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51小说网 www.51xsw.com,陈孝和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编者按 小说以“你”为主角,一切都围绕着“你”来叙述。而“我”也时刻在“你”身边,对“你”的事情了如掌纹。这应当是一篇比较成熟的作品,情节在“我”和“你”对话中,逐步呈现出来,人生、生活还有人情,都描写得那样惟妙惟肖。一杯柚子茶象征着什么呢?我想应该就是人生、生活和人情吧!有酸有甜,有滋有味。“我们也该走了,柚子茶刚好还够倒两杯,喝了吧,喝了,我们就回去。”这种结尾其实就是对人生的一个寓意。此作以详细为特色,沉稳的叙述为底蕴,此类作品难得一见。  坐在木制高脚凳上,看楼下人来人往,我们谁都没有说话。对面的一个女孩,推开了一扇木漆窗,看看天,看看楼下,又看看我们。柚子茶上来了,远远的,就能闻到柚子香甜的味道。老板把茶壶放我面前,在边上放了一个玻璃茶杯,我说要两个杯子,他反问我,要两个?我说要两个。他转身又去拿了一个。难道他没看到你!太过分了!

    我往两个杯子里都斟了茶,把其中一杯端到了你手边,靠近你无名指的位置。你没动它,仍旧用你的五根手指敲击着桌面,仿佛五个无休止的琴键。我端起茶杯,轻轻地抿了一口,真烫。

    你不想说点什么?你的脑袋沿着一条看不见的弧线摇晃了下,看来你真的不想说什么,三天前你就这样:摇摇头,晃晃脖子,叹口气。

    你的脑袋向着墙壁偏转,在那里贴着几张七寸照,照片里是一个女人,穿着波西米亚风格的衣服,烫着卷发,戴着白色的大耳环,脸大都微微侧向左边或者右边,背景基本上是风景区:丽江、青海、九寨沟照片贴成一条上升的斜线,你的脑袋跟着它们慢慢上仰,直到那张在丽江拍的照片,不再移动。你的手边,茶杯里一缕淡淡的水汽散尽。

    有风吹来,吹动了你袖子上的那朵小白花,那是三天前,他们给你带上的。你木木地坐在竹椅上,任由他们为你披上白衬衫,戴上孝子帽。

    他们让你端着遗像坐到副驾驶座上,你深陷在座椅里,背没有靠下去,笔直地挺着,遗像在你怀中,你双手护着它两边的框。你跟遗像一样,一直都在看前方。车开动了,你的瞳孔里交替出现隧道、斑马线、过往车辆,还有稀稀落落的行人。车厢里很安静,只有阿妈和舅舅在断断续续地说着话,在他们后面坐着阿姨、叔叔、小弟和其他几个舅舅,他们都靠在座椅上,或看手机,或看窗外,或什么都不看,就闭着眼睛。在车的最后排,坐着表哥和隔壁的阿天叔,他们不时从一个红色的塑料袋里拿出一个鞭炮来放,用香烟点着,一甩手抛到车外,先是“嘭”地一声窜上半空,接着“啪”地炸开。炸开的鞭炮花顺着风,吹进打开的车窗里,有些落在遗像上的,你就捻起来丢到窗外。窗外的天仍旧阴着,但那些乌云已经慢慢散开了,丝丝缕缕的湛蓝色正一点一点露出来。

    出了镇,是漫无边际的田野,绿油油的一片,有三两只白鹭在上面低低地飞着。在切割田野的田埂上,一个扛着锄头的老人,正站着抽烟。他脚下的秧苗是你上月回家时插下的,四月里雨水又足,已经长高了不少。如今,它们挺立着,像一群士兵,看着这辆车头挽着黑绸花的面包车擦身而过。还有一两个稻草人,戴着斗笠,斜斜地站着,它们也在看着你们。路似乎没有尽头,灰白的线条一直在延伸,延伸你的上眼睛快合上了,司机轻轻地说,别睡着,你说没睡,又重新坐好。

    司机打开了收音机,调了下频率,一些杂音响起,过了一会儿,清晰了,是张学友的声音,他在唱她来听我的演唱会,有掌声,应该是现场版。司机说,唱得真好,你说是蛮好的。他又问你现在在哪里工作,你说在温州,他说温州啊,做什么呢,你说帮人家写写东西,他说蛮好,蛮好。你没再接他的话。

    左前方出现了加油站,司机调转车头,开了进去。车停了,阿妈他们也都下了车,有人去上厕所,有人走到不远处的空地上抽烟。小弟跟表哥在一起,他们蹲着,摘地上的幸运草,小弟跟他说,四叶的幸运草很难找,表哥说不信,连摘了好几棵,数了叶子,没有四叶的。

    舅舅和阿妈先上了车,坐到了你后面。阿妈又继续说起停车时没有说完的话题。

    “阿爸是有福气的,早上出来天还是阴的,现在倒放出太阳了。”

    “是啊,是蛮有福气的,我去看他,他脑子还是拎清的,还叫我早点歇了,勿要再干了。”

    “脑子的确很灵清,我跟他说,看到阿和结了婚再走吧,他说,看勿到了。”

    “活了八十几了,也算半个神仙了。”

    “说来真是奇怪,他走的那一晚上,两只手老是合起来拜,勿晓得拜什么。”

    “这有什么奇怪的,你阿爸可能是想自己走得宽松些吧。”

    “但他勿信佛的,一辈子也没见他进过几回佛堂,只是有一年阿和发了烧,老是退勿掉,才到五雷大帝庙烧了一柱香。”

    “这你就勿晓得了,有些人心里是有佛的,只是勿想拜。”

    “有点道理。我寻先生看了,说下个礼拜天是个好日子,到时候,我想先把佛事念了,然后再送上山去,你们呢有空也都过来,热闹点,阿爸这一辈子也就这么一回了。”

    “应该的,应该的。我叫芬妹他们也一起过来。”

    “阿和啊,等下阿公烧完要走了,你记得说阿公,我们归家了。”

    “晓得。”你轻声说。

    其他人也陆陆续续上了车,把丢在座位上的孝子帽又重新戴起来,司机也重新放起哀乐,车子笨拙地拐个弯,继续前行。一滴汗顺着你的发稍滑落,滴在了遗像的额头上,没停留多久,继续下滑到相框的角落里,被照片吸收了,整个过程没离开过你的瞳孔的关照。

    月亮湖到了,那个巨大的广告牌在观后镜里闪过。湖面上还弥漫着雾气,有个黑点在当中若隐若现。车开近了,可以看出是一艘小船,一个戴斗笠的男人正站在船头,他的手上是一根长篙。

    你的面前,也有一张被标上了月亮湖的照片,也有一艘船,一个男人,一根长篙,但此月亮湖非彼月亮湖。

    太阳从对面那个檐角慢慢滑落,把整条石板路上的反光也带走了。街上暗了,老板开了灯,微黄的光散落在你身上。你的左手轻轻地在桌面上游过去,用食指和拇指拿起了那个茶杯,一饮而尽。

    两个打扮得很鲜艳的女孩从楼梯口上来,也在窗口坐下,后面跟着老板,他端上了一碟绿瓜子和一壶水。他帮那个女孩沏好茶,又走过来问我要不要续水,我说续点吧,老板倾倒水壶,把茶壶续满了,柚子果粒再度舞动起来。我们跟那两个女孩隔了一排书,透过书架的空隙,可以看到一个女孩的脸,鹅蛋形,很白嫩,腮上加了淡淡的腮红,如一片桃花花瓣的后半部分,睫毛高高地翘着,看得出是经过精心地修饰,嘴角有一颗小痣,使整张脸增加了些须俏皮。还可以吧?我转过头问你,你没说话,还在看那些照片。

    难道你还在怪阿妈?可她也是有苦衷的。阿妈已经是嫁出去的人了,还得赡养着阿公,你觉得她容易吗?还有,为了阿公,她得天天受着阿爸的气,都整整五年了!当初她劝阿公下山就被你阿爸骂,你也都编者按 小说以“你”为主角,一切都围绕着“你”来叙述。而“我”也时刻在“你”身边,对“你”的事情了如掌纹。这应当是一篇比较成熟的作品,情节在“我”和“你”对话中,逐步呈现出来,人生、生活还有人情,都描写得那样惟妙惟肖。一杯柚子茶象征着什么呢?我想应该就是人生、生活和人情吧!有酸有甜,有滋有味。“我们也该走了,柚子茶刚好还够倒两杯,喝了吧,喝了,我们就回去。”这种结尾其实就是对人生的一个寓意。此作以详细为特色,沉稳的叙述为底蕴,此类作品难得一见。听到的,多难听啊,可她说什么没有?没有!后来你阿公肾出了问题,要看病,又跟阿爸吵了一架,你也是知道的。那天,她打电话跟你说,她不打算带阿公去打针,你就生气,就觉得她很残忍?这我能理解,可她不是说了,阿公的皮都干了,已经连针都扎不进了,你说这是借口?好,就算是借口,难道让阿公就这么痛痛快快走不好吗,万一打了针,人是活了,可身子又瘫了,你说该怎么办呢?要阿妈继续服侍着?我知道,阿公跟你感情深,你舍不得他,可你也得为阿妈想想啊。她也老了。你也别怪阿爸,他也不容易的,十八岁丧父,家里五张嘴,每天三顿饭,都落他身上了,他也没怨言,二十八岁娶阿妈,阿公提出条件,要给他家干三年活,阿爸也点头同意了。每年插三季秧,割三季稻,山上山下跑,他有吱声吗?没有!接着你又出来了,没一岁,就得毛病了,还不是阿爸借了十块钱给你治病,那时候十块钱都够水泥工半个月的工钱了。可借钱的人非要阿爸一个礼拜就还钱,阿爸也答应了,怎么还呢?阿爸没大本事,只能没日没夜地帮人家干力气活。你肯定会说这些都是很遥远的事情了?那好,那说点近的。四年前,你考上了大学,阿爸为了给你攒学费,硬是做起了豆腐,那可是短命的活,每天两点钟就得起来,磨浆、压制豆腐,这可都是力气活啊,但阿爸都五十了。果然,没干一阵子,阿爸的背就折了。好了,你肯定嫌我烦了,那就不一一说了,你自己好好想吧。

    壶里的柚子果粒再度归于平静,它们很乖巧地躺在壶底,一颗挨着一颗。我趴在桌上,透过茶壶看对面,对面的招牌、晾晒的衣服都模糊成了一幅水墨画。在这幅画的最下面一角,有一个白色的影子端坐在那里--一个老人在吸水烟,仔细听,可以听到“咕噜咕噜”的声音按着某种固定的节奏此起彼伏。

    你也在听么?你又想起了阿公?他以前也吸这种烟,端着一个竹子做的烟筒,一点一点地往那个小烟斗里塞烟丝,塞满了,用稻草或者小纸片“呼”地点着,对着那根弯曲的长管子“咕噜咕噜”地深吸一口,过了一会儿,烟就从鼻孔里喷出来了。你曾问阿公那个竹筒里到底装的什么东西,为什么能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阿公没有回答你,只是笑着向你喷了一口烟,你被呛出了眼泪。阿婆在旁边淘米,看到阿公捉弄你,低声骂了一句老不死的。但你没有停止探究那个竹筒里的东西,在某天,阿公被人叫去吃酒,你偷偷用柴刀劈开了那个竹筒,发现里面只有黄黄的水,还很臭。劈开的竹筒没办法再合起来,你把它们埋到了后院的园地里。阿公吃酒回来问起烟筒哪里去了,你说被隔壁的猫叼走了。阿公说是你这只猫叼走了吧,你说没有,但脸已经红了。

    后来,阿公又做了一个烟筒,不过没抽多久就搁到碗柜上了,因为他做干货生意赚了些钱,改抽了纸烟。抽空了的香烟盒都被你和小弟留起来了,你把它们叠成了三角形,去跟其他孩子赌纸牌,你们打牌打得很好,所以赢回了很多。赢来的香烟盒都放在碗柜的第三格,满满的一格。阿公去世前一个月还跟你说起了那些香烟纸,他说你赶着下山读书,都忘了带走,本来想放灶膛里烧了,但又想想你可能还要拿去玩,就用塑料袋装了,仍旧放回在碗柜里。

    碗柜应该还在老屋里,靠着青砖砌的墙。你住在山上的时候,碗柜里除了你收藏的香烟纸,还有你爱吃的番薯干。那时节山里人都种番薯,每年冬天,挖出的番薯大部分都会晒成番薯丝作口粮,剩下的就晒番薯干。快到的腊月的时候,阿公阿婆一大早就抬出几担番薯到溪边去洗。在溪边,阿风舅舅他们也早早地来了,男女老少,几十双手,都浸在温暖的溪水里把搓洗洗番薯。番薯洗干净了,手也洗红了,红得跟洗干净的红番薯一样。阿风舅舅有条好嗓子,阿公叫他唱首山歌来听,他还真有板有眼地唱起来了。歌声在河面上飘着,混着水声,格外好听,有时要是阿连婶也在的话,还会跟他对唱,一个在上游,一个在下游,两个响亮的声音或交替作响,或合唱,都十分悦耳,仿佛一只小手轻轻挠着你的耳朵。

    洗完番薯还得刷锅,里里外外都得细细地洗刷一遍,阿风舅舅是个有趣的人,他刷完锅不放担子上挑,却放在脑门上当帽子,把脖子都遮住了,也不知道他有什么能耐,竟还能在石板路上顺顺畅畅地走回去。阿公叫你跟在他后面走,拾一块小石子丢他屁股,阿风舅舅一边加紧脚步走,一边一个劲地喊别打了,别打了,可就是不把锅拿下来。真怪!

    煮番薯往往得等到吃了晚饭以后,阿公会在灶膛里架起大段大段的柴火,锅里则放满半锅水,然后才把番薯放进去。烧火是阿婆的事情,番薯得煮一夜,她也得熬上一夜,一开始你还能陪着熬一会儿,但到了十点来钟,你的眼皮也撑不住了,阿婆让你先去睡,你不肯,她只好让你躺在她怀里睡。躺下没一会儿,你就睡熟了。火光在你脸上跳跃,你的嘴巴不时地要呷一下,好象已经吃到了番薯。

    等你醒来,你已经躺在了床上,身上还盖着被子,你起来叫阿婆,阿婆在门外答应你,说快来吃番薯!你一骨碌爬起来,没穿好鞋,就跑出去了。在原本空旷的院子里已经摆满了大筛子,筛子上的水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阿婆拣了一个还冒着热气的番薯递给你,说吃吧。你接过来,捧在手里大口大口地啃,连皮也啃进去。阿婆一边把番薯剖成片,一边叫你慢点吃,慢点吃,你可不管,啃完一个,又再啃一个,直到肚子吃得滚圆滚圆的才罢休。

    剖成片的番薯都晒在筛子上,远看过去,一大片的金黄色,很是诱人,没等到它们晒干,你这馋猫早去偷吃了大半,阿公问起谁偷的啊,你仍旧告诉他是隔壁那只猫。

    那天在送去火葬的车上也有个孩子在吃番薯干,他坐在司机的后面,一边往小嘴里塞番薯干,一边看着你,大大的眼珠子,很黑。他手中的番薯干装在漂亮的包装袋里,做得很精细,切成了一条一条,皮也都去掉了,还抹了一层白粉。坐在他旁边的阿姨指着你跟他说,给叔叔吃点好勿好,小孩子转过了身说勿好,说着把剩下的两根都塞进了嘴巴里。司机转头看了一眼那个孩子,叹了口气,说现在的孩子都勿行了,都只顾自己了。阿姨说,有什么办法呢,独生子女嘛,勿疼他还疼谁呢。阿姨又问还有多久才能到火葬场,司机说拐过前面那个路口就到了。果然,拐过那个那个路口就出现了一条岔路,通向山上。舅舅问火葬场怎么弄在山上啊,阿爸说,烧死人的地方不清静点能行嘛。车上坡了,有点倾斜,你牢牢地抱编者按 小说以“你”为主角,一切都围绕着“你”来叙述。而“我”也时刻在“你”身边,对“你”的事情了如掌纹。这应当是一篇比较成熟的作品,情节在“我”和“你”对话中,逐步呈现出来,人生、生活还有人情,都描写得那样惟妙惟肖。一杯柚子茶象征着什么呢?我想应该就是人生、生活和人情吧!有酸有甜,有滋有味。“我们也该走了,柚子茶刚好还够倒两杯,喝了吧,喝了,我们就回去。”这种结尾其实就是对人生的一个寓意。此作以详...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