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小说网 www.51xsw.com,红楼梦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回内宝玉替她篦头消磨时间,被晴雯撞见。明义"题红楼梦"诗廿首中有两首与今本情节不同,内中第八首如下:
帘栊悄悄控金,不识多人何处游。留得小红独坐在,笑教开镜与梳头。
书名"红楼梦"期的抄本中,是替红玉篦头──"篦头"不能入诗。
周汝昌认为这首诗还是写麝月。"按小红一词,乃借用泛名,与红楼梦中丫鬟林红玉通称小红者无涉。小红似始见于刘梦得文集卷第十窦夔州见寄寒食日忆故姬小红吹笙因和之诗题,后来被借用,如大家习知的姜夔小红低唱我吹箫这一句诗,实亦暗用刘禹锡诗题中事,并非范成大赠他的青衣真个叫做小红,元人笔记所纪,也大类痴人说梦。与明义交游唱和的永忠,其延芬室稿(乾隆四十四年卷)戏题嬉春古意册(敦诚四松堂集卷三有文为此册题记)绝句之七云:扫眉才子校书家,邺架亲拈当五车;低和紫箫吹澈曲,小红又泼雨前茶。即借名泛义的用法。又如同时人钱泳履园丛话谭诗类所引马药庵赠婢改子诗第三首云:多谢小红真解事,金筒玉碗许频餐。亦正同其例。"(周汝昌着"红楼梦新证"第一六九页)
第二十四回宝玉初见红玉,刚巧他房里的丫头都不在,晴雯是她母亲生日接了出去。第二十六回小丫头佳蕙代红玉不平,因为宝玉病后按等级发赏钱,她没份:"可气晴雯绮霞他们这几个,都算在上等里去,仗着老子娘的脸,众人倒捧着他去。"这两节内的晴雯都不是孤儿,父母在荣府当差,职位相当高,红玉这两场戏显然来自晴雯金钏儿还未一分为二的早本。早本"红楼梦"前已有金钏儿,因此一定有红玉这两场。
初见这一场快完的时候补叙红玉的来历:"原来这小红本姓林,(批注:又是个林。)小名红玉,(批注:"红"字切绛珠,"玉"字则直通矣。)只因玉字犯了林黛玉宝玉,(批注:妙文。)便都把这个字隐起来,便叫他小红。"林红玉这名字影射黛玉,黛玉也是怀才不遇,抑郁不忿。此处的批注庚、戚本都有。庚、戚本相同的批注都是较早的,明义所见的"红楼梦"里大概不会没有。即使没有,书中特别着重解释小红这名字的由来,予人印象特深。有了个小红,又是个突出的人物,明义诗中却用"小红"这典故,称麝月为"小红",把人搅糊涂了,那太不可思议。
"帘栊悄悄控金",纱罗的窗帘白天用帐勾起来,正如竹帘白天卷起来,晚上放下。"不识多人何处游",不知道到哪里逛去了。这句语气非常自然。显然是白昼,丫头们都出去游园了。红玉"因分入在大观园的时节,把他便分在怡红院中,倒也清幽雅静,不想后来命人进来居住,偏生这一所儿,又被宝玉占了。"她是自有大观园以来就派在怡红院打扫看守,当然各处都逛够了,所以只有她在家。第二十回麝月那一节,宝玉晚上回来,正月里大家都去赌钱,不是不知道到哪里逛去了,与明义诗中的时间与情况都不同。
明义廿首诗中还有更明显的与今本情节不符,如第九首:
红罗缬束纤腰,一夜春眠魂梦娇。晓起自惊还自笑,被他偷换绿云绡。
夜间袭人的红汗巾换了绿的。今本宝玉借用袭人的绿("松花")汗巾,换来蒋玉菡的红汗巾;夜间袭人系着的汗巾──没提什么颜色──被宝玉换了红的。改写的原因之一想必是男用汗巾不应当太鲜艳,所以蒋玉菡的汗巾本来是绿色;改为大红,作为婚礼的预兆更富象征性,小旦的衬里衣着鲜艳点也无妨。显然早本"红楼梦"还没有"茜香罗"这名色──茜草是染大红的颜料。第二十八回总批内的"茜香罗"当是收入一七五四本时改的。
明义的第八首诗是咏红玉,剩下唯一的疑点是廿首诗中只有这一首写书中人直呼其名。这是因为小红刚巧是泛指姬妾婢女的名词,正好用这典故。
第二十四回宝玉晚上回来,也是丫头们都出去了,只有红玉一个人在家,与早本"红楼梦"中红玉篦头,第二十回麝月篦头一节都是相仿的局面。除了白天晚上与众人出游去向的分别,这三段的异同如下:
茍早本"红楼梦"中,丫头们都出去顽了,红玉独坐。宝玉显然不是初见红玉,否则不会替她篦头。
啕第二十回:丫头们都出去顽了,麝月独坐。麝月是从小伏侍的,当然不是初见。宝玉替她篦头,被晴雯撞见了,当面讥诮他们。
咮第二十四回:宝玉初见红玉。丫头们都出去了,为了各各不同的原因,不是游玩。红玉自后院走来代倒茶,被秋纹碧痕撞见了,在宝玉背后责骂她。
各点都是咮独异,茍、啕相同,除了被晴雯撞见这一点,不确定茍有没有。
三段中茍、啕两段犯重,不会同时并存。啕是今本,显然是根据茍改写的。原先是咮、茍,宝玉自从那次初见红玉,又有一次白天回来,只有她一个人看家,长日无聊,替她篦头。今本初见这一场基本上与早本相同,形容她"倒是一头黑鬒鬒的好头发,"(戚、全抄本;庚本"鬒"作"真",缺"好"字)可见这是她最引人注目的一个特征,也是她与宝玉下一场戏中的要角。
替她篦头当然远不及替麝月篦头亲切自然,又有麝月晴雯个性上的对照。如果替红玉篦头也被晴雯撞见了,红玉与晴雯一样尖利,倘若忍让些,也是为了地位有高低。晴雯与麝月地位相等,一样吃醋,对红玉就像是倚势压人,使人起反感。
麝月后来成为实生活中作者的妾。她的"正文"──最能表现她的为人的──却是套用红玉篦头一段,显然是虚构的,不是实事。这是此书是创作不是自传的又一证。
但是麝月晴雯红玉金钏儿到底都是次要的人物,不能以此类推到主要人物上。书中有许多自传性的资料,怎见得不是自传性的小说?
第二十一回总批引"有客题红楼梦一律":
自执金矛又执戈,自相戕戮自张罗。茜纱公子情无限,脂砚先生恨几多!是幻是真空历遍,闲风闲月枉吟哦。情机转得情天破,"情不情"兮奈我何!
末句引"红楼梦"末回情榜宝玉评语。下面又说作这首诗的人"深知拟书底里"。看来批者作者公认宝玉是写脂砚。而个性中也有曹雪芹的成份。第三回王夫人提起宝玉,说"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批"四字是作者痛哭"。
书中的家庭背景是作者与脂砚共有的,除了盛衰的变迁与"借省亲写南巡",还有以祖母为中心的特点。曹寅死后他的独子曹颙继任江宁织造,两年后曹颙又早死,康熙帝叫曹寅妻李氏过继一个侄子,由他继任江宁织造,以赡养孤寡,因此整个这份人家都是为李氏与曹颙遗孤而设,李氏自然与一般的老院君不同。一说曹颙妻生了个遗腹子曹天佑,那么阖家只有他一个人是曹寅嫡系子孙。脂砚如果是曹天佑,那正合宝玉的特殊身分──在书中的解释是祖母溺爱,又是元妃亲自教读的爱弟。
第九回上学,"宝玉忽想起未辞黛玉",戚本批注:"妙极,何顿挫之至。余已忘却,至此心神一畅。一丝不走。"没有署名,但是当然是脂砚了,原来黛玉是他小时候的意中人,大概也是寄住在他们家的孤儿。宝钗当然也可能是根据亲戚家的一个少女,不过这纯是臆测。
第二十八回宝玉说药方一段,庚本批:
前"玉生香"回中,颦云他有金你有玉,他有冷香你岂不该有暖香,是宝玉无药可配矣。今颦儿之剂若许材料皆系滋补热性之药,兼有许多奇物,而尚未拟名,何不竟以暖香名之,以代补宝玉之不足,岂不三人一体矣。己卯冬夜。
己卯冬是脂砚批书的时间。甲戌本将这条眉批移到回末,作为总评,下有笔迹不同的一行小字:"倘若三人一体,固是美事,但又非石头记之本意也。""新编红楼梦脂砚斋评语辑校"(陈庆浩撰)将这行小字列入"后人批跋"。
第二十二回贾琏凤姐谈宝玉生日,凤姐告诉他贾母说要替宝钗作生日。下有批注:"一段题纲写得如见如闻,且不失前篇惧内之旨。最奇者黛玉乃贾母溺爱之人也,不闻为作生辰,却云特意与宝钗,实非人想得着之文也。此书通部皆用此法,瞒过多少见者,余故云不写而写是也。"似乎是棠村批的,引第十三回批秦氏死后阖家"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九个字写尽天香楼事,是不写之写。棠村。"(署名为靖本独有)
第二十二回这一段上有畸笏一条眉批:
将薛林作甄玉贾玉看书,则不失执笔人本旨矣。丁亥夏,畸笏叟。
这条批与贾琏凤姐的谈话无关,显然是批那条双行小字批注。那批注是解释贾母并不是移爱宝钗了,不过替黛玉作生日是意料中的事,所以略去不写。畸笏大概觉得这解释是多余的,钗黛根本是一个人,没有敌对的形势。
第四十二回回前总批也是钗黛一人论:
钗玉名虽二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今书至三十八回时已过三分之一有余,故写是回,使二人合而为一。请看黛玉逝后宝钗之文字,便知余言不谬矣。
可能也是畸笏,批的是早本"红楼梦"或更早的本子,此回回数与今本有点不同。
畸笏编甲戌本第二十五至二十八回,在一七六七下半年或更晚。他移植散批扩充回末总评,此处把脂砚的一个眉批搬了来,后又在下面加小注,批这条批,显然是引他自己近日批第二十二回的一条眉批,"石头记本意"亦即"执笔人本旨"。除了畸笏自己,别人不会知道另一回内有条批可以驳脂砚此批。现存的甲戌本上,这条小注与抄手的笔迹不同,当是另人从别的本子上补抄来的,所以今人误认为后人批语。
脂砚如果不能接受钗黛一人论,也情有可原,因为他心目中的黛玉是他当年的小情人。其实不过是根据那女孩的个性的轮廓。葬花、闻曲等事都是虚构的──否则脂砚一定会指出这些都是实有其事。别处常批"有是语"、"真有是事",但是宝黛文字中除了上学辞别的一小段之外,从来没有过。
黛玉这人物发展下去,作者视为他理想的女性两极化的一端。脂砚在这一点上却未能免俗,想把钗黛兼收并蓄。如果由他执笔,恐怕会提早把红楼梦写成"红楼圆梦"了。
书中有些细节,如贾母给秦钟一个金魁星作见面礼,合欢花酿酒等等,都经批者指出是纪实,也有作者自身的经验,例如年纪稍大就需要迁出园去。第七十七回王夫人叫宝玉过了今年就搬出去,庚本句下批注内有:"况此亦是余旧日亲闻,作者身历之现成文字"写小说的间或把自己的经验用进去,是常有的事。至于细节套用实事,往往是这种地方最显出作者对背景的熟悉,增加真实感。作者的个性渗入书中主角的,也是几乎不可避免的,因为作者大都需要与主角多少有点认同。这都不能构成自传性小说的条件。书中的"戏肉"都是虚构的──前面指出的有闻曲、葬花,包括一切较重要的宝黛文字,以及晴雯的下场、金钏儿之死、祭钏。
第七十一回甄家送寿礼,庚本句下批注:"好,一提甄事。盖真事欲显,假事将尽。"可见前七十回都是"假事",也就是虚构的情节。至于七十回后是否都是真事,晴雯之死就不是真的,我们眼看着它从金钏儿之死蜕变出来。
我在"二详红楼梦"里认为第八回的几副回目的庚本的最晚(全抄本同),因为上联是"比通灵金莺微露意"。而读者并不知道为什么称莺儿为"金莺"──除非是因为宝钗的金锁使她成为"金玉姻缘"中的金,所以她的丫头莺儿也是金莺?──直到第三十五回才知道莺儿姓黄,原名金莺,因此是有了第三十五回之后才有第八回这副回目。我举的这理由其实不充足──较后的一回不一定是后写的。当然我们现在知道第三十五回是在加金钏儿的时候改写的,当时附带加上金钏儿的妹妹玉钏儿,回内叙述莺儿原名黄金莺,以便此回回目上用"黄金莺"去对"白玉钏"。因此金莺这名字与金钏儿姊妹同是后添的,第八回有金莺的回目自然更晚了。
第六至八回属于此书基层,大概在最先的早本里就有这三回。三回一直保留了下来,收入一七五四本的时候改写第八回,第六、七回只略改了几处,下一年诗联期又经畸笏整理重抄,同时作者又在别的本子上修改这三回的语言,使它更北方口语化,但是各本仍旧各自留下一些早本遗迹。所以金钏儿玉钏儿这两个后添的人物虽然加添得相当早,仍旧比第八回晚得多,因此第八回纷歧的回目中是有金莺的最晚。
庚本第二十五回有条眉批:"通灵玉除邪,全部百回只此一见,壬午孟夏,雨窗。"壬午春夏是畸笏批书的时间。戚本第二回回前总批说:"以百回之大文,先以此回作两大笔以冒之,诚是大观。"(蒙古王府本同)周汝昌近着"清蒙古王府本石头记"录下此本第三回回末的一条批:袭人劝黛玉不要为宝玉摔玉伤心,"若为他这种行止你多心伤感,只怕伤感不了呢",旁批:
后百十回黛玉之泪,总不能出此二语。
周汝昌认为这是唯一的一次直截指明全书"百十回"──八十回加"后三十回"──与第二回回前总批的约计不一样(载一九七六年六月二十三日大公报)。他忽略了第二十五回畸笏的眉批。虽然文言的数目字常抹去零头,"全部百十回"似乎不能简称"全部百回"。
在第三回称后文为"后百十回",此处的"百十回"类似"众里寻他千百度"的"千百度",与"仪态万千"、"感慨万千"的"万千";"百十"严格的说来也就是"几十上百回"。
第四十二回回前总批内有:"今书至三十八回时已过三分之一有余,"作批的时候此回还是第三十八回。一百回的三分之一是三十三回,到了第三十八回是"已过三分之一有余"。倘是一百另十回,三分之一是三十六七回,到了第三十八回正过了三分之一。
书中七十回后开始写贫穷,第七十二、七十四、七十五回都有荣府捉襟见肘的事。第七十一回贾母做寿,提起甄家的寿礼,庚本批注内有:"盖真事欲显,假事将尽。"第四十四回批凤姐生日:"一部书中,若一个一个只管写过生日,复成何文哉?故起用宝钗,盛用阿凤,终用贾母。"宝钗生日在第二十二回。可见第七十一回是个分水岭,此后盛筵难再了。"后三十回"是与前七十回相对而言的。
"后三十回"这名词来自第二十一回回前总批。此回的总批是补录的,内引"有客题红楼梦一律",显然是一七五四本前"红楼梦"时期的旧批。那时候还没有八十回之说。八十回本始自一七六本,"庚辰秋月定本"。
脂批只提起过"后三十回"一次,"后数十回"两次,但是不止一次提起"后回"的内容。第二十三回宝玉到贾政房中听了训话出来,"刚至穿堂门前",庚、戚本批注:"妙,这便是凤姐扫雪拾玉处,一丝不乱。"这穿堂门位置在贾政与贾母处之间。贾政的院子比贾母处还要"轩昂壮丽,是正紧正内室。"(第三回)宝黛入园前虽已分房,仍旧跟着贾母住,所以宝玉回去经过这道门。凤姐的院子就在穿堂旁边(第三回),因此穷了下来之后亲自在穿堂门前扫雪。
曹家在南京任上抄没的时候,继任隋赫德奏折上说:"曹俯家属蒙恩谕少留房屋,以资养赡;今其家属不久回京,奴才应将在京房屋人口酌量拨给。""在京房屋人口"是曹俯在京中的房产奴仆,显然也已经查抄了。如果书中也写皇恩浩荡,查抄后发还一些房屋,决不会是府内房屋,否则旧主人还在,十分碍眼,使新主人非常感到不便。即使在府中拨一所闲房如梨香院给贾家住,也不会是这穿堂附近的心脏地带,邻近"正紧正内室"。因此凤姐在穿堂门前扫雪的时候,仍旧是他们独住全宅。荣府宅第并未抄没。
第七十七回逐晴雯,王夫人说宝玉:"暂且挨过今年,明年一并给我仍旧搬出去心净",因为今年不宜迁移。庚本句下长批内有:"若无此一番更变,不独终无散场之局,且亦大不近乎情理。"因为宝玉大了,还跟姊妹们住在园中,不近情理。"散场"是因为宝玉迁出大观园,不出园就"终无散场之局",可见后文没有抄家。当然出了事,很快的穷了下来,但是与"散场"无关。
明年迁出,过了年大概总要过了正月才搬,离这时候──中秋后──还有五六个月。第七十九回宝玉刚听香菱讲起薛蟠喜讯后就病了,病了一个月才渐渐痊愈,大夫叫他多养息,过了百日才准出门,五六十日后就急了,薛蟠娶亲也不能去。因此薛蟠结婚约在三个月后。夏金桂会操纵丈夫,"两月之后,便觉薛蟠的气焰渐次矮了下去"(第七十九回)。金桂利用宝蟾离间香菱,"半月光景,忽又装起病来"(第八十回)。这是婚后两三个月。合计正是五六个月。八十回后就该写宝玉出园了。
太虚幻境关于探春的曲词全文如下:
(分骨肉)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命,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探春远嫁,当在贾家获罪前。她唯一不放心的是父母太想念她。如果已经出了事,她劝他们看开些,"穷通皆有命",未免残忍。"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倒像是叫他们不要找她帮忙。第七十七回回末王夫人因为"近日家中多故,且又有官媒婆来求说探春等事,心绪甚繁。"大概一过八十回,也就快了。
第七十八回又点了一笔:"且接连有媒人来求亲,大约园中之人不久就要散的了。"此处宝玉刚发现宝钗搬出园去了,对于他是个大打击,"心下因想天地间竟有这样无情的事。"第六十三回"占花名儿"酒令,宝钗抽到牡丹,签诗是"任是无情也动人"。情榜上宝钗的评语内一定有"无情"二字。宝钗出园,固然是为了抄检不便抄亲戚家,所以她避嫌疑搬出去了,但是抄检也是为了园中出了丑闻,她爱惜名声,所以走了。
明义"题红楼梦"诗关于黛玉之死的一首如下:
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知。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沉痼续红丝?
末两句表示得很清楚,黛玉死的时候宝玉还没有结婚或定亲。
黛玉不死,还不能构成散场的局面,因为宝玉虽然搬出园去了,宝黛跟贾母吃饭,还是天天见面。所以黛玉之死也应在贾家出事前。
看来百回"红楼梦"的高潮是散场。等到贾家获罪,宝玉像在第十六回元春晋封,家里十分热闹得意的时候"独他一个视有若无,毫不曾介意",多少有点这种惘惘的心不在焉。
散场是时间的悲剧,少年时代一过,就被逐出伊甸园。家中发生变故,已经是发生在庸俗黯淡的成人的世界里。而那天经地义顺理成章的仕途基业竟不堪一击,这样靠不住。看穿了之后宝玉终于出家,履行从前对黛玉的看似靠不住的誓言。
第四十五回蘅芜院的一个婆子告诉黛玉园中值夜赌钱,"一关了园门,就该上场了。"庚本有脂砚一条长批:"几句闲话,将潭潭大宅夜间所有之事描写一尽。虽偌大一园,且值秋冬之夜,岂不寥落哉?今用老妪数语,更写得每夜深人定之后,各处灯光灿烂,人簇集,柳陌之上,花巷之中,或提灯同酒,或寒月烹茶者,竟仍有络绎人迹不绝,不但不见寥落,且觉更甚于日间繁华矣。此是大宅妙景,不可不写出。又伏下后文,且又趁出后文之冷落。""伏下后文"是第七十三回聚赌事发。衬出"后文之冷落"是宝玉出园"散场"后,还是贾家出事后?
宝钗宝玉先后迁出,迎春探春嫁后,黛玉死后,剩下李纨惜春一定也要搬出去了。但是园子即使空关着,还是需要不止一处有人值夜,夜间来来往往照样热闹。"后文之冷落"只能是奴仆星散后。可见荣府败落了仍住原址,"偌大一园"无人照管。
第七十五回回目"赏中秋新词得佳谶",指席上贾赦盛赞贾环的中秋诗有侯门气概,"将来这世袭的前程定跑不了你袭呢!"
贾政听说,忙劝道:"不过他胡诌如此,那里就论到后事了。"说着便斟上酒,又行了一回令。
句下批注:"便又轻轻抹去也。"可见贾赦一语成谶,死后贾环越过贾琏宝玉头上,袭荣国公世职。
下一回贾赦回去的时候"被石头跘了一下,"扭了筋,是个不祥之兆。尤氏在席上提起她孝服未满,贾母说:"可怜你公公转眼已是二年多了。"(全抄本。庚本缺"转眼"二字。)有批注:"不是算贾敬,却是算赦死期也。"
两年后贾赦死的时候,显然荣国公世职尚在。倘是像续书里一样革去世职,后又开复,由贾政袭职,那就轮不到下一代继承,因为书中并没有贾政死亡的暗示。倘若抄没,不会不革去世职。这是没抄家的又一证。
当然,这都是百回"红楼梦"里的情节。今本只有八十回,还没写到贾家败落,但是我们知道后文有抄家,因为秦氏托梦警告家产要"入官",探春又说抄检大观园是抄家的预兆,甄家是前车之鉴。
一七五四本改去第五十八回元妃之死,因此元妃托梦改为秦氏托梦,在第十三回。但是此回是一七五五年诗联期改写的,所以回末"且听下回分解"句下又加了一对诗句作结。一七六二年又再改写,删去"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因此一七五五年是添写秦氏托梦。一七五四本删去元妃托梦后,显然没有托梦一场。元妃托梦,应当没有产业入官的话,因为后文荣府宅第无恙。
第七十四回探春预言抄园是抄家之兆,也与百回"红楼梦"后文冲突,只能是后加的。
一七五四本改到第七十一回,所以回末没有"下回分解"之类的套语。第七十二回贾环的恋人是彩霞。彩霞原名彩云,一七五四本改彩霞。显然一七五四本也改到了第七十二回。此回贾琏与林之孝的谈话,只说贾政贾珍与贾雨村亲近,而不提贾赦,可见还没有石呆子案这件事。贾赦贾雨村的石呆子案是一七五六年春添写的。第七十二回当是一七五四本将彩云一律改彩霞,只消在回首批一句,指示抄手,所以回末形式不受影响,仍旧有"要知端的,且听下回分解"。
庚本第七十四回有两个""字。"逛"字写作""是一七五四本的特征,也是一七五四本改到这里的迹象。第一个""字在王夫人凤姐谈话的开端。
柳五儿自第六十回出场,就有赵姨娘的一个内侄钱槐求亲不遂,"发恨定要弄取成配,方了此愿。"下一回她为了茯苓霜玫瑰露,涉嫌偷窃,被扣留了一夜。第六十二回宝玉房里的丫头小燕去传命叫五儿进来当差,下一回她告诉宝玉五儿那次被扣押气病了。她本来怯弱多病。第七十回开始:
宝玉因冷遁了柳湘莲,剑刎了尤小妹,金逝了尤二姐,气病了柳五儿,连连接接,闲愁胡恨,一重不了又一重,弄的情色若痴,言语常乱,似染怔忡之症。
第七十三回园中值夜的女仆聚赌,三个大头家内有柳家的之妹。"贾母便命将为首的每人四十大板撵出,总不许再入。"第七十四回园中与柳家的不睦的检举她是妹子后台,凤姐也告诉平儿有人... -->>
回内宝玉替她篦头消磨时间,被晴雯撞见。明义"题红楼梦"诗廿首中有两首与今本情节不同,内中第八首如下:
帘栊悄悄控金,不识多人何处游。留得小红独坐在,笑教开镜与梳头。
书名"红楼梦"期的抄本中,是替红玉篦头──"篦头"不能入诗。
周汝昌认为这首诗还是写麝月。"按小红一词,乃借用泛名,与红楼梦中丫鬟林红玉通称小红者无涉。小红似始见于刘梦得文集卷第十窦夔州见寄寒食日忆故姬小红吹笙因和之诗题,后来被借用,如大家习知的姜夔小红低唱我吹箫这一句诗,实亦暗用刘禹锡诗题中事,并非范成大赠他的青衣真个叫做小红,元人笔记所纪,也大类痴人说梦。与明义交游唱和的永忠,其延芬室稿(乾隆四十四年卷)戏题嬉春古意册(敦诚四松堂集卷三有文为此册题记)绝句之七云:扫眉才子校书家,邺架亲拈当五车;低和紫箫吹澈曲,小红又泼雨前茶。即借名泛义的用法。又如同时人钱泳履园丛话谭诗类所引马药庵赠婢改子诗第三首云:多谢小红真解事,金筒玉碗许频餐。亦正同其例。"(周汝昌着"红楼梦新证"第一六九页)
第二十四回宝玉初见红玉,刚巧他房里的丫头都不在,晴雯是她母亲生日接了出去。第二十六回小丫头佳蕙代红玉不平,因为宝玉病后按等级发赏钱,她没份:"可气晴雯绮霞他们这几个,都算在上等里去,仗着老子娘的脸,众人倒捧着他去。"这两节内的晴雯都不是孤儿,父母在荣府当差,职位相当高,红玉这两场戏显然来自晴雯金钏儿还未一分为二的早本。早本"红楼梦"前已有金钏儿,因此一定有红玉这两场。
初见这一场快完的时候补叙红玉的来历:"原来这小红本姓林,(批注:又是个林。)小名红玉,(批注:"红"字切绛珠,"玉"字则直通矣。)只因玉字犯了林黛玉宝玉,(批注:妙文。)便都把这个字隐起来,便叫他小红。"林红玉这名字影射黛玉,黛玉也是怀才不遇,抑郁不忿。此处的批注庚、戚本都有。庚、戚本相同的批注都是较早的,明义所见的"红楼梦"里大概不会没有。即使没有,书中特别着重解释小红这名字的由来,予人印象特深。有了个小红,又是个突出的人物,明义诗中却用"小红"这典故,称麝月为"小红",把人搅糊涂了,那太不可思议。
"帘栊悄悄控金",纱罗的窗帘白天用帐勾起来,正如竹帘白天卷起来,晚上放下。"不识多人何处游",不知道到哪里逛去了。这句语气非常自然。显然是白昼,丫头们都出去游园了。红玉"因分入在大观园的时节,把他便分在怡红院中,倒也清幽雅静,不想后来命人进来居住,偏生这一所儿,又被宝玉占了。"她是自有大观园以来就派在怡红院打扫看守,当然各处都逛够了,所以只有她在家。第二十回麝月那一节,宝玉晚上回来,正月里大家都去赌钱,不是不知道到哪里逛去了,与明义诗中的时间与情况都不同。
明义廿首诗中还有更明显的与今本情节不符,如第九首:
红罗缬束纤腰,一夜春眠魂梦娇。晓起自惊还自笑,被他偷换绿云绡。
夜间袭人的红汗巾换了绿的。今本宝玉借用袭人的绿("松花")汗巾,换来蒋玉菡的红汗巾;夜间袭人系着的汗巾──没提什么颜色──被宝玉换了红的。改写的原因之一想必是男用汗巾不应当太鲜艳,所以蒋玉菡的汗巾本来是绿色;改为大红,作为婚礼的预兆更富象征性,小旦的衬里衣着鲜艳点也无妨。显然早本"红楼梦"还没有"茜香罗"这名色──茜草是染大红的颜料。第二十八回总批内的"茜香罗"当是收入一七五四本时改的。
明义的第八首诗是咏红玉,剩下唯一的疑点是廿首诗中只有这一首写书中人直呼其名。这是因为小红刚巧是泛指姬妾婢女的名词,正好用这典故。
第二十四回宝玉晚上回来,也是丫头们都出去了,只有红玉一个人在家,与早本"红楼梦"中红玉篦头,第二十回麝月篦头一节都是相仿的局面。除了白天晚上与众人出游去向的分别,这三段的异同如下:
茍早本"红楼梦"中,丫头们都出去顽了,红玉独坐。宝玉显然不是初见红玉,否则不会替她篦头。
啕第二十回:丫头们都出去顽了,麝月独坐。麝月是从小伏侍的,当然不是初见。宝玉替她篦头,被晴雯撞见了,当面讥诮他们。
咮第二十四回:宝玉初见红玉。丫头们都出去了,为了各各不同的原因,不是游玩。红玉自后院走来代倒茶,被秋纹碧痕撞见了,在宝玉背后责骂她。
各点都是咮独异,茍、啕相同,除了被晴雯撞见这一点,不确定茍有没有。
三段中茍、啕两段犯重,不会同时并存。啕是今本,显然是根据茍改写的。原先是咮、茍,宝玉自从那次初见红玉,又有一次白天回来,只有她一个人看家,长日无聊,替她篦头。今本初见这一场基本上与早本相同,形容她"倒是一头黑鬒鬒的好头发,"(戚、全抄本;庚本"鬒"作"真",缺"好"字)可见这是她最引人注目的一个特征,也是她与宝玉下一场戏中的要角。
替她篦头当然远不及替麝月篦头亲切自然,又有麝月晴雯个性上的对照。如果替红玉篦头也被晴雯撞见了,红玉与晴雯一样尖利,倘若忍让些,也是为了地位有高低。晴雯与麝月地位相等,一样吃醋,对红玉就像是倚势压人,使人起反感。
麝月后来成为实生活中作者的妾。她的"正文"──最能表现她的为人的──却是套用红玉篦头一段,显然是虚构的,不是实事。这是此书是创作不是自传的又一证。
但是麝月晴雯红玉金钏儿到底都是次要的人物,不能以此类推到主要人物上。书中有许多自传性的资料,怎见得不是自传性的小说?
第二十一回总批引"有客题红楼梦一律":
自执金矛又执戈,自相戕戮自张罗。茜纱公子情无限,脂砚先生恨几多!是幻是真空历遍,闲风闲月枉吟哦。情机转得情天破,"情不情"兮奈我何!
末句引"红楼梦"末回情榜宝玉评语。下面又说作这首诗的人"深知拟书底里"。看来批者作者公认宝玉是写脂砚。而个性中也有曹雪芹的成份。第三回王夫人提起宝玉,说"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批"四字是作者痛哭"。
书中的家庭背景是作者与脂砚共有的,除了盛衰的变迁与"借省亲写南巡",还有以祖母为中心的特点。曹寅死后他的独子曹颙继任江宁织造,两年后曹颙又早死,康熙帝叫曹寅妻李氏过继一个侄子,由他继任江宁织造,以赡养孤寡,因此整个这份人家都是为李氏与曹颙遗孤而设,李氏自然与一般的老院君不同。一说曹颙妻生了个遗腹子曹天佑,那么阖家只有他一个人是曹寅嫡系子孙。脂砚如果是曹天佑,那正合宝玉的特殊身分──在书中的解释是祖母溺爱,又是元妃亲自教读的爱弟。
第九回上学,"宝玉忽想起未辞黛玉",戚本批注:"妙极,何顿挫之至。余已忘却,至此心神一畅。一丝不走。"没有署名,但是当然是脂砚了,原来黛玉是他小时候的意中人,大概也是寄住在他们家的孤儿。宝钗当然也可能是根据亲戚家的一个少女,不过这纯是臆测。
第二十八回宝玉说药方一段,庚本批:
前"玉生香"回中,颦云他有金你有玉,他有冷香你岂不该有暖香,是宝玉无药可配矣。今颦儿之剂若许材料皆系滋补热性之药,兼有许多奇物,而尚未拟名,何不竟以暖香名之,以代补宝玉之不足,岂不三人一体矣。己卯冬夜。
己卯冬是脂砚批书的时间。甲戌本将这条眉批移到回末,作为总评,下有笔迹不同的一行小字:"倘若三人一体,固是美事,但又非石头记之本意也。""新编红楼梦脂砚斋评语辑校"(陈庆浩撰)将这行小字列入"后人批跋"。
第二十二回贾琏凤姐谈宝玉生日,凤姐告诉他贾母说要替宝钗作生日。下有批注:"一段题纲写得如见如闻,且不失前篇惧内之旨。最奇者黛玉乃贾母溺爱之人也,不闻为作生辰,却云特意与宝钗,实非人想得着之文也。此书通部皆用此法,瞒过多少见者,余故云不写而写是也。"似乎是棠村批的,引第十三回批秦氏死后阖家"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九个字写尽天香楼事,是不写之写。棠村。"(署名为靖本独有)
第二十二回这一段上有畸笏一条眉批:
将薛林作甄玉贾玉看书,则不失执笔人本旨矣。丁亥夏,畸笏叟。
这条批与贾琏凤姐的谈话无关,显然是批那条双行小字批注。那批注是解释贾母并不是移爱宝钗了,不过替黛玉作生日是意料中的事,所以略去不写。畸笏大概觉得这解释是多余的,钗黛根本是一个人,没有敌对的形势。
第四十二回回前总批也是钗黛一人论:
钗玉名虽二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今书至三十八回时已过三分之一有余,故写是回,使二人合而为一。请看黛玉逝后宝钗之文字,便知余言不谬矣。
可能也是畸笏,批的是早本"红楼梦"或更早的本子,此回回数与今本有点不同。
畸笏编甲戌本第二十五至二十八回,在一七六七下半年或更晚。他移植散批扩充回末总评,此处把脂砚的一个眉批搬了来,后又在下面加小注,批这条批,显然是引他自己近日批第二十二回的一条眉批,"石头记本意"亦即"执笔人本旨"。除了畸笏自己,别人不会知道另一回内有条批可以驳脂砚此批。现存的甲戌本上,这条小注与抄手的笔迹不同,当是另人从别的本子上补抄来的,所以今人误认为后人批语。
脂砚如果不能接受钗黛一人论,也情有可原,因为他心目中的黛玉是他当年的小情人。其实不过是根据那女孩的个性的轮廓。葬花、闻曲等事都是虚构的──否则脂砚一定会指出这些都是实有其事。别处常批"有是语"、"真有是事",但是宝黛文字中除了上学辞别的一小段之外,从来没有过。
黛玉这人物发展下去,作者视为他理想的女性两极化的一端。脂砚在这一点上却未能免俗,想把钗黛兼收并蓄。如果由他执笔,恐怕会提早把红楼梦写成"红楼圆梦"了。
书中有些细节,如贾母给秦钟一个金魁星作见面礼,合欢花酿酒等等,都经批者指出是纪实,也有作者自身的经验,例如年纪稍大就需要迁出园去。第七十七回王夫人叫宝玉过了今年就搬出去,庚本句下批注内有:"况此亦是余旧日亲闻,作者身历之现成文字"写小说的间或把自己的经验用进去,是常有的事。至于细节套用实事,往往是这种地方最显出作者对背景的熟悉,增加真实感。作者的个性渗入书中主角的,也是几乎不可避免的,因为作者大都需要与主角多少有点认同。这都不能构成自传性小说的条件。书中的"戏肉"都是虚构的──前面指出的有闻曲、葬花,包括一切较重要的宝黛文字,以及晴雯的下场、金钏儿之死、祭钏。
第七十一回甄家送寿礼,庚本句下批注:"好,一提甄事。盖真事欲显,假事将尽。"可见前七十回都是"假事",也就是虚构的情节。至于七十回后是否都是真事,晴雯之死就不是真的,我们眼看着它从金钏儿之死蜕变出来。
我在"二详红楼梦"里认为第八回的几副回目的庚本的最晚(全抄本同),因为上联是"比通灵金莺微露意"。而读者并不知道为什么称莺儿为"金莺"──除非是因为宝钗的金锁使她成为"金玉姻缘"中的金,所以她的丫头莺儿也是金莺?──直到第三十五回才知道莺儿姓黄,原名金莺,因此是有了第三十五回之后才有第八回这副回目。我举的这理由其实不充足──较后的一回不一定是后写的。当然我们现在知道第三十五回是在加金钏儿的时候改写的,当时附带加上金钏儿的妹妹玉钏儿,回内叙述莺儿原名黄金莺,以便此回回目上用"黄金莺"去对"白玉钏"。因此金莺这名字与金钏儿姊妹同是后添的,第八回有金莺的回目自然更晚了。
第六至八回属于此书基层,大概在最先的早本里就有这三回。三回一直保留了下来,收入一七五四本的时候改写第八回,第六、七回只略改了几处,下一年诗联期又经畸笏整理重抄,同时作者又在别的本子上修改这三回的语言,使它更北方口语化,但是各本仍旧各自留下一些早本遗迹。所以金钏儿玉钏儿这两个后添的人物虽然加添得相当早,仍旧比第八回晚得多,因此第八回纷歧的回目中是有金莺的最晚。
庚本第二十五回有条眉批:"通灵玉除邪,全部百回只此一见,壬午孟夏,雨窗。"壬午春夏是畸笏批书的时间。戚本第二回回前总批说:"以百回之大文,先以此回作两大笔以冒之,诚是大观。"(蒙古王府本同)周汝昌近着"清蒙古王府本石头记"录下此本第三回回末的一条批:袭人劝黛玉不要为宝玉摔玉伤心,"若为他这种行止你多心伤感,只怕伤感不了呢",旁批:
后百十回黛玉之泪,总不能出此二语。
周汝昌认为这是唯一的一次直截指明全书"百十回"──八十回加"后三十回"──与第二回回前总批的约计不一样(载一九七六年六月二十三日大公报)。他忽略了第二十五回畸笏的眉批。虽然文言的数目字常抹去零头,"全部百十回"似乎不能简称"全部百回"。
在第三回称后文为"后百十回",此处的"百十回"类似"众里寻他千百度"的"千百度",与"仪态万千"、"感慨万千"的"万千";"百十"严格的说来也就是"几十上百回"。
第四十二回回前总批内有:"今书至三十八回时已过三分之一有余,"作批的时候此回还是第三十八回。一百回的三分之一是三十三回,到了第三十八回是"已过三分之一有余"。倘是一百另十回,三分之一是三十六七回,到了第三十八回正过了三分之一。
书中七十回后开始写贫穷,第七十二、七十四、七十五回都有荣府捉襟见肘的事。第七十一回贾母做寿,提起甄家的寿礼,庚本批注内有:"盖真事欲显,假事将尽。"第四十四回批凤姐生日:"一部书中,若一个一个只管写过生日,复成何文哉?故起用宝钗,盛用阿凤,终用贾母。"宝钗生日在第二十二回。可见第七十一回是个分水岭,此后盛筵难再了。"后三十回"是与前七十回相对而言的。
"后三十回"这名词来自第二十一回回前总批。此回的总批是补录的,内引"有客题红楼梦一律",显然是一七五四本前"红楼梦"时期的旧批。那时候还没有八十回之说。八十回本始自一七六本,"庚辰秋月定本"。
脂批只提起过"后三十回"一次,"后数十回"两次,但是不止一次提起"后回"的内容。第二十三回宝玉到贾政房中听了训话出来,"刚至穿堂门前",庚、戚本批注:"妙,这便是凤姐扫雪拾玉处,一丝不乱。"这穿堂门位置在贾政与贾母处之间。贾政的院子比贾母处还要"轩昂壮丽,是正紧正内室。"(第三回)宝黛入园前虽已分房,仍旧跟着贾母住,所以宝玉回去经过这道门。凤姐的院子就在穿堂旁边(第三回),因此穷了下来之后亲自在穿堂门前扫雪。
曹家在南京任上抄没的时候,继任隋赫德奏折上说:"曹俯家属蒙恩谕少留房屋,以资养赡;今其家属不久回京,奴才应将在京房屋人口酌量拨给。""在京房屋人口"是曹俯在京中的房产奴仆,显然也已经查抄了。如果书中也写皇恩浩荡,查抄后发还一些房屋,决不会是府内房屋,否则旧主人还在,十分碍眼,使新主人非常感到不便。即使在府中拨一所闲房如梨香院给贾家住,也不会是这穿堂附近的心脏地带,邻近"正紧正内室"。因此凤姐在穿堂门前扫雪的时候,仍旧是他们独住全宅。荣府宅第并未抄没。
第七十七回逐晴雯,王夫人说宝玉:"暂且挨过今年,明年一并给我仍旧搬出去心净",因为今年不宜迁移。庚本句下长批内有:"若无此一番更变,不独终无散场之局,且亦大不近乎情理。"因为宝玉大了,还跟姊妹们住在园中,不近情理。"散场"是因为宝玉迁出大观园,不出园就"终无散场之局",可见后文没有抄家。当然出了事,很快的穷了下来,但是与"散场"无关。
明年迁出,过了年大概总要过了正月才搬,离这时候──中秋后──还有五六个月。第七十九回宝玉刚听香菱讲起薛蟠喜讯后就病了,病了一个月才渐渐痊愈,大夫叫他多养息,过了百日才准出门,五六十日后就急了,薛蟠娶亲也不能去。因此薛蟠结婚约在三个月后。夏金桂会操纵丈夫,"两月之后,便觉薛蟠的气焰渐次矮了下去"(第七十九回)。金桂利用宝蟾离间香菱,"半月光景,忽又装起病来"(第八十回)。这是婚后两三个月。合计正是五六个月。八十回后就该写宝玉出园了。
太虚幻境关于探春的曲词全文如下:
(分骨肉)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命,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探春远嫁,当在贾家获罪前。她唯一不放心的是父母太想念她。如果已经出了事,她劝他们看开些,"穷通皆有命",未免残忍。"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倒像是叫他们不要找她帮忙。第七十七回回末王夫人因为"近日家中多故,且又有官媒婆来求说探春等事,心绪甚繁。"大概一过八十回,也就快了。
第七十八回又点了一笔:"且接连有媒人来求亲,大约园中之人不久就要散的了。"此处宝玉刚发现宝钗搬出园去了,对于他是个大打击,"心下因想天地间竟有这样无情的事。"第六十三回"占花名儿"酒令,宝钗抽到牡丹,签诗是"任是无情也动人"。情榜上宝钗的评语内一定有"无情"二字。宝钗出园,固然是为了抄检不便抄亲戚家,所以她避嫌疑搬出去了,但是抄检也是为了园中出了丑闻,她爱惜名声,所以走了。
明义"题红楼梦"诗关于黛玉之死的一首如下:
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知。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沉痼续红丝?
末两句表示得很清楚,黛玉死的时候宝玉还没有结婚或定亲。
黛玉不死,还不能构成散场的局面,因为宝玉虽然搬出园去了,宝黛跟贾母吃饭,还是天天见面。所以黛玉之死也应在贾家出事前。
看来百回"红楼梦"的高潮是散场。等到贾家获罪,宝玉像在第十六回元春晋封,家里十分热闹得意的时候"独他一个视有若无,毫不曾介意",多少有点这种惘惘的心不在焉。
散场是时间的悲剧,少年时代一过,就被逐出伊甸园。家中发生变故,已经是发生在庸俗黯淡的成人的世界里。而那天经地义顺理成章的仕途基业竟不堪一击,这样靠不住。看穿了之后宝玉终于出家,履行从前对黛玉的看似靠不住的誓言。
第四十五回蘅芜院的一个婆子告诉黛玉园中值夜赌钱,"一关了园门,就该上场了。"庚本有脂砚一条长批:"几句闲话,将潭潭大宅夜间所有之事描写一尽。虽偌大一园,且值秋冬之夜,岂不寥落哉?今用老妪数语,更写得每夜深人定之后,各处灯光灿烂,人簇集,柳陌之上,花巷之中,或提灯同酒,或寒月烹茶者,竟仍有络绎人迹不绝,不但不见寥落,且觉更甚于日间繁华矣。此是大宅妙景,不可不写出。又伏下后文,且又趁出后文之冷落。""伏下后文"是第七十三回聚赌事发。衬出"后文之冷落"是宝玉出园"散场"后,还是贾家出事后?
宝钗宝玉先后迁出,迎春探春嫁后,黛玉死后,剩下李纨惜春一定也要搬出去了。但是园子即使空关着,还是需要不止一处有人值夜,夜间来来往往照样热闹。"后文之冷落"只能是奴仆星散后。可见荣府败落了仍住原址,"偌大一园"无人照管。
第七十五回回目"赏中秋新词得佳谶",指席上贾赦盛赞贾环的中秋诗有侯门气概,"将来这世袭的前程定跑不了你袭呢!"
贾政听说,忙劝道:"不过他胡诌如此,那里就论到后事了。"说着便斟上酒,又行了一回令。
句下批注:"便又轻轻抹去也。"可见贾赦一语成谶,死后贾环越过贾琏宝玉头上,袭荣国公世职。
下一回贾赦回去的时候"被石头跘了一下,"扭了筋,是个不祥之兆。尤氏在席上提起她孝服未满,贾母说:"可怜你公公转眼已是二年多了。"(全抄本。庚本缺"转眼"二字。)有批注:"不是算贾敬,却是算赦死期也。"
两年后贾赦死的时候,显然荣国公世职尚在。倘是像续书里一样革去世职,后又开复,由贾政袭职,那就轮不到下一代继承,因为书中并没有贾政死亡的暗示。倘若抄没,不会不革去世职。这是没抄家的又一证。
当然,这都是百回"红楼梦"里的情节。今本只有八十回,还没写到贾家败落,但是我们知道后文有抄家,因为秦氏托梦警告家产要"入官",探春又说抄检大观园是抄家的预兆,甄家是前车之鉴。
一七五四本改去第五十八回元妃之死,因此元妃托梦改为秦氏托梦,在第十三回。但是此回是一七五五年诗联期改写的,所以回末"且听下回分解"句下又加了一对诗句作结。一七六二年又再改写,删去"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因此一七五五年是添写秦氏托梦。一七五四本删去元妃托梦后,显然没有托梦一场。元妃托梦,应当没有产业入官的话,因为后文荣府宅第无恙。
第七十四回探春预言抄园是抄家之兆,也与百回"红楼梦"后文冲突,只能是后加的。
一七五四本改到第七十一回,所以回末没有"下回分解"之类的套语。第七十二回贾环的恋人是彩霞。彩霞原名彩云,一七五四本改彩霞。显然一七五四本也改到了第七十二回。此回贾琏与林之孝的谈话,只说贾政贾珍与贾雨村亲近,而不提贾赦,可见还没有石呆子案这件事。贾赦贾雨村的石呆子案是一七五六年春添写的。第七十二回当是一七五四本将彩云一律改彩霞,只消在回首批一句,指示抄手,所以回末形式不受影响,仍旧有"要知端的,且听下回分解"。
庚本第七十四回有两个""字。"逛"字写作""是一七五四本的特征,也是一七五四本改到这里的迹象。第一个""字在王夫人凤姐谈话的开端。
柳五儿自第六十回出场,就有赵姨娘的一个内侄钱槐求亲不遂,"发恨定要弄取成配,方了此愿。"下一回她为了茯苓霜玫瑰露,涉嫌偷窃,被扣留了一夜。第六十二回宝玉房里的丫头小燕去传命叫五儿进来当差,下一回她告诉宝玉五儿那次被扣押气病了。她本来怯弱多病。第七十回开始:
宝玉因冷遁了柳湘莲,剑刎了尤小妹,金逝了尤二姐,气病了柳五儿,连连接接,闲愁胡恨,一重不了又一重,弄的情色若痴,言语常乱,似染怔忡之症。
第七十三回园中值夜的女仆聚赌,三个大头家内有柳家的之妹。"贾母便命将为首的每人四十大板撵出,总不许再入。"第七十四回园中与柳家的不睦的检举她是妹子后台,凤姐也告诉平儿有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