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小说网 www.51xsw.com,左岸读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也远远小于如果换了号码,而原来自己选的号码却中了将带来的遗憾。
再来看一个更具体的假设:你有两只股票,股票甲和乙。股票甲目前盈利20%,股票乙目前亏损20%。你会卖出谁?绝大多数投资人的选择是卖出甲而持有乙,因为卖出甲给自己带来情感的快乐,而卖出乙则给自己带来情感的痛苦——我要至少等到乙回到成本价再卖掉。这就得到了那个看似可笑、却真实的发生了很多次的结论:人们倾向于过早地卖出赚钱的股票,而长期持有亏钱的股票。
第三个误区:眷恋过去
所谓眷恋过去,是指人们倾向于将过去的类似投资结果作为评估一项风险决策的考虑因素,甚至是非常重要的。2007年为什么出现了基金销售如此火爆的情景?并不是广大的普通老百姓发现了基金的投资价值,并不是他们对于这项投资进行了风险决策,哪怕仅仅是借助银行客户经理的专业知识进行风险决策。他们仅仅是根据邻居买了基金赚钱了,小孩他二舅买了基金赚钱了等原因,做出了投资决策。我们称之为“财富效应”而等他自己投资赚到钱以后,这种财富效应就更明显了。而实际上,稍具投资经验的投资人都知道,投资的风险和收益与过去该项投资的业绩没有直接的关系,甚至过去的高收益一般会代表透支其未来收益,从而导致高收益的保持是非常困难的。
一个很有名的心理学实验。第一次实验:要求95名金融学本科生作出参与或者不参与关于硬币正反面的赌博决策,41%的人选择参与。第二次实验,另外找同样教育背景的95人参与该实验,不同在于,事先由组织人员无偿赠送给他们参与这项赌博的赌金15美元。结果,78%的人选择了参与。这就是有名的“赌场的钱效应”:在赌场里,人们倾向于不把赌博赚来的钱当作“自己的”而是当作“赌场”的,大不了输回去。拉斯维加斯的每家赌城里,只要你入住酒店,房间里几乎都有赠送的一点筹码,这就是赌场老板的高明之处。同样的,在一般的投资决策中,一旦以前的同类的投资决策赚了钱,许多人倾向于两种判断:第一就是刚才讲的,用经验来判断这个投资是很好的,继续投资甚至追加。第二个判断:这钱是白赚来的,不是我的,继续投资,大不了亏掉。从而,我们不断地看到有人在大牛市的历程中不断的追加投资。
把“眷恋过去”作为一种心理误区,并不是否认总结投资经验的重要性。必须承认,在资本市场的背后有维持其运作的最基本的规律所在,这是难以改变的。但是我们同时认为,这种不变的规律,表现形式却是多种多样的。以2005年底到现在的市场为例:2006年的时候,我们沉浸在漫长的熊市思维中;530大跌让我们把前期辛苦总结的垃圾股、概念股、st股行情彻底颠覆;当我们又花了几个月时间才好不容易欣喜地发现了价值投资、长期持有、蓝筹股、资源股的时候,长期持有又让我们受害颇深。
不是资本市场没有规律,而是我们还不够认识它。我们对其规律的粗浅的认知,可能导致的是更大的亏损。于是,听到了业内资深人士一句让我们回味无穷的话:赚大钱靠智慧,赚小钱靠技术,亏钱靠知识。
第四个误区:代表性思维与熟悉性思维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利用捷径简化信息的分析处理过程。利用这些捷径,大脑可以估计出一个答案而不用分析所有的信息。这无疑提高了大脑的工作效率,但同时也使投资者难以正确分析新的信息,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代表性思维根据固定的模式进行分析判断,认为具有相似特征的事物是相同的。熟悉性思维是指人们喜欢熟悉的事物,做出投资决策的时候也是如此。经常有人对同一支基金、同一支股票反复的操作。如果是出于对该公司、该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长期、深入的了解,这种操作无可厚非。而实际上,大多数人并非如此。他们关注或者操作某种证券品种,仅仅是因为“我经常这么做”就好像球迷们总是支持本地球队一样。让我们看一下美国401k养老金计划例子吧。研究发现,42%的401k养老金计划的资产投资于本公司股票。因为他们熟悉自己的公司,往往造成投资本公司的比例过高,而这是非常危险的。比如,安然公司该计划投资于本公司比例高达60%,公司破产导致养老金计划损失了13亿美元。总结来讲:熟悉性思维导致两个问题:第一,高估自己熟悉的投资品的投资价值;第二,投资集中度仅因熟悉而大幅度提高。两个问题结合在一起,那就是大问题了。
投资是高智商的游戏,在这个游戏里,只有战胜了自己,才能战胜别人。既然称之为心理误区,那就不可能完全避免,但是对于这些误区的把握可以帮助我们尽可能地避免这一类的错误。最后,我们再次传诵巴菲特的名言:我跟大多数的投资者一样,也会贪婪和恐惧。但是我跟大多数投资者不同的是,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
也远远小于如果换了号码,而原来自己选的号码却中了将带来的遗憾。
再来看一个更具体的假设:你有两只股票,股票甲和乙。股票甲目前盈利20%,股票乙目前亏损20%。你会卖出谁?绝大多数投资人的选择是卖出甲而持有乙,因为卖出甲给自己带来情感的快乐,而卖出乙则给自己带来情感的痛苦——我要至少等到乙回到成本价再卖掉。这就得到了那个看似可笑、却真实的发生了很多次的结论:人们倾向于过早地卖出赚钱的股票,而长期持有亏钱的股票。
第三个误区:眷恋过去
所谓眷恋过去,是指人们倾向于将过去的类似投资结果作为评估一项风险决策的考虑因素,甚至是非常重要的。2007年为什么出现了基金销售如此火爆的情景?并不是广大的普通老百姓发现了基金的投资价值,并不是他们对于这项投资进行了风险决策,哪怕仅仅是借助银行客户经理的专业知识进行风险决策。他们仅仅是根据邻居买了基金赚钱了,小孩他二舅买了基金赚钱了等原因,做出了投资决策。我们称之为“财富效应”而等他自己投资赚到钱以后,这种财富效应就更明显了。而实际上,稍具投资经验的投资人都知道,投资的风险和收益与过去该项投资的业绩没有直接的关系,甚至过去的高收益一般会代表透支其未来收益,从而导致高收益的保持是非常困难的。
一个很有名的心理学实验。第一次实验:要求95名金融学本科生作出参与或者不参与关于硬币正反面的赌博决策,41%的人选择参与。第二次实验,另外找同样教育背景的95人参与该实验,不同在于,事先由组织人员无偿赠送给他们参与这项赌博的赌金15美元。结果,78%的人选择了参与。这就是有名的“赌场的钱效应”:在赌场里,人们倾向于不把赌博赚来的钱当作“自己的”而是当作“赌场”的,大不了输回去。拉斯维加斯的每家赌城里,只要你入住酒店,房间里几乎都有赠送的一点筹码,这就是赌场老板的高明之处。同样的,在一般的投资决策中,一旦以前的同类的投资决策赚了钱,许多人倾向于两种判断:第一就是刚才讲的,用经验来判断这个投资是很好的,继续投资甚至追加。第二个判断:这钱是白赚来的,不是我的,继续投资,大不了亏掉。从而,我们不断地看到有人在大牛市的历程中不断的追加投资。
把“眷恋过去”作为一种心理误区,并不是否认总结投资经验的重要性。必须承认,在资本市场的背后有维持其运作的最基本的规律所在,这是难以改变的。但是我们同时认为,这种不变的规律,表现形式却是多种多样的。以2005年底到现在的市场为例:2006年的时候,我们沉浸在漫长的熊市思维中;530大跌让我们把前期辛苦总结的垃圾股、概念股、st股行情彻底颠覆;当我们又花了几个月时间才好不容易欣喜地发现了价值投资、长期持有、蓝筹股、资源股的时候,长期持有又让我们受害颇深。
不是资本市场没有规律,而是我们还不够认识它。我们对其规律的粗浅的认知,可能导致的是更大的亏损。于是,听到了业内资深人士一句让我们回味无穷的话:赚大钱靠智慧,赚小钱靠技术,亏钱靠知识。
第四个误区:代表性思维与熟悉性思维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利用捷径简化信息的分析处理过程。利用这些捷径,大脑可以估计出一个答案而不用分析所有的信息。这无疑提高了大脑的工作效率,但同时也使投资者难以正确分析新的信息,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代表性思维根据固定的模式进行分析判断,认为具有相似特征的事物是相同的。熟悉性思维是指人们喜欢熟悉的事物,做出投资决策的时候也是如此。经常有人对同一支基金、同一支股票反复的操作。如果是出于对该公司、该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长期、深入的了解,这种操作无可厚非。而实际上,大多数人并非如此。他们关注或者操作某种证券品种,仅仅是因为“我经常这么做”就好像球迷们总是支持本地球队一样。让我们看一下美国401k养老金计划例子吧。研究发现,42%的401k养老金计划的资产投资于本公司股票。因为他们熟悉自己的公司,往往造成投资本公司的比例过高,而这是非常危险的。比如,安然公司该计划投资于本公司比例高达60%,公司破产导致养老金计划损失了13亿美元。总结来讲:熟悉性思维导致两个问题:第一,高估自己熟悉的投资品的投资价值;第二,投资集中度仅因熟悉而大幅度提高。两个问题结合在一起,那就是大问题了。
投资是高智商的游戏,在这个游戏里,只有战胜了自己,才能战胜别人。既然称之为心理误区,那就不可能完全避免,但是对于这些误区的把握可以帮助我们尽可能地避免这一类的错误。最后,我们再次传诵巴菲特的名言:我跟大多数的投资者一样,也会贪婪和恐惧。但是我跟大多数投资者不同的是,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