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小说网 www.51xsw.com,重生之大发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据说都是瑞典那边的货,英国人只是承运而已,再说原本英国人和咱们也没有这么密切,”赵烈文解释道。
“英国人也没按好心啊,”曾国藩无奈地笑了笑。
赵烈文抬头看着曾国藩:“正如华夏那边传过来地报纸上写的,英国人当然不希望看到一个强大中国的出现,所以就扶持淮军和我们对抗华夏。”
曾国藩和赵烈文相互对视着,有些话没有说出来,但大家心里都很清楚:我们都是华夏子孙。
“英国人没按好心,但他们的火枪、大炮、风火轮并没有心,拿来用用倒也无妨,”赵烈文轻笑道:“若论和外国人的关系,叶兴华最亲密,该拿的拿,该做的生意照样做,该有的防备同样严厉着,他能做,我们也能做。”
曾国藩摇了摇头:“也没有那么简单,英国人给少荃那么多支援,最后还是有条件的,我听说叶兴华在欧罗巴、美利坚都有自己的势力,地位竟然比那些大鼻子公使还要高,我们和洋人接触,得防备的事情儿还更多。”
“这件事要怎么办?”曾国藩扬了扬手上的通电:“不予理会?”“那要看大人怎么想,”赵烈文垂下眼帘,曾国藩提出这样的问题,无非是心中决断不下:“官文、胜保、僧格林沁且不去说他,李鸿章肯定会探询大人的意思,胡林翼在湖北受官文节制,怕是只能做做样子,左宗棠心高气傲,必不会应这份通电,但是对北京和俄国人的条约,也必不会承认,恐怕还会上书朝廷,骆秉章怕是会征求左宗棠的意见,定然不会应和杭州,也就是跟着左宗棠上书做做样子。”
曾国藩点了点头,赵烈文简简单单几句话,就将南方几位封疆的倾向说得清清楚楚,无奈地摇了摇头:“有这份通电在,即便不应,若是上书朝廷的话,恐怕会遭到猜忌啊!”“这正是叶兴华此举的毒辣之处,应自然更好,不应也不作出其他举动,则会丧失天下人望,华夏的那些报纸必然以此为噱头大肆宣扬;如果上书的话,又会招来朝廷的猜忌,”赵烈文抬头看着曾国藩,沉声道:“大人若安于现状,不再希翼更多进步,则不必理会。”
曾国藩捏着通电的指关节有些发白,苦笑着道:“攻取天京之日,便是曾某卸甲归田之时,朝廷怎会容我?”
“有兵则猜忌,无兵则欺凌,”赵烈文笑了笑,没有多说,清廷对汉员的猜忌由来已久,特别是对曾国藩这种手握重兵,在地方上影响力巨大的汉族官吏,终归是会防备的。
“干他娘的,”刘蓉突然拍桌子站了起来:“那叶兴华不过是个海外回来的,才两年就占了四省,我湘乡儿女也能做到,只要大人登高一呼,几万湘军在手,还怕他什么胜保、官文?”
“坐下,”曾国藩向刘蓉摆了摆手,又对赵烈文说道:“惠甫当年说主威素重,风气未开,现在呢?”
“不同了,”赵烈文叹息道:“正如当年所见,太平天国确实难成大气,唯一的变数在于叶兴华的出现,不然以当年形势,石达开必定沦为流寇而不足为患,如今却成尾大不掉之势。”
“叶兴华最大的影响不仅在于攻略四省,造成朝廷与太平军之间力量的消长,也不在于四省的实力,关键还在于两年间商务印书馆各种书籍材料源源不断流入各地,虽然其思想还不能为天下人普遍接受,却也影响了很多人,以华夏之名,则满族亲贵正统之说不复存在;以共和之名,朝代更替为例,则造反有理,乃顺应时势;以西学为器,以新经学为体,则必然维新,叶兴华为我华夏指出一条新道,所谓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而非一姓之天下,以天子而为百姓,而非以百姓为一天子,先贤所言,如此才得正道,读书人莫不以此为念!”
“惠甫,你也觉得叶兴华提出的多方共和可行?”曾国藩凝眉看着赵烈文,这个他最信任的幕僚,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对华夏新政的赞赏,然而作为一方枭雄,他却不会将事情想得那样简单。
>
“据说都是瑞典那边的货,英国人只是承运而已,再说原本英国人和咱们也没有这么密切,”赵烈文解释道。
“英国人也没按好心啊,”曾国藩无奈地笑了笑。
赵烈文抬头看着曾国藩:“正如华夏那边传过来地报纸上写的,英国人当然不希望看到一个强大中国的出现,所以就扶持淮军和我们对抗华夏。”
曾国藩和赵烈文相互对视着,有些话没有说出来,但大家心里都很清楚:我们都是华夏子孙。
“英国人没按好心,但他们的火枪、大炮、风火轮并没有心,拿来用用倒也无妨,”赵烈文轻笑道:“若论和外国人的关系,叶兴华最亲密,该拿的拿,该做的生意照样做,该有的防备同样严厉着,他能做,我们也能做。”
曾国藩摇了摇头:“也没有那么简单,英国人给少荃那么多支援,最后还是有条件的,我听说叶兴华在欧罗巴、美利坚都有自己的势力,地位竟然比那些大鼻子公使还要高,我们和洋人接触,得防备的事情儿还更多。”
“这件事要怎么办?”曾国藩扬了扬手上的通电:“不予理会?”“那要看大人怎么想,”赵烈文垂下眼帘,曾国藩提出这样的问题,无非是心中决断不下:“官文、胜保、僧格林沁且不去说他,李鸿章肯定会探询大人的意思,胡林翼在湖北受官文节制,怕是只能做做样子,左宗棠心高气傲,必不会应这份通电,但是对北京和俄国人的条约,也必不会承认,恐怕还会上书朝廷,骆秉章怕是会征求左宗棠的意见,定然不会应和杭州,也就是跟着左宗棠上书做做样子。”
曾国藩点了点头,赵烈文简简单单几句话,就将南方几位封疆的倾向说得清清楚楚,无奈地摇了摇头:“有这份通电在,即便不应,若是上书朝廷的话,恐怕会遭到猜忌啊!”“这正是叶兴华此举的毒辣之处,应自然更好,不应也不作出其他举动,则会丧失天下人望,华夏的那些报纸必然以此为噱头大肆宣扬;如果上书的话,又会招来朝廷的猜忌,”赵烈文抬头看着曾国藩,沉声道:“大人若安于现状,不再希翼更多进步,则不必理会。”
曾国藩捏着通电的指关节有些发白,苦笑着道:“攻取天京之日,便是曾某卸甲归田之时,朝廷怎会容我?”
“有兵则猜忌,无兵则欺凌,”赵烈文笑了笑,没有多说,清廷对汉员的猜忌由来已久,特别是对曾国藩这种手握重兵,在地方上影响力巨大的汉族官吏,终归是会防备的。
“干他娘的,”刘蓉突然拍桌子站了起来:“那叶兴华不过是个海外回来的,才两年就占了四省,我湘乡儿女也能做到,只要大人登高一呼,几万湘军在手,还怕他什么胜保、官文?”
“坐下,”曾国藩向刘蓉摆了摆手,又对赵烈文说道:“惠甫当年说主威素重,风气未开,现在呢?”
“不同了,”赵烈文叹息道:“正如当年所见,太平天国确实难成大气,唯一的变数在于叶兴华的出现,不然以当年形势,石达开必定沦为流寇而不足为患,如今却成尾大不掉之势。”
“叶兴华最大的影响不仅在于攻略四省,造成朝廷与太平军之间力量的消长,也不在于四省的实力,关键还在于两年间商务印书馆各种书籍材料源源不断流入各地,虽然其思想还不能为天下人普遍接受,却也影响了很多人,以华夏之名,则满族亲贵正统之说不复存在;以共和之名,朝代更替为例,则造反有理,乃顺应时势;以西学为器,以新经学为体,则必然维新,叶兴华为我华夏指出一条新道,所谓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而非一姓之天下,以天子而为百姓,而非以百姓为一天子,先贤所言,如此才得正道,读书人莫不以此为念!”
“惠甫,你也觉得叶兴华提出的多方共和可行?”曾国藩凝眉看着赵烈文,这个他最信任的幕僚,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对华夏新政的赞赏,然而作为一方枭雄,他却不会将事情想得那样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