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论政(三) (1/2)
51小说网 www.51xsw.com,斩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姬丹坐在上面,听陈余这几句话,不由一怔。
张耳、陈余好儒,姬丹是知道的,儒家之说,以仁义为本,以礼制为表。陈余在此大倡仁之一说并不奇怪。只是这后面几句,咋这么熟悉呢!
略一回味,姬丹不由暗笑,想起来了,在三国演义当中,刘备好像曾说过几句:“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耳。”这厮不是从三国时候穿回来的吧?难道庞统被射死在落凤坡,英灵不灭,居然附在陈余身上?要不咋把刘皇叔的几句话抄的这么一致呢?
姬丹笑着,拱手让道:“还请陈君细言!”
陈余高声答道:“太子,当今战乱之世,诸侯合纵连横,纯以利益相交,有利则和,无利则分,道义信诺,弃如敝履,尤其以秦为甚,当日商君,约魏太子盟,执主帅而攻其军,张仪赴楚,约六百里而言六里。如此种种,不一而足,诸侯受害非轻。”
“然秦力至强,诸侯虽知其诈亦不得不从之。”
“我燕小弱,如欲得诸侯之心,则当言必信,行必果。以此合纵诸侯,则诸侯心悦诚服,可齐心协力,共抗强秦。”
“秦法严酷,商君连坐之法,一家作乱,不举奸者同罪。又有刑弃灰于路,所谓以刑止刑者也。然臣等在秦一年,其民虽畏法如虎,但受刑者不绝于路!”
“秦法致密,行于一县,则县治,行于一郡,则郡治,行之一国,则国治。唯行之于天下,则天下必乱!”
“此无他,县、郡、国者,小也,天下者,大也。”
为什么小的时候可以实行,效果还会很好,大了就不行,反而会引发乱子呢?在陈余看来,一个国家小的时候,风俗人情比较接近,百姓习惯也趋于相同,用法律约束,大家遵守的难度和习惯都差不多,所以容易执行。也容易取得好的效果,但大了就不行,天下之大,千奇百怪,风俗习惯绝不一致,在秦人视为理所当然之事,到了齐国,或许就是奇闻异事。天下广阔,幅员万里,不同生活状态的百姓,非要以致密统一的法律来规范其行为,必然导致庶民百姓的不满和抗拒。也必然导致众多百姓庶民的违法受刑。
犯法越多,刑罚越重,刑罚越重,法网越密,以至于犯法越多,总有一步,会让百姓忍无可忍,起而反之。
所以严刑酷法,可用于一时,可用于一地,决不可用之天下,不可用之一世。
那怎么治理天下呢,在陈余看来,法当尚宽,刑罚的对象,当是穷凶极恶之辈,而不是普通庶民百姓的无心之失。重罪重罚,轻罪轻罚,法之所在,使民有所畏而已。
民心有所畏还不够,还要让民心有所向。这就要借重教化之功。
教化之下,民心向善,法又宽简,自然庶民百姓不会受到刑罚。如此自然百姓安乐。有安乐的百姓,天下自然安定。
陈余后面的这些解释,总算让姬丹松了口气:幸好,幸好,陈余没有如同孟子劝梁王那样,纯以仁义行之,否则,姬丹还真不知道怎么对待陈余的这一番进策了。
&nbs... -->>
姬丹坐在上面,听陈余这几句话,不由一怔。
张耳、陈余好儒,姬丹是知道的,儒家之说,以仁义为本,以礼制为表。陈余在此大倡仁之一说并不奇怪。只是这后面几句,咋这么熟悉呢!
略一回味,姬丹不由暗笑,想起来了,在三国演义当中,刘备好像曾说过几句:“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耳。”这厮不是从三国时候穿回来的吧?难道庞统被射死在落凤坡,英灵不灭,居然附在陈余身上?要不咋把刘皇叔的几句话抄的这么一致呢?
姬丹笑着,拱手让道:“还请陈君细言!”
陈余高声答道:“太子,当今战乱之世,诸侯合纵连横,纯以利益相交,有利则和,无利则分,道义信诺,弃如敝履,尤其以秦为甚,当日商君,约魏太子盟,执主帅而攻其军,张仪赴楚,约六百里而言六里。如此种种,不一而足,诸侯受害非轻。”
“然秦力至强,诸侯虽知其诈亦不得不从之。”
“我燕小弱,如欲得诸侯之心,则当言必信,行必果。以此合纵诸侯,则诸侯心悦诚服,可齐心协力,共抗强秦。”
“秦法严酷,商君连坐之法,一家作乱,不举奸者同罪。又有刑弃灰于路,所谓以刑止刑者也。然臣等在秦一年,其民虽畏法如虎,但受刑者不绝于路!”
“秦法致密,行于一县,则县治,行于一郡,则郡治,行之一国,则国治。唯行之于天下,则天下必乱!”
“此无他,县、郡、国者,小也,天下者,大也。”
为什么小的时候可以实行,效果还会很好,大了就不行,反而会引发乱子呢?在陈余看来,一个国家小的时候,风俗人情比较接近,百姓习惯也趋于相同,用法律约束,大家遵守的难度和习惯都差不多,所以容易执行。也容易取得好的效果,但大了就不行,天下之大,千奇百怪,风俗习惯绝不一致,在秦人视为理所当然之事,到了齐国,或许就是奇闻异事。天下广阔,幅员万里,不同生活状态的百姓,非要以致密统一的法律来规范其行为,必然导致庶民百姓的不满和抗拒。也必然导致众多百姓庶民的违法受刑。
犯法越多,刑罚越重,刑罚越重,法网越密,以至于犯法越多,总有一步,会让百姓忍无可忍,起而反之。
所以严刑酷法,可用于一时,可用于一地,决不可用之天下,不可用之一世。
那怎么治理天下呢,在陈余看来,法当尚宽,刑罚的对象,当是穷凶极恶之辈,而不是普通庶民百姓的无心之失。重罪重罚,轻罪轻罚,法之所在,使民有所畏而已。
民心有所畏还不够,还要让民心有所向。这就要借重教化之功。
教化之下,民心向善,法又宽简,自然庶民百姓不会受到刑罚。如此自然百姓安乐。有安乐的百姓,天下自然安定。
陈余后面的这些解释,总算让姬丹松了口气:幸好,幸好,陈余没有如同孟子劝梁王那样,纯以仁义行之,否则,姬丹还真不知道怎么对待陈余的这一番进策了。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