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父子 (2/2)
51小说网 www.51xsw.com,斩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这一年未见,我儿好像有长高了些!”
太傅鞠武在旁,笑着劝道:“大王,太子远归,何不坐了说话?”
燕王喜呵呵一笑,道“太傅说的甚是,来、来、来,坐了说话”。
挽了姬丹的手,拉姬丹到台陛上坐下,眼睛上上下下,一直不肯离开姬丹身上。又问起这来历,姬丹遂将这一年之事,一一禀告给燕王喜。
燕王喜年近五十,虽然后宫之中,不乏得宠之人,但子息不旺,所生四子五女,只保住了一子三女。姬丹乃是嫡长子,自幼得燕王喜宠爱,五岁即被立为太子,过去也曾出质外国。离别原是平常之事。
只是这一次,当初鞠成派人回报,太子曾在邺城长病不醒,虽然报来说是太子梦中得天之幸。却也把燕王喜吓了一大跳,深悔当时听了蔡泽的劝谏,让太子出质秦国。这一年来,虽然姬丹也常派人传告平安,但燕王喜心里还是挂念不已。
而今儿子就在面前,燕王喜仍是觉得如在梦中一般,耳中听儿子回报这一年之事,手拉着姬丹的手,心里却只有欢喜不尽。
到后来听到姬丹说起昌平君之策,和姬丹门下宾客的推测,以及如何将计就计,改扮出秦,这一路顶风冒雪的赶路,更是心痛的了不得,怒道:“熊启这厮,好生无礼!只是苦了我儿!”
姬丹感受着燕王喜浓浓的爱子之情,心里大是欣慰,劝道:“父王不必着恼,儿臣也要趁机回国,这才略受些寒苦颠簸,不算的什么!”
燕王喜听姬丹这样说,转怒为笑,道:“无论如何,我儿平安归来就是好事。”
姬丹趁机说起这次在代北和李牧商议的连赵之事,把自己宾客所想和沿途所为,细细禀告了燕王喜。燕王喜听了姬丹之策,此乃国家大事,不由脸色郑重。沉吟许久,才道:“纳李牧之女为夫人,这倒算不得什么,只是这弃秦连赵,恐未必妥当!”
姬丹知道父王对赵国屡次兵伐燕国,以至于数围蓟城,不但是心有余悸,更是深恨赵国得势不饶人,这才一直连秦以为外援,全赖秦国不断与赵大战,才使得赵国无力北顾。而今秦燕之间,尚无明恶,却要翻敌为盟,却友为敌,这个弯自然不好转。
姬丹苦劝道:“父王有所不知,儿臣在秦,已看的明白,秦有虎狼之心,非尽灭诸侯一统天下不可,如我大燕不与诸侯合纵,一旦诸侯尽灭,我燕孤处东北,岂能独存?”
“如能和赵,则赵无后顾之忧,可全力抗秦,我燕得数年之便,也可效法昭王,奋力图强。待国力强盛,自可一朝尽雪前耻!”
燕王道:“我儿所说,自也有道理,只是滋事甚大,容当细议。”
“我儿远归辛苦,在宫中好好歇息两日,再忙国事不迟!”
姬丹察言观色,知道燕王喜言出至诚,对自己确实是一番关心,并非是借故推脱。遂笑着回道:“父王,儿臣此来,有些宾客就安置在太傅家中,如今张唐为相,如知道儿臣归来,大计未定,免不了有些不便,儿臣还是暂居太傅家中,一来可避人耳目,二来也好和门下众贤,好好研议大计!”
燕王喜听姬丹要避讳张唐,不由有些微怒,道:“张唐虽是秦人,毕竟乃是我燕国之相,岂能无上下之分?汝乃太子,何必忌讳于他!”
姬丹忙道:“父王,并非儿臣忌讳张唐,只是儿臣之计,还需要儿臣先和赵人暗地洽商,给秦国设局。如果提前漏了行藏给张唐知道,只怕儿臣就不好再出都南下,免得将来让嬴政看出破绽。”
燕王喜实在舍不得儿子离开眼前,却又不愿拂了爱子的一片谋国之意,只得又拉着姬丹,问东问西。直到天色将晚,才放姬丹和鞠武回去。
到了次日,燕王喜微服出宫,到鞠武府上来看儿子,姬丹将尉僚、郦生兄弟三位,引见给父王,燕王喜一谈之下,对三人才识气度喜之不尽,当即上了金玉,嘱咐三人,好生辅佐太子。
郦生和尉僚,早从姬丹嘴里得知燕王对连赵之事,还有诸多犹豫,趁此机会,两人进言劝谏。
尉僚之谋、郦生之舌,俱是当世数一数二的本事,一席话下来,燕王喜已经拿定了主意,道:“有两位大才辅佐太子,真乃我大燕之福也!就请两位爱卿辛再苦一趟,陪我儿南下,与赵议和好了!”
两人当即拜倒领令,道:“臣遵旨!”
哎哎,看了兄弟们的评论,看来大家对李瑛的出现很是有些看法!!
这个人物,并非心血来潮才加上的,而是早就设计好的,大大们关心的地位、危险等问题,后面自有处理,各位细看就是!
非常感谢各位兄弟的评论和关心,批评越多,说明大家对作品越重视,老醋一定努力,继续写好这本书。
再求收藏!求红票!(未完待续)
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这一年未见,我儿好像有长高了些!”
太傅鞠武在旁,笑着劝道:“大王,太子远归,何不坐了说话?”
燕王喜呵呵一笑,道“太傅说的甚是,来、来、来,坐了说话”。
挽了姬丹的手,拉姬丹到台陛上坐下,眼睛上上下下,一直不肯离开姬丹身上。又问起这来历,姬丹遂将这一年之事,一一禀告给燕王喜。
燕王喜年近五十,虽然后宫之中,不乏得宠之人,但子息不旺,所生四子五女,只保住了一子三女。姬丹乃是嫡长子,自幼得燕王喜宠爱,五岁即被立为太子,过去也曾出质外国。离别原是平常之事。
只是这一次,当初鞠成派人回报,太子曾在邺城长病不醒,虽然报来说是太子梦中得天之幸。却也把燕王喜吓了一大跳,深悔当时听了蔡泽的劝谏,让太子出质秦国。这一年来,虽然姬丹也常派人传告平安,但燕王喜心里还是挂念不已。
而今儿子就在面前,燕王喜仍是觉得如在梦中一般,耳中听儿子回报这一年之事,手拉着姬丹的手,心里却只有欢喜不尽。
到后来听到姬丹说起昌平君之策,和姬丹门下宾客的推测,以及如何将计就计,改扮出秦,这一路顶风冒雪的赶路,更是心痛的了不得,怒道:“熊启这厮,好生无礼!只是苦了我儿!”
姬丹感受着燕王喜浓浓的爱子之情,心里大是欣慰,劝道:“父王不必着恼,儿臣也要趁机回国,这才略受些寒苦颠簸,不算的什么!”
燕王喜听姬丹这样说,转怒为笑,道:“无论如何,我儿平安归来就是好事。”
姬丹趁机说起这次在代北和李牧商议的连赵之事,把自己宾客所想和沿途所为,细细禀告了燕王喜。燕王喜听了姬丹之策,此乃国家大事,不由脸色郑重。沉吟许久,才道:“纳李牧之女为夫人,这倒算不得什么,只是这弃秦连赵,恐未必妥当!”
姬丹知道父王对赵国屡次兵伐燕国,以至于数围蓟城,不但是心有余悸,更是深恨赵国得势不饶人,这才一直连秦以为外援,全赖秦国不断与赵大战,才使得赵国无力北顾。而今秦燕之间,尚无明恶,却要翻敌为盟,却友为敌,这个弯自然不好转。
姬丹苦劝道:“父王有所不知,儿臣在秦,已看的明白,秦有虎狼之心,非尽灭诸侯一统天下不可,如我大燕不与诸侯合纵,一旦诸侯尽灭,我燕孤处东北,岂能独存?”
“如能和赵,则赵无后顾之忧,可全力抗秦,我燕得数年之便,也可效法昭王,奋力图强。待国力强盛,自可一朝尽雪前耻!”
燕王道:“我儿所说,自也有道理,只是滋事甚大,容当细议。”
“我儿远归辛苦,在宫中好好歇息两日,再忙国事不迟!”
姬丹察言观色,知道燕王喜言出至诚,对自己确实是一番关心,并非是借故推脱。遂笑着回道:“父王,儿臣此来,有些宾客就安置在太傅家中,如今张唐为相,如知道儿臣归来,大计未定,免不了有些不便,儿臣还是暂居太傅家中,一来可避人耳目,二来也好和门下众贤,好好研议大计!”
燕王喜听姬丹要避讳张唐,不由有些微怒,道:“张唐虽是秦人,毕竟乃是我燕国之相,岂能无上下之分?汝乃太子,何必忌讳于他!”
姬丹忙道:“父王,并非儿臣忌讳张唐,只是儿臣之计,还需要儿臣先和赵人暗地洽商,给秦国设局。如果提前漏了行藏给张唐知道,只怕儿臣就不好再出都南下,免得将来让嬴政看出破绽。”
燕王喜实在舍不得儿子离开眼前,却又不愿拂了爱子的一片谋国之意,只得又拉着姬丹,问东问西。直到天色将晚,才放姬丹和鞠武回去。
到了次日,燕王喜微服出宫,到鞠武府上来看儿子,姬丹将尉僚、郦生兄弟三位,引见给父王,燕王喜一谈之下,对三人才识气度喜之不尽,当即上了金玉,嘱咐三人,好生辅佐太子。
郦生和尉僚,早从姬丹嘴里得知燕王对连赵之事,还有诸多犹豫,趁此机会,两人进言劝谏。
尉僚之谋、郦生之舌,俱是当世数一数二的本事,一席话下来,燕王喜已经拿定了主意,道:“有两位大才辅佐太子,真乃我大燕之福也!就请两位爱卿辛再苦一趟,陪我儿南下,与赵议和好了!”
两人当即拜倒领令,道:“臣遵旨!”
哎哎,看了兄弟们的评论,看来大家对李瑛的出现很是有些看法!!
这个人物,并非心血来潮才加上的,而是早就设计好的,大大们关心的地位、危险等问题,后面自有处理,各位细看就是!
非常感谢各位兄弟的评论和关心,批评越多,说明大家对作品越重视,老醋一定努力,继续写好这本书。
再求收藏!求红票!(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