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小说网 www.51xsw.com,致一九七五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电话,她说你可能不记得我了,我是你母亲的同事,在昌平搞了一个戒毒所。她说她医科大学毕业在北医三院干了几年,后来辞职去了海南,现在是做的私营戒毒所。她让我有空去看看。我始终想不起来她是谁,说的是普通话,声音似曾相识,又像是完全陌生。她是个聪明的女人,她说你还是没想起我来吧,那你记得张英树张英敏吗?还有吕虹、陈黎明,这几个跟你年龄不相上下,都是医院子弟。你肯定记得张英树,她说。张英树就像一道闪电,他瞬间照亮了这个女人,我想了起来,她叫曾仰红,当年卫校毕业,到医院实习,还带我和张英敏下圭江河游过泳。二00四年十月,我和曾仰红约在王府井见面。三十年没见,我一眼就认出了她,除了略胖些,基本容颜未改。她衣着自然,穿着一双旅游鞋,没有任何矫饰,但我相信,她是一个人物,说得上是叱咤风云。她给我带了南方的水果,杨桃,大番石榴,芒果,都是南流镇常见的水果。我们说到了南流镇,医院、西门口、县委会,突然间就说到了张英树,她说张英树娶的老婆很犀利的,烫着满头小卷。
我没有说话。我看到过张英树和他满头小卷的妻子,一九九三年冬天,我站在南流县妇幼保健站的楼顶平台上看到了他们,那是我高中毕业后第一次看到他,我曾去过几次他家找张英敏,看到过他们年迈的父母,但一次都没有见到张英树。很多年来我一直没有忘记他,但从来遇不见他。他们家庭出身不好,地主成分,在六七十年代举步维艰。兄妹俩险些就没上成高中,英敏留了一级,辗转来到我们班,英树没能在南流城镇读高中,后来他到城镇附近的一个公社高中读了两年。
柳阿姨,他们的母亲,是我最佩服的女人,永远坚强乐观,永远自尊,她在家讲一口纯正的北京话,出门就在北京话里夹着南流话的某个词,听上去很古怪拗口,她就这样操着南腔北调跟南流镇上上下下的人打交道,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女人,她是怎样去跟公社下面的人交涉,让他的儿子读上高中的。她一生的英雄业绩之一,是改正兄妹俩的家庭出身。高中快毕业的时候,有一天,张英敏郑重其事地特意告诉我,她的家庭出身不是地主成分,已经改过来了,是中农成分。她说当初她爸爸稀里糊涂,在部队,组织上问他是什么出身,他说不知道,又问他家里有什么财产,他说有几间房子,组织上觉得他既然有几间房,就算有财产了,于是定了地主成分。她爸爸实在糊涂,不知道这是天大的事情。柳阿姨知道,这件事情不改过来,英敏英树将永无出头之日,她只身一人,长途跋涉,去到江苏农村老张的老家,疏通各种关系,到底开出了书面证明。因为有柳阿姨,英敏英树身心健康,性格完好。
一九九三年冬天,我在南流县妇幼保健站楼顶平台上看到了张英树,七岁以后我就很少看见他。一九七一年,我十二岁,从沙街搬到医院宿舍,防疫站、妇幼保健站、医院三家合并。我常常到张英敏家看书,我从家里出来,走过操场,穿过旧产科门前的空地,那里枇杷树和苦楝树枝叶映掩,然后到前面的院子,穿过放着乒乓球桌的过厅,在那棵大芒果树的右边,就是张英敏家。她家只有一间屋子,收拾得很干净。我有时会在她家看一整天书,但一整天都看不见英树。
他会炒菜,我见过很多次,就在他家门口的过道上,放了一只炉子,他把烧残的蜂窝煤用火钳夹出来,再把新的蜂窝煤夹进去,我觉得他的动作很好看。他在烧得冒烟的铁镬里倒上油,吱的一声响,放上了姜末,嚓啦一下,倒进了切好的菜。他把镬铲炒得咣咣响,手势娴熟,热火朝天。我见过他做芥兰炒腊肉,西红柿炒鸡蛋,炒卷心菜,韭菜炒鸭蛋,每一种菜,它们的香味进入我的五脏六腑,长久地停留在那里。十二岁,我一直希望有一天能吃上张英树做的菜,但我至今也没有等到机会。他在过道里炒菜,他专注,英俊,只有十五岁。
我在平台上看他,那时他应该是三十八岁,他住在医院的旧留医部,医院的宿舍,他在洗衣服,他在水龙头旁接一桶水拎到洗衣台跟前,他的妻子站在一旁,一幅很家常的图景,他理着平头,有些发胖,但仍算得上匀称。他洗的是被套,夫妻两人齐心协力,一人拧一头。我一直看到他们把被子洗完晾好。我没有想到要去找他,只有一墙之隔,我下楼,出一个大门,再进另一个大门,最多五分钟,就能站在他的面前。张英树,他还记得我吗?
我没有去。
我在七岁的时候为自己找到的第一个白马王子,就这样失掉了。他近在咫尺,但已远隔千里万里。
电话,她说你可能不记得我了,我是你母亲的同事,在昌平搞了一个戒毒所。她说她医科大学毕业在北医三院干了几年,后来辞职去了海南,现在是做的私营戒毒所。她让我有空去看看。我始终想不起来她是谁,说的是普通话,声音似曾相识,又像是完全陌生。她是个聪明的女人,她说你还是没想起我来吧,那你记得张英树张英敏吗?还有吕虹、陈黎明,这几个跟你年龄不相上下,都是医院子弟。你肯定记得张英树,她说。张英树就像一道闪电,他瞬间照亮了这个女人,我想了起来,她叫曾仰红,当年卫校毕业,到医院实习,还带我和张英敏下圭江河游过泳。二00四年十月,我和曾仰红约在王府井见面。三十年没见,我一眼就认出了她,除了略胖些,基本容颜未改。她衣着自然,穿着一双旅游鞋,没有任何矫饰,但我相信,她是一个人物,说得上是叱咤风云。她给我带了南方的水果,杨桃,大番石榴,芒果,都是南流镇常见的水果。我们说到了南流镇,医院、西门口、县委会,突然间就说到了张英树,她说张英树娶的老婆很犀利的,烫着满头小卷。
我没有说话。我看到过张英树和他满头小卷的妻子,一九九三年冬天,我站在南流县妇幼保健站的楼顶平台上看到了他们,那是我高中毕业后第一次看到他,我曾去过几次他家找张英敏,看到过他们年迈的父母,但一次都没有见到张英树。很多年来我一直没有忘记他,但从来遇不见他。他们家庭出身不好,地主成分,在六七十年代举步维艰。兄妹俩险些就没上成高中,英敏留了一级,辗转来到我们班,英树没能在南流城镇读高中,后来他到城镇附近的一个公社高中读了两年。
柳阿姨,他们的母亲,是我最佩服的女人,永远坚强乐观,永远自尊,她在家讲一口纯正的北京话,出门就在北京话里夹着南流话的某个词,听上去很古怪拗口,她就这样操着南腔北调跟南流镇上上下下的人打交道,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女人,她是怎样去跟公社下面的人交涉,让他的儿子读上高中的。她一生的英雄业绩之一,是改正兄妹俩的家庭出身。高中快毕业的时候,有一天,张英敏郑重其事地特意告诉我,她的家庭出身不是地主成分,已经改过来了,是中农成分。她说当初她爸爸稀里糊涂,在部队,组织上问他是什么出身,他说不知道,又问他家里有什么财产,他说有几间房子,组织上觉得他既然有几间房,就算有财产了,于是定了地主成分。她爸爸实在糊涂,不知道这是天大的事情。柳阿姨知道,这件事情不改过来,英敏英树将永无出头之日,她只身一人,长途跋涉,去到江苏农村老张的老家,疏通各种关系,到底开出了书面证明。因为有柳阿姨,英敏英树身心健康,性格完好。
一九九三年冬天,我在南流县妇幼保健站楼顶平台上看到了张英树,七岁以后我就很少看见他。一九七一年,我十二岁,从沙街搬到医院宿舍,防疫站、妇幼保健站、医院三家合并。我常常到张英敏家看书,我从家里出来,走过操场,穿过旧产科门前的空地,那里枇杷树和苦楝树枝叶映掩,然后到前面的院子,穿过放着乒乓球桌的过厅,在那棵大芒果树的右边,就是张英敏家。她家只有一间屋子,收拾得很干净。我有时会在她家看一整天书,但一整天都看不见英树。
他会炒菜,我见过很多次,就在他家门口的过道上,放了一只炉子,他把烧残的蜂窝煤用火钳夹出来,再把新的蜂窝煤夹进去,我觉得他的动作很好看。他在烧得冒烟的铁镬里倒上油,吱的一声响,放上了姜末,嚓啦一下,倒进了切好的菜。他把镬铲炒得咣咣响,手势娴熟,热火朝天。我见过他做芥兰炒腊肉,西红柿炒鸡蛋,炒卷心菜,韭菜炒鸭蛋,每一种菜,它们的香味进入我的五脏六腑,长久地停留在那里。十二岁,我一直希望有一天能吃上张英树做的菜,但我至今也没有等到机会。他在过道里炒菜,他专注,英俊,只有十五岁。
我在平台上看他,那时他应该是三十八岁,他住在医院的旧留医部,医院的宿舍,他在洗衣服,他在水龙头旁接一桶水拎到洗衣台跟前,他的妻子站在一旁,一幅很家常的图景,他理着平头,有些发胖,但仍算得上匀称。他洗的是被套,夫妻两人齐心协力,一人拧一头。我一直看到他们把被子洗完晾好。我没有想到要去找他,只有一墙之隔,我下楼,出一个大门,再进另一个大门,最多五分钟,就能站在他的面前。张英树,他还记得我吗?
我没有去。
我在七岁的时候为自己找到的第一个白马王子,就这样失掉了。他近在咫尺,但已远隔千里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