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小说网 www.51xsw.com,丁冬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听过易先生的讲座,他将深奥的文史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而且讲座中妙语连珠,还将现代一些生活用语,甚至一些插科打诨的俚语俗话巧妙地穿插其间,在向人们传道的时候,又让人得到了知识,可以说他的讲座雅俗共赏。
易先生也因主讲“百家讲坛”而成中国近两年来家喻户晓的风云人物,近日来又因南昌某高校田聿教授在博客上的指出他主讲汉代风云人物而犯下了许多常识性的错误而再度成为媒体焦点人物。
打开网页,上面满是对易先生的讲座有误的评说,也有田聿先生的博文的转载和呼应。
田先生到底说了什么?
找到田先生的博客,将博文“硬伤”遍体的易中天先生,该“下课”了——揭示讲座中的知识性错误认真通读了一遍。始读的时候,为易先生汗颜,认为他真的不应该出那么多错;往下读,又觉得田先生措词太不友好。他连一句易老师也不肯叫,却以易氏称呼,读过中文的人都知道,这种称呼是非常不友好的,字里行间还充满了责问。读到后来,更感觉田先生态度有点猖狂了,说得不好听一点,有点咄咄逼人了。
说真的,我很佩服田教授的良苦用心,能够将易教授的讲稿进行研究,并将错误一天记载,拼成篇章发表,让人共享。
我相信田教授的出发点是好的,他在提醒易教授要带给观众更准确的知识。毕竟百家讲坛是中央台啊,听众和观众是几亿的中国人或者听得懂中文的人。一个喜欢中国历史的人有责任为易先生纠错。田先生在学问上能够精益求精,能够做学问的有心人,让人佩服。
但我对田先生的做法有微词。因为他的言词锋芒太露了。
他说易中天教授是“治学不严、讲学态度不端正。错误地将文学作品、野史等同正史加以考证,对正史史料非常不熟悉,是经常犯的‘低级错误。’”
田教授认为,易先生出错的原因,可能主要有两个:一是学问修养不足,二是态度不够严谨认真。
他还说易先生所讲的内容属于“文学艺术的虚构,而易氏竞当作信史,何不考之甚。”“在堂堂国家级讲坛上,竟将野史传闻当作信史来讲而误导听众,颇不足取。”尤其是那句他的“解“国士无双”语为:国士,一国当中最优秀的人才;再加上“无双”就是独一无二的最优秀的人才。按:易氏这里犯了语言学上讲的“重复”的语病”我想易教授不会连这个语法都不懂吧,在讲坛里最要让引起听众的兴趣,就是将语言生活化,其实我们在生活中也常这样说,那是为了强调的吧,田先生为什么就不明白?
田教授最后是这样落笔的:
笔者多年前曾读到过一则文人逸事(细节已记不太准确):近人朱起凤任湖南某师范学校教师,一次批改一个学生的作文,该生在文中用了“首施两端”的成语,而此语通常写作“首鼠两端”于是这位朱老师认为他写错了,在旁批中对其作了批评。该生不服气,找来后汉书。邓训传及李贤的注,证明“首鼠”与“首施”可通用。朱老师傻了眼。后经该生一宣扬,一时学校对朱老师的讥嘲声如蜂而起。这位朱老师羞愧难当,几不欲生。后来他摒绝人事,潜心书斋,发愤研究,用了近20年时间写成了中国第一部联绵词典——辞通,一洗前耻。
我讲这个故事不仅想说明人们对知识性错误的严苛态度;还想指出前人在犯此类错误后是如何自处。
易中天先生,你将如何自处呢?是继续留在讲坛大放厥词,忽悠听众;还是回去好好“疗伤”反省态度与提高学养?何去何从,我想你会作出正确的选择。
好一句“易中天先生,你将如何自处呢?是继续留在讲坛大放厥词,忽悠听众;还是回去好好“疗伤”反省态度与提高学养?”其目的很明显,颇有要易中天退出讲坛的强烈愿望,那么谁再登上讲坛?是田教授吗?我不知道。古有毛遂自荐,含有田教授通过这种方式再登上百家讲坛,一点也不觉得奇怪。
但是我在想,不管是谁登上那个讲坛,不出错误是不可能的,就是一篇中学教材,经过了无数编者的修改审查,有时也会有错误出现,何况还只是易中天一个... -->>
听过易先生的讲座,他将深奥的文史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而且讲座中妙语连珠,还将现代一些生活用语,甚至一些插科打诨的俚语俗话巧妙地穿插其间,在向人们传道的时候,又让人得到了知识,可以说他的讲座雅俗共赏。
易先生也因主讲“百家讲坛”而成中国近两年来家喻户晓的风云人物,近日来又因南昌某高校田聿教授在博客上的指出他主讲汉代风云人物而犯下了许多常识性的错误而再度成为媒体焦点人物。
打开网页,上面满是对易先生的讲座有误的评说,也有田聿先生的博文的转载和呼应。
田先生到底说了什么?
找到田先生的博客,将博文“硬伤”遍体的易中天先生,该“下课”了——揭示讲座中的知识性错误认真通读了一遍。始读的时候,为易先生汗颜,认为他真的不应该出那么多错;往下读,又觉得田先生措词太不友好。他连一句易老师也不肯叫,却以易氏称呼,读过中文的人都知道,这种称呼是非常不友好的,字里行间还充满了责问。读到后来,更感觉田先生态度有点猖狂了,说得不好听一点,有点咄咄逼人了。
说真的,我很佩服田教授的良苦用心,能够将易教授的讲稿进行研究,并将错误一天记载,拼成篇章发表,让人共享。
我相信田教授的出发点是好的,他在提醒易教授要带给观众更准确的知识。毕竟百家讲坛是中央台啊,听众和观众是几亿的中国人或者听得懂中文的人。一个喜欢中国历史的人有责任为易先生纠错。田先生在学问上能够精益求精,能够做学问的有心人,让人佩服。
但我对田先生的做法有微词。因为他的言词锋芒太露了。
他说易中天教授是“治学不严、讲学态度不端正。错误地将文学作品、野史等同正史加以考证,对正史史料非常不熟悉,是经常犯的‘低级错误。’”
田教授认为,易先生出错的原因,可能主要有两个:一是学问修养不足,二是态度不够严谨认真。
他还说易先生所讲的内容属于“文学艺术的虚构,而易氏竞当作信史,何不考之甚。”“在堂堂国家级讲坛上,竟将野史传闻当作信史来讲而误导听众,颇不足取。”尤其是那句他的“解“国士无双”语为:国士,一国当中最优秀的人才;再加上“无双”就是独一无二的最优秀的人才。按:易氏这里犯了语言学上讲的“重复”的语病”我想易教授不会连这个语法都不懂吧,在讲坛里最要让引起听众的兴趣,就是将语言生活化,其实我们在生活中也常这样说,那是为了强调的吧,田先生为什么就不明白?
田教授最后是这样落笔的:
笔者多年前曾读到过一则文人逸事(细节已记不太准确):近人朱起凤任湖南某师范学校教师,一次批改一个学生的作文,该生在文中用了“首施两端”的成语,而此语通常写作“首鼠两端”于是这位朱老师认为他写错了,在旁批中对其作了批评。该生不服气,找来后汉书。邓训传及李贤的注,证明“首鼠”与“首施”可通用。朱老师傻了眼。后经该生一宣扬,一时学校对朱老师的讥嘲声如蜂而起。这位朱老师羞愧难当,几不欲生。后来他摒绝人事,潜心书斋,发愤研究,用了近20年时间写成了中国第一部联绵词典——辞通,一洗前耻。
我讲这个故事不仅想说明人们对知识性错误的严苛态度;还想指出前人在犯此类错误后是如何自处。
易中天先生,你将如何自处呢?是继续留在讲坛大放厥词,忽悠听众;还是回去好好“疗伤”反省态度与提高学养?何去何从,我想你会作出正确的选择。
好一句“易中天先生,你将如何自处呢?是继续留在讲坛大放厥词,忽悠听众;还是回去好好“疗伤”反省态度与提高学养?”其目的很明显,颇有要易中天退出讲坛的强烈愿望,那么谁再登上讲坛?是田教授吗?我不知道。古有毛遂自荐,含有田教授通过这种方式再登上百家讲坛,一点也不觉得奇怪。
但是我在想,不管是谁登上那个讲坛,不出错误是不可能的,就是一篇中学教材,经过了无数编者的修改审查,有时也会有错误出现,何况还只是易中天一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