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小说网 www.51xsw.com,医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手机同步阅读请7
而辛弃疾则认为既然那些国家是潜在威胁,大宋就该乘着现在国力强势的时候狠狠教训他们一下,削弱他们的发展潜力,也令他们对大宋心生恐惧,而不是玩什么“和平演变”形同于变相资敌当然,辛弃疾虽然胆大包天,但这种话他也只敢在心里腹诽一下
其实两人态度的不同归根到底是缘于两人地位的不同,赵旉是帝国皇帝,自然凡事以国家利益为重,对于如今版图已经空前辽阔的大宋来说,稳定比什么都重要而且远征无罪之国,又没有任何实际利益,只会引起民间的不满但辛弃疾是带兵将领,对于他们来说,无仗可打是很可怕的一件事,现在大宋已经没有什么够份量的外敌了,所以在潜意识里他总是会给大宋找些潜在的假想敌本来这也无可厚非,但辛弃疾却有着胆大妄为的个性以及一呼百应的威望,所以这问题就大条了
心中决心一下,辛弃疾立刻召集全军将士宣布“大家应该都知道,本座回国以后估计就要离开军队入阁为相了,但在此之前,本座还有一个心愿未了古人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次战争的罪魁祸首还未受到惩罚,而在遥远的西方,还有很多的夜郎小国并未向我大宋臣服,所以本座决定为帝国清除这些祸患,将西征继续下去,希望你们随我一起,扫灭一切敢于抵抗的敌人,一直杀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原为大帅效死”全军上下轰然应诺,浑然不顾辛弃疾这样做是否得了授权,这些年里辛弃疾带着大家南征北战、立下的赫赫战功已经为其建立起了绝对的威望,估计就算这时辛弃疾起兵作乱,相当一部分将士也会矢志相随,朝廷自然也明白这一点,所以才会明示辛弃疾这一次是他最后一次出战,但辛弃疾居然会胆大妄为到私自发动远征,这却是连对辛弃疾最了解的皇帝赵旉都没有想到的
不过,相比容易盲从盲信的下层士卒,那些高级军官们则普遍脸现忧色,虽然他们不敢公然和辛弃疾唱反调,但是他们不想跟着辛弃疾干这种自寻死路的蠢事这时身为凉州卫副帅的吴拱挺身而出,对辛弃疾劝谏道“我们若都走了,长公主殿下那里怎么办?”
辛弃疾虽然自行其是,却也没起谋反的心思,一想确实是个问题,赵青凤那里现在就三百名不到的特战队员可以依靠,虽有任得敬外孙女的身份,但没有足够的实力也未必会有几个夏将主动来投,难不成要她一个女子也学耶律大石那样白手起家?
于是辛弃疾便宣布军中凡是没有结婚而且没兄弟的留下、结婚了却还没有孩子的留下、有伤带病的留下、不想参加西征的也都留下最终辛弃疾带走了一万五千多精锐骑兵以及几乎全部的弹药马匹,在他看来夏国残军已经没有多少力量,以赵青凤的才能,哪怕手里只有万余相对羸弱的兵马,也足以有效弹压,毕竟就算其中不少人都有伤病、而且几乎都由骑兵改成了步兵,但他们可是威震天下的飞虎军啊但辛弃疾却没想到,他这样做等于是将精锐自己带走,而把老弱病残留给赵青凤,形同打脸,女人心眼总是比较小的,赵青凤这个长公主又岂能不记恨?说到底,还是由于辛弃疾出道以来一直没受过什么挫折,他虽然很会做事,却始终不会做人啊
事实上赵青凤做得比辛弃疾以为的好,当吴拱带着一万多飞虎军中的“老弱病残”进入夏境的时候,就立即得知赵青凤已经在夏国臣民的“推举”下成为夏国的女王了,不由大为钦佩,称赞说“古之班亦不能及”其实这也不全是赵青凤有多厉害,她背后有个无比强大的大宋帝国,也许才是那些夏国臣民愿意屈服的重要原因,正如历史上班只带三十六人便能降伏西域诸国这一奇迹,固然是因为他机智勇敢,手腕高明,但若他身后没有一个强盛的大汉皇朝,班是绝不可能成功的而且赵青凤身为任得敬的亲外孙女,也是很大的便利,这个继承顺位虽然按理说不知道要排到多少位以后,可毕竟是给了夏国遗民们向其臣服的充分理由,满足了他们“既要做婊子,又要立牌坊”的客观需求,其实还是很有用的
也正是因为夺权一帆风顺,在得知辛弃疾居然敢擅自发动远征、却只将那些相对较弱的兵马留给自己之后,赵青凤就加感到愤怒不过她能够深受父亲宠爱,心机城府自然远非常人可比,所以虽然心里杀机渐萌,但对待吴拱等人还是非常客气的毕竟现在她要稳固自己的王位,就离不开这些祖**队的帮助,否则她只能将权力下放到地方,以换取各大势力的支持,如果只能当这种没有绝对权力的空架子女王,她还不如回国继续当她的大宋长公主呢夏国虽然幅员辽阔,但却并非以农业作为经济支柱,牧民不能像农民那样几乎完全自给自足,对城市工商业的依赖大,只要抓住城市这个重心,人口远不能与中土相比的外西域其实不难管理
结果赵青凤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就基本肃清了夏国境内有限的反对势力,她的那些亲戚全被送回中土“叶落归根”以免别人骂她六亲不认,而其他的反对分子下场则加凄惨,虽然少有被立即处死的,却大都被压入采石场和矿场强制劳动,不到三年时间就几乎全死光了昔日宫中的乖乖女,如今坐到宝座之上却变得如此残酷,究竟是权力使人迷失本性,还是原来深宫之中的平静生活令她隐藏了本性呢?
不过,赵青凤的残酷只针对那些反对者,对于治下的臣民,她的统治较之她的外公却要开明得多了
手机同步阅读请7
而辛弃疾则认为既然那些国家是潜在威胁,大宋就该乘着现在国力强势的时候狠狠教训他们一下,削弱他们的发展潜力,也令他们对大宋心生恐惧,而不是玩什么“和平演变”形同于变相资敌当然,辛弃疾虽然胆大包天,但这种话他也只敢在心里腹诽一下
其实两人态度的不同归根到底是缘于两人地位的不同,赵旉是帝国皇帝,自然凡事以国家利益为重,对于如今版图已经空前辽阔的大宋来说,稳定比什么都重要而且远征无罪之国,又没有任何实际利益,只会引起民间的不满但辛弃疾是带兵将领,对于他们来说,无仗可打是很可怕的一件事,现在大宋已经没有什么够份量的外敌了,所以在潜意识里他总是会给大宋找些潜在的假想敌本来这也无可厚非,但辛弃疾却有着胆大妄为的个性以及一呼百应的威望,所以这问题就大条了
心中决心一下,辛弃疾立刻召集全军将士宣布“大家应该都知道,本座回国以后估计就要离开军队入阁为相了,但在此之前,本座还有一个心愿未了古人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次战争的罪魁祸首还未受到惩罚,而在遥远的西方,还有很多的夜郎小国并未向我大宋臣服,所以本座决定为帝国清除这些祸患,将西征继续下去,希望你们随我一起,扫灭一切敢于抵抗的敌人,一直杀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原为大帅效死”全军上下轰然应诺,浑然不顾辛弃疾这样做是否得了授权,这些年里辛弃疾带着大家南征北战、立下的赫赫战功已经为其建立起了绝对的威望,估计就算这时辛弃疾起兵作乱,相当一部分将士也会矢志相随,朝廷自然也明白这一点,所以才会明示辛弃疾这一次是他最后一次出战,但辛弃疾居然会胆大妄为到私自发动远征,这却是连对辛弃疾最了解的皇帝赵旉都没有想到的
不过,相比容易盲从盲信的下层士卒,那些高级军官们则普遍脸现忧色,虽然他们不敢公然和辛弃疾唱反调,但是他们不想跟着辛弃疾干这种自寻死路的蠢事这时身为凉州卫副帅的吴拱挺身而出,对辛弃疾劝谏道“我们若都走了,长公主殿下那里怎么办?”
辛弃疾虽然自行其是,却也没起谋反的心思,一想确实是个问题,赵青凤那里现在就三百名不到的特战队员可以依靠,虽有任得敬外孙女的身份,但没有足够的实力也未必会有几个夏将主动来投,难不成要她一个女子也学耶律大石那样白手起家?
于是辛弃疾便宣布军中凡是没有结婚而且没兄弟的留下、结婚了却还没有孩子的留下、有伤带病的留下、不想参加西征的也都留下最终辛弃疾带走了一万五千多精锐骑兵以及几乎全部的弹药马匹,在他看来夏国残军已经没有多少力量,以赵青凤的才能,哪怕手里只有万余相对羸弱的兵马,也足以有效弹压,毕竟就算其中不少人都有伤病、而且几乎都由骑兵改成了步兵,但他们可是威震天下的飞虎军啊但辛弃疾却没想到,他这样做等于是将精锐自己带走,而把老弱病残留给赵青凤,形同打脸,女人心眼总是比较小的,赵青凤这个长公主又岂能不记恨?说到底,还是由于辛弃疾出道以来一直没受过什么挫折,他虽然很会做事,却始终不会做人啊
事实上赵青凤做得比辛弃疾以为的好,当吴拱带着一万多飞虎军中的“老弱病残”进入夏境的时候,就立即得知赵青凤已经在夏国臣民的“推举”下成为夏国的女王了,不由大为钦佩,称赞说“古之班亦不能及”其实这也不全是赵青凤有多厉害,她背后有个无比强大的大宋帝国,也许才是那些夏国臣民愿意屈服的重要原因,正如历史上班只带三十六人便能降伏西域诸国这一奇迹,固然是因为他机智勇敢,手腕高明,但若他身后没有一个强盛的大汉皇朝,班是绝不可能成功的而且赵青凤身为任得敬的亲外孙女,也是很大的便利,这个继承顺位虽然按理说不知道要排到多少位以后,可毕竟是给了夏国遗民们向其臣服的充分理由,满足了他们“既要做婊子,又要立牌坊”的客观需求,其实还是很有用的
也正是因为夺权一帆风顺,在得知辛弃疾居然敢擅自发动远征、却只将那些相对较弱的兵马留给自己之后,赵青凤就加感到愤怒不过她能够深受父亲宠爱,心机城府自然远非常人可比,所以虽然心里杀机渐萌,但对待吴拱等人还是非常客气的毕竟现在她要稳固自己的王位,就离不开这些祖**队的帮助,否则她只能将权力下放到地方,以换取各大势力的支持,如果只能当这种没有绝对权力的空架子女王,她还不如回国继续当她的大宋长公主呢夏国虽然幅员辽阔,但却并非以农业作为经济支柱,牧民不能像农民那样几乎完全自给自足,对城市工商业的依赖大,只要抓住城市这个重心,人口远不能与中土相比的外西域其实不难管理
结果赵青凤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就基本肃清了夏国境内有限的反对势力,她的那些亲戚全被送回中土“叶落归根”以免别人骂她六亲不认,而其他的反对分子下场则加凄惨,虽然少有被立即处死的,却大都被压入采石场和矿场强制劳动,不到三年时间就几乎全死光了昔日宫中的乖乖女,如今坐到宝座之上却变得如此残酷,究竟是权力使人迷失本性,还是原来深宫之中的平静生活令她隐藏了本性呢?
不过,赵青凤的残酷只针对那些反对者,对于治下的臣民,她的统治较之她的外公却要开明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