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知道哦嘘是什么意思
冬雪方霁,阳光淡淡地映照在清冷潮湿的水泥地上,照在那些摊放着青花瓷、铜镜、玉器、碑拓、竹刻以及印有三四十年代摩登女郎月份牌的牛皮纸或塑料布上。
寒风沙沙卷起残叶,在空中旋转。
几只觅食的麻雀,倏忽飞落。
玉琅古玩市场直到中午时分仍人影寥落。
摊主有本地人,也有外地人。
一个操着河南口音的摊主,正与一个浙江人,高一声低一声地用夹杂着家乡话的普通话闲聊。
这些皮肤黝黑的摊主,别看他们其貌不扬,也没有读多少书,但从事了这个行业,对于中国历史年代的熟悉程度,决不比大学教授差。
假如与前来光顾的游客大谈雍正、康熙、乾隆和窑口、雕工,更是说得头头是道。
地摊上,有清花瓷、铜镜、老玉和脚炉漆盘之类,古意盎然。
而绘有三四十年代美女的月份牌和一幅幅水乡题材的水粉画、水墨画,悄然煽起人的怀旧意识。
龙大魁手里拎一只黑皮提包,踩着潮湿的枯枝残叶出现在地摊边,彳亍了一圈。
谁也不理睬他。
淘古董的多是闲人,都像他这样若无其事,似看非看。
故作矜持的摊主,也绝不会像卖罗卜青菜似的招徕客人,他们深谙“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的道理。
龙大魁似乎有些性急,径直走近最西头的摊位,打着哈哈道:
“阿陶,好久不见,生意兴隆啊!”
“哟,龙头,是你?真是千年难得虎瞌睡呀!”
阿陶斜睨了一眼,只管低头整理那些瓷器杂件,“你也出来拣漏?”
“不,我是特地来找你的。”
龙大魁压低了嗓音说,“有件好东西,想让你帮我过过眼。”
“哦,真的?”
阿陶抬起头来,脸上露出惊异的神色。
他本来长得精瘦,蹲在地上显得愈加委琐,但一双网着皱纹的乌黑的眼睛很锐利,射向龙大魁。
龙大魁不由分说把他拖到一边,背着人,拉开提包。
里边塞着一团旧报纸,打开就报纸,露出一只锦盒。
阿陶忍不住伸手,要将锦盒取出来,仔细看看里面的东西,却被龙大魁挡住了。
他不想有任何张扬。
这里人多嘴杂,一点小事都会弄得沸沸扬扬的。
他迅速把提包拉链拉上,附在阿陶的耳边轻声几句,想请阿陶去聚兴楼喝杯酒,驱驱寒,顺便把这件宝贝看看。
阿陶望望天,一脸滑稽相,夸张地说:
“今天西边没有出太阳呀!”
“咳,你不要大惊小怪,吃顿饭算什么!”
“算了吧,龙头,我还要做生意呐!”
“做生意,就不吃饭啦?”
阿陶曾经是龙大魁手下的工人。
几年前,万向金属材料厂转制成民营企业时,大魁让一大批工人买断工龄,自谋出路。
身为车间主任的阿陶,也是其中之一。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