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小说网 www.51xsw.com,左岸读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的钱,会有多重?
有人说,差不多有1500斤吧。这只是猜测,没有说服力。
有细心的网友马上做了一个计算:
先用家里的水果秤称了一张一百的钱,没有显示。秤的最低显示是2克。称2张的时候,就变成了2克。所以,1张100的钱的重量大概是1克。
还要考虑到新钱和旧钱的差别:1钱用久了,纸张会变薄,所以,旧钱可能比新钱轻;2但是,旧钱上面会有灰尘、垃圾和水分,很可能比新钱重。
综合两种情况,基本上可以暂时忽略新钱和旧钱的差别。
好了,假定还是100元的钱重为1克。那么,5000万的钱重,算出来是500公斤。我跟儿子说:“我们来梳理一下整个过程:在分析一个事情的真实性的时候,首先是要确定你要判断的问题。然后,接下来,是找到一种可靠的方法来做实验,得出一些基本的结论,然后,依据结论做出符合逻辑的推理。”
“单独的数字计算是客观的。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意思的。但是,如果跟现实的常识连接起来的话,它的力量就会很大:在上面这个例子中。数学帮助我们得出了其他的结论。”
“我们知道了100元有多重,那我们就知道5000万有多重。”
“问题出来了:一个人一次要搬动500公斤的东西,需要多长时间,需要什么工具。5000万的钱,有多大的体积呢?它是怎么运出去的呢?难道这真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事情?。。”
(五)
上初中了,我发现儿子做作业的时间中,有一半的时间都是在做数学题。
现在的学校里面的数学题,比我们那个时候的题目,难度和深度,都要大的多。有时,儿子问我数学题,我要么花很长的时间想,也经常有想不出来的时候。
我觉得学校里面训练数学的方式,是有问题的。
前几天,看见一个报道,说一个刚获得了数学大奖的俄罗斯的数学家来中国,记者给了他一道小学生的奥数题,让他解。大师解了半天也没有想出来。
这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为何会这样?
我完全理解这样的情形:数学的思考,其实是离不开现实的语境。也就是说,很多问题,其实是来自于某种实际的需求。如果是这样的话,解题的语境和约束,是有方向的提示的。
凡是有过系统分析经验的人,在这种整体的思维中,会有一整套非常有条理地解决问题的方法。
但是,如果这个题目是没有任何方向的,就是说:你不知它从何而来,要去往何处。那你就只能猜测出题者的思路是什么。这就跟中彩票猜谜一样了。
所以,像杨乐、丘成桐等数学家都会尽力反对奥数,反对这种变态的“思维的体操”因为这些题目往往只是在做思维的适应性训练,并没有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习惯,反而导致了忽略实际需求的做法,导致了真正的思维的丧失。
所以说,我们的学生很会考试,但是,实际的动手时有很大的障碍。因为大多数人并没有接受系统的思维训练。
事实上,解决问题的环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方案,验证并改进。
我们的思维训练不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我们总是在做,或者只是在做其中的一、两个环节。其他的,数学不管,其他科目也不接。
结果会怎样呢?
这种训练的结果是:科目间是相互隔断的,和实际的应用也是隔断的。学生们知道了很多的知识,不知道该怎么用,也不知道怎么观察,怎么剥离出问题,怎么分析,怎么判断。学了一堆的东西,离开学校后,转身就忘掉了。
原创:喷嚏网
的钱,会有多重?
有人说,差不多有1500斤吧。这只是猜测,没有说服力。
有细心的网友马上做了一个计算:
先用家里的水果秤称了一张一百的钱,没有显示。秤的最低显示是2克。称2张的时候,就变成了2克。所以,1张100的钱的重量大概是1克。
还要考虑到新钱和旧钱的差别:1钱用久了,纸张会变薄,所以,旧钱可能比新钱轻;2但是,旧钱上面会有灰尘、垃圾和水分,很可能比新钱重。
综合两种情况,基本上可以暂时忽略新钱和旧钱的差别。
好了,假定还是100元的钱重为1克。那么,5000万的钱重,算出来是500公斤。我跟儿子说:“我们来梳理一下整个过程:在分析一个事情的真实性的时候,首先是要确定你要判断的问题。然后,接下来,是找到一种可靠的方法来做实验,得出一些基本的结论,然后,依据结论做出符合逻辑的推理。”
“单独的数字计算是客观的。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意思的。但是,如果跟现实的常识连接起来的话,它的力量就会很大:在上面这个例子中。数学帮助我们得出了其他的结论。”
“我们知道了100元有多重,那我们就知道5000万有多重。”
“问题出来了:一个人一次要搬动500公斤的东西,需要多长时间,需要什么工具。5000万的钱,有多大的体积呢?它是怎么运出去的呢?难道这真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事情?。。”
(五)
上初中了,我发现儿子做作业的时间中,有一半的时间都是在做数学题。
现在的学校里面的数学题,比我们那个时候的题目,难度和深度,都要大的多。有时,儿子问我数学题,我要么花很长的时间想,也经常有想不出来的时候。
我觉得学校里面训练数学的方式,是有问题的。
前几天,看见一个报道,说一个刚获得了数学大奖的俄罗斯的数学家来中国,记者给了他一道小学生的奥数题,让他解。大师解了半天也没有想出来。
这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为何会这样?
我完全理解这样的情形:数学的思考,其实是离不开现实的语境。也就是说,很多问题,其实是来自于某种实际的需求。如果是这样的话,解题的语境和约束,是有方向的提示的。
凡是有过系统分析经验的人,在这种整体的思维中,会有一整套非常有条理地解决问题的方法。
但是,如果这个题目是没有任何方向的,就是说:你不知它从何而来,要去往何处。那你就只能猜测出题者的思路是什么。这就跟中彩票猜谜一样了。
所以,像杨乐、丘成桐等数学家都会尽力反对奥数,反对这种变态的“思维的体操”因为这些题目往往只是在做思维的适应性训练,并没有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习惯,反而导致了忽略实际需求的做法,导致了真正的思维的丧失。
所以说,我们的学生很会考试,但是,实际的动手时有很大的障碍。因为大多数人并没有接受系统的思维训练。
事实上,解决问题的环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方案,验证并改进。
我们的思维训练不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我们总是在做,或者只是在做其中的一、两个环节。其他的,数学不管,其他科目也不接。
结果会怎样呢?
这种训练的结果是:科目间是相互隔断的,和实际的应用也是隔断的。学生们知道了很多的知识,不知道该怎么用,也不知道怎么观察,怎么剥离出问题,怎么分析,怎么判断。学了一堆的东西,离开学校后,转身就忘掉了。
原创:喷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