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小说网 www.51xsw.com,百年歌之五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支队伍非常狼狈,没有建节旌旗,稀稀落落的护卫们身上还大都带着伤,队伍中的康季荣正满脸沮丧地骑在马上,踯躅地向前行进着。
这位前任徐州武宁军节度使就这样十分狼狈地离开了徐州,他并不是正常地离职调任,而是被叛乱的部属们给撵了出来。
此刻康季荣并没有想回到朝廷后如何去向皇帝申诉委屈,而是更多地对自身未卜的前途充满了担忧。
他的担忧是有道理的,朝廷对这次兵变的态度选择的是默许和纵容,并没有处罚叛乱的军将,而是最终通过处罚长官来安抚军心(贬季荣于岭南)。
骄兵悍将动辄轰赶节度使的这种情况在晚唐并不少见,而朝廷对此的态度也颇为耐人寻味,其中原因我们以后会详细谈论。
从这一章之后,朱温在历史的记录中消失了好长一段时间,然而一个人的成长历程终究摆脱不了整个历史大环境对其的影响。
想明白一个人的以后行为种种,必须要了解其之前所处的社会和历史环境。
当我们淡然地走入这段历史,清晰地感触着那个时代的悸动,历史的变迁便不再那么陌生而突兀。
相信不久的将来,当长大后的朱温再次站在了我们的面前,也许我们会更加理解他后来的选择。
那么现在请给朱温一些私人时间,让我们来先了解一下当时的历史大环境。
唐宣宗晚期北方部落及河朔三镇基本上继续保持着安宁的状态,在对中央政府表面臣服的同时保持着高度的自治。
但从大中九年开始,一直以来在唐朝中央牢牢掌控下的南方藩镇,却开始出现了骚动不稳的迹象。
七月,浙东军乱,逐观察使李讷。
十一年二月,容州军乱,逐经略使王球。
到了十二年的时候更加频繁,四月,岭南都将王令寰作乱,囚节度使杨发。
五月,湖南军乱,都将石载顺等逐观察使韩,杀都押牙王桂直。
六月,丙申,江西军乱,都将毛鹤逐观察使郑宪。
这些兵变的原因各式各样,表面上看仿佛都是长官昏庸,刻薄待下引起兵士们的不满,从而激起的哗变,但实际上有一重点原因需要看到。
从大中九年起,淮南饥,当时的南方应该发生了洪涝灾害,而且比较严重,到了大中十二年,又一次大的洪灾爆发,(河南、北、淮南大水,徐、泗水深五丈,漂没数万家。)大量的流民背井离乡,流离失所,淮南发生这么大的灾害,其他南方地区应该情况也好不到哪里。
而那个时候朝廷粮米财源主要仰仗的就是东南藩镇的税赋。
在朝廷的温饱都无法保证的情况下,军队的粮草自然也是捉襟见肘,赈济灾民的政令更是难以实行,数量庞大的流民便成为了社会巨大的不安定因素。
这些流民失去了居住的场所,背离了衣食来源的土地,一部分人还失去了挚爱的亲人,他们没有牵挂和依赖,完全游离于社会之外,或落草为寇,或丐食乡里,其中有一些人便尝试着去从军,毕竟多少能够混碗饭吃。
&... -->>
这支队伍非常狼狈,没有建节旌旗,稀稀落落的护卫们身上还大都带着伤,队伍中的康季荣正满脸沮丧地骑在马上,踯躅地向前行进着。
这位前任徐州武宁军节度使就这样十分狼狈地离开了徐州,他并不是正常地离职调任,而是被叛乱的部属们给撵了出来。
此刻康季荣并没有想回到朝廷后如何去向皇帝申诉委屈,而是更多地对自身未卜的前途充满了担忧。
他的担忧是有道理的,朝廷对这次兵变的态度选择的是默许和纵容,并没有处罚叛乱的军将,而是最终通过处罚长官来安抚军心(贬季荣于岭南)。
骄兵悍将动辄轰赶节度使的这种情况在晚唐并不少见,而朝廷对此的态度也颇为耐人寻味,其中原因我们以后会详细谈论。
从这一章之后,朱温在历史的记录中消失了好长一段时间,然而一个人的成长历程终究摆脱不了整个历史大环境对其的影响。
想明白一个人的以后行为种种,必须要了解其之前所处的社会和历史环境。
当我们淡然地走入这段历史,清晰地感触着那个时代的悸动,历史的变迁便不再那么陌生而突兀。
相信不久的将来,当长大后的朱温再次站在了我们的面前,也许我们会更加理解他后来的选择。
那么现在请给朱温一些私人时间,让我们来先了解一下当时的历史大环境。
唐宣宗晚期北方部落及河朔三镇基本上继续保持着安宁的状态,在对中央政府表面臣服的同时保持着高度的自治。
但从大中九年开始,一直以来在唐朝中央牢牢掌控下的南方藩镇,却开始出现了骚动不稳的迹象。
七月,浙东军乱,逐观察使李讷。
十一年二月,容州军乱,逐经略使王球。
到了十二年的时候更加频繁,四月,岭南都将王令寰作乱,囚节度使杨发。
五月,湖南军乱,都将石载顺等逐观察使韩,杀都押牙王桂直。
六月,丙申,江西军乱,都将毛鹤逐观察使郑宪。
这些兵变的原因各式各样,表面上看仿佛都是长官昏庸,刻薄待下引起兵士们的不满,从而激起的哗变,但实际上有一重点原因需要看到。
从大中九年起,淮南饥,当时的南方应该发生了洪涝灾害,而且比较严重,到了大中十二年,又一次大的洪灾爆发,(河南、北、淮南大水,徐、泗水深五丈,漂没数万家。)大量的流民背井离乡,流离失所,淮南发生这么大的灾害,其他南方地区应该情况也好不到哪里。
而那个时候朝廷粮米财源主要仰仗的就是东南藩镇的税赋。
在朝廷的温饱都无法保证的情况下,军队的粮草自然也是捉襟见肘,赈济灾民的政令更是难以实行,数量庞大的流民便成为了社会巨大的不安定因素。
这些流民失去了居住的场所,背离了衣食来源的土地,一部分人还失去了挚爱的亲人,他们没有牵挂和依赖,完全游离于社会之外,或落草为寇,或丐食乡里,其中有一些人便尝试着去从军,毕竟多少能够混碗饭吃。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