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小说网 www.51xsw.com,回大秦当个美男公务员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让别人注意到他,难道今后就能青云直上了?
真是好笑!纵观先古,日驰月骤,变动不止;又思今日,邦国攻伐,天下未定。
此时木秀于林,必有风摧。
何苦平白做些招人妒忌不讨好的投机举动。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日后才能比别人认得更清,站得更稳,站得更直。
所以还是那句话,现在的他“年纪还小”,只需要认真看着,听着,吸取些可用的东西打好根基,低调做人,不去引人注目,足以自保,便可。
赵高片刻走神的功夫,双方又战了数十来回。此时相比之前的讨论,则更加激烈了。
饭堂里唾沫横飞,一个个争得面红耳赤,谁也顾不上什么礼仪了,举箸比划的,手拍案几的,挽袖子的,撩衣摆的,种种景象简直让赵高开了眼。
两千多年前文吏们的嘴炮竟然也能这么的……呃……别开生面。
右史那边这回又出了个黄衣掌书:“古有成汤灭夏,武王伐商,可见天道常在。后有庄王问鼎,周德虽衰,然天命未改,仍存留至今;今秦以虎狼之心强夺九鼎,背离天道,只需少待,上天必替我山东六国惩恶罚秦。”
左史这边站出来个灰衣掌书反驳:“呵,右史掌书此言何其可笑!成汤武王以己之身拨乱反正,你说是天道常在。庄王【3】问鼎,你说‘周德虽衰,天命未改’。而今昭王夺鼎已成定局,何解?难道你承认他秦国乃天命所归?”
灰衣掌书说到酣畅处,大袖一振,看着被自己说得青筋暴起的右史掌书,心中大快,冷笑一声,又将声音拔高了几度继续发问:“再敢问,你口中的天道又是何解?为何秦国频频犯我三晋,上天不罚?更有长平之战坑杀我赵国数十万战俘,如此天良尽丧,非但不罚,他狼秦之势反如日中天,你口中的天道缘何不公至此?”
王宠是典型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一手支颐,一手握箸揶揄道:“右史那边的掌书都是些老匹夫,若论引经据典,咱们左史这边是比不过。可咱们脑子灵活,要争起来他们也未必讨得了好。”
至此,右史那边的几个被灰衣掌书驳得哑口无言,一个个低头悻悻坐回去,更有几个气不过的,饭也不吃,甩袖离开了。
然而若说适才在论国之时左史这边的灰衣掌书心中是酣畅的话,现下争得了输赢他却有些高兴不起来,甚至开始迷茫。
有些话虽然是那么说,可真放在治国之道上,又是另一个说法了。
如今的赵国,君王不察,臣下巧诈,身处激浪翻滚的浩瀚之海,赵国的出路究竟在何处……
灰衣左史掌书的变化分毫不差地落入赵高眼中,他自己也不由地在心底叹了一口气,眼下他心中也是既清明,又迷茫。
赵高心中清明是因为他知道历史走向知道赵国的命运,赵高迷茫是因为就算知道了历史,若要让他谋一条出路,该何去何从才能让赵国百姓安身立命,他也是拿不出来的。
毕竟古往今来,君臣走在治国道路上,没有谁不是在摸爬滚打中跌撞前行的,什么是好的,什么又是更好的,换一个境况又会出现什么样的新难题,谁又能说得准呢?
在那天之后,赵国并未有任何动静,合同其他五国义正辞严地就九鼎入秦一事声讨了一番,便如石沉大海再无动静。
然而几块小小石子,又如何能阻止海下翻滚的巨流?不知道秦国何时真正动手,所有人心中都藏了一个不安的念头,如同利剑悬顶一般,惶惶不可终日。
难得赵高当晚也是躺在硬床板上左翻右翻睡不着,独自想了许多事情,有的是关于上一世父母亲的,也有关于自己今后何去何从的,虽然经常告诫自己不要想太多,但是白天那场论战却是时时浮印在脑海里,挥之不去。
,让别人注意到他,难道今后就能青云直上了?
真是好笑!纵观先古,日驰月骤,变动不止;又思今日,邦国攻伐,天下未定。
此时木秀于林,必有风摧。
何苦平白做些招人妒忌不讨好的投机举动。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日后才能比别人认得更清,站得更稳,站得更直。
所以还是那句话,现在的他“年纪还小”,只需要认真看着,听着,吸取些可用的东西打好根基,低调做人,不去引人注目,足以自保,便可。
赵高片刻走神的功夫,双方又战了数十来回。此时相比之前的讨论,则更加激烈了。
饭堂里唾沫横飞,一个个争得面红耳赤,谁也顾不上什么礼仪了,举箸比划的,手拍案几的,挽袖子的,撩衣摆的,种种景象简直让赵高开了眼。
两千多年前文吏们的嘴炮竟然也能这么的……呃……别开生面。
右史那边这回又出了个黄衣掌书:“古有成汤灭夏,武王伐商,可见天道常在。后有庄王问鼎,周德虽衰,然天命未改,仍存留至今;今秦以虎狼之心强夺九鼎,背离天道,只需少待,上天必替我山东六国惩恶罚秦。”
左史这边站出来个灰衣掌书反驳:“呵,右史掌书此言何其可笑!成汤武王以己之身拨乱反正,你说是天道常在。庄王【3】问鼎,你说‘周德虽衰,天命未改’。而今昭王夺鼎已成定局,何解?难道你承认他秦国乃天命所归?”
灰衣掌书说到酣畅处,大袖一振,看着被自己说得青筋暴起的右史掌书,心中大快,冷笑一声,又将声音拔高了几度继续发问:“再敢问,你口中的天道又是何解?为何秦国频频犯我三晋,上天不罚?更有长平之战坑杀我赵国数十万战俘,如此天良尽丧,非但不罚,他狼秦之势反如日中天,你口中的天道缘何不公至此?”
王宠是典型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一手支颐,一手握箸揶揄道:“右史那边的掌书都是些老匹夫,若论引经据典,咱们左史这边是比不过。可咱们脑子灵活,要争起来他们也未必讨得了好。”
至此,右史那边的几个被灰衣掌书驳得哑口无言,一个个低头悻悻坐回去,更有几个气不过的,饭也不吃,甩袖离开了。
然而若说适才在论国之时左史这边的灰衣掌书心中是酣畅的话,现下争得了输赢他却有些高兴不起来,甚至开始迷茫。
有些话虽然是那么说,可真放在治国之道上,又是另一个说法了。
如今的赵国,君王不察,臣下巧诈,身处激浪翻滚的浩瀚之海,赵国的出路究竟在何处……
灰衣左史掌书的变化分毫不差地落入赵高眼中,他自己也不由地在心底叹了一口气,眼下他心中也是既清明,又迷茫。
赵高心中清明是因为他知道历史走向知道赵国的命运,赵高迷茫是因为就算知道了历史,若要让他谋一条出路,该何去何从才能让赵国百姓安身立命,他也是拿不出来的。
毕竟古往今来,君臣走在治国道路上,没有谁不是在摸爬滚打中跌撞前行的,什么是好的,什么又是更好的,换一个境况又会出现什么样的新难题,谁又能说得准呢?
在那天之后,赵国并未有任何动静,合同其他五国义正辞严地就九鼎入秦一事声讨了一番,便如石沉大海再无动静。
然而几块小小石子,又如何能阻止海下翻滚的巨流?不知道秦国何时真正动手,所有人心中都藏了一个不安的念头,如同利剑悬顶一般,惶惶不可终日。
难得赵高当晚也是躺在硬床板上左翻右翻睡不着,独自想了许多事情,有的是关于上一世父母亲的,也有关于自己今后何去何从的,虽然经常告诫自己不要想太多,但是白天那场论战却是时时浮印在脑海里,挥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