬间,皇帝想起了嘉靖
皇帝经历过的数次离奇火灾,以及明武宗的离奇死亡,这一桩桩一件件,无不向皇帝昭示着自己即便贵为皇帝,性命依旧不掌握在自己手中!
强烈的不安全感令皇帝寝食难安,坐立难安,一整天他将自己关在暖阁里,谁也不见,米水未进。
“看来强化魏忠贤的权柄已势在必行。”皇帝目光阴鸷的思索着,这个世界上皇帝能够信任的人很少很少,出了手足兄弟,妃嫔子嗣外,也就只有身边的心腹太监了。因为太监的权力完全来自于皇帝的信赖,皇帝与太监是利益共同体,一条绳上的蚂蚱,太监想要揽更多的权,贪更多的钱,就只能盼着皇帝的好,只有皇帝好了,太监才能更好。
君不见前朝太监王安曾经多么风光啊,能够同西李娘娘掰腕子,被如日中天的东林党捧在手心!
可是现在却落得个人首异处的悲惨结局,究其根本还是不是因为他是先皇的太监、前朝的心腹。一朝天子一朝臣,朱常洛死了,王安的时代必然会终结,就如同原本历史上,天启皇帝死后,魏忠贤的权柄、魏忠贤的权势也随之烟消云散一样。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所以,明朝皇帝重用太监也不是全无道理的庸政乱命!
皇帝想了想,在折子上下了批示,让魏忠贤的东厂也参与到宫廷的守卫工作中来,如此一支内卫部队、锦衣卫跟东厂三方就能够互相制衡,互相监督,总比之前强,至少大大排除了外朝插手宫廷的空隙与机会。
皇帝又拿过来一摞九边的奏折,上边尽是一片哀鸿,都是弹劾叶向高跟东林党的折子,而上这些折子的都是具有齐党、宣党、昆党等背景的官员以及九边的将帅们。
叶向高在皇帝的催促下,终于跟东林党达成同盟,共同整治九边,此事若是成功了,叶向高就顺理成章的顶替了方从哲,成为首辅,而辅佐叶向高登顶的东林党也就能更进一步。
现在东林党虽然如日中天,可还达不到只手遮天的地步,要不然也不会有这么些弹劾他们的折子送递御前。
东林党人的野心时辅佐叶向二度成为首辅,然后两方强强联手,利用三年后的“京察”,将朝堂上所有非东林党的官员统统赶下台!
这是真真正正的“众正盈朝”!
皇帝看了几封奏疏之后,终于露出了笑意。终于上钩了。皇帝轻蔑地将折子丢在一旁,准备统统留中不发,对九边的弹劾以模棱两可的态度。
“自古以来治军都是最难的。九边积弊日久,哪有那么好整治。”皇帝感觉神清气爽,似乎已经预见了东林党人将九边军队逼的哗变的一幕。到时候皇帝直接绕过叶向高,以平息哗变为由,惩治一大批东林党人。这样以来,既可以削弱东林党人的势力,又可以离间叶向高与东林党,可谓一石数鸟,简直不要太爽。
不过以叶向高跟东林党人的手段,向来还能再支撑一段时日,不过东林党人的高傲务虚,整治九边的手段又是如此的激进,向来多则一两年,少则八九个月,九边必有抵扣入边或者军队哗变的紧急军情呈报御前,届时皇帝再各打五十大板足矣。
放下这些折子后,皇帝又搬来一摞折子,这些则是辽东军务的奏报,现如今袁应泰与薛国用镇守辽东,熊廷弼已经在赶回京师的路上,这些折子里就有一封熊廷弼的奏疏:
“恩重命轻,不顾众怒,不顾众怨,不顾凶险,不顾锋镝,不顾冷热、饥饿、生死,一切拼身直往。”
“方四面布置,百法倾诬,一人发机,众失攒射,比驱奴贼殆有甚者。”
熊廷弼这一次出奇的没有谩骂皇帝跟朝堂诸公,而是少见的流露真情,以一种近乎悲怆的口吻讲述了自己担任辽东经略一年来所遭受的委屈。
是啊,若非是他临危受命,收拾辽东的烂摊子,恐怕辽东镇的沈阳、辽阳两座军事重镇早被东虏攻克,一旦这两座城池被攻克,那么整个辽东就会全部沦陷,数十万辽民尽皆沦为东虏的奴隶,辽河以西、锦州以北将再无险可守。
一年多来,熊廷弼修补辽东的破局,还要抵御东虏人的进攻,勉强维持住局面,即便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
可朝廷跟群臣又是怎么对待他的?
从他赴任的第一日起,便是物议沸腾,从万历朝到泰昌朝、从泰昌朝再到天启朝,攻讦熊廷弼这个楚党官员的折子就从未断绝过!就如同熊廷弼奏疏上比喻的那样“一人发机,众失攒射,比驱奴贼殆有甚者。”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朝野上下弹劾他的奏章就跟射箭一样,一旦有一个人朝他弯弓搭箭,就会惹来一群人跟风仿效,这种境遇对熊廷弼而言,比对付东虏人更叫他心力交瘁!
看了熊廷弼的奏疏之后,皇帝叹了口气道:“去外国盗易,去中国盗难。去中国凶逆之盗易,去中国衣冠之盗难。”
皇帝起身,在暖阁内踱步半晌后,在熊廷弼的奏疏上写了句:“览奏谢,知道了。”
皇帝心里有一万句想要安抚熊廷弼的话,可到头来,皇帝却只能给熊廷弼六个字,一句敷衍的不能再敷衍的话。
“让朕说什么好呢?都已经撤了他的职,再好言相劝,岂不虚伪?”皇帝自嘲的笑了笑,然后又摸出一张纸来,在上头写道:“下内阁拟旨,擢熊廷弼为兵部左侍郎,以备朕咨询辽地军务之需,钦赐。”
留着他吧,先当个军事幕僚,军事顾问,正巧,朕身边还真需要这么一个在辽地做过主官的人来参谋参谋,帝国应该在辽东持怎样一个战略嘞。
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啊!
皇帝对熊廷弼这个曾经在辽东担任过经略,并且政绩还算不错的文臣还是相当器重的。当然,皇帝也心知肚明,这个旨意下达以后,肯定会惹来东林党人的不满。
不满就不满吧,朕不已经很给你们面子了?都已经派了袁应泰顶上去了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