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小说网 www.51xsw.com,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轮到韩信了,刽子手把韩信叫出来,要杀他,这时候韩信一抬头看见了一个人,这个人叫夏侯婴。夏侯婴是什么人呢?夏侯婴是刘邦的哥们儿,从小就跟刘邦在一起,跟刘邦一块儿起义,再之后当了刘邦的太仆,太仆这个职位翻译过来就是车夫,是给刘邦驾马车的——但是大家要知道,按照当时的制度,这个皇帝的太仆是部长级的官员;当然当时刘邦还不是皇帝,是一个诸侯王,那这个太仆少说也是副部级了。韩信看见夏侯婴了,就大喊一声说,我们大王不是想得天下吗?为什么要杀英雄好汉?夏侯婴说,咦!怎么还有这样的人啊?过来过来。司马迁用了六个字来形容:“壮其貌,奇其行”夏侯婴一看韩信,呀!一表人才,跟他谈谈话,发现他头头是道,不杀了,就向萧何推荐。由于发现韩信是个人才,所以不但不杀,还给他换了一个职位,叫做治粟都尉,相当于司务长。所以说,韩信他参加工作以后一直是郁郁不得志,先做侍卫官,再做接待员,再做司务长,都是不能施展自己才华的职位。那么又是什么样的原因使韩信转变了命运,使他成为西汉初年的风云人物呢?
韩信的推荐者、他事业上的恩人就是萧何。萧何也是刘邦的故旧,跟刘邦一起起义的,而且一直掌管着刘邦的所有杂事,实际上是刘邦的大管家,是丞相嘛。这个时候刘邦的情况并不好,屡战屡败,看不出有什么前途可言,因此刘邦手下的人一个一个地都离开他,投奔到别的地方去了——或者投奔项羽,或者自立山头——刘邦手下的将军一下子跑了很多。韩信想,哎!我这个人也是命不好啊,我投奔项梁没什么出息,投奔项羽没什么出息,投奔刘邦我还是没什么出息,现在那些官职比我大的人都走了,我在这儿待着干吗啊?而且我的想法已经拜托萧何多次向刘邦提交了,一直也没有理睬我,我在这儿待着干什么啊?所以韩信他也走了。
韩信一走萧何就着急了,甚至来不及向刘邦报告,自己马上就追了过去,连夜去追韩信。这个时候,有手下人就去报告刘邦,大王,不好了,丞相跑了!刘邦当时大惊失色,萧何怎么也跑了啊?萧何是他的大管家,所有事情都是萧何管着的,别人跑了就算了,萧何也跑了刘邦急得在家里团团转。过了两天萧何回来了,刘邦一看萧何气就不打一处来,你他妈跑哪儿去了?干吗去了?你为什么要逃跑?萧何说,我没有逃跑,我去追逃跑的人去了。刘邦说,那你追谁去了?什么?韩信,扯淡!那么多将军跑了你不追,一个韩什么信的,有什么好追的?你明明是撒谎!萧何说,不对,其他人是一般人才,一抓一大把,哪儿都能找得到,有什么好追的;韩信与这些人可不一样。
萧何用了四个字来评价韩信,叫做“国士无双”什么叫国士呢?国士就是一国当中最优秀的人才,如果加上无双呢,那就是独一无二的最优秀的人才。萧何说,这个事儿看大王您怎么考虑了,您如果打算一辈子就待在汉中这个地方当个汉中王,这个韩信是没什么用得着用不着的。韩信是干什么的呢?韩信是打天下的,是帮助您得到整个中国的这样的人才,如果你有那个想法的话,非韩信不可。刘邦说,我当然也想出去,哪个愿意一辈子待在这个鬼地方?萧何说,真的是这样吗?那你就一定要用韩信。刘邦说,那好吧,看你的面子,也让他当个将军。萧何说,那不行,让他当将军他还是要走的。刘邦说,当将军还要走?那当大将军好了。萧何说,那就太好了——“幸甚”
大将军是什么?是三军总司令,是最高军事统帅。我估计刘邦当时是脱口而出,当个将军都不行,那就当大将军。谁知道萧何说那太好了,刘邦也没有办法回转了。刘邦说,那好好好,你去把那个韩什么信的,给我把他叫来,寡人就让他当个大将军。萧何说,就这么着可不行。刘邦问,怎么还不行?萧何说,你这个人啊,就是这个毛病,没礼貌,不懂得尊重人才——你看看,一个大将军、三军总司令,你要任命这么一个职务,却像叫阿猫阿狗一样呼来唤去的,成何体统?所以像韩信这样的人就不愿意在你手下干。刘邦问,那你说要怎么办?萧何说,四个条件:第一择吉,你要选一个黄道吉日;第二斋戒,你要把什么酒、肉、女人先放到一边去,先吃三天素再说;第三筑坛,你要专门建一个拜将坛;第四具礼,你要把所有的礼仪都准备好,香汤沐浴,换一身干净衣服,恭恭敬敬地拜他做大将军。刘邦说,好吧。
刘邦这个人,你别看他没文化,为人粗鲁,爱骂人,自己也没什么本事,但他确实有一条优点:能听得进意见——你给他提个什么意见,只要他认为是正确的就一定采纳。所以尽管萧何提出这些条件对刘邦而言不是很能让他接受,他也照办了。
于是,刘邦就择吉、斋戒、筑坛、具礼、香汤沐浴,恭恭敬敬地拜韩信为大将军。这个时候,全军哗然。所有的人都认为,我们这些将军都是立下赫赫战功的,大将军这个职务也一直空着,只看见刘邦在那个地方筑坛、竖旗子、摆香案、杀猪宰羊地一阵忙乎,都以为自己可以当那个大将军之职,可等到一正式宣布任命书,哎,这一切居然都是为那个名不见经传的什么韩信准备的!哪儿冒出来这么一个臭小子?所以大家都不以为然,都大惊失色,嘟嘟囔囔的。
其实这个事情说起来也是奇怪,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的时候,他还不认识韩信,甚至也没有说要把韩信找来谈一谈,考察考察,看看这个人到底怎么样——这么重要的一个职务,你不得来点干部考察吗?没有。仅仅是萧何一番话,刘邦就做出了这么一个重大的决策,能靠得住吗?
所以,拜完将后,刘邦和韩信就有了一次谈话。刘邦坐下来以后就问韩信,这个萧丞相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寡人推荐将军,那么请问将军是不是准备点什么东西来教导教导寡人呢?韩信说,先谢谢大王对韩信的信任,韩信想问问大王,当今和大王争夺天下的是不是就是项王呢?刘邦说,是的。韩信说,那好,请大王自己掂量掂量,就个人能力和魅力而言,就自己集团的力量和势力而言,大王您比得上项王吗?韩信一开始就问了这么一个问题,单刀直入,刘邦一下子答不上来了——司马迁写到这里,说汉王“默然良久”就是沉默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说了三个字:“不如也”是比不上他。
于是,韩信站起来,跪下去拜了一下,说,恭喜大王,大王说得非常对,就是我韩信也认为大王您比不上项王,无论就个人能力和魅力而言,还是就我们整个集团的实力而言,都比不上。那韩信为什么要“贺曰”呢?为什么要祝贺刘邦呢?因为韩信发现刘邦是一个实事求是的人,是一个说实话的人,那么这个人就好打交道了。我们为领导服务的最怕领导不听真话,如果他专门想听假话,专门喜欢你吹捧他,那这个事情就搞不了。刘邦这点好,他不要你吹捧他,他承认我不如项羽,那么这个话就好说了。韩信就接着往下说,虽然如此,但是韩信我认为项王并非不可战胜,我曾经在项王手下当过差,对项王这个人是很了解的,请大王允许我韩信为您分析项王的为人。项王的为人是怎么样的呢?项羽这个人有两个看起来是优点其实却是缺点的特点。第一点,项羽这个人非常地英雄,他身材雄伟,力大无比,英勇善战——史书上说项羽是力能扛鼎,就是连鼎都能举起来——而且每次打仗项羽都是身先士卒,打冲锋,一旦冲进敌营,怒吼一声,上千人都鸦雀无声,噤若寒蝉,都被他吓破了胆,这个汉王您是比不上他的。但是项羽却不懂得使用人才,他手下的那些能人、那些贤良的人士、那些勇敢的人士、那些智慧的人士,他都不懂得正确使用,他只懂得自己一个人去冲锋陷阵,他是个人英雄主义者,这种勇敢叫什么?韩信给了四个字的评价:“匹夫之勇”——这是小人物的勇敢,没出息人的勇敢。第二点,项羽这个人对人非常有礼貌,心肠也很软,恭敬仁慈。可是另一方面项羽他小气,手下的将领冲锋陷阵,浴血奋战,建功立业,你应该封官赐爵,应该封赏他们啊,可项王怎么做的呢?他倒是也封赏,会给你铸一个官印,可这个印铸好了以后,项羽捏到手里他舍不得给,在手上磨过来磨过去的,最后把这一个方印都磨成圆的了,他就是舍不得给人。这叫什么?这叫妇人之仁。项羽仁爱吗?小恩小惠,流着眼泪送饭给将士,这事项羽也做过;可是一说到要封官,他舍不得给。
所以说,项羽的两个特点看起来是优点,实际上是缺点。另外,他还有一些错误,比方说他分封诸侯的时候不是论功行赏,而是谁跟自己关系好他就封个大的,谁跟自己关系不好他就封个小的,这样一来项羽是大失人心。再有,他进军一路烧杀掠抢,这怎么能够得天下呢?他是不可能得天下的。而汉王您进了关中以后,所做的一切都非常好,大得人心,三秦父老都盼望着您到秦地去当王。韩信最后说了一句话:“三秦可传檄而定也”就是说,你要发一个战书过去,三秦地区马上就是你的了。
刘邦一听,不由叫好,说,我打仗这么多年来,没听到哪一个人这样清晰地对整个局势进行过分析,这个分析实在是太透彻了。于是他对韩信说,哎呀,寡人与你真是相见恨晚啊!
由此可见,刘邦任命韩信为大将军是一个无比正确的决策,但是这里面有问题,什么问题呢?我们现在还不能够确定地说韩信就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他有此政治分析确实表现了他的雄才大略、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但是,战争是一件需要实际操作的事情,是要用实践来检验来证明的。那么,韩信到底能不能打仗,能不能够帮助刘邦夺取天下,这还需要实践来考验。因此,我们也需要弄清楚韩信究竟有没有军事天才,他指挥了一些什么样的战争,这些战争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在这些战争当中,韩信为刘邦立下了哪些汗马功劳?又犯下了哪些错误和过失呢?
请看下一讲韩信功过之谜,谢谢!
轮到韩信了,刽子手把韩信叫出来,要杀他,这时候韩信一抬头看见了一个人,这个人叫夏侯婴。夏侯婴是什么人呢?夏侯婴是刘邦的哥们儿,从小就跟刘邦在一起,跟刘邦一块儿起义,再之后当了刘邦的太仆,太仆这个职位翻译过来就是车夫,是给刘邦驾马车的——但是大家要知道,按照当时的制度,这个皇帝的太仆是部长级的官员;当然当时刘邦还不是皇帝,是一个诸侯王,那这个太仆少说也是副部级了。韩信看见夏侯婴了,就大喊一声说,我们大王不是想得天下吗?为什么要杀英雄好汉?夏侯婴说,咦!怎么还有这样的人啊?过来过来。司马迁用了六个字来形容:“壮其貌,奇其行”夏侯婴一看韩信,呀!一表人才,跟他谈谈话,发现他头头是道,不杀了,就向萧何推荐。由于发现韩信是个人才,所以不但不杀,还给他换了一个职位,叫做治粟都尉,相当于司务长。所以说,韩信他参加工作以后一直是郁郁不得志,先做侍卫官,再做接待员,再做司务长,都是不能施展自己才华的职位。那么又是什么样的原因使韩信转变了命运,使他成为西汉初年的风云人物呢?
韩信的推荐者、他事业上的恩人就是萧何。萧何也是刘邦的故旧,跟刘邦一起起义的,而且一直掌管着刘邦的所有杂事,实际上是刘邦的大管家,是丞相嘛。这个时候刘邦的情况并不好,屡战屡败,看不出有什么前途可言,因此刘邦手下的人一个一个地都离开他,投奔到别的地方去了——或者投奔项羽,或者自立山头——刘邦手下的将军一下子跑了很多。韩信想,哎!我这个人也是命不好啊,我投奔项梁没什么出息,投奔项羽没什么出息,投奔刘邦我还是没什么出息,现在那些官职比我大的人都走了,我在这儿待着干吗啊?而且我的想法已经拜托萧何多次向刘邦提交了,一直也没有理睬我,我在这儿待着干什么啊?所以韩信他也走了。
韩信一走萧何就着急了,甚至来不及向刘邦报告,自己马上就追了过去,连夜去追韩信。这个时候,有手下人就去报告刘邦,大王,不好了,丞相跑了!刘邦当时大惊失色,萧何怎么也跑了啊?萧何是他的大管家,所有事情都是萧何管着的,别人跑了就算了,萧何也跑了刘邦急得在家里团团转。过了两天萧何回来了,刘邦一看萧何气就不打一处来,你他妈跑哪儿去了?干吗去了?你为什么要逃跑?萧何说,我没有逃跑,我去追逃跑的人去了。刘邦说,那你追谁去了?什么?韩信,扯淡!那么多将军跑了你不追,一个韩什么信的,有什么好追的?你明明是撒谎!萧何说,不对,其他人是一般人才,一抓一大把,哪儿都能找得到,有什么好追的;韩信与这些人可不一样。
萧何用了四个字来评价韩信,叫做“国士无双”什么叫国士呢?国士就是一国当中最优秀的人才,如果加上无双呢,那就是独一无二的最优秀的人才。萧何说,这个事儿看大王您怎么考虑了,您如果打算一辈子就待在汉中这个地方当个汉中王,这个韩信是没什么用得着用不着的。韩信是干什么的呢?韩信是打天下的,是帮助您得到整个中国的这样的人才,如果你有那个想法的话,非韩信不可。刘邦说,我当然也想出去,哪个愿意一辈子待在这个鬼地方?萧何说,真的是这样吗?那你就一定要用韩信。刘邦说,那好吧,看你的面子,也让他当个将军。萧何说,那不行,让他当将军他还是要走的。刘邦说,当将军还要走?那当大将军好了。萧何说,那就太好了——“幸甚”
大将军是什么?是三军总司令,是最高军事统帅。我估计刘邦当时是脱口而出,当个将军都不行,那就当大将军。谁知道萧何说那太好了,刘邦也没有办法回转了。刘邦说,那好好好,你去把那个韩什么信的,给我把他叫来,寡人就让他当个大将军。萧何说,就这么着可不行。刘邦问,怎么还不行?萧何说,你这个人啊,就是这个毛病,没礼貌,不懂得尊重人才——你看看,一个大将军、三军总司令,你要任命这么一个职务,却像叫阿猫阿狗一样呼来唤去的,成何体统?所以像韩信这样的人就不愿意在你手下干。刘邦问,那你说要怎么办?萧何说,四个条件:第一择吉,你要选一个黄道吉日;第二斋戒,你要把什么酒、肉、女人先放到一边去,先吃三天素再说;第三筑坛,你要专门建一个拜将坛;第四具礼,你要把所有的礼仪都准备好,香汤沐浴,换一身干净衣服,恭恭敬敬地拜他做大将军。刘邦说,好吧。
刘邦这个人,你别看他没文化,为人粗鲁,爱骂人,自己也没什么本事,但他确实有一条优点:能听得进意见——你给他提个什么意见,只要他认为是正确的就一定采纳。所以尽管萧何提出这些条件对刘邦而言不是很能让他接受,他也照办了。
于是,刘邦就择吉、斋戒、筑坛、具礼、香汤沐浴,恭恭敬敬地拜韩信为大将军。这个时候,全军哗然。所有的人都认为,我们这些将军都是立下赫赫战功的,大将军这个职务也一直空着,只看见刘邦在那个地方筑坛、竖旗子、摆香案、杀猪宰羊地一阵忙乎,都以为自己可以当那个大将军之职,可等到一正式宣布任命书,哎,这一切居然都是为那个名不见经传的什么韩信准备的!哪儿冒出来这么一个臭小子?所以大家都不以为然,都大惊失色,嘟嘟囔囔的。
其实这个事情说起来也是奇怪,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的时候,他还不认识韩信,甚至也没有说要把韩信找来谈一谈,考察考察,看看这个人到底怎么样——这么重要的一个职务,你不得来点干部考察吗?没有。仅仅是萧何一番话,刘邦就做出了这么一个重大的决策,能靠得住吗?
所以,拜完将后,刘邦和韩信就有了一次谈话。刘邦坐下来以后就问韩信,这个萧丞相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寡人推荐将军,那么请问将军是不是准备点什么东西来教导教导寡人呢?韩信说,先谢谢大王对韩信的信任,韩信想问问大王,当今和大王争夺天下的是不是就是项王呢?刘邦说,是的。韩信说,那好,请大王自己掂量掂量,就个人能力和魅力而言,就自己集团的力量和势力而言,大王您比得上项王吗?韩信一开始就问了这么一个问题,单刀直入,刘邦一下子答不上来了——司马迁写到这里,说汉王“默然良久”就是沉默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说了三个字:“不如也”是比不上他。
于是,韩信站起来,跪下去拜了一下,说,恭喜大王,大王说得非常对,就是我韩信也认为大王您比不上项王,无论就个人能力和魅力而言,还是就我们整个集团的实力而言,都比不上。那韩信为什么要“贺曰”呢?为什么要祝贺刘邦呢?因为韩信发现刘邦是一个实事求是的人,是一个说实话的人,那么这个人就好打交道了。我们为领导服务的最怕领导不听真话,如果他专门想听假话,专门喜欢你吹捧他,那这个事情就搞不了。刘邦这点好,他不要你吹捧他,他承认我不如项羽,那么这个话就好说了。韩信就接着往下说,虽然如此,但是韩信我认为项王并非不可战胜,我曾经在项王手下当过差,对项王这个人是很了解的,请大王允许我韩信为您分析项王的为人。项王的为人是怎么样的呢?项羽这个人有两个看起来是优点其实却是缺点的特点。第一点,项羽这个人非常地英雄,他身材雄伟,力大无比,英勇善战——史书上说项羽是力能扛鼎,就是连鼎都能举起来——而且每次打仗项羽都是身先士卒,打冲锋,一旦冲进敌营,怒吼一声,上千人都鸦雀无声,噤若寒蝉,都被他吓破了胆,这个汉王您是比不上他的。但是项羽却不懂得使用人才,他手下的那些能人、那些贤良的人士、那些勇敢的人士、那些智慧的人士,他都不懂得正确使用,他只懂得自己一个人去冲锋陷阵,他是个人英雄主义者,这种勇敢叫什么?韩信给了四个字的评价:“匹夫之勇”——这是小人物的勇敢,没出息人的勇敢。第二点,项羽这个人对人非常有礼貌,心肠也很软,恭敬仁慈。可是另一方面项羽他小气,手下的将领冲锋陷阵,浴血奋战,建功立业,你应该封官赐爵,应该封赏他们啊,可项王怎么做的呢?他倒是也封赏,会给你铸一个官印,可这个印铸好了以后,项羽捏到手里他舍不得给,在手上磨过来磨过去的,最后把这一个方印都磨成圆的了,他就是舍不得给人。这叫什么?这叫妇人之仁。项羽仁爱吗?小恩小惠,流着眼泪送饭给将士,这事项羽也做过;可是一说到要封官,他舍不得给。
所以说,项羽的两个特点看起来是优点,实际上是缺点。另外,他还有一些错误,比方说他分封诸侯的时候不是论功行赏,而是谁跟自己关系好他就封个大的,谁跟自己关系不好他就封个小的,这样一来项羽是大失人心。再有,他进军一路烧杀掠抢,这怎么能够得天下呢?他是不可能得天下的。而汉王您进了关中以后,所做的一切都非常好,大得人心,三秦父老都盼望着您到秦地去当王。韩信最后说了一句话:“三秦可传檄而定也”就是说,你要发一个战书过去,三秦地区马上就是你的了。
刘邦一听,不由叫好,说,我打仗这么多年来,没听到哪一个人这样清晰地对整个局势进行过分析,这个分析实在是太透彻了。于是他对韩信说,哎呀,寡人与你真是相见恨晚啊!
由此可见,刘邦任命韩信为大将军是一个无比正确的决策,但是这里面有问题,什么问题呢?我们现在还不能够确定地说韩信就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他有此政治分析确实表现了他的雄才大略、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但是,战争是一件需要实际操作的事情,是要用实践来检验来证明的。那么,韩信到底能不能打仗,能不能够帮助刘邦夺取天下,这还需要实践来考验。因此,我们也需要弄清楚韩信究竟有没有军事天才,他指挥了一些什么样的战争,这些战争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在这些战争当中,韩信为刘邦立下了哪些汗马功劳?又犯下了哪些错误和过失呢?
请看下一讲韩信功过之谜,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