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小说网 www.51xsw.com,左岸读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作为一个有11年工作经验的资深上班族,再加上作者的生花妙笔,和菜头的上班经验绝对值得对上班这件事还没有概念的新人们先睹为快,因为很多的朋友、学生对上班很迷茫。关于和菜头,他是一位很能写的牛人,就是很多文章太空泛(得罪了,也许是因为我没办法深入阅读和大叔的每篇文章吧!),却也不缺乏精品,这篇就是!
上班这件事
我是在1997年7月19日报道上的班,十一年前的这个时候,我在大学里终日游荡。觉得自己是一颗闪亮的子弹,屁股马上要挨上一撞针,穿过黑洞洞的枪膛朝着广阔的光明直飞而去。生命是一场rpg游戏,当了十六年学生哥之后,现在可以按下“upgrade”成为一个打工仔。在所有属性清零的同时,金钱那一项终于出现了正值。
到如今我上了十一年的班,驻外三年,病假14天,是个够意思的员工。够意思就是说,我不欠公司,公司也不欠我,干多少活,拿多少钱。回想十一年前,当我穿着大短裤在校园里闲游浪荡时,应该对今天的境遇并没有任何概念。只是跃跃欲试地想走向社会,因为在学校里呆了十六年,实在是厌倦透了。工作对于我来说,是件完全不同的事情,值得体验一下。不过那时候我并不知道,对工作的厌倦比对学校的厌倦要快得多。
我想把这十一年上班的个人体验写出来。这世界上有各种个人体验,但是上班似乎算不上,因为太多人有一份工作,人们更愿意看一个在肯尼亚做联合国义工的人写的经历。不过,我觉得最普通的事情未必人人都能做好,我就在职场上走过很多弯路,不妨写下来。难说有什么人看了能避过一坑,少走一段,谁知道呢?
一、番外篇
一上来就写番外篇,并非是故弄玄虚。人生是连续的,按照佛教的说法,昨天就是你的前世,明天就是你的来生,昨天的事情决定了你的现在,你现在做的事情决定你的未来。所以,要谈工作这件事,至少应该有一段前情提要。每个人选择某份工,一定有什么因果在里面。否则,人生的际遇就变成了纯粹的莫名其妙,而莫名其妙的事情也就不用讨论了。
听说现在的小朋友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职业规划,我很羡慕这一点。为了念书而念书,这事总让人觉得有点别扭。我就是觉得念书是为了上大学,结果真的进去了,发现心愿得偿,却不知道接下去该干什么了。规划并不是说具体的决定,而是一个发展的大概框架。一个高中生在升入大学之前,会有三种选择。
一、念完大学回家乡二、念完大学去中心城市谋发展三、念完大学考研或者出国
第一种选择是过日子,家乡有自己家族广泛的人脉,工作容易找,房子不用买,这是最简单的一条道路。选择这条道路,就不应该出省念书。既然定了要回家乡生活,那么去外省读书就是纯粹的浪费。从经济上讲,在家乡念大学可以不用住校,不用吃食堂,能为父母减轻不少负担。从就业发展上讲,除了北京之外,中国任何一个行省在就业上会优先照顾本省的大学。每个省的劳动厅不会和教育厅过不去,本省自己造的学生本省居然都不要,那么省内的大学怎么开得下去?这样一来,结果就是本省大学的校友遍布各行各业,而且都是山大王。比如念医科,当然是协和、同济、中山、华西这些学校好。但是,等你回到家乡找工作的时候,会发现各大医院的各种大小头目全是省立或者市立医学院的毕业生。你的北协和的金字招牌好看,但是你会被别人强大的同学会完全摒除在游戏之外,进修、升职什么的,你就慢慢等吧。
第二种选择是求发展,目标地点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怀揣梦想,准备在超级城市里飘一段时间,然后努力扎下根来,做一代移民。这是最艰难的一个选择,做一代移民很艰苦,完全是造福自己的孩子。你和你老婆打一辈子工,终于有了一套房子,略微有点存款,然后你的孩子就可以以毕业就有车有房。很多人知道这个道理,但是还是义无反顾地向大城市进军,因为梦想可贵。想走这条路,专业一定要好,脑袋一定要好用,学校稍微差点没关系。目标设定就是空降,而且一旦降落就得开始自己养活自己。所以,在专业选择上就一定要投其所好,选择热门专业,确保就业成功率。当然,竞争也会很激烈,那么就要在大学开始练习扮一张可爱的脸。学校差点,分数低点无所谓,关键是长得有说服力,看起来比较灵活,但是心地又是那样的善良加白痴。
第三种选择自然是上名校,名校的签出率相对高得多,专业什么的不重要,反正出去了都得改行。这是最遥远的一跳,完全脱离了中国社会,在一个完全陌生的文化环境里求发展。不过,这也是赌博的一种。在海外的人有混得好的,也有很糟糕的,t和g不说明任何问题,全看自己和运气。值得一说的是研究生,从上班的角度看,研究生的本质是一种就业延缓。考上研究生,你等于是为自己赢得了两年到三年的选择时间,但是始终还是要面对就业问题。研究生有微薄的收入,但是进了研究生院就和参军一样,最后要面对二次就业。到了那个时候,未必情况就会变得有什么不同,还是只能在工作、出国、读博中选一样。
我那时候没有人和我说这些,所以我的路线图是出省念好大学的烂专业,然后又回家乡工作。所以,找工作难,转职难,晋升难,在工作头几年经济压力相当大。在所有的选择中,我挑选了最糟糕的一套组合。有时候回过头去想一想,觉得自己真是个天才儿童,能做出这种霉到杠上开花的选择来。
上班这件事之二欢迎来到肖申克
作为新鲜人来到一个新单位,可能每个人内心里都充满了憧憬。不过,先不忙憧憬,真实的情况是你刚刚来到肖申克监狱。你小心翼翼地站在场地中央,周围是一群性高彩烈的老犯。无论是什么工作,时间长了都是一种重复。固定的人,固定的程序,固定的事情。所以,当有新鲜人出现的时候,这就意味着演出开始了。对于资深员工来说,他们兼任观众和表演者的双重身份。一方面,他们饶有兴趣地观察新人。另一方面他们又在新人面前表演自己,让新人承认他周围看不见的势力圈。这个道理就和遛狗的时候狗会在花坛、电线杆、街道转角撒尿一样,每个人都在标注自己的势力范围。
由于带有狂欢的表演色彩,所以新人初到,所目睹的一切都不需要太当真。冲上来热烈欢迎你的未必就真是喜欢你,他可能是寂寞太久了。抓你到一边耳语,告诉你要注意什么的,未必是真正的知情人,他只是想让你觉得他什么都知道。而对你不闻不问,带理不理的家伙未必是真的反感你,也许他只是不善表达,在日后可能会成为你信任的工作伙伴。在这个阶段,有一条真正的福利政策:允许犯错。因为你年轻,因为你新来,所以犯错是难免的。在不触及个人利益的情况下,每个资深员工乐意显示自己的宽容。不过,在具体的处理上,很多人把这种宽容当成是一种放债。很多年后,还有当年的同事提醒我当初我捅了多么大的一个篓子,他又是怎么为我遮掩的。
有一种错误的想法是在这个阶段当演员,目的是取悦所有人。相信我,这世上只有几少数的人能够完全掩盖自己的真实性格,这种人前程远大,所以是阴谋家和优秀演员的合体。而绝大多数人很难改变自己的性格,迟早要暴露出来。而这种时候,周围的同事由于觉得你前后反差太大,就会揪住这事不放。要知道,别人在单位里混了那么多年,见过那么多人,有多少优秀演员都穿帮了,为什么你不穿?所以,与其做个小可爱最后穿帮,不妨做个坦诚的混蛋。小可爱是一种界定不清,别人不知道你的界限在哪里。而混蛋很清晰,你的四界都清清楚楚,别人也知道如何和你打交道。取悦所有人是一个绝对不可能的任务,而且即便人人都喜欢你,对于你在工作单位的生存和发展也没有多少帮助。因为可爱是一种无害,而无害的另一层意思就是无能。
工作给予一个人金钱,相当于可以用来取暖的火。工作单位就是一个洞穴,那火在最里面燃烧。同事就是豪猪,按照级别决定大家靠近火堆的距离,每个人都尽力往前拱。当你来初来乍到,站在洞口,面前是一片长着长刺的屁股正对着你。作为一头新豪猪,你能做的就是慢慢地、不动声色地拱进去。如果在门口的豪猪想挤你出去,给他一下是个不错的选择。有原则有尊严的人,才有尊重。任何冲突都是在确立个人的边界,对于越界者一定要立即射杀,否则你的边界就会成为马路。如果真是在肖申克,用术语来说,就是你从此成为了他的bitch。
缓慢而不动声色很重要,新人报道本来就是狂欢,安全的做法是保持低调,密切观察。千万不要上台表演,吸引注意力,那么你什么都不看不清楚了。我上班之初就把办公室变成了脱口秀现场,随时都会爆发出阵阵笑声。代价是我迅速被“盯”上了,当很多人都注意你的时候,挨一闷棍的时候也就不远了。老话说树大招风,意思是不要太鲜亮,不要站在舞台正中。
上班这件事之三两种官僚
新人上班,挨闷棍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权力和体制化需要如此。每个人从本性上来说都好逸恶劳,但是单位又需要把这么一帮懒鬼组织起来,完成某项工作。所以,人们就发明了所谓的管理,对权力进行分配,建立起一套体制。基本上,权力是一种仅靠想象就能维持的东西。一个人被赋予某种权限,这种权限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却行之有效。对于具体的个人来说,来自权力最严厉的惩罚无非是开除,但是这种权限却不是任何一级管理干部都有的。那么,畏惧之情从何而来?想象,人们相信如果服从指令,完成工作,那么会有一个“好的前程”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想的不是最低标准—辞职,而是最高标准—升职。于是,权力就发挥它的效应,遵循体制者得到奖励,乖宝宝有糖吃,这就是示范效应。即便所有的宝宝都明白自己也听话但是绝对没有那么多糖分,但是他们还是愿意去做个乖宝宝。因为这么做会拥有一个概率较低的可能性,但是不那么做,就连一点可能都没有了。权力不需要用具体的威吓和强硬手段证明自己,当有第一个人开始服从,那么整个秩序就开始建立。违抗权力的后果,绝大多数都只存在于想象之中,就像是核武器,并没有人真的去用。不过,为了提醒大家权力的存在,用新人来敲一棍子也是好的。武松被劳改的时候,初到之日要挨一百杀威棍,也是基于相同的道理。
棍子无善无恶,打人的是拿棍子的手。因此,需要讨论的是拿棍子的官。从出身上看,他们可以分为传统型官僚和技术型官僚两类。传统型官僚没有任何专业背景,是纯粹的手腕高明,从站马步开始一级一级爬上来的。他们深谙权力的各种奥妙,喜爱权力超越世间的任何东西。技术官僚大体上指的是恢复高考以后,受过大学正规教育,在单位靠专业起家的官僚。他们大体上比较清廉正直,而且有文化和专业。再过十年,可能就没有那种纯粹的传统型官僚,而只有技术型官僚。但是,这种分类只是根据出身,而不涉及手法。事实上,技术官僚用起传统官僚的手段来一样得心应手,而且可能更为毒辣。传统官僚也许不知道你是在上网看新闻还是上网查资料,而在技术官僚面前打这种马虎眼那就是找死。有些公司的管理者会用手机定位查员工的岗,足见有技术背景的人为恶更为可怕。
站在挨棍子的角度看,还是技术型的手法好受一点。因为至少它的打法有规律可循,有章可依,而且不得不体现一点公平的原则。在技术型打法之下,别人迟到扣50块,不可能到了你这里变成100。而传统型打法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因为在它那里权力是一种法术,法术不应该有任何规律可循,更不能容忍你能推断和预判。要的效果就是你完全头晕脑转,觉得随时随地都可能挨棍子,那么效果就出来了。要的就是绝对的畏惧,因而产生绝对的服从。
技术型官僚因为念过书,所以对知识有迷信,觉得按照哈佛的管理教程就能完成管理工作。喜欢建立体系,确定目标,诸如此类的名词游戏。在他们手下比较辛苦,因为会给予你一定的自由度,允许你做一些发挥。如果他们看过把信送给加西亚的话,那么会滑到另外一个极端—你负责把事情搞定,其它的话不用说。而传统型官僚喜欢绝对控制,要求没有任何事情在他的视野范围之外发生。所以,凡事要求频繁汇报请示,由他做出一系列决策。这种方式最终颠倒了彼此的位置,因为你在做事的时候,可以遇见任何一丁点障碍就返身汇报,而对方就会出面去解决。典型的例子就是雍正,这个人不单每天能看完所有的奏折,而且还要阅读臣下秘送来的各种小报告并且回帖。事无巨细,全部过问,完全掌控。最后就变成了皇上为所有臣子打工,你说一,大家就做到一。你不说,大家就乐得清闲。
上班这件事之四白天不懂夜的黑
要总结上班有什么好,很多人都会抓着头想半天。但是,如果换成列举单位里最让自己讨厌的人,很多人可以立即脱口而出一个名字,甚至更多。是啊,那么多人为了一碗老米钱来到一个共同的地方,除了对老米的那份渴望完全一致之外,也许根本就没有任何相同之处。这样的一群人挤在同一片屋檐下,总是会起各种矛盾。工作本身就是制造矛盾的利器,因此,同事之间或者上下级之间的矛盾司空见惯。和同事有矛盾,对方会打你的小报告,用流言蜚语败坏你的名誉,又或者在工作中整蛊你,给你挖坑下药。和上级有矛盾,尤其是和直属上级有矛盾,会让个人处境变得很艰难,所谓县官不如现管,也是让人最头疼的。
上下级的关系从来都很难处理,这是因为对于下级来说,直属上级是自己一切劳累、辛苦、麻烦的源头。而对于上级来说,直属下级直接决定了更上一层对自己的评价。他们之间的利益诉求并不一致,方向完全相反。下级本质上是不想干活的,而上级的任务就是驱使下级工作。而对于所有的上级来说,直属下级都是自己职位的潜在竞争者。所以,一个合乎理性的判断是:我不希望他们能够帮助我升职,但是我要确保他们中没有任何一个会起来取代我。这种矛盾和紧张关系可以通过“垂直领导”这个词窥见,念着念着它就变成了“锤子领导”这里的“锤子”是有明确含义的,那就是四川方言,含义是男性外生殖器。
为了解决这种矛盾,用的全都是法术和技巧。在单位里很常见一种“大哥型”的领导,使用人格魅力代替管理,用义气取代规章。实践中这种方法很好用,能够为一个人赢得大量人望,而且拥有一批死心塌跟随的小弟。经常可以在现实生活中看到,某个高管或者中层跳槽,单位里就立即产生连锁反应,一帮人跟着也跳槽走了,大哥到了哪里,他们就跟到哪里。这是一种现实的无奈,在中国这种社会环境下,一个大佬决定一片天空,制度、规章、模式完全靠不住,和大哥之间的义气相比之下要稳定得多。同一个部门,同一项职能,同一种外环境,在某甲手下做和某乙手下做,完全是两种概念和结果。大哥操作良好,整个部门会是整个单位里权限最高、油水最足、干活最愉快的地方。大哥很孬,那么已有的权限和利益都会丧失殆尽。很多职员选择跟人,虽然有押大小的嫌疑,但是在这种社会现实之下,未尝不是一种合理的选择。
另一种就是“威权型”的领导,他在某一专门领域内做了很长时间,本身就是专家,资历很深。他几乎不需要说什么,但是下属会坚决执行,因为他就是权威。你所想到的任何问题,他都想过了。你遇见的人和麻烦,他都经历过不止一次。他并不和属下称兄道弟,而是刻意保持一定的距离,但是人人畏惧他,把他当作神一样看待,甚至觉得能和他共事是一种莫大的荣耀。这当然是一种光环,但是,这个社会上又有几个人不是生活在光环之下呢?
还有就是所谓的现代管理,在我看来那是标准的法术。核心思想是让普通员工参与决策前的讨论和分析,用度让部分知情权的方法获得员工的支持,让他们误认为某项工作是“自己的”又或者是用几套表格玩点数游戏,使得活人为了点数而奋斗,原理和拉磨的驴脑门前吊个萝卜是一个道理。管理就是铁手,现代管理无非是在这双铁手上套了一双天鹅绒手套,但是实质并没有任何变化,都是迫使人去干活,无非是被迫或者是被催眠到心甘情愿。
值得分析的类型有许多,但是以职员为着眼点,其他类型对于个人来说没有多少助益,所以不再花时间分析。在大哥型领导的手下干活,除开上面提到的实利,还有个人发展上的好处。大哥型领导本身处于上升期,如果他的发展很迅速,意味着你跟着一起分享胜利果实的机会也相应增加。而且,这种个人高速发展一定需要周围有强大的支援,因此你会跟着学到很多东西,他也会主动教你,努力让你跟得上他的步调。但是,这种人在上层的眼中并不让人喜欢,因为他经营私人实力,就像唐代的节度使,在中央权力之外豢养私人武装,拥兵自重。一切管理权限问题都是平衡问题,有一个大哥,那么就一定会有第二个来平衡他。对于上层来说,他们乐于看见相互竞争的大哥们,因为这是在促进单位的发展,只是要小心控制内部摩擦的伤害程度就好了。对于个人来说,这就意味着风险。一旦带头大哥败落,那么你作为小弟很难继续安身下去。大哥跳槽,小弟跟着跳,我说不好这里面究竟是义气的成分多一些还是不得已的成分多一点。
威权型领导本质上是一种发展至个人事业成熟期的资深职员。除去那些光环,面对他们的时候应该想一个问题:既然他那么厉害,为什么不见他提职?答案是很大可能他就到这一步了,这里就是他的极限。关于升职有一个极限理论,就是说应该一直提职,直到这个人显露出不适合目前的工作为止。当然,决定升职的因素并不全在个人能力。无论是什么,反正他到这个位置是不会再继续向前发展了,可以一直做神到退休。在这种人手下打工,优点是很明显的:你个人只要安分守己,日子会过得很安定,不用考虑太多变动的因素。而且,你也有提职的机会,只是时间相对较长,因为对于这种人来说,他需要很长时间的观察,确认你是否合适。缺点在于你可能完全要自学,威权型的领导经常出现在业务成熟的部门,各种工作流程早已确定,每个人只是流水线上的一个环节而已。你可能在一个职位上连续干上十年,但是对于整个部门的工作流程一无所知。所以,如果你是个拧螺丝的,那么就可能一辈子都在拧螺丝,不会变更工种。
对于个人来说,进入单位遇见什么同事或者什么上级,这完全是不可控的。别... -->>
作为一个有11年工作经验的资深上班族,再加上作者的生花妙笔,和菜头的上班经验绝对值得对上班这件事还没有概念的新人们先睹为快,因为很多的朋友、学生对上班很迷茫。关于和菜头,他是一位很能写的牛人,就是很多文章太空泛(得罪了,也许是因为我没办法深入阅读和大叔的每篇文章吧!),却也不缺乏精品,这篇就是!
上班这件事
我是在1997年7月19日报道上的班,十一年前的这个时候,我在大学里终日游荡。觉得自己是一颗闪亮的子弹,屁股马上要挨上一撞针,穿过黑洞洞的枪膛朝着广阔的光明直飞而去。生命是一场rpg游戏,当了十六年学生哥之后,现在可以按下“upgrade”成为一个打工仔。在所有属性清零的同时,金钱那一项终于出现了正值。
到如今我上了十一年的班,驻外三年,病假14天,是个够意思的员工。够意思就是说,我不欠公司,公司也不欠我,干多少活,拿多少钱。回想十一年前,当我穿着大短裤在校园里闲游浪荡时,应该对今天的境遇并没有任何概念。只是跃跃欲试地想走向社会,因为在学校里呆了十六年,实在是厌倦透了。工作对于我来说,是件完全不同的事情,值得体验一下。不过那时候我并不知道,对工作的厌倦比对学校的厌倦要快得多。
我想把这十一年上班的个人体验写出来。这世界上有各种个人体验,但是上班似乎算不上,因为太多人有一份工作,人们更愿意看一个在肯尼亚做联合国义工的人写的经历。不过,我觉得最普通的事情未必人人都能做好,我就在职场上走过很多弯路,不妨写下来。难说有什么人看了能避过一坑,少走一段,谁知道呢?
一、番外篇
一上来就写番外篇,并非是故弄玄虚。人生是连续的,按照佛教的说法,昨天就是你的前世,明天就是你的来生,昨天的事情决定了你的现在,你现在做的事情决定你的未来。所以,要谈工作这件事,至少应该有一段前情提要。每个人选择某份工,一定有什么因果在里面。否则,人生的际遇就变成了纯粹的莫名其妙,而莫名其妙的事情也就不用讨论了。
听说现在的小朋友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职业规划,我很羡慕这一点。为了念书而念书,这事总让人觉得有点别扭。我就是觉得念书是为了上大学,结果真的进去了,发现心愿得偿,却不知道接下去该干什么了。规划并不是说具体的决定,而是一个发展的大概框架。一个高中生在升入大学之前,会有三种选择。
一、念完大学回家乡二、念完大学去中心城市谋发展三、念完大学考研或者出国
第一种选择是过日子,家乡有自己家族广泛的人脉,工作容易找,房子不用买,这是最简单的一条道路。选择这条道路,就不应该出省念书。既然定了要回家乡生活,那么去外省读书就是纯粹的浪费。从经济上讲,在家乡念大学可以不用住校,不用吃食堂,能为父母减轻不少负担。从就业发展上讲,除了北京之外,中国任何一个行省在就业上会优先照顾本省的大学。每个省的劳动厅不会和教育厅过不去,本省自己造的学生本省居然都不要,那么省内的大学怎么开得下去?这样一来,结果就是本省大学的校友遍布各行各业,而且都是山大王。比如念医科,当然是协和、同济、中山、华西这些学校好。但是,等你回到家乡找工作的时候,会发现各大医院的各种大小头目全是省立或者市立医学院的毕业生。你的北协和的金字招牌好看,但是你会被别人强大的同学会完全摒除在游戏之外,进修、升职什么的,你就慢慢等吧。
第二种选择是求发展,目标地点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怀揣梦想,准备在超级城市里飘一段时间,然后努力扎下根来,做一代移民。这是最艰难的一个选择,做一代移民很艰苦,完全是造福自己的孩子。你和你老婆打一辈子工,终于有了一套房子,略微有点存款,然后你的孩子就可以以毕业就有车有房。很多人知道这个道理,但是还是义无反顾地向大城市进军,因为梦想可贵。想走这条路,专业一定要好,脑袋一定要好用,学校稍微差点没关系。目标设定就是空降,而且一旦降落就得开始自己养活自己。所以,在专业选择上就一定要投其所好,选择热门专业,确保就业成功率。当然,竞争也会很激烈,那么就要在大学开始练习扮一张可爱的脸。学校差点,分数低点无所谓,关键是长得有说服力,看起来比较灵活,但是心地又是那样的善良加白痴。
第三种选择自然是上名校,名校的签出率相对高得多,专业什么的不重要,反正出去了都得改行。这是最遥远的一跳,完全脱离了中国社会,在一个完全陌生的文化环境里求发展。不过,这也是赌博的一种。在海外的人有混得好的,也有很糟糕的,t和g不说明任何问题,全看自己和运气。值得一说的是研究生,从上班的角度看,研究生的本质是一种就业延缓。考上研究生,你等于是为自己赢得了两年到三年的选择时间,但是始终还是要面对就业问题。研究生有微薄的收入,但是进了研究生院就和参军一样,最后要面对二次就业。到了那个时候,未必情况就会变得有什么不同,还是只能在工作、出国、读博中选一样。
我那时候没有人和我说这些,所以我的路线图是出省念好大学的烂专业,然后又回家乡工作。所以,找工作难,转职难,晋升难,在工作头几年经济压力相当大。在所有的选择中,我挑选了最糟糕的一套组合。有时候回过头去想一想,觉得自己真是个天才儿童,能做出这种霉到杠上开花的选择来。
上班这件事之二欢迎来到肖申克
作为新鲜人来到一个新单位,可能每个人内心里都充满了憧憬。不过,先不忙憧憬,真实的情况是你刚刚来到肖申克监狱。你小心翼翼地站在场地中央,周围是一群性高彩烈的老犯。无论是什么工作,时间长了都是一种重复。固定的人,固定的程序,固定的事情。所以,当有新鲜人出现的时候,这就意味着演出开始了。对于资深员工来说,他们兼任观众和表演者的双重身份。一方面,他们饶有兴趣地观察新人。另一方面他们又在新人面前表演自己,让新人承认他周围看不见的势力圈。这个道理就和遛狗的时候狗会在花坛、电线杆、街道转角撒尿一样,每个人都在标注自己的势力范围。
由于带有狂欢的表演色彩,所以新人初到,所目睹的一切都不需要太当真。冲上来热烈欢迎你的未必就真是喜欢你,他可能是寂寞太久了。抓你到一边耳语,告诉你要注意什么的,未必是真正的知情人,他只是想让你觉得他什么都知道。而对你不闻不问,带理不理的家伙未必是真的反感你,也许他只是不善表达,在日后可能会成为你信任的工作伙伴。在这个阶段,有一条真正的福利政策:允许犯错。因为你年轻,因为你新来,所以犯错是难免的。在不触及个人利益的情况下,每个资深员工乐意显示自己的宽容。不过,在具体的处理上,很多人把这种宽容当成是一种放债。很多年后,还有当年的同事提醒我当初我捅了多么大的一个篓子,他又是怎么为我遮掩的。
有一种错误的想法是在这个阶段当演员,目的是取悦所有人。相信我,这世上只有几少数的人能够完全掩盖自己的真实性格,这种人前程远大,所以是阴谋家和优秀演员的合体。而绝大多数人很难改变自己的性格,迟早要暴露出来。而这种时候,周围的同事由于觉得你前后反差太大,就会揪住这事不放。要知道,别人在单位里混了那么多年,见过那么多人,有多少优秀演员都穿帮了,为什么你不穿?所以,与其做个小可爱最后穿帮,不妨做个坦诚的混蛋。小可爱是一种界定不清,别人不知道你的界限在哪里。而混蛋很清晰,你的四界都清清楚楚,别人也知道如何和你打交道。取悦所有人是一个绝对不可能的任务,而且即便人人都喜欢你,对于你在工作单位的生存和发展也没有多少帮助。因为可爱是一种无害,而无害的另一层意思就是无能。
工作给予一个人金钱,相当于可以用来取暖的火。工作单位就是一个洞穴,那火在最里面燃烧。同事就是豪猪,按照级别决定大家靠近火堆的距离,每个人都尽力往前拱。当你来初来乍到,站在洞口,面前是一片长着长刺的屁股正对着你。作为一头新豪猪,你能做的就是慢慢地、不动声色地拱进去。如果在门口的豪猪想挤你出去,给他一下是个不错的选择。有原则有尊严的人,才有尊重。任何冲突都是在确立个人的边界,对于越界者一定要立即射杀,否则你的边界就会成为马路。如果真是在肖申克,用术语来说,就是你从此成为了他的bitch。
缓慢而不动声色很重要,新人报道本来就是狂欢,安全的做法是保持低调,密切观察。千万不要上台表演,吸引注意力,那么你什么都不看不清楚了。我上班之初就把办公室变成了脱口秀现场,随时都会爆发出阵阵笑声。代价是我迅速被“盯”上了,当很多人都注意你的时候,挨一闷棍的时候也就不远了。老话说树大招风,意思是不要太鲜亮,不要站在舞台正中。
上班这件事之三两种官僚
新人上班,挨闷棍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权力和体制化需要如此。每个人从本性上来说都好逸恶劳,但是单位又需要把这么一帮懒鬼组织起来,完成某项工作。所以,人们就发明了所谓的管理,对权力进行分配,建立起一套体制。基本上,权力是一种仅靠想象就能维持的东西。一个人被赋予某种权限,这种权限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却行之有效。对于具体的个人来说,来自权力最严厉的惩罚无非是开除,但是这种权限却不是任何一级管理干部都有的。那么,畏惧之情从何而来?想象,人们相信如果服从指令,完成工作,那么会有一个“好的前程”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想的不是最低标准—辞职,而是最高标准—升职。于是,权力就发挥它的效应,遵循体制者得到奖励,乖宝宝有糖吃,这就是示范效应。即便所有的宝宝都明白自己也听话但是绝对没有那么多糖分,但是他们还是愿意去做个乖宝宝。因为这么做会拥有一个概率较低的可能性,但是不那么做,就连一点可能都没有了。权力不需要用具体的威吓和强硬手段证明自己,当有第一个人开始服从,那么整个秩序就开始建立。违抗权力的后果,绝大多数都只存在于想象之中,就像是核武器,并没有人真的去用。不过,为了提醒大家权力的存在,用新人来敲一棍子也是好的。武松被劳改的时候,初到之日要挨一百杀威棍,也是基于相同的道理。
棍子无善无恶,打人的是拿棍子的手。因此,需要讨论的是拿棍子的官。从出身上看,他们可以分为传统型官僚和技术型官僚两类。传统型官僚没有任何专业背景,是纯粹的手腕高明,从站马步开始一级一级爬上来的。他们深谙权力的各种奥妙,喜爱权力超越世间的任何东西。技术官僚大体上指的是恢复高考以后,受过大学正规教育,在单位靠专业起家的官僚。他们大体上比较清廉正直,而且有文化和专业。再过十年,可能就没有那种纯粹的传统型官僚,而只有技术型官僚。但是,这种分类只是根据出身,而不涉及手法。事实上,技术官僚用起传统官僚的手段来一样得心应手,而且可能更为毒辣。传统官僚也许不知道你是在上网看新闻还是上网查资料,而在技术官僚面前打这种马虎眼那就是找死。有些公司的管理者会用手机定位查员工的岗,足见有技术背景的人为恶更为可怕。
站在挨棍子的角度看,还是技术型的手法好受一点。因为至少它的打法有规律可循,有章可依,而且不得不体现一点公平的原则。在技术型打法之下,别人迟到扣50块,不可能到了你这里变成100。而传统型打法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因为在它那里权力是一种法术,法术不应该有任何规律可循,更不能容忍你能推断和预判。要的效果就是你完全头晕脑转,觉得随时随地都可能挨棍子,那么效果就出来了。要的就是绝对的畏惧,因而产生绝对的服从。
技术型官僚因为念过书,所以对知识有迷信,觉得按照哈佛的管理教程就能完成管理工作。喜欢建立体系,确定目标,诸如此类的名词游戏。在他们手下比较辛苦,因为会给予你一定的自由度,允许你做一些发挥。如果他们看过把信送给加西亚的话,那么会滑到另外一个极端—你负责把事情搞定,其它的话不用说。而传统型官僚喜欢绝对控制,要求没有任何事情在他的视野范围之外发生。所以,凡事要求频繁汇报请示,由他做出一系列决策。这种方式最终颠倒了彼此的位置,因为你在做事的时候,可以遇见任何一丁点障碍就返身汇报,而对方就会出面去解决。典型的例子就是雍正,这个人不单每天能看完所有的奏折,而且还要阅读臣下秘送来的各种小报告并且回帖。事无巨细,全部过问,完全掌控。最后就变成了皇上为所有臣子打工,你说一,大家就做到一。你不说,大家就乐得清闲。
上班这件事之四白天不懂夜的黑
要总结上班有什么好,很多人都会抓着头想半天。但是,如果换成列举单位里最让自己讨厌的人,很多人可以立即脱口而出一个名字,甚至更多。是啊,那么多人为了一碗老米钱来到一个共同的地方,除了对老米的那份渴望完全一致之外,也许根本就没有任何相同之处。这样的一群人挤在同一片屋檐下,总是会起各种矛盾。工作本身就是制造矛盾的利器,因此,同事之间或者上下级之间的矛盾司空见惯。和同事有矛盾,对方会打你的小报告,用流言蜚语败坏你的名誉,又或者在工作中整蛊你,给你挖坑下药。和上级有矛盾,尤其是和直属上级有矛盾,会让个人处境变得很艰难,所谓县官不如现管,也是让人最头疼的。
上下级的关系从来都很难处理,这是因为对于下级来说,直属上级是自己一切劳累、辛苦、麻烦的源头。而对于上级来说,直属下级直接决定了更上一层对自己的评价。他们之间的利益诉求并不一致,方向完全相反。下级本质上是不想干活的,而上级的任务就是驱使下级工作。而对于所有的上级来说,直属下级都是自己职位的潜在竞争者。所以,一个合乎理性的判断是:我不希望他们能够帮助我升职,但是我要确保他们中没有任何一个会起来取代我。这种矛盾和紧张关系可以通过“垂直领导”这个词窥见,念着念着它就变成了“锤子领导”这里的“锤子”是有明确含义的,那就是四川方言,含义是男性外生殖器。
为了解决这种矛盾,用的全都是法术和技巧。在单位里很常见一种“大哥型”的领导,使用人格魅力代替管理,用义气取代规章。实践中这种方法很好用,能够为一个人赢得大量人望,而且拥有一批死心塌跟随的小弟。经常可以在现实生活中看到,某个高管或者中层跳槽,单位里就立即产生连锁反应,一帮人跟着也跳槽走了,大哥到了哪里,他们就跟到哪里。这是一种现实的无奈,在中国这种社会环境下,一个大佬决定一片天空,制度、规章、模式完全靠不住,和大哥之间的义气相比之下要稳定得多。同一个部门,同一项职能,同一种外环境,在某甲手下做和某乙手下做,完全是两种概念和结果。大哥操作良好,整个部门会是整个单位里权限最高、油水最足、干活最愉快的地方。大哥很孬,那么已有的权限和利益都会丧失殆尽。很多职员选择跟人,虽然有押大小的嫌疑,但是在这种社会现实之下,未尝不是一种合理的选择。
另一种就是“威权型”的领导,他在某一专门领域内做了很长时间,本身就是专家,资历很深。他几乎不需要说什么,但是下属会坚决执行,因为他就是权威。你所想到的任何问题,他都想过了。你遇见的人和麻烦,他都经历过不止一次。他并不和属下称兄道弟,而是刻意保持一定的距离,但是人人畏惧他,把他当作神一样看待,甚至觉得能和他共事是一种莫大的荣耀。这当然是一种光环,但是,这个社会上又有几个人不是生活在光环之下呢?
还有就是所谓的现代管理,在我看来那是标准的法术。核心思想是让普通员工参与决策前的讨论和分析,用度让部分知情权的方法获得员工的支持,让他们误认为某项工作是“自己的”又或者是用几套表格玩点数游戏,使得活人为了点数而奋斗,原理和拉磨的驴脑门前吊个萝卜是一个道理。管理就是铁手,现代管理无非是在这双铁手上套了一双天鹅绒手套,但是实质并没有任何变化,都是迫使人去干活,无非是被迫或者是被催眠到心甘情愿。
值得分析的类型有许多,但是以职员为着眼点,其他类型对于个人来说没有多少助益,所以不再花时间分析。在大哥型领导的手下干活,除开上面提到的实利,还有个人发展上的好处。大哥型领导本身处于上升期,如果他的发展很迅速,意味着你跟着一起分享胜利果实的机会也相应增加。而且,这种个人高速发展一定需要周围有强大的支援,因此你会跟着学到很多东西,他也会主动教你,努力让你跟得上他的步调。但是,这种人在上层的眼中并不让人喜欢,因为他经营私人实力,就像唐代的节度使,在中央权力之外豢养私人武装,拥兵自重。一切管理权限问题都是平衡问题,有一个大哥,那么就一定会有第二个来平衡他。对于上层来说,他们乐于看见相互竞争的大哥们,因为这是在促进单位的发展,只是要小心控制内部摩擦的伤害程度就好了。对于个人来说,这就意味着风险。一旦带头大哥败落,那么你作为小弟很难继续安身下去。大哥跳槽,小弟跟着跳,我说不好这里面究竟是义气的成分多一些还是不得已的成分多一点。
威权型领导本质上是一种发展至个人事业成熟期的资深职员。除去那些光环,面对他们的时候应该想一个问题:既然他那么厉害,为什么不见他提职?答案是很大可能他就到这一步了,这里就是他的极限。关于升职有一个极限理论,就是说应该一直提职,直到这个人显露出不适合目前的工作为止。当然,决定升职的因素并不全在个人能力。无论是什么,反正他到这个位置是不会再继续向前发展了,可以一直做神到退休。在这种人手下打工,优点是很明显的:你个人只要安分守己,日子会过得很安定,不用考虑太多变动的因素。而且,你也有提职的机会,只是时间相对较长,因为对于这种人来说,他需要很长时间的观察,确认你是否合适。缺点在于你可能完全要自学,威权型的领导经常出现在业务成熟的部门,各种工作流程早已确定,每个人只是流水线上的一个环节而已。你可能在一个职位上连续干上十年,但是对于整个部门的工作流程一无所知。所以,如果你是个拧螺丝的,那么就可能一辈子都在拧螺丝,不会变更工种。
对于个人来说,进入单位遇见什么同事或者什么上级,这完全是不可控的。别...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