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小说网 www.51xsw.com,医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五百三十四章 处置俘虏(上)
蒙古人很愤怒,他们觉得这十几年里包括他们自己在内的大漠诸蕃根本就没有大规模南下侵扰,甚至还与大宋的两个劲敌金辽两国多次交战。虽然其原因是大宋势弱时国土与大漠不相邻,而大宋夺回燕云十六州乃至辽西以后,大漠诸蕃又“柿子拣软的捏”只敢进入三国之中较弱辽金两国抄掠,尤其是其中江河日下、与其关系又不太友善的金国,但草原上除了塔塔儿人以外的大部分主要部族上下还是都认为他们对大宋是有恩的,因此赵旉所说的要征服大漠便是典型的忘恩负义。
当然,更主要是因为现在大宋的确实力强大,并非只是嘴硬吹牛而已,如果只是那样的话,务实的草原人也许只会付之一笑,可事实是连昔日那样可怕的女真人都被大宋反攻倒算灭了国,何况是现在还远未完成统一的大漠诸蕃呢?即使大漠诸蕃这次依然能够依靠“避其锋芒、分兵sao扰、击其惰归”的老办法击退宋军,代价也必然十分惨痛,哪怕因此人口减半,他们都该谢天谢地了
不过他们也只敢嘴上抱怨两下,毕竟赵旉已经答应放他们走,如果因此触怒他而送掉了性命,那可就是冤大头了,地上又多出的几具尸体就是很好的警示。不过赵旉并没有一味地采取高压政策,而是进行了简单的阐释,这里的蒙古人数量并不多,但如果他们能够成为一颗颗种子,将来就可能挥出乎大家想象的巨大功用,毕竟同样的话若是由他来说,分量会重得多,而以后也不太可能还有这样的机会了。
“现在金国已经没了,将来辽国也将臣服于我们大宋,而你们肯定是要‘打草谷’的,那时必然会与我们大宋生冲突,既然如此,我自然要先下手为强了。”赵旉理直气壮地说道。
这一点那些蒙古人也不能否认,由于某些生活物资的缺乏,再加上游牧民族由于生产生活方式的局限,对于灾害的抵御与承受能力很差,经常会陷入活不下去的境地,所以南下从农耕民族获取必要的生活物资是不可避免的,而其中大多数的情况都是游牧民族抢掠农耕民族(不光是汉人,还有历史上的氐人、渤海人甚至部分女真人。),而人类的贪欲与兽性又令这种抢掠行为扩大化,使得历史上的民族矛盾常常极度ji化。
“可是汉商太心黑,还时有时无,大漠上的旱灾和‘白毛风’一来牲畜就要死掉一大半,我们除了南下‘打草谷’,还有别的活路吗?”蒙古人并不是一个容易低头的民族,但现在他们全都成了阶下囚,大宋又如日方中,根本不是现在征战不休的大漠诸蕃所能正面对抗的,所以这些蒙古人的话语中难得地带上了一点悲情色彩
赵旉当然不会只听他们的一面之词,当即反驳道“他们要价高点是正常的,到大漠来做生意可是随时会送命的,风险这么大,不多赚一点,谁肯来啊?至于灾害,大宋的百姓同样也会遇到,为什么他们可以坚持下来,而你们却要将痛苦转嫁给你们的邻居呢?”
“那是上天不公,将我们放到贫瘠苦寒的大漠上,而将富庶繁荣的中原给了你们汉人!”人群中某个愣头青不知死活地叫嚣道。
“在几千年前,当时的中原也一样是没有开的荒凉之地,是我们汉人通过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才建设出如今富庶繁荣的家园。而你们呢?几千年来毫无进步,还好意思说上天不公?而且即使是现在,我们汉人若也像你们一样懒惰,不出半年就会饥荒盛行,粮食是要农民种出来的,而不是老天的恩赐!”赵旉的语气渐渐转为森寒“强词夺理的人会浪费我们有限的时间,等于是杀人与无形,既然你无法辩驳又不肯认错,那么就去死吧!”
随即那个嘴硬的家伙就被从人群中拖了出去一刀砍掉了脑袋,蒙古俘虏们这才意识到他们的生死依然操之人手,立刻安分了许多,赵旉也得以从容地说明自己对于大漠诸蕃的一些看法和大宋的民族政策,而不必因为无谓的争论浪费太多的时间。
听说在大宋当兵可以衣食无忧,立功之后还有丰厚的奖赏,甚至还有可能获得能够传给子孙的封地,若是因为训练和战斗中表现出色而转为职业兵(注1)的话,哪怕只是普通士卒,每年的军饷也至少有一百两银子,蒙古战俘中的一些年轻人纷纷意动
注1:大宋目前的职业军人数量在十万人左右,除去其中的中高级军官(只有职业军人才能担任连长以上的军职,义务兵就算军功再大,只要他自己不愿转为职业兵,就最多只能升到排长。而一旦成为职业兵,就不能自由退役了,申请还是可以的,但上司可以不批,而自然退役则更是要等到年满五十岁。),平时主要担任新兵以及地方民兵的教官,战时则作为精英部队在关键时候使用。军饷及各种福利加起来,最低的也有一百两一年(一般只一半给其本人,至于另一半,如果有家人,则给其家人,如果没有,则暂时存到军队里,等其结婚时再给他以支付相应的花费。),蕃兵享受与汉兵同等待遇,但是必须强制学习汉语和汉文,相关费用从其军饷中扣除,直至他们学成出师,达到宋军对他们对应军阶的相应要求。
这种做法是赵旉当年建立卫军之初就确立的原则,将钱交给官兵们的家人,远比直接给其拿去花天酒地更能培养他们的忠诚。而军人有了文化,不但学习能力会相应增强,荣誉感和爱国心也会随之强化,如果光是能够打仗,这种人只能叫做武夫,不配称为军人。而相应的费用虽然高昂,足有北宋时期禁军待遇的四倍以上,但因为其中一半以上都以非金钱方式支付,军队本身又有大量的农场等相关产业,所以大宋朝廷的财政压力并不大。
第五百三十四章 处置俘虏(上)
蒙古人很愤怒,他们觉得这十几年里包括他们自己在内的大漠诸蕃根本就没有大规模南下侵扰,甚至还与大宋的两个劲敌金辽两国多次交战。虽然其原因是大宋势弱时国土与大漠不相邻,而大宋夺回燕云十六州乃至辽西以后,大漠诸蕃又“柿子拣软的捏”只敢进入三国之中较弱辽金两国抄掠,尤其是其中江河日下、与其关系又不太友善的金国,但草原上除了塔塔儿人以外的大部分主要部族上下还是都认为他们对大宋是有恩的,因此赵旉所说的要征服大漠便是典型的忘恩负义。
当然,更主要是因为现在大宋的确实力强大,并非只是嘴硬吹牛而已,如果只是那样的话,务实的草原人也许只会付之一笑,可事实是连昔日那样可怕的女真人都被大宋反攻倒算灭了国,何况是现在还远未完成统一的大漠诸蕃呢?即使大漠诸蕃这次依然能够依靠“避其锋芒、分兵sao扰、击其惰归”的老办法击退宋军,代价也必然十分惨痛,哪怕因此人口减半,他们都该谢天谢地了
不过他们也只敢嘴上抱怨两下,毕竟赵旉已经答应放他们走,如果因此触怒他而送掉了性命,那可就是冤大头了,地上又多出的几具尸体就是很好的警示。不过赵旉并没有一味地采取高压政策,而是进行了简单的阐释,这里的蒙古人数量并不多,但如果他们能够成为一颗颗种子,将来就可能挥出乎大家想象的巨大功用,毕竟同样的话若是由他来说,分量会重得多,而以后也不太可能还有这样的机会了。
“现在金国已经没了,将来辽国也将臣服于我们大宋,而你们肯定是要‘打草谷’的,那时必然会与我们大宋生冲突,既然如此,我自然要先下手为强了。”赵旉理直气壮地说道。
这一点那些蒙古人也不能否认,由于某些生活物资的缺乏,再加上游牧民族由于生产生活方式的局限,对于灾害的抵御与承受能力很差,经常会陷入活不下去的境地,所以南下从农耕民族获取必要的生活物资是不可避免的,而其中大多数的情况都是游牧民族抢掠农耕民族(不光是汉人,还有历史上的氐人、渤海人甚至部分女真人。),而人类的贪欲与兽性又令这种抢掠行为扩大化,使得历史上的民族矛盾常常极度ji化。
“可是汉商太心黑,还时有时无,大漠上的旱灾和‘白毛风’一来牲畜就要死掉一大半,我们除了南下‘打草谷’,还有别的活路吗?”蒙古人并不是一个容易低头的民族,但现在他们全都成了阶下囚,大宋又如日方中,根本不是现在征战不休的大漠诸蕃所能正面对抗的,所以这些蒙古人的话语中难得地带上了一点悲情色彩
赵旉当然不会只听他们的一面之词,当即反驳道“他们要价高点是正常的,到大漠来做生意可是随时会送命的,风险这么大,不多赚一点,谁肯来啊?至于灾害,大宋的百姓同样也会遇到,为什么他们可以坚持下来,而你们却要将痛苦转嫁给你们的邻居呢?”
“那是上天不公,将我们放到贫瘠苦寒的大漠上,而将富庶繁荣的中原给了你们汉人!”人群中某个愣头青不知死活地叫嚣道。
“在几千年前,当时的中原也一样是没有开的荒凉之地,是我们汉人通过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才建设出如今富庶繁荣的家园。而你们呢?几千年来毫无进步,还好意思说上天不公?而且即使是现在,我们汉人若也像你们一样懒惰,不出半年就会饥荒盛行,粮食是要农民种出来的,而不是老天的恩赐!”赵旉的语气渐渐转为森寒“强词夺理的人会浪费我们有限的时间,等于是杀人与无形,既然你无法辩驳又不肯认错,那么就去死吧!”
随即那个嘴硬的家伙就被从人群中拖了出去一刀砍掉了脑袋,蒙古俘虏们这才意识到他们的生死依然操之人手,立刻安分了许多,赵旉也得以从容地说明自己对于大漠诸蕃的一些看法和大宋的民族政策,而不必因为无谓的争论浪费太多的时间。
听说在大宋当兵可以衣食无忧,立功之后还有丰厚的奖赏,甚至还有可能获得能够传给子孙的封地,若是因为训练和战斗中表现出色而转为职业兵(注1)的话,哪怕只是普通士卒,每年的军饷也至少有一百两银子,蒙古战俘中的一些年轻人纷纷意动
注1:大宋目前的职业军人数量在十万人左右,除去其中的中高级军官(只有职业军人才能担任连长以上的军职,义务兵就算军功再大,只要他自己不愿转为职业兵,就最多只能升到排长。而一旦成为职业兵,就不能自由退役了,申请还是可以的,但上司可以不批,而自然退役则更是要等到年满五十岁。),平时主要担任新兵以及地方民兵的教官,战时则作为精英部队在关键时候使用。军饷及各种福利加起来,最低的也有一百两一年(一般只一半给其本人,至于另一半,如果有家人,则给其家人,如果没有,则暂时存到军队里,等其结婚时再给他以支付相应的花费。),蕃兵享受与汉兵同等待遇,但是必须强制学习汉语和汉文,相关费用从其军饷中扣除,直至他们学成出师,达到宋军对他们对应军阶的相应要求。
这种做法是赵旉当年建立卫军之初就确立的原则,将钱交给官兵们的家人,远比直接给其拿去花天酒地更能培养他们的忠诚。而军人有了文化,不但学习能力会相应增强,荣誉感和爱国心也会随之强化,如果光是能够打仗,这种人只能叫做武夫,不配称为军人。而相应的费用虽然高昂,足有北宋时期禁军待遇的四倍以上,但因为其中一半以上都以非金钱方式支付,军队本身又有大量的农场等相关产业,所以大宋朝廷的财政压力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