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小说网 www.51xsw.com,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二十三章盘龙贡院
天还没有亮,远远的能够听见谯楼传来四更的鼓声。若是在平时四更天之时这里多半与其他地方一般都是黑漆漆的一片,不过每到chun闱之年位于尚书省东厢的礼部贡院都会是灯火通明一片,而在前往贡院的官道上,早早便开门准备一天营业的商户们便可以看到不断的有人匆匆而过——在这一天早上天尚未亮之时,京师开封各处冒出来的星星点点的灯笼十有仈jiu都是要汇集到礼部贡院。
大宋立国之初,chun闱之年各地的贡生们可没有现在这些考生这么好命,因为那时的贡院连固定的地点都没有,而是临时定下来某个地点用来应对chun闱——贡院的地点也许是某个寺庙,也许是某个前朝显赫人家的故居。太平兴国七年时尚书省由武成王庙搬家到后蜀皇帝孟旭的故居之后,随即朝廷便将尚书省东厢设立为贡院,大宋帝国至此总算是结束了自己最高级别选拔人才考场没有个体面的具体地点的尴尬局面。
王景范为了组织好白沙书院这次嘉佑贡举,提早三天便出手将白沙书院应试的两百二十余名学子入京师,分别安置在自己在京师的宅院和提前定下的客栈中,到了今天早上的三更天白沙书院的考生们便乘坐早就安排好的牛车来到了礼部贡院的大门前——可以说至此王景范算是对所有应举考生做到了最后一步的体贴入微,连他们在这三天中的吃食、笔墨纸砚等等都事先安排妥当,诸多考生口中虽不言谢但却对此铭感于心。
“这贡院虽不怎么样,但是这场面却很宽大,要不然也容不下这么多的考生眼下怎么也要有个四五千人了吧?”虽然周围光线不怎么样,不过贡院的大门还是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只是却遮不住岁月的沧桑,显得有些陈旧破烂。
这贡院虽然是尚书省东厢有些陈旧,但总归还是不错了,尚书省比贡院更陈旧,而宰相们办公所在的中书省据闻屋顶长草已没膝盖。以前认为中书省的房子长草有些过于夸张,而今王景范见到连贡院都这么破烂,而刚才路过的尚书省比这里还烂,他心中不免对以前听到有关中书省简陋的传闻有些相信了。
苏洵朝四周望了望说道:“这次chun闱考生差不多有六千四五百人,眼下人绝不止四五千,估计要有个六七千才对”
白沙书院的学子都是出身贫寒都没有书童随从,自然是赤条条的自己一个人来考试,而科举考试关系到一个人甚至是一个家族的命运,只要有条件的家庭都会给考生派一个家仆来照顾考生起居生活,甚至更有家人陪同来到考场外对考生或是千叮咛万嘱咐,或是故作轻松减轻考生的心理压力。虽然只要每到chun闱之年通过地方发解试的考生都可以来京师参加礼部省试,朝廷也未对考生年龄和考试次数做什么硬xing的规定,但像一些家境一般又远如川蜀的考生,一生也就两三次的考试机会——如同族内只能够供应少数几个比较有天分的弟子读书一样,虽有朝廷发放的“通引”考生路上享受免税的待遇,且碰上当地驿站可免费住宿,但长途跋涉所耗薪资不菲,有些考生不得不用免税的待遇来贩卖家乡的特产来弥补路费的不足。
看着这些聚集在考场门口的考生及其家人随从,王景范不由的想到父亲曾对自己描述后世虽废除了科举考试,但考试选拔人才自孔夫子开始就已经融入到国人的根子里,听说后世所谓的“中考”“高考”选拔官员的“公务员考”其竞争态势比这科举考试更胜三分——六千多名考生来争这二三百进士名额是很激烈,不过父亲曾说过有三百人争取一个职位的考试,与之相比眼前这一切也就算不得什么了。
苏洵对苏轼兄弟和王景范笑着说道:“俗话说场中莫论文,你们只管考去,中不中的,就看老天开不开眼了!”
苏轼、苏辙两兄弟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个场面,也知道父亲曾经两次参考不中的经历,一想到自己要通过这次考试来改变命运施展平生抱负,心中一边是豪情万丈,另外一边则是战战兢兢。其实何止苏轼苏辙两兄弟如此,在这场外数千考生心中那个不是患得患失,就连已经知道考试内容的王景范亦是如此——这次考试是他和父亲筹谋多年的机会,考题内容、考官喜好、皇帝喜好诸如科举考试的各个方面他都已经算的十分清楚,他进考场唯一的任务便是写出一手好字将事先准备的文章诗赋完美的誊抄到考卷上即可,估计再长也用不了三天,一两个时辰便可完事。
正因为对这届嘉佑贡举最有把握,王景范的心情也是颇为复杂,这次若是出了什么意外,那毫无疑问以后就更难对付,他紧紧的攥了下拳头脸上却泛着笑容说道:“一时、二命、三风水,四积yin功五读书。明允公你也不必劝我,子瞻、子由,咱们今天就听天由命吧!”
听了王景范的话后,苏轼和苏辙相视而笑,苏洵则轻拍一声手掌笑着说道:“见复最是洒脱,你们这样老夫就真正放心了!”
虽然认识时间不算长,但王景范给苏氏父子三人留下的印象非常好,为人洒脱、古道热肠乐于助人,更为难得的是学问高绝,虽未见其行走公卿门前四处行卷,但他的学识几乎得到了当前士林领袖们的认可。平时王景范与苏氏三父子来往颇多,年龄又与苏轼兄弟相仿,脾气更是相投,自然是相交无碍,苏洵也拿他当自己的子侄来看待。
三声炮响过后,大家都知道开始放人入场了。举子们各自站好,等候贡院的竖版唱名验号,这举子下场俗称便是“开龙门”那龙门自然便是贡院的朱红大门——贡院门前的风景也唯有朱红大门和十二根石雕龙柱最为显眼,也唯有这两样东西给显得有些破败的贡院凭空增添九分气势。
王景范转过身来笑着对白沙书院的考生一挥手高声说道:“走啊,入场了!”
在王景范的带领下,白沙书院的二百多考生一动便汇集到数千考生的人流当中,只是在走过那十二根石雕龙柱时,他回头看看苏轼兄弟笑着用手拍拍冰冷的龙柱,不过却什么也没有说。于文传、俞樾和宋端朝王景范拱手相送,王景范也是挥手一笑便头也不回的走进贡院的朱红大门。
礼部试从二月初一开始考起,一般到十四ri为止,不过进士科考试只是在头三天,后面才是其他科目的考试。进士科考试自然是chun闱的重中之重,自从定下每次chun闱考试进士科取士不得超过四百人之后,其他诸科取士决不可超过进士科的规定,这也就决定了进士科的地位。
进入贡院大院之后,考生们都会按考号上面内容站队,而中门之前的台阶上设立香案,待几千名考生全部入场之后,权知... -->>
第二十三章盘龙贡院
天还没有亮,远远的能够听见谯楼传来四更的鼓声。若是在平时四更天之时这里多半与其他地方一般都是黑漆漆的一片,不过每到chun闱之年位于尚书省东厢的礼部贡院都会是灯火通明一片,而在前往贡院的官道上,早早便开门准备一天营业的商户们便可以看到不断的有人匆匆而过——在这一天早上天尚未亮之时,京师开封各处冒出来的星星点点的灯笼十有仈jiu都是要汇集到礼部贡院。
大宋立国之初,chun闱之年各地的贡生们可没有现在这些考生这么好命,因为那时的贡院连固定的地点都没有,而是临时定下来某个地点用来应对chun闱——贡院的地点也许是某个寺庙,也许是某个前朝显赫人家的故居。太平兴国七年时尚书省由武成王庙搬家到后蜀皇帝孟旭的故居之后,随即朝廷便将尚书省东厢设立为贡院,大宋帝国至此总算是结束了自己最高级别选拔人才考场没有个体面的具体地点的尴尬局面。
王景范为了组织好白沙书院这次嘉佑贡举,提早三天便出手将白沙书院应试的两百二十余名学子入京师,分别安置在自己在京师的宅院和提前定下的客栈中,到了今天早上的三更天白沙书院的考生们便乘坐早就安排好的牛车来到了礼部贡院的大门前——可以说至此王景范算是对所有应举考生做到了最后一步的体贴入微,连他们在这三天中的吃食、笔墨纸砚等等都事先安排妥当,诸多考生口中虽不言谢但却对此铭感于心。
“这贡院虽不怎么样,但是这场面却很宽大,要不然也容不下这么多的考生眼下怎么也要有个四五千人了吧?”虽然周围光线不怎么样,不过贡院的大门还是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只是却遮不住岁月的沧桑,显得有些陈旧破烂。
这贡院虽然是尚书省东厢有些陈旧,但总归还是不错了,尚书省比贡院更陈旧,而宰相们办公所在的中书省据闻屋顶长草已没膝盖。以前认为中书省的房子长草有些过于夸张,而今王景范见到连贡院都这么破烂,而刚才路过的尚书省比这里还烂,他心中不免对以前听到有关中书省简陋的传闻有些相信了。
苏洵朝四周望了望说道:“这次chun闱考生差不多有六千四五百人,眼下人绝不止四五千,估计要有个六七千才对”
白沙书院的学子都是出身贫寒都没有书童随从,自然是赤条条的自己一个人来考试,而科举考试关系到一个人甚至是一个家族的命运,只要有条件的家庭都会给考生派一个家仆来照顾考生起居生活,甚至更有家人陪同来到考场外对考生或是千叮咛万嘱咐,或是故作轻松减轻考生的心理压力。虽然只要每到chun闱之年通过地方发解试的考生都可以来京师参加礼部省试,朝廷也未对考生年龄和考试次数做什么硬xing的规定,但像一些家境一般又远如川蜀的考生,一生也就两三次的考试机会——如同族内只能够供应少数几个比较有天分的弟子读书一样,虽有朝廷发放的“通引”考生路上享受免税的待遇,且碰上当地驿站可免费住宿,但长途跋涉所耗薪资不菲,有些考生不得不用免税的待遇来贩卖家乡的特产来弥补路费的不足。
看着这些聚集在考场门口的考生及其家人随从,王景范不由的想到父亲曾对自己描述后世虽废除了科举考试,但考试选拔人才自孔夫子开始就已经融入到国人的根子里,听说后世所谓的“中考”“高考”选拔官员的“公务员考”其竞争态势比这科举考试更胜三分——六千多名考生来争这二三百进士名额是很激烈,不过父亲曾说过有三百人争取一个职位的考试,与之相比眼前这一切也就算不得什么了。
苏洵对苏轼兄弟和王景范笑着说道:“俗话说场中莫论文,你们只管考去,中不中的,就看老天开不开眼了!”
苏轼、苏辙两兄弟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个场面,也知道父亲曾经两次参考不中的经历,一想到自己要通过这次考试来改变命运施展平生抱负,心中一边是豪情万丈,另外一边则是战战兢兢。其实何止苏轼苏辙两兄弟如此,在这场外数千考生心中那个不是患得患失,就连已经知道考试内容的王景范亦是如此——这次考试是他和父亲筹谋多年的机会,考题内容、考官喜好、皇帝喜好诸如科举考试的各个方面他都已经算的十分清楚,他进考场唯一的任务便是写出一手好字将事先准备的文章诗赋完美的誊抄到考卷上即可,估计再长也用不了三天,一两个时辰便可完事。
正因为对这届嘉佑贡举最有把握,王景范的心情也是颇为复杂,这次若是出了什么意外,那毫无疑问以后就更难对付,他紧紧的攥了下拳头脸上却泛着笑容说道:“一时、二命、三风水,四积yin功五读书。明允公你也不必劝我,子瞻、子由,咱们今天就听天由命吧!”
听了王景范的话后,苏轼和苏辙相视而笑,苏洵则轻拍一声手掌笑着说道:“见复最是洒脱,你们这样老夫就真正放心了!”
虽然认识时间不算长,但王景范给苏氏父子三人留下的印象非常好,为人洒脱、古道热肠乐于助人,更为难得的是学问高绝,虽未见其行走公卿门前四处行卷,但他的学识几乎得到了当前士林领袖们的认可。平时王景范与苏氏三父子来往颇多,年龄又与苏轼兄弟相仿,脾气更是相投,自然是相交无碍,苏洵也拿他当自己的子侄来看待。
三声炮响过后,大家都知道开始放人入场了。举子们各自站好,等候贡院的竖版唱名验号,这举子下场俗称便是“开龙门”那龙门自然便是贡院的朱红大门——贡院门前的风景也唯有朱红大门和十二根石雕龙柱最为显眼,也唯有这两样东西给显得有些破败的贡院凭空增添九分气势。
王景范转过身来笑着对白沙书院的考生一挥手高声说道:“走啊,入场了!”
在王景范的带领下,白沙书院的二百多考生一动便汇集到数千考生的人流当中,只是在走过那十二根石雕龙柱时,他回头看看苏轼兄弟笑着用手拍拍冰冷的龙柱,不过却什么也没有说。于文传、俞樾和宋端朝王景范拱手相送,王景范也是挥手一笑便头也不回的走进贡院的朱红大门。
礼部试从二月初一开始考起,一般到十四ri为止,不过进士科考试只是在头三天,后面才是其他科目的考试。进士科考试自然是chun闱的重中之重,自从定下每次chun闱考试进士科取士不得超过四百人之后,其他诸科取士决不可超过进士科的规定,这也就决定了进士科的地位。
进入贡院大院之后,考生们都会按考号上面内容站队,而中门之前的台阶上设立香案,待几千名考生全部入场之后,权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