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小说网 www.51xsw.com,百年歌之五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流火甫尽,烈日炙热地暴晒着整个长安城,朱雀大街两边的杨柳,毫无生气地耷拉着细长的丝绦。
太极宫门旁的登闻鼓前,百余名将士正肃跪在门前,等候着朝廷的答复,这场晚唐时期最大规模的上访行动,揭开了和州前不久发生的肮脏和血腥,立时便震惊了整个朝野。
这些人都是和州的将官,为首之人为和州防虞行官,名叫石侔,此刻他正跪在最前面,躬身伏地,身上的甲胄被晒得微微发烫,黏糊糊的单衣腻在身上难受之极,但他却不敢丝毫动弹,如石化般保持着同样的姿势,任由汗水大滴大滴落在身下的汉白玉石板之上。
诉冤的状纸被接了过去,迅速地传入宫中,直接呈送天子。早朝刚散,唐帝还沉浸在柳子大捷的喜悦之中,这纸突兀的诉状让其有些烦躁,他蹙着眉翻看着诉状,看着看着,呼吸不由地急促起来,瞪大的眼睛里面充满了愤怒和震惊,“砰”愤怒的唐帝抄起了近身的玉瓶,全力地掷了出去,满地的碎屑将屋内的宫侍们吓得纷纷伏地,不敢有半点动静。
“给朕查,给朕查清楚。”唐帝沙哑着声音,低声怒吼道。
皇帝的怒火很快从宫中传了出来,宰辅大臣,各部官吏纷纷打起了精神,众人纷纷猜测着事情的缘由。
很快,确切的消息传来,从那百余名将官口中得晓,和州刺史崔雍,出大事了。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李商隐的这首诗的名字叫《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里面的崔雍崔衮是其从表兄弟,这里面的崔雍就是我们即将要提及的那位。
崔雍崔衮的父亲是唐代名臣崔戎,曾任裴度副职平叛蕃镇,一身清廉正气,离任华州刺史时,因为百姓不忍其离去,对其进行暴力挽留,其间拉扯过度,竟拉掉了崔戎官靴,后世官员离任时,作秀仿效的“脱官靴”就来源于此。
此刻,崔戎若地下有知恐怕也要气得暴跳如雷,因为这个崔雍大人所作所为太无耻了,刷新了整整一个朝代的底线,简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博陵崔氏,唐代门阀大族,族内官员辈出,自魏晋流传至今的门第观念在唐代没有太多的削弱,像崔氏这种高品门第,族内男子的职业比较单一,那就是当公务员,这些人有过硬的背景,能力倒是其次。
崔雍的仕途是坦荡的,虽然父亲过世的早,但显赫的门第在那里摆着,有族里叔伯兄长们照拂着,先天优势很强。崔雍一直顺风顺水地混到了和州刺史,淮南的柔和熏风吹拂着这位崔大人的身心,也弱化了其本来就不怎么坚强的意志。
地处繁盛富饶的淮南,常年不经战火,在这个优差上混着,只要不站错队,混下去还是比较容易的,但徐州突发的军乱打破了这一切,特别是淮南军被击溃之后,整个淮南被叛军抢掠袭扰,以往平静安和的和州也被波及,刺史一职变得不再是那么好混了。
大批的叛军队伍涌入了和州地境,快速地扑向了和州城,城下黑压压的叛军正在摩拳擦掌,而和州城内只有千余兵士,力量悬殊。扬州、宣州虽近,但甫遭打击,如今只能自保,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和州面临着与叛军单挑的命运。?????
是战还是降?
崔雍没有杜慆的气魄,碍于门第,他也做不出来公开投降叛军的事情,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极其无耻的想法。
谈,要和谈,要化干戈为玉帛。面对城内主战将领的坚守提议,崔雍不置一喙,派出了请和使者。
城下之盟,守城者自然难讨好处,为了达成和谈,崔雍一再让步,最终的和谈结果令人发指。
和州城内财帛归叛军所有,唐军缴械中立不设防,崔雍家眷及其亲信幕僚可以保全,叛军不予加害,唐军若有侵犯叛军行动者任凭处置。这个谈判结果纯粹是用和州城军民的性命来换取崔雍个人的安全利益,真是无耻之极。
缴械不准抵抗的命令被传达了下来,唐军将领对此激烈地抵抗,和州军士们也不愿这么窝囊地立在一旁,眼睁睁看着敌军糟蹋和州城,但崔雍用充满诱惑的承诺和血腥暴力的手段,最终迫使得这群兵卒们无奈地屈服。
身着软甲的行官石琼被扣上了妨碍和谈的罪名,被崔雍下令押送至城外叛军营前,当众被斩首。当叛军的长刃砍下了石琼的脑袋时,城内军士们的心都凉了,这种亲者痛仇者快的感觉,深深刺痛着唐军。
也许是被围城的恐惧所征服,或者是被崔雍许诺的和谈假象所迷惑,最终,和州城上下千余员将士,自押牙到兵卒,全部解甲缴械。崔大人还告诉他们,只要解甲不再抵抗,敌人就不会认为唐军有威胁,也就不会伤害大家。
这个说法虽然充满了漏洞,但在当时的情况下,大家选择了相信,城外石琼的人头还在草窝里躺着,没有人愿意去当石琼第二。
>
流火甫尽,烈日炙热地暴晒着整个长安城,朱雀大街两边的杨柳,毫无生气地耷拉着细长的丝绦。
太极宫门旁的登闻鼓前,百余名将士正肃跪在门前,等候着朝廷的答复,这场晚唐时期最大规模的上访行动,揭开了和州前不久发生的肮脏和血腥,立时便震惊了整个朝野。
这些人都是和州的将官,为首之人为和州防虞行官,名叫石侔,此刻他正跪在最前面,躬身伏地,身上的甲胄被晒得微微发烫,黏糊糊的单衣腻在身上难受之极,但他却不敢丝毫动弹,如石化般保持着同样的姿势,任由汗水大滴大滴落在身下的汉白玉石板之上。
诉冤的状纸被接了过去,迅速地传入宫中,直接呈送天子。早朝刚散,唐帝还沉浸在柳子大捷的喜悦之中,这纸突兀的诉状让其有些烦躁,他蹙着眉翻看着诉状,看着看着,呼吸不由地急促起来,瞪大的眼睛里面充满了愤怒和震惊,“砰”愤怒的唐帝抄起了近身的玉瓶,全力地掷了出去,满地的碎屑将屋内的宫侍们吓得纷纷伏地,不敢有半点动静。
“给朕查,给朕查清楚。”唐帝沙哑着声音,低声怒吼道。
皇帝的怒火很快从宫中传了出来,宰辅大臣,各部官吏纷纷打起了精神,众人纷纷猜测着事情的缘由。
很快,确切的消息传来,从那百余名将官口中得晓,和州刺史崔雍,出大事了。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李商隐的这首诗的名字叫《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里面的崔雍崔衮是其从表兄弟,这里面的崔雍就是我们即将要提及的那位。
崔雍崔衮的父亲是唐代名臣崔戎,曾任裴度副职平叛蕃镇,一身清廉正气,离任华州刺史时,因为百姓不忍其离去,对其进行暴力挽留,其间拉扯过度,竟拉掉了崔戎官靴,后世官员离任时,作秀仿效的“脱官靴”就来源于此。
此刻,崔戎若地下有知恐怕也要气得暴跳如雷,因为这个崔雍大人所作所为太无耻了,刷新了整整一个朝代的底线,简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博陵崔氏,唐代门阀大族,族内官员辈出,自魏晋流传至今的门第观念在唐代没有太多的削弱,像崔氏这种高品门第,族内男子的职业比较单一,那就是当公务员,这些人有过硬的背景,能力倒是其次。
崔雍的仕途是坦荡的,虽然父亲过世的早,但显赫的门第在那里摆着,有族里叔伯兄长们照拂着,先天优势很强。崔雍一直顺风顺水地混到了和州刺史,淮南的柔和熏风吹拂着这位崔大人的身心,也弱化了其本来就不怎么坚强的意志。
地处繁盛富饶的淮南,常年不经战火,在这个优差上混着,只要不站错队,混下去还是比较容易的,但徐州突发的军乱打破了这一切,特别是淮南军被击溃之后,整个淮南被叛军抢掠袭扰,以往平静安和的和州也被波及,刺史一职变得不再是那么好混了。
大批的叛军队伍涌入了和州地境,快速地扑向了和州城,城下黑压压的叛军正在摩拳擦掌,而和州城内只有千余兵士,力量悬殊。扬州、宣州虽近,但甫遭打击,如今只能自保,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和州面临着与叛军单挑的命运。?????
是战还是降?
崔雍没有杜慆的气魄,碍于门第,他也做不出来公开投降叛军的事情,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极其无耻的想法。
谈,要和谈,要化干戈为玉帛。面对城内主战将领的坚守提议,崔雍不置一喙,派出了请和使者。
城下之盟,守城者自然难讨好处,为了达成和谈,崔雍一再让步,最终的和谈结果令人发指。
和州城内财帛归叛军所有,唐军缴械中立不设防,崔雍家眷及其亲信幕僚可以保全,叛军不予加害,唐军若有侵犯叛军行动者任凭处置。这个谈判结果纯粹是用和州城军民的性命来换取崔雍个人的安全利益,真是无耻之极。
缴械不准抵抗的命令被传达了下来,唐军将领对此激烈地抵抗,和州军士们也不愿这么窝囊地立在一旁,眼睁睁看着敌军糟蹋和州城,但崔雍用充满诱惑的承诺和血腥暴力的手段,最终迫使得这群兵卒们无奈地屈服。
身着软甲的行官石琼被扣上了妨碍和谈的罪名,被崔雍下令押送至城外叛军营前,当众被斩首。当叛军的长刃砍下了石琼的脑袋时,城内军士们的心都凉了,这种亲者痛仇者快的感觉,深深刺痛着唐军。
也许是被围城的恐惧所征服,或者是被崔雍许诺的和谈假象所迷惑,最终,和州城上下千余员将士,自押牙到兵卒,全部解甲缴械。崔大人还告诉他们,只要解甲不再抵抗,敌人就不会认为唐军有威胁,也就不会伤害大家。
这个说法虽然充满了漏洞,但在当时的情况下,大家选择了相信,城外石琼的人头还在草窝里躺着,没有人愿意去当石琼第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