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小说网 www.51xsw.com,重生之列强代理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部,去刺杀谋害大小和卓的后人。
老李誓要让这个家族绝种,砍断分裂主义的一面大旗。只要他们的精神支柱一倒,分裂主义的猖獗势头就会减弱,再加上其他手段,老李自信能够彻底斩断分裂主义的根源。
以前新疆是军事管制状态,没有设省,只设将军。为了能更加强有力的控制住新疆,李明峰上奏朝廷,要求改变新疆的制度,将新疆设省。李明峰提议取消伊犁将军,设新疆行省,以后新疆军民政务当由新疆巡抚来统领。
这样一来,朝廷就直接插手了新疆的民务,这会导致当地回王的权势暴减。这种改革,换在任何一个时候都会引起回王势力的强力反弹,但是现在不同,这帮回王连小命都保不住了,哪里还有能力和李明峰对抗?
至于吐鲁番回王、哈密回王这些忠于朝廷的家族,虽然心有不甘,但是也不敢公然和李明峰对抗。而且李明峰也对伯锡尔表示过了,会尽量维护他的家族利益,这也让伯锡尔放心不少。
新疆建省,也是朝廷一直以来的追求,但是地方势力太强,这个制度一直无法实行,李明峰既然主动要承担这个任务,朝廷一定会赞同的。剩下的就是具体的建省事务问题了,包括政治区划、治所安排,官吏配置等等。
本来新疆的治所是在伊犁,但是伊犁现在处于俄罗斯的控制之下,李明峰虽然不肯放弃伊犁,但是老李也不想通过武力来解决伊犁问题。现在看来,短期内伊犁还是难以收回的,所以新疆省的治所就要换一个地方了。于是老李就上奏,请求将新疆的治所从伊犁迁徙到迪化。
于此同时,李明峰还保举了一系列的官员来充任新疆战后的官职。新疆是李明峰一刀一枪打下来的,现在也完全掌握在常胜军手中,朝廷无论是出于公道,还是出于实际分析,都没有拒绝李明峰人事安排的理由。
李明峰和伯锡尔经过多次的商议,决定根据地理、民俗、历史等各种因素,将新疆省分成哈密府、吐鲁番府、迪化府、阿克苏府、喀什噶尔府、乌什府等六府。新疆巡抚,李明峰是保举陈星翰出任,下面的六个知府和同知等官,一部分由这次立有战功的常胜军中级将领担任,一部分是由这次战争中表现良好的回王家族派人担任。
伯锡尔功劳最大,忠于朝廷,所以他的残疾长子迈哈默特被任命为新疆布政使,总管新疆全省民务。哈密的知府、同知也由伯锡尔的侄子担任。
这样一来,不但哈密仍然是被伯锡尔家族所掌握,而且伯锡尔家族还有机会管理全新疆的事务。从权力分部上看,哈密回王家族确确实实的成了新疆第一家族。
毒死阿古柏的布加罗此战有功,李明峰将事情的经过据实上奏,请求封布加罗为贝勒、贝子之类的荣爵,并请封布加罗为喀什噶尔领主。雷扎伊也是类似,被李明峰请封为喀什老城的城主。
现在的回王领主和以前可不同了,新疆建立行省之后,领主的权力将会大幅下降,基本上比内地的大地主强不上太多。
李明峰详细的界定了地方官和地方领主之间的权力关系,领主的特权几乎全被剥夺,只是享有比较高的政治待遇和大片的良田罢了。现在的回王权力和阿古柏入侵新疆之前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不过,能享受这样待遇的回王也不多,南疆那些招揽来阿古柏的回王,都被李明峰给全部关押了起来。李明峰认为,新疆多年动乱不堪,不是朝廷对这些贵族不够好,反而是对他们太好了。现在李明峰使用铁血手段对付回王,他们反倒老实了许多。
伯锡尔和布加罗毕竟是比较特殊的回王,李明峰这才给他们一定的特权,允许他们指派知府,其他的回王则基本失去了原有的权势。
南疆被平定之后,英国人也不再聒噪了。只有李鸿章仍然在朝廷上不停的攻击李明峰,他认为老李在新疆搞屠杀,弄僵民族矛盾,将来必有后患之类。
但是现在大清全胜的战绩摆在这,没人理会李鸿章。无论在什么朝代,在哪个国家,收复领土总要比割让领土好,即便这块领土比较贫瘠,比较混乱。李鸿章折腾许久之后,发现没人支持他,也就作罢。
反正他的目的也达到了,李鸿章就是想让李明峰和英国人之间产生矛盾,并且让英国人对他产生好感,全力支持他。从这个角度来看,胜利的是他李鸿章,李明峰和英国人已经彻底闹僵了,老李在新疆就已经听说在保定的英国企业有不少都撤资了。
与之相反的,是李鸿章的淮军得到了大批的英国武器,英国人也开始在李鸿章的地盘江苏进行投资。看来李鸿章经过这一次的事件,成功的取代了李明峰的地位,成了英国在华代理人。但是老李现在远在数千里外,只能暂时放下这件事情,等到返回中原然后再处理。
****************
(支持正版阅读,请到一起看中文网)
李明峰在新疆休整了两个月之后,朝廷果然如预期一般下旨,恩准了李明峰的全部所请。新疆改成行省,迪化成为新疆省治所,升陈星翰为新疆巡抚,迈哈默特为新疆布政使。
和这道圣旨同来的,还有朝廷的封赏,李明峰此战功劳颇大,晋升为一等毅勇公。常胜军其他众将也各有提升,李明峰特意强调的邓鸿、傅禹、丁藻林三人都从参将升为副将。
又过了一个月,接到朝廷圣旨和李明峰书信的陈星翰,带着本镇一万常胜军抵达迪化。这时,李明峰也处理完了南疆事务,率领全军,押送着十几个回王和阿克苏城的数万叛乱百姓北上迪化。
又过了十几天,常胜军再度返回了迪化城,此时已经是同治六年了。
部,去刺杀谋害大小和卓的后人。
老李誓要让这个家族绝种,砍断分裂主义的一面大旗。只要他们的精神支柱一倒,分裂主义的猖獗势头就会减弱,再加上其他手段,老李自信能够彻底斩断分裂主义的根源。
以前新疆是军事管制状态,没有设省,只设将军。为了能更加强有力的控制住新疆,李明峰上奏朝廷,要求改变新疆的制度,将新疆设省。李明峰提议取消伊犁将军,设新疆行省,以后新疆军民政务当由新疆巡抚来统领。
这样一来,朝廷就直接插手了新疆的民务,这会导致当地回王的权势暴减。这种改革,换在任何一个时候都会引起回王势力的强力反弹,但是现在不同,这帮回王连小命都保不住了,哪里还有能力和李明峰对抗?
至于吐鲁番回王、哈密回王这些忠于朝廷的家族,虽然心有不甘,但是也不敢公然和李明峰对抗。而且李明峰也对伯锡尔表示过了,会尽量维护他的家族利益,这也让伯锡尔放心不少。
新疆建省,也是朝廷一直以来的追求,但是地方势力太强,这个制度一直无法实行,李明峰既然主动要承担这个任务,朝廷一定会赞同的。剩下的就是具体的建省事务问题了,包括政治区划、治所安排,官吏配置等等。
本来新疆的治所是在伊犁,但是伊犁现在处于俄罗斯的控制之下,李明峰虽然不肯放弃伊犁,但是老李也不想通过武力来解决伊犁问题。现在看来,短期内伊犁还是难以收回的,所以新疆省的治所就要换一个地方了。于是老李就上奏,请求将新疆的治所从伊犁迁徙到迪化。
于此同时,李明峰还保举了一系列的官员来充任新疆战后的官职。新疆是李明峰一刀一枪打下来的,现在也完全掌握在常胜军手中,朝廷无论是出于公道,还是出于实际分析,都没有拒绝李明峰人事安排的理由。
李明峰和伯锡尔经过多次的商议,决定根据地理、民俗、历史等各种因素,将新疆省分成哈密府、吐鲁番府、迪化府、阿克苏府、喀什噶尔府、乌什府等六府。新疆巡抚,李明峰是保举陈星翰出任,下面的六个知府和同知等官,一部分由这次立有战功的常胜军中级将领担任,一部分是由这次战争中表现良好的回王家族派人担任。
伯锡尔功劳最大,忠于朝廷,所以他的残疾长子迈哈默特被任命为新疆布政使,总管新疆全省民务。哈密的知府、同知也由伯锡尔的侄子担任。
这样一来,不但哈密仍然是被伯锡尔家族所掌握,而且伯锡尔家族还有机会管理全新疆的事务。从权力分部上看,哈密回王家族确确实实的成了新疆第一家族。
毒死阿古柏的布加罗此战有功,李明峰将事情的经过据实上奏,请求封布加罗为贝勒、贝子之类的荣爵,并请封布加罗为喀什噶尔领主。雷扎伊也是类似,被李明峰请封为喀什老城的城主。
现在的回王领主和以前可不同了,新疆建立行省之后,领主的权力将会大幅下降,基本上比内地的大地主强不上太多。
李明峰详细的界定了地方官和地方领主之间的权力关系,领主的特权几乎全被剥夺,只是享有比较高的政治待遇和大片的良田罢了。现在的回王权力和阿古柏入侵新疆之前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不过,能享受这样待遇的回王也不多,南疆那些招揽来阿古柏的回王,都被李明峰给全部关押了起来。李明峰认为,新疆多年动乱不堪,不是朝廷对这些贵族不够好,反而是对他们太好了。现在李明峰使用铁血手段对付回王,他们反倒老实了许多。
伯锡尔和布加罗毕竟是比较特殊的回王,李明峰这才给他们一定的特权,允许他们指派知府,其他的回王则基本失去了原有的权势。
南疆被平定之后,英国人也不再聒噪了。只有李鸿章仍然在朝廷上不停的攻击李明峰,他认为老李在新疆搞屠杀,弄僵民族矛盾,将来必有后患之类。
但是现在大清全胜的战绩摆在这,没人理会李鸿章。无论在什么朝代,在哪个国家,收复领土总要比割让领土好,即便这块领土比较贫瘠,比较混乱。李鸿章折腾许久之后,发现没人支持他,也就作罢。
反正他的目的也达到了,李鸿章就是想让李明峰和英国人之间产生矛盾,并且让英国人对他产生好感,全力支持他。从这个角度来看,胜利的是他李鸿章,李明峰和英国人已经彻底闹僵了,老李在新疆就已经听说在保定的英国企业有不少都撤资了。
与之相反的,是李鸿章的淮军得到了大批的英国武器,英国人也开始在李鸿章的地盘江苏进行投资。看来李鸿章经过这一次的事件,成功的取代了李明峰的地位,成了英国在华代理人。但是老李现在远在数千里外,只能暂时放下这件事情,等到返回中原然后再处理。
****************
(支持正版阅读,请到一起看中文网)
李明峰在新疆休整了两个月之后,朝廷果然如预期一般下旨,恩准了李明峰的全部所请。新疆改成行省,迪化成为新疆省治所,升陈星翰为新疆巡抚,迈哈默特为新疆布政使。
和这道圣旨同来的,还有朝廷的封赏,李明峰此战功劳颇大,晋升为一等毅勇公。常胜军其他众将也各有提升,李明峰特意强调的邓鸿、傅禹、丁藻林三人都从参将升为副将。
又过了一个月,接到朝廷圣旨和李明峰书信的陈星翰,带着本镇一万常胜军抵达迪化。这时,李明峰也处理完了南疆事务,率领全军,押送着十几个回王和阿克苏城的数万叛乱百姓北上迪化。
又过了十几天,常胜军再度返回了迪化城,此时已经是同治六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