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小说网 www.51xsw.com,重生之大发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上海的英国领事馆那边有什么反应吗?”叶枫抬头问负责外交事宜的商务部部长唐廷枢。
“暂时还没有,估计前线的消息还没有传过来,”唐廷枢道。
叶枫点了点头,无线电报是新生事物,想来英国人还没那么快装备,毕竟英国人的重心在欧洲、印度、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还要排在后面。
不过从这些地区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此时的英帝国是个怎么样的庞然大物,不到万不得已,叶枫都不想和他们发生冲突,打仗他倒不怕,关键是耽误发展。
“让前线注意协调,九江、湖口、东流、黄石矶掐准时间同时发起进攻,如果发现英国炮舰就改作佯攻,必须在短时间内攻取一座或几座城市,并控制附近江面,尽量避免与英国人发生冲突,如果实在不得已,比如英国人首先开火,那么坚决反击。”叶枫道,虽然他不愿意和英国人打仗,但也不能一味忍让,该有的立场必须要站稳。
“新闻处注意一下,关于英国人派炮舰帮助湘军的事情,可以大肆宣传一下,有几个原则,首先是突出新政实施以后,中英贸易的发展,特别是目前中英之间贸易的情况和正在进行中的合作项目,要让英国的商人感觉到他们在华夏的利益是可以期望的,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本该保护他们商业利益的英国军队却在帮助华夏的敌人。你们可以这么说,就说军队花着商人纳税的钱,却和他们对着干,要将这个意思突出来。”
所谓纳税人的意识,现在还不如日后那样清晰,叶枫却是要通过舆论,形成对英国军队的压力,对那些政客来说,政治上的制衡是必要的,但是对商人来说。很显然从与华夏的贸易中获得的利益更多,他们很难接受政府地这种举动。
“英国人看重的是商业利益,你们找些人在这方面深入挖掘一些材料。这个可以让商务部配合。”
“另外就是鼓舞一下民气,将这件事上升到民族的高度,这本来也是民族问题,要让华夏地国民通过这件事意识到洋人的真面目,生意要做,但洋人也不得不防。”
“再有就是宣传落后就要挨打,洋人以前对清朝是怎么做的。对印度是怎么做的,让老百姓、商人和那些读书人都知道,有国才有家,只有国家强大了,他们的日子才过得安稳,生意才好做。”
虽然说英国人的态度是个潜在的危机,但也未尝不是机会。起码现在英国人为了湘军直接翻脸地可能性还不大。借着这个机会可以将民心民气都调动起来,宣扬民族国家的意识,有利于内部团结,也为未来推翻满清做好思想上的准备。
经过几年的引导和发展,以华夏时报为代表的一批近代报纸在上海、福州等地出现,并且逐步拥有了一定的读者,四省发行量最大的自然是华夏时报社出版发行每日一份地华夏时报,其次是冯桂芬强国学会发行地强学报,上海发行量最大的则是申报、上海商报等。
四月十五的华夏时报在头版刊登了华夏新军以一个旅击败湘军霆字营并俘虏鲍超的新闻。第二条则是在皖南的第十旅遭到英国人炮船威胁和不礼貌对待的消息,并配发了评论。
这条评论很简单,只是提纲挈领地对此表示疑问,评论指出华夏与英国有着良好的商贸关系,对英国人帮助湘军非常不解。并认为这会破坏双方之间的友好关系。以及商贸往来。
这样的外交口吻在后世很常见,但是对那些关注中国局势、在中国经商地英国人来说。这个消息却引发了很大反响。
无论从贸易的绝对数字,还是与以往相比,在大力鼓动工商业发展的新政实施以后,英国商人在中国的贸易变得更加方便,规模也愈发变大,尤其是在对比的情况下,商人们无疑更喜欢现在地华夏政府,他们对自己国家地军队举动也十分不解。
华夏时报不仅刊发了这则消息和评论,而且还在第二版用整个版面分析了华夏与英国人之间的贸易,并认为在未来华夏地建设中,需要大量从英国进口的机器设备、... -->>
“上海的英国领事馆那边有什么反应吗?”叶枫抬头问负责外交事宜的商务部部长唐廷枢。
“暂时还没有,估计前线的消息还没有传过来,”唐廷枢道。
叶枫点了点头,无线电报是新生事物,想来英国人还没那么快装备,毕竟英国人的重心在欧洲、印度、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还要排在后面。
不过从这些地区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此时的英帝国是个怎么样的庞然大物,不到万不得已,叶枫都不想和他们发生冲突,打仗他倒不怕,关键是耽误发展。
“让前线注意协调,九江、湖口、东流、黄石矶掐准时间同时发起进攻,如果发现英国炮舰就改作佯攻,必须在短时间内攻取一座或几座城市,并控制附近江面,尽量避免与英国人发生冲突,如果实在不得已,比如英国人首先开火,那么坚决反击。”叶枫道,虽然他不愿意和英国人打仗,但也不能一味忍让,该有的立场必须要站稳。
“新闻处注意一下,关于英国人派炮舰帮助湘军的事情,可以大肆宣传一下,有几个原则,首先是突出新政实施以后,中英贸易的发展,特别是目前中英之间贸易的情况和正在进行中的合作项目,要让英国的商人感觉到他们在华夏的利益是可以期望的,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本该保护他们商业利益的英国军队却在帮助华夏的敌人。你们可以这么说,就说军队花着商人纳税的钱,却和他们对着干,要将这个意思突出来。”
所谓纳税人的意识,现在还不如日后那样清晰,叶枫却是要通过舆论,形成对英国军队的压力,对那些政客来说,政治上的制衡是必要的,但是对商人来说。很显然从与华夏的贸易中获得的利益更多,他们很难接受政府地这种举动。
“英国人看重的是商业利益,你们找些人在这方面深入挖掘一些材料。这个可以让商务部配合。”
“另外就是鼓舞一下民气,将这件事上升到民族的高度,这本来也是民族问题,要让华夏地国民通过这件事意识到洋人的真面目,生意要做,但洋人也不得不防。”
“再有就是宣传落后就要挨打,洋人以前对清朝是怎么做的。对印度是怎么做的,让老百姓、商人和那些读书人都知道,有国才有家,只有国家强大了,他们的日子才过得安稳,生意才好做。”
虽然说英国人的态度是个潜在的危机,但也未尝不是机会。起码现在英国人为了湘军直接翻脸地可能性还不大。借着这个机会可以将民心民气都调动起来,宣扬民族国家的意识,有利于内部团结,也为未来推翻满清做好思想上的准备。
经过几年的引导和发展,以华夏时报为代表的一批近代报纸在上海、福州等地出现,并且逐步拥有了一定的读者,四省发行量最大的自然是华夏时报社出版发行每日一份地华夏时报,其次是冯桂芬强国学会发行地强学报,上海发行量最大的则是申报、上海商报等。
四月十五的华夏时报在头版刊登了华夏新军以一个旅击败湘军霆字营并俘虏鲍超的新闻。第二条则是在皖南的第十旅遭到英国人炮船威胁和不礼貌对待的消息,并配发了评论。
这条评论很简单,只是提纲挈领地对此表示疑问,评论指出华夏与英国有着良好的商贸关系,对英国人帮助湘军非常不解。并认为这会破坏双方之间的友好关系。以及商贸往来。
这样的外交口吻在后世很常见,但是对那些关注中国局势、在中国经商地英国人来说。这个消息却引发了很大反响。
无论从贸易的绝对数字,还是与以往相比,在大力鼓动工商业发展的新政实施以后,英国商人在中国的贸易变得更加方便,规模也愈发变大,尤其是在对比的情况下,商人们无疑更喜欢现在地华夏政府,他们对自己国家地军队举动也十分不解。
华夏时报不仅刊发了这则消息和评论,而且还在第二版用整个版面分析了华夏与英国人之间的贸易,并认为在未来华夏地建设中,需要大量从英国进口的机器设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