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小说网 www.51xsw.com,武则天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上的些许灰尘,朝旁边的随从击掌吩咐道,现在好了,准备车马动身回京。被废的太子李贤自缢身死的消息于文明元年三月传回洛阳宫中,武后为次子贤的死讯哀哭不止,在贞观殿上武后含泪斥责丘神错领圣旨酿成恶果,在场的朝臣们在一边却噤若寒蝉,无人敢轻言丘神巴州之行的利弊得失。
几天后在宫城南侧的显福门进行了李贤的举哀仪式,文武百官排列于显福门左右两侧,以三声低泣和三声大哭抚慰死者的在天之灵,朝臣们遥想当年太子贤英武的仪态和不羁的微笑,已经是模糊不清了,仪式只是仪式而已,死者不在洛阳宫城,死者被草草葬埋于巴州荒凉的黄土之下,与追悼者本来就各处一界了。武后的怜子之情在李贤死后昭示于世人,庶人贤被追封为雍王,其妻室儿女接回洛阳宫中,而丘神以错领圣旨之过左迁为叠州刺史,这是世人皆知的太子贤故事的结局。也许是一个流水落花无可非议的结局。
天后武照
泰山封禅大典是高宗帝王生涯里最辉煌最美好的记忆,作为当年登临神岳的同行者,武后深知泰山封禅在高宗心中的位置,那是向普天生灵宣彰帝王功德的颂歌,在高山之顶俯瞰苍茫国土聆听百鸟啼啭是君临天下最为淋漓的体验,也是武后在洛阳宫之夜最具诗情的梦境之一,因此当永淳二年高宗欲往嵩山再度封禅时,武后露出会意的一笑。该封禅了,武后扳指计算着泰山封禅以来的匆匆流年,武后若有所思地说,十五年来国运昌盛百姓安泰,这是东岳神山的保佑和庇护,陛下如今再往嵩山封禅,上苍或许会再赐大唐十五年的太平盛世。但是十五年后的高宗已经是恶疾缠身弱不禁风了。十月秋高气爽的天气,天子圣驾仿照多年前封禅泰山时的仪式和行列,浩浩荡荡地离开洛阳宫,同行的武后注意到龙辇上的天子的仪容像风中落叶了无生气,她忧心忡忡地对太子哲说,嵩山路途并不遥远,只怕你父皇的病体不能勉强成行,路上随时准备歇驾停宿吧。
到了奉天宫,高宗的病症果然恶化,头痛欲裂几近失明。武后又召来太子哲说,封禅的人马看来要原路返回了,准备下诏将封禅大典推延至明年正月吧。武后面向奉天宫外的大片收割后的莜麦田叹息数声,她说,多好的天气,多好的封禅季节,可是我们得准备回宫了。
太子哲惊异于母后预测天子生命的先知先觉的能力,母后的所有忧虑后来都一一被事实所印证,他注意到母后手中常年捻转的那只紫檀木球,太子哲常常妄自猜想那是母后用以预知人事的神器。高宗皇帝果然就是在封禅途中一病不起的。御医秦鸣鹤大胆而独特的针灸泻血术曾经使高宗的双目恢复视觉,当时武后一手准备着刑杖一手准备着赏物。秦鸣鹤怀着忐忑的心情接受了武后赏赐的百匹彩帛,但他从皇后冷静的目光中感受到一种质疑,皇后不相信一根银针可以拯救高宗日益枯萎的生命,皇后其实不相信御医,只相信自己的判断。无论如何,你们要让天子龙体安然返宫。御医们记得皇后的命令强硬却又透出非凡的理性,皇后说,我不求起死回生的灵丹仙药,但要你们保证让天子陛下活着回宫。秦鸣鹤等四名御医后来免于责罚,是因为高宗没有像人们所忧虑的那样驾崩于驿路上。高宗回到了洛阳宫,但秦鸣鹤的神针对高宗的病入膏肓之躯已经无济于事了。十二月二十二日,北风呼啸之中人心浮动,百姓们踏着冰雪在洛阳宫前的街市上聚集或奔走,为了祈祷天子染疾之体早日康复,紊乱的令人眩晕的大唐年号再次更改,永淳二年改为弘道元年,更加令人躁动的是一个史无前例的消息,高宗天子将亲临洛阳宫正门则天门,向洛阳百姓宣读特赦天下的诏书。洛阳百姓们看见衰弱的面目浮肿的天子出现在则天门的门楼上,天子宣诏的声音细若游丝,淹没在臣民们虔诚的欢呼声潮里,百姓们无法清晰地看见天子脸颊驻留的回光返照之色,他们庆幸亲睹天子龙仪的这个瞬间,没有人预见到这个欢腾的节日般的冬日恰恰就是大唐第三代皇帝的驾崩之日。五天之后洛阳宫向天下发布皇帝大丧时,人们想起高宗驾崩当日在则天门亲宣特赦诏书的情节,无不为此唏嘘感叹,深居宫中的高宗是在最后一刻让洛阳百姓瞻仰了他的帝王之仪。高宗驾崩的时候天后紧紧握着他的手,天后泪流满面,目光迷离而苍凉,等到死者的手渐渐冰凉,天后放开了它们,以一袭白纱覆盖了她的发髻和整个脸部。天后在白纱丧饰后面睃视太子哲、殷王旦和御医宫人们,她说,天子陛下终于还是先我而去了,为什么不让我替天子陛下薨了呢?
太子哲和殷王搀扶着哀伤的母亲,他们的哭泣听来是单纯而又空洞的,与天后之哀的内容不尽相同。天子之薨亦如风吹残烛,风猛了,烛尽了,我们谁也留不住他。武后最后以喑哑的嗓音吩咐太子哲,节哀自珍吧,你该准备登基即位了。武后枯坐于高宗灵柩前守灵三个昼夜,其间未曾合眼休息,围观者无不为之动容,武后溺爱的太平公主跪地哀求母亲下榻时,武后说,我现在不能入睡,我在细想许多家国之事,你是不懂的,你的兄弟们也是不懂的,所以你们可以高枕无忧,我却必须在天子灵柩旁细细地想,该想的事太多了,我怎么能闭眼卧眠呢?后来身受天子临终之托的侍中裴炎前来晋劝天后时,天后突然大放悲声,她说,天子既去,社稷已在飘摇之中,大唐前程就仗持裴侍中你们这些亲臣了。侍中裴炎则以谦卑熨贴之语安抚着天后焦虑不安的情绪,微臣之力不值一提,侍中裴炎说,天子遗旨令微臣忠心辅佐太子,但朝政之舵还需圣明的天后把握左右,这是天子遗旨,这也是大唐永保太平盛世的保障,微臣对此坚信不移。天后在裴炎告退之后倚榻小憩了片刻,天后觉得极度疲惫,在灵堂充满青烟和安息浓香的空气中,天后闻见了遥远年代里的那个十四岁女孩身上的所有美妙而伤感的气味,紫檀幽香和胭脂蔻丹,孤衾清泪和鸾凤缠绵,宫中四十年何其漫长,一切恍若春秋一梦,梦醒已是华发初染心事苍茫。疲惫的天后在高宗的灵堂一侧倚榻小憩,似睡非睡间有泪水打湿她苍白的双颊。是年逾五旬的天后武照的泪,不是四十年前掖庭宫里那个武才人的泪了。
上的些许灰尘,朝旁边的随从击掌吩咐道,现在好了,准备车马动身回京。被废的太子李贤自缢身死的消息于文明元年三月传回洛阳宫中,武后为次子贤的死讯哀哭不止,在贞观殿上武后含泪斥责丘神错领圣旨酿成恶果,在场的朝臣们在一边却噤若寒蝉,无人敢轻言丘神巴州之行的利弊得失。
几天后在宫城南侧的显福门进行了李贤的举哀仪式,文武百官排列于显福门左右两侧,以三声低泣和三声大哭抚慰死者的在天之灵,朝臣们遥想当年太子贤英武的仪态和不羁的微笑,已经是模糊不清了,仪式只是仪式而已,死者不在洛阳宫城,死者被草草葬埋于巴州荒凉的黄土之下,与追悼者本来就各处一界了。武后的怜子之情在李贤死后昭示于世人,庶人贤被追封为雍王,其妻室儿女接回洛阳宫中,而丘神以错领圣旨之过左迁为叠州刺史,这是世人皆知的太子贤故事的结局。也许是一个流水落花无可非议的结局。
天后武照
泰山封禅大典是高宗帝王生涯里最辉煌最美好的记忆,作为当年登临神岳的同行者,武后深知泰山封禅在高宗心中的位置,那是向普天生灵宣彰帝王功德的颂歌,在高山之顶俯瞰苍茫国土聆听百鸟啼啭是君临天下最为淋漓的体验,也是武后在洛阳宫之夜最具诗情的梦境之一,因此当永淳二年高宗欲往嵩山再度封禅时,武后露出会意的一笑。该封禅了,武后扳指计算着泰山封禅以来的匆匆流年,武后若有所思地说,十五年来国运昌盛百姓安泰,这是东岳神山的保佑和庇护,陛下如今再往嵩山封禅,上苍或许会再赐大唐十五年的太平盛世。但是十五年后的高宗已经是恶疾缠身弱不禁风了。十月秋高气爽的天气,天子圣驾仿照多年前封禅泰山时的仪式和行列,浩浩荡荡地离开洛阳宫,同行的武后注意到龙辇上的天子的仪容像风中落叶了无生气,她忧心忡忡地对太子哲说,嵩山路途并不遥远,只怕你父皇的病体不能勉强成行,路上随时准备歇驾停宿吧。
到了奉天宫,高宗的病症果然恶化,头痛欲裂几近失明。武后又召来太子哲说,封禅的人马看来要原路返回了,准备下诏将封禅大典推延至明年正月吧。武后面向奉天宫外的大片收割后的莜麦田叹息数声,她说,多好的天气,多好的封禅季节,可是我们得准备回宫了。
太子哲惊异于母后预测天子生命的先知先觉的能力,母后的所有忧虑后来都一一被事实所印证,他注意到母后手中常年捻转的那只紫檀木球,太子哲常常妄自猜想那是母后用以预知人事的神器。高宗皇帝果然就是在封禅途中一病不起的。御医秦鸣鹤大胆而独特的针灸泻血术曾经使高宗的双目恢复视觉,当时武后一手准备着刑杖一手准备着赏物。秦鸣鹤怀着忐忑的心情接受了武后赏赐的百匹彩帛,但他从皇后冷静的目光中感受到一种质疑,皇后不相信一根银针可以拯救高宗日益枯萎的生命,皇后其实不相信御医,只相信自己的判断。无论如何,你们要让天子龙体安然返宫。御医们记得皇后的命令强硬却又透出非凡的理性,皇后说,我不求起死回生的灵丹仙药,但要你们保证让天子陛下活着回宫。秦鸣鹤等四名御医后来免于责罚,是因为高宗没有像人们所忧虑的那样驾崩于驿路上。高宗回到了洛阳宫,但秦鸣鹤的神针对高宗的病入膏肓之躯已经无济于事了。十二月二十二日,北风呼啸之中人心浮动,百姓们踏着冰雪在洛阳宫前的街市上聚集或奔走,为了祈祷天子染疾之体早日康复,紊乱的令人眩晕的大唐年号再次更改,永淳二年改为弘道元年,更加令人躁动的是一个史无前例的消息,高宗天子将亲临洛阳宫正门则天门,向洛阳百姓宣读特赦天下的诏书。洛阳百姓们看见衰弱的面目浮肿的天子出现在则天门的门楼上,天子宣诏的声音细若游丝,淹没在臣民们虔诚的欢呼声潮里,百姓们无法清晰地看见天子脸颊驻留的回光返照之色,他们庆幸亲睹天子龙仪的这个瞬间,没有人预见到这个欢腾的节日般的冬日恰恰就是大唐第三代皇帝的驾崩之日。五天之后洛阳宫向天下发布皇帝大丧时,人们想起高宗驾崩当日在则天门亲宣特赦诏书的情节,无不为此唏嘘感叹,深居宫中的高宗是在最后一刻让洛阳百姓瞻仰了他的帝王之仪。高宗驾崩的时候天后紧紧握着他的手,天后泪流满面,目光迷离而苍凉,等到死者的手渐渐冰凉,天后放开了它们,以一袭白纱覆盖了她的发髻和整个脸部。天后在白纱丧饰后面睃视太子哲、殷王旦和御医宫人们,她说,天子陛下终于还是先我而去了,为什么不让我替天子陛下薨了呢?
太子哲和殷王搀扶着哀伤的母亲,他们的哭泣听来是单纯而又空洞的,与天后之哀的内容不尽相同。天子之薨亦如风吹残烛,风猛了,烛尽了,我们谁也留不住他。武后最后以喑哑的嗓音吩咐太子哲,节哀自珍吧,你该准备登基即位了。武后枯坐于高宗灵柩前守灵三个昼夜,其间未曾合眼休息,围观者无不为之动容,武后溺爱的太平公主跪地哀求母亲下榻时,武后说,我现在不能入睡,我在细想许多家国之事,你是不懂的,你的兄弟们也是不懂的,所以你们可以高枕无忧,我却必须在天子灵柩旁细细地想,该想的事太多了,我怎么能闭眼卧眠呢?后来身受天子临终之托的侍中裴炎前来晋劝天后时,天后突然大放悲声,她说,天子既去,社稷已在飘摇之中,大唐前程就仗持裴侍中你们这些亲臣了。侍中裴炎则以谦卑熨贴之语安抚着天后焦虑不安的情绪,微臣之力不值一提,侍中裴炎说,天子遗旨令微臣忠心辅佐太子,但朝政之舵还需圣明的天后把握左右,这是天子遗旨,这也是大唐永保太平盛世的保障,微臣对此坚信不移。天后在裴炎告退之后倚榻小憩了片刻,天后觉得极度疲惫,在灵堂充满青烟和安息浓香的空气中,天后闻见了遥远年代里的那个十四岁女孩身上的所有美妙而伤感的气味,紫檀幽香和胭脂蔻丹,孤衾清泪和鸾凤缠绵,宫中四十年何其漫长,一切恍若春秋一梦,梦醒已是华发初染心事苍茫。疲惫的天后在高宗的灵堂一侧倚榻小憩,似睡非睡间有泪水打湿她苍白的双颊。是年逾五旬的天后武照的泪,不是四十年前掖庭宫里那个武才人的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