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小说网 www.51xsw.com,后宫(大清后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皇太极死了。死于心肌梗塞。享年五十二岁。
太医含含糊糊地说,这是由于房事用功太过的缘故,一时血气上涌,抵挡不住,遂使心悸而死。其死状,与当年的睿亲王妃如出一辙。
也有的说,皇太极这一向就有头昏晕眩的症状,并不是突然病发。不过是今儿在睿亲王府喝了酒,原本兴奋太过,几下里凑成一处,遂使血气奔涌不调而致命。
总而言之,皇上驾崩了,在史书上留了一笔“无疾而终”并在庄妃的床上,以自己生命的终结完成了这女人后宫争宠战最后的胜利。
最完美的胜利——皇太极死在她的床上,还有谁能比她更彻底地拥有他呢?
男人的身体,男人的生命,还有,男人全部的思想与爱恨——他在生命最终念着她的名字死去,念得切齿铭心,无论,那是不是为了爱。
后宫嫔妃哭得死去活来,那哭声中的意义复杂非常,有嫉妒,有惊慌,有真正的伤心,也有虚浮的窃喜——改朝换代的时候到了,谁知道谁会登基,谁知道谁会得势,谁知道谁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呢?
豪格之母、继妃乌拉纳喇氏的身份忽然前所未有地重要起来,东西侧宫妃子一天三遍地前往请安,聚会得比五宫尤频。人们纷纷议论:自古至今,皇上死了,都是太子继位。皇太极虽然没有立过储君,可是长者为尊,豪格自是理所当然的太子呀。
她们的猜测倒也不是空穴来风,前朝关于豪格继位的传言的确风传日盛,尤其以两黄旗为首,都歃血盟誓:认为豪格是先皇的大贝勒,又是战绩彪炳的肃亲王,历年来南征北战,功绩赫赫,由他继承帝位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并打出了“父死子继,立嫡立长”的旗号来,拥肃亲王豪格为帝;
但是两红旗的将士一致提出:早在奴尔哈赤时期,代善就曾一度摄政,如今非常时期,非德高望重的礼亲王不足以服众;
阿济格与多铎则带领两白旗强烈声援他们的兄弟多尔衮:当年奴尔哈赤临死,曾遗命大贝勒代善继位,而后传给多尔衮,却被皇太极夺了先机。如今皇太极驾崩,帝位难道不该还给多尔衮吗?
这种说法也得到了代善本人的赞同。他在这个多事之秋里不避嫌疑,私访睿亲王府,禀烛夜话,老泪纵横:“多尔衮,我欠你母亲一个人情,十几年来,这件事一直耿耿于怀,让我不能安心。况且,当年先帝驾崩,也曾经命我继位,等你年长后再传位于你,现在,你既然有意夺回王位,我自当全力扶持,与你共进退,以慰你母亲在天之灵。”
帝位之争渐渐升级,索性连奴尔哈赤时期的疑案也一并被重新翻出来,大福晋的惨死被人一再提起,皇太极与小福晋德因泽矫旨另诏窜位登基的隐秘也揭穿了,这叫两黄旗的人怒不可当,纷纷指责两白旗对先皇不敬。
然而到了这种时候,谁又顾及得到敬与不敬这样的小事呢?倘若多尔衮登了基,他就是天之骄子,又需要敬谁去?
黄旗的人因此意识到,如果真是多尔衮登基,那么首先发难的一定是自己人。多尔衮已经恨死了皇太极亲领的两黄旗,他已俯首称臣这么多年,一旦得势,怎么可能饶过自己呢?
这已经不是帝位之争,而是生死之战。两黄旗的人因此更坚定了拥戴豪格的心,口口声声要辅佐皇太极的正宗嫡系登基,而决不许皇权旁落。他们看得清楚,礼亲王代善已经一面倒地站在了多尔衮那边,他虽已年迈,但是资历老、地位高,手中仍握有两红旗的实力,他的支持与反对可以直接左右事态的发展。单以两黄旗的力量是不足以与多尔衮抗衡的,他们要想继位,必还得争取更多的声音,同等的支持,那就两蓝旗。镶蓝旗主郑亲王济尔哈朗是努尔哈赤的侄子,虽然他不是皇位的有力竞争者,但他的向背却对各派系有着重大影响,也是惟一能与礼亲王代善同重量级的人物。因此豪格与他的亲信,在这段日子里频频私访郑亲王府,忙得夜以继日。
按照朝规,初十日一天,王公大臣俱持斋戒,诸王率固山额真每早往灵堂哭临一次,凡此七日,十三日之内举国禁止屠宰。然而这些都只是一个形式,诸旗主亲王最关心的,仍然是帝位之争,而争论的焦点,渐渐集中在大贝勒豪格和十四爷多尔衮身上,双方旗鼓相当,各不相让,渐成水火。
一场八旗混战势在必行,一触即发。
然而就在这个晚上,庄妃大玉儿又一次锦衣夜行,偷偷潜入了睿亲王府。没有丝毫寒暄过渡,她只用一句话就击败了多尔衮:
“不要争位,把皇位让给福临吧,他是你的儿子!”
无啻于焦雷炸耳,多尔衮被击得晕了,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你说什么?”
“福临,是你的儿子!”大玉儿一字一句,不容置疑“多尔衮,你算一算日子,福临是你的儿子!我是在怀了他之后才邀请皇太极临幸的,就是为了掩盖怀孕的事实。”
多尔衮不能相信。可是又不能不信。他想起了那年端午朝堂上代善的代妃上疏,他听说过那份奏章,当时已经猜出是大玉儿的手笔,只是不明白她为什么要这样志在必得地争宠邀恩。记得后来他当面问过她的,可是她笑而不答,只神秘地说将来会让他知道的。
原来事实是这样。她所以那么苦心竭虑地求得皇上一夕之恩是因为她怀孕了,怀了自己的儿子福临!自己有儿子了,那就是九阿哥福临!福临是自己的儿子!自己亲生的儿子!
多尔衮渐渐从震惊中清醒过来,接着喜悦之情就像波浪般地一浪接一浪地奔涌而来,他抱住大玉儿叫道:“你说的是真的?福临是我的儿子?是你给我生的?”
大玉儿幸福地笑着,重重地点头:“是的,是我们的儿子!他长大了,就要当上皇上了!”
他要当皇上?多尔衮冷静下来,迟疑地看着大玉儿:“你要我拥福临当皇上?”
“是的,这是最好的办法,也是最可行的办法!”庄妃一字一句地分析给他听“如果你坚持要当皇上,虽然不一定不可能,但是两黄旗的人决不会轻易罢手,结果势必两败俱伤。然而如果你推福儿做皇上,他也是皇太极嫡子,那么两黄旗的人就无由反对。代善的两红旗是你这边儿的人,当然也不会反对;而我已经求准了姑姑,届时她会站出来说话,下懿旨立福临为帝的,虽然她已是先皇之后,然而到底也有些份量,何况我们科尔沁家族的人也不会等闲观之,这样,方方面面都没有足够的理由来反对福临登基,帝位之争便可以兵不血刃地解决,岂不为美?”
然而多尔衮仍然迟疑:“你说的不是没有道理,但是我苦苦争战这么多年,难道是为了拱手让人吗?福临即使是我的儿子,但是他现在这么小,又怎么能服众望?”
“这个更简单了。”庄妃轻松地说“就是因为他小,你扶他才等于立自己呀。我已经替你筹划好了,届时你只要自动提出拥福临为帝,自己愿意摄政辅佐,自然不会有人反对。那么实际的政权仍是在你手中。谁当皇帝又有什么不同呢?如果你怕众人不同意,不妨再立一位佐政大臣与你并肩,一则可以争取多一位援助,二则也可以堵众人攸攸之口。”
多尔衮微微心动:“那便是济尔哈朗最合适。他是镶蓝旗主,如果我立他出来,那么两蓝旗便也可为我们所用。有这六旗支持,还怕那豪格做什么?”
庄妃笑道:“不止是六旗。两黄旗的口号是立嫡为继,可是福临也是嫡系呀,而且豪格之母只是继妃,我却是西宫侧妃,所以福临的年龄虽小,又无战功,但是出身却远比豪格高贵,只要立福临为帝,两黄旗也就没有反对的理由了。所以,你是八旗在握,必胜无疑。”
多尔衮点头沉吟,一时无语。
庄妃见他已经动摇,遂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更加知己说道:“多尔衮,今儿既然什么都告诉你了,我便彻底跟你说吧,你知道皇上是怎么死的?他是在你这里做客,看到了我送你的诗帕,窥破了你我的事,要回去同我算账呢。我自己的性命是不顾的,既然跟了你,便早晚等着这一天了;但是我不能不顾你的性命,为了不叫他有机会跟你发难,我便在参汤里下了让人心跳加疾加速的药,这才”说罢故做惊惶状,拿帕子掩了面哭泣。
多尔衮见那帕子正是她旧日私自送给自己的那条,前些日子忽然不见了,还曾到处找寻过呢。细想起来,正是皇太极暴毙那是失踪的,自然是被他拿了去质问大玉儿了。如此说来,自己和大玉儿的事情已经暴露,若不是大玉儿当机立断,自己的这颗大好头颅还在不在颈子上都很难说了。思想至此,更无迟疑,决然道:“玉儿,你这样为我出生入死,不惜杀主保我性命,我还有什么可怀疑的?福临是我的儿子,他登基也就是我登基,他称帝也就是我称帝。既然你什么都想到了,我便依你,明天朝堂之上,只须如此这般,皇位江山,便是你我二人的了!”
八月十四日,议政王会议于崇政殿前继续召开,这已是争位议事的第五天。
大殿之上,握有旗主头衔的七位亲王——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肃亲王豪格、武英郡王阿济格、豫亲王多铎、以及多罗郡王阿达礼按品分坐,各执己见。
而七人之中,自是豪格与多尔衮的名字被最频繁地提起,而其中最为德高望重的当属礼亲王代善与济尔哈朗,两人偏又各有所倾,不肯同声同气。
大殿之外,两黄旗与两白旗的兵士剑拔弩张,将大殿守得水泄不通,只等一声令下,即以武力夺权。
风雷隐隐,刀光烁烁,一场厮杀在所难免。
然而就在这时,忽然一声娇啼,庄妃大玉儿浑身缟素自内殿奔出,冲入朝堂,跪在群臣面前,泪下如雨,颤如梨花,痛哭请求:“各位王爷,各位额真,请允许我、博尔济吉特氏以死殉主,跟随皇上。”
她说:“我是皇上的宠妃,皇上深爱之人,皇上既死,我理应追随皇上于地下,永侍皇上身边。”
口口声声,一句一个皇上,是求告,更是示威。
所有的人都被这出乎意料的一幕给惊呆了。惟有多尔衮首先站出来反对:“万万不可,这两年来,庄妃娘娘陪侍皇上左右,兢兢业业,克己自持。皇上与我们兄弟闲谈时,每每说有庄妃陪伴批阅奏章,神清气爽,事半功倍,并且特许庄妃与闻朝政。如今皇上驾崩,新帝推选在即,正是用着娘娘的时候,焉能轻谈牺牲?”
接着众大臣也纷纷清醒过来,连声劝慰:“九阿哥年纪尚幼,皇上在天有灵,也是不忍心看你母子生生分离的。”
庄妃跪在地上,哭了又哭,谢了又谢,将额头在青砖石上磕出血来,可是她的心底在笑。以退为进,她又胜一招,胜得相当光彩。
而且,她以这种鲜明的方式让所有的臣子都注意到了她,认识了她,并且同时省起,她有一个儿子叫福临。福临,也是皇上的嫡子呀,也同样有着皇位继承权的呀。
而且,她的母亲是这样的娴淑贞烈,德才兼备,如果福临登基继位,庄妃是有能力担起辅佐幼帝这个责任的。
于是,就有正黄旗犹犹豫豫地开口了:“或者,九阿哥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继位人选。”
此言一出,众人先是一愣,只觉出乎意外,竟然一时无声。
又是多尔衮率先表态:“如果福临登基,我没话说,甘愿同郑亲王共任辅臣,为幼帝左膀右臂。待福临年长之后,再归政于王。”
济尔哈朗一愣,原本以为这里没自己什么事儿的,最多只是拥立豪格登基后可以偏着自己这方一点,如今却忽然冒出一个辅臣来,这样说来,倒是福临登基自己的实惠最大了,因为无论是代善、豪格、多尔衮还是多铎继位,都会独断专行,加强自己一旗的势力,可是福临只有六岁,他的登基只是一个形式,皇位等于仍然虚位以待,而自己既然做了辅臣,国家大事那是已经坐了一半交椅了,哪有不从之理,于是立刻表示:“睿亲王既有效忠之心,老臣当然无可退让,自当鼎力相助。”
两黄旗诸臣相顾,暗自盘算,无论是豪格还是福临,只要是皇太极嫡子继位,两黄旗就仍是天子自将之旗,地位显赫,遂也都嘻笑点头:“只要是先皇嫡子,我们一视同仁,理应报效。”
豪格自知大势已去,眼看着情况急转直下,因为太过出乎意外,反而一时想不出什么反驳的理由来,只好支吾点头:“皇弟登基,我无异议。”
至此、红、黄、蓝、白八旗再无异议。
丹墀之下,居然再无一个不同的声音。
历时五天五夜的皇位之争,竟这样戏剧性地得到了解决,在毫无先兆的情况下意外地达成了共识——六岁的九皇子福临登基,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为辅臣。
庄妃立在凤屏之后,露出胜利的笑容。
这就是她要的结果——出其不意,出奇制胜,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她熟读历史,不会不知道那著名的断腕太后的传说,辽太祖阿保机未立储君而猝逝,述律皇后自己上殿申请以身殉主,因其子年幼而被群臣劝阻,遂自断手腕入棺陪葬,以此感动了群臣,遂立幼子为帝,而述律被尊为太后。
现在,庄妃大玉儿重演了这一幕,一样地刚烈忠贞,一样地请殉不遂,一样地立子为帝。惟一的不同,是她才不肯断腕。
她不舍得,她也不需要。因为她有多尔衮。
她还要留着这双手抚摩她的情人、取悦摄政王殿下呢。
多尔衮没有辜负她的深情与厚意,更没有违背她的意志与心愿,他大度而决然地把帝位让给了幼皇福临,甘愿退居为摄政王,一锤定音。
丹墀之下,她刚才跪拜磕头的鲜血犹自殷然,似桃花,更似旌旗。
现在她明白先帝临死时吐出的那口鲜血像什么了,那一口溅在永福宫床帏上的桃花血迹,正是皇太极亲手授她的一面胜利之旗,更是玉玺的猩红朱泥!
“这是卤簿,这是法贺,这是伞盖、仪刀、弓矢、枪、殳戟,这是麾氅、幡幢、节钺、仗马,这是星御仗、引仗、吾仗、旗、瓜、静鞭、品级山”
次日午后,多尔衮亲自引着庄妃与九阿哥来到珍放朝仪的銮驾库房,一一指点与福临,说明名称及用途,以及行登基礼时皇上的行为规范。
满室里金碧辉煌,耀眼生花,福临一行答应,一行心中暗记。
这个记忆皇家仪仗的过程,也就是福临一点点接近金銮宝座的过程,每记住一样,他就在心里对自己说一遍:我要登基了,我要当皇上了。
当走出朝房的时候,他已经学会了用“朕”来称呼自己。
 ... -->>
皇太极死了。死于心肌梗塞。享年五十二岁。
太医含含糊糊地说,这是由于房事用功太过的缘故,一时血气上涌,抵挡不住,遂使心悸而死。其死状,与当年的睿亲王妃如出一辙。
也有的说,皇太极这一向就有头昏晕眩的症状,并不是突然病发。不过是今儿在睿亲王府喝了酒,原本兴奋太过,几下里凑成一处,遂使血气奔涌不调而致命。
总而言之,皇上驾崩了,在史书上留了一笔“无疾而终”并在庄妃的床上,以自己生命的终结完成了这女人后宫争宠战最后的胜利。
最完美的胜利——皇太极死在她的床上,还有谁能比她更彻底地拥有他呢?
男人的身体,男人的生命,还有,男人全部的思想与爱恨——他在生命最终念着她的名字死去,念得切齿铭心,无论,那是不是为了爱。
后宫嫔妃哭得死去活来,那哭声中的意义复杂非常,有嫉妒,有惊慌,有真正的伤心,也有虚浮的窃喜——改朝换代的时候到了,谁知道谁会登基,谁知道谁会得势,谁知道谁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呢?
豪格之母、继妃乌拉纳喇氏的身份忽然前所未有地重要起来,东西侧宫妃子一天三遍地前往请安,聚会得比五宫尤频。人们纷纷议论:自古至今,皇上死了,都是太子继位。皇太极虽然没有立过储君,可是长者为尊,豪格自是理所当然的太子呀。
她们的猜测倒也不是空穴来风,前朝关于豪格继位的传言的确风传日盛,尤其以两黄旗为首,都歃血盟誓:认为豪格是先皇的大贝勒,又是战绩彪炳的肃亲王,历年来南征北战,功绩赫赫,由他继承帝位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并打出了“父死子继,立嫡立长”的旗号来,拥肃亲王豪格为帝;
但是两红旗的将士一致提出:早在奴尔哈赤时期,代善就曾一度摄政,如今非常时期,非德高望重的礼亲王不足以服众;
阿济格与多铎则带领两白旗强烈声援他们的兄弟多尔衮:当年奴尔哈赤临死,曾遗命大贝勒代善继位,而后传给多尔衮,却被皇太极夺了先机。如今皇太极驾崩,帝位难道不该还给多尔衮吗?
这种说法也得到了代善本人的赞同。他在这个多事之秋里不避嫌疑,私访睿亲王府,禀烛夜话,老泪纵横:“多尔衮,我欠你母亲一个人情,十几年来,这件事一直耿耿于怀,让我不能安心。况且,当年先帝驾崩,也曾经命我继位,等你年长后再传位于你,现在,你既然有意夺回王位,我自当全力扶持,与你共进退,以慰你母亲在天之灵。”
帝位之争渐渐升级,索性连奴尔哈赤时期的疑案也一并被重新翻出来,大福晋的惨死被人一再提起,皇太极与小福晋德因泽矫旨另诏窜位登基的隐秘也揭穿了,这叫两黄旗的人怒不可当,纷纷指责两白旗对先皇不敬。
然而到了这种时候,谁又顾及得到敬与不敬这样的小事呢?倘若多尔衮登了基,他就是天之骄子,又需要敬谁去?
黄旗的人因此意识到,如果真是多尔衮登基,那么首先发难的一定是自己人。多尔衮已经恨死了皇太极亲领的两黄旗,他已俯首称臣这么多年,一旦得势,怎么可能饶过自己呢?
这已经不是帝位之争,而是生死之战。两黄旗的人因此更坚定了拥戴豪格的心,口口声声要辅佐皇太极的正宗嫡系登基,而决不许皇权旁落。他们看得清楚,礼亲王代善已经一面倒地站在了多尔衮那边,他虽已年迈,但是资历老、地位高,手中仍握有两红旗的实力,他的支持与反对可以直接左右事态的发展。单以两黄旗的力量是不足以与多尔衮抗衡的,他们要想继位,必还得争取更多的声音,同等的支持,那就两蓝旗。镶蓝旗主郑亲王济尔哈朗是努尔哈赤的侄子,虽然他不是皇位的有力竞争者,但他的向背却对各派系有着重大影响,也是惟一能与礼亲王代善同重量级的人物。因此豪格与他的亲信,在这段日子里频频私访郑亲王府,忙得夜以继日。
按照朝规,初十日一天,王公大臣俱持斋戒,诸王率固山额真每早往灵堂哭临一次,凡此七日,十三日之内举国禁止屠宰。然而这些都只是一个形式,诸旗主亲王最关心的,仍然是帝位之争,而争论的焦点,渐渐集中在大贝勒豪格和十四爷多尔衮身上,双方旗鼓相当,各不相让,渐成水火。
一场八旗混战势在必行,一触即发。
然而就在这个晚上,庄妃大玉儿又一次锦衣夜行,偷偷潜入了睿亲王府。没有丝毫寒暄过渡,她只用一句话就击败了多尔衮:
“不要争位,把皇位让给福临吧,他是你的儿子!”
无啻于焦雷炸耳,多尔衮被击得晕了,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你说什么?”
“福临,是你的儿子!”大玉儿一字一句,不容置疑“多尔衮,你算一算日子,福临是你的儿子!我是在怀了他之后才邀请皇太极临幸的,就是为了掩盖怀孕的事实。”
多尔衮不能相信。可是又不能不信。他想起了那年端午朝堂上代善的代妃上疏,他听说过那份奏章,当时已经猜出是大玉儿的手笔,只是不明白她为什么要这样志在必得地争宠邀恩。记得后来他当面问过她的,可是她笑而不答,只神秘地说将来会让他知道的。
原来事实是这样。她所以那么苦心竭虑地求得皇上一夕之恩是因为她怀孕了,怀了自己的儿子福临!自己有儿子了,那就是九阿哥福临!福临是自己的儿子!自己亲生的儿子!
多尔衮渐渐从震惊中清醒过来,接着喜悦之情就像波浪般地一浪接一浪地奔涌而来,他抱住大玉儿叫道:“你说的是真的?福临是我的儿子?是你给我生的?”
大玉儿幸福地笑着,重重地点头:“是的,是我们的儿子!他长大了,就要当上皇上了!”
他要当皇上?多尔衮冷静下来,迟疑地看着大玉儿:“你要我拥福临当皇上?”
“是的,这是最好的办法,也是最可行的办法!”庄妃一字一句地分析给他听“如果你坚持要当皇上,虽然不一定不可能,但是两黄旗的人决不会轻易罢手,结果势必两败俱伤。然而如果你推福儿做皇上,他也是皇太极嫡子,那么两黄旗的人就无由反对。代善的两红旗是你这边儿的人,当然也不会反对;而我已经求准了姑姑,届时她会站出来说话,下懿旨立福临为帝的,虽然她已是先皇之后,然而到底也有些份量,何况我们科尔沁家族的人也不会等闲观之,这样,方方面面都没有足够的理由来反对福临登基,帝位之争便可以兵不血刃地解决,岂不为美?”
然而多尔衮仍然迟疑:“你说的不是没有道理,但是我苦苦争战这么多年,难道是为了拱手让人吗?福临即使是我的儿子,但是他现在这么小,又怎么能服众望?”
“这个更简单了。”庄妃轻松地说“就是因为他小,你扶他才等于立自己呀。我已经替你筹划好了,届时你只要自动提出拥福临为帝,自己愿意摄政辅佐,自然不会有人反对。那么实际的政权仍是在你手中。谁当皇帝又有什么不同呢?如果你怕众人不同意,不妨再立一位佐政大臣与你并肩,一则可以争取多一位援助,二则也可以堵众人攸攸之口。”
多尔衮微微心动:“那便是济尔哈朗最合适。他是镶蓝旗主,如果我立他出来,那么两蓝旗便也可为我们所用。有这六旗支持,还怕那豪格做什么?”
庄妃笑道:“不止是六旗。两黄旗的口号是立嫡为继,可是福临也是嫡系呀,而且豪格之母只是继妃,我却是西宫侧妃,所以福临的年龄虽小,又无战功,但是出身却远比豪格高贵,只要立福临为帝,两黄旗也就没有反对的理由了。所以,你是八旗在握,必胜无疑。”
多尔衮点头沉吟,一时无语。
庄妃见他已经动摇,遂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更加知己说道:“多尔衮,今儿既然什么都告诉你了,我便彻底跟你说吧,你知道皇上是怎么死的?他是在你这里做客,看到了我送你的诗帕,窥破了你我的事,要回去同我算账呢。我自己的性命是不顾的,既然跟了你,便早晚等着这一天了;但是我不能不顾你的性命,为了不叫他有机会跟你发难,我便在参汤里下了让人心跳加疾加速的药,这才”说罢故做惊惶状,拿帕子掩了面哭泣。
多尔衮见那帕子正是她旧日私自送给自己的那条,前些日子忽然不见了,还曾到处找寻过呢。细想起来,正是皇太极暴毙那是失踪的,自然是被他拿了去质问大玉儿了。如此说来,自己和大玉儿的事情已经暴露,若不是大玉儿当机立断,自己的这颗大好头颅还在不在颈子上都很难说了。思想至此,更无迟疑,决然道:“玉儿,你这样为我出生入死,不惜杀主保我性命,我还有什么可怀疑的?福临是我的儿子,他登基也就是我登基,他称帝也就是我称帝。既然你什么都想到了,我便依你,明天朝堂之上,只须如此这般,皇位江山,便是你我二人的了!”
八月十四日,议政王会议于崇政殿前继续召开,这已是争位议事的第五天。
大殿之上,握有旗主头衔的七位亲王——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肃亲王豪格、武英郡王阿济格、豫亲王多铎、以及多罗郡王阿达礼按品分坐,各执己见。
而七人之中,自是豪格与多尔衮的名字被最频繁地提起,而其中最为德高望重的当属礼亲王代善与济尔哈朗,两人偏又各有所倾,不肯同声同气。
大殿之外,两黄旗与两白旗的兵士剑拔弩张,将大殿守得水泄不通,只等一声令下,即以武力夺权。
风雷隐隐,刀光烁烁,一场厮杀在所难免。
然而就在这时,忽然一声娇啼,庄妃大玉儿浑身缟素自内殿奔出,冲入朝堂,跪在群臣面前,泪下如雨,颤如梨花,痛哭请求:“各位王爷,各位额真,请允许我、博尔济吉特氏以死殉主,跟随皇上。”
她说:“我是皇上的宠妃,皇上深爱之人,皇上既死,我理应追随皇上于地下,永侍皇上身边。”
口口声声,一句一个皇上,是求告,更是示威。
所有的人都被这出乎意料的一幕给惊呆了。惟有多尔衮首先站出来反对:“万万不可,这两年来,庄妃娘娘陪侍皇上左右,兢兢业业,克己自持。皇上与我们兄弟闲谈时,每每说有庄妃陪伴批阅奏章,神清气爽,事半功倍,并且特许庄妃与闻朝政。如今皇上驾崩,新帝推选在即,正是用着娘娘的时候,焉能轻谈牺牲?”
接着众大臣也纷纷清醒过来,连声劝慰:“九阿哥年纪尚幼,皇上在天有灵,也是不忍心看你母子生生分离的。”
庄妃跪在地上,哭了又哭,谢了又谢,将额头在青砖石上磕出血来,可是她的心底在笑。以退为进,她又胜一招,胜得相当光彩。
而且,她以这种鲜明的方式让所有的臣子都注意到了她,认识了她,并且同时省起,她有一个儿子叫福临。福临,也是皇上的嫡子呀,也同样有着皇位继承权的呀。
而且,她的母亲是这样的娴淑贞烈,德才兼备,如果福临登基继位,庄妃是有能力担起辅佐幼帝这个责任的。
于是,就有正黄旗犹犹豫豫地开口了:“或者,九阿哥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继位人选。”
此言一出,众人先是一愣,只觉出乎意外,竟然一时无声。
又是多尔衮率先表态:“如果福临登基,我没话说,甘愿同郑亲王共任辅臣,为幼帝左膀右臂。待福临年长之后,再归政于王。”
济尔哈朗一愣,原本以为这里没自己什么事儿的,最多只是拥立豪格登基后可以偏着自己这方一点,如今却忽然冒出一个辅臣来,这样说来,倒是福临登基自己的实惠最大了,因为无论是代善、豪格、多尔衮还是多铎继位,都会独断专行,加强自己一旗的势力,可是福临只有六岁,他的登基只是一个形式,皇位等于仍然虚位以待,而自己既然做了辅臣,国家大事那是已经坐了一半交椅了,哪有不从之理,于是立刻表示:“睿亲王既有效忠之心,老臣当然无可退让,自当鼎力相助。”
两黄旗诸臣相顾,暗自盘算,无论是豪格还是福临,只要是皇太极嫡子继位,两黄旗就仍是天子自将之旗,地位显赫,遂也都嘻笑点头:“只要是先皇嫡子,我们一视同仁,理应报效。”
豪格自知大势已去,眼看着情况急转直下,因为太过出乎意外,反而一时想不出什么反驳的理由来,只好支吾点头:“皇弟登基,我无异议。”
至此、红、黄、蓝、白八旗再无异议。
丹墀之下,居然再无一个不同的声音。
历时五天五夜的皇位之争,竟这样戏剧性地得到了解决,在毫无先兆的情况下意外地达成了共识——六岁的九皇子福临登基,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为辅臣。
庄妃立在凤屏之后,露出胜利的笑容。
这就是她要的结果——出其不意,出奇制胜,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她熟读历史,不会不知道那著名的断腕太后的传说,辽太祖阿保机未立储君而猝逝,述律皇后自己上殿申请以身殉主,因其子年幼而被群臣劝阻,遂自断手腕入棺陪葬,以此感动了群臣,遂立幼子为帝,而述律被尊为太后。
现在,庄妃大玉儿重演了这一幕,一样地刚烈忠贞,一样地请殉不遂,一样地立子为帝。惟一的不同,是她才不肯断腕。
她不舍得,她也不需要。因为她有多尔衮。
她还要留着这双手抚摩她的情人、取悦摄政王殿下呢。
多尔衮没有辜负她的深情与厚意,更没有违背她的意志与心愿,他大度而决然地把帝位让给了幼皇福临,甘愿退居为摄政王,一锤定音。
丹墀之下,她刚才跪拜磕头的鲜血犹自殷然,似桃花,更似旌旗。
现在她明白先帝临死时吐出的那口鲜血像什么了,那一口溅在永福宫床帏上的桃花血迹,正是皇太极亲手授她的一面胜利之旗,更是玉玺的猩红朱泥!
“这是卤簿,这是法贺,这是伞盖、仪刀、弓矢、枪、殳戟,这是麾氅、幡幢、节钺、仗马,这是星御仗、引仗、吾仗、旗、瓜、静鞭、品级山”
次日午后,多尔衮亲自引着庄妃与九阿哥来到珍放朝仪的銮驾库房,一一指点与福临,说明名称及用途,以及行登基礼时皇上的行为规范。
满室里金碧辉煌,耀眼生花,福临一行答应,一行心中暗记。
这个记忆皇家仪仗的过程,也就是福临一点点接近金銮宝座的过程,每记住一样,他就在心里对自己说一遍:我要登基了,我要当皇上了。
当走出朝房的时候,他已经学会了用“朕”来称呼自己。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