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韩非的总结 (1/2)
51小说网 www.51xsw.com,斩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韩非微微笑着,缓缓对太子丹行了一礼,道:“臣听诸大贤所言,甚觉有理,臣不才,愿以己意度之!”
韩非随后先对众人开始分析为什么北边大漠之上的游牧民族屡屡南下攻略的原因。
在韩非看来,游牧部落或政权,屡屡南下攻掠,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其一是部落的上层,那些部落的族帅大人。但凡能在部落当中为族帅和大人的,大都是部落当中眼界宽阔,雄心勃勃的勇猛之辈。北地苦寒,这些族帅大人们,当然希望能率领族人部落,获得更好的牧场,能够生活的更舒适。迁移乃是其本性。
自大漠之上,向北虽不知如何,但想必是更为寒冷难耐。至于东西,也无不如此,所以,游牧民族的向南边的饶富温暖之地推进,乃是自然而然的事。自周肇建,所谓戎狄之族,常见于中原之地,多为原本大漠部落南下中原所变。
只是自天子迁洛邑,诸侯纷战相并,渐至天下不过七雄而已。无论是秦、还是赵燕,其北以扩展到了大漠边缘。据险建城以为守。如此一来,游牧个族部落,南下之路全部被堵住,自然会和诸侯产生战事。
而且北边之地贫瘠,虽然有很多的牛羊马等牲畜,但游牧之部,一来畜牧要逐水草而居,非如此不足以养其畜,没法利用土地进行耕作。二来也没有耕作的习惯和经验。如此一来,如果游牧民族想要食用五谷之类,则除了和中原诸侯交换之外,并无它途。
诸侯为防守国家,不被劫掠之害,都是严防死守以备戎胡。戎胡各部无路可获五谷食盐布匹之物,只能通过进关城劫掠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同时,北地苦寒,多有严冬,风雪难耐虽然东胡各部生活在草原之上不知道多少年,但到了这种大灾天气,一来寒冷,二来雪后压住枯草,牲畜多死,牧民无以为生,多有南下以掠生活所需的。
所以,如果占据了东胡之地,拥有了其部民之后,如果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即便暂时能保证对牧民的控制,使得牧民不会四出劫掠,但长久以后,生活的所迫,必然会让这些牧民铤而走险。
解决这些问题,当然可以靠将游牧之民迁至内地来解决。
但天下至大,就算能迁移现在的牧民进入内地,那么大的草原大漠,水草丰美之地,总有其他地区的牧民进来占据其地。
迁入一批,又来一批,其实质没变,边祸仍然是不断。
所以,占据草原,得其地,养其民,乃是根本。
养其民,不能靠内地所出由国家拿着去供养牧民,这样,占地盘越多,反而国家负担越重,那还不如据边死守呢。
所以,兴商贾之事,促进内地和草原互通有无才是关键。
草原之地,多的是牲畜、肉、奶、酪、皮毛等物,少的是布匹、五谷、铜铁、盐巴等必需品。而这些,恰恰是中原多产之物。以商贾往来于内外之地。牧民通过用牛羊皮毛等物,可以获得足够的生活必须品,而草原诸贵人,则可以获得金玉财帛等奢侈品。不战而得之,自然外出劫掠的可能性就会大为降低,就会更安心的接受国家的统治。
而中原之地,通过和牧民的交换,又可以获得皮毛、牲畜等物。皮毛等物,用于寒冬抗冻,牲畜又可以用作农耕,帮助庶民获得更多的出产,可以说两相其便。同时,国家又可以通过征收商贾之税,获得大量的资财。
管子曾言:仓廪实而知礼节。游牧部落之民丰衣足食,则边地安宁就有了物质基础。
当然,由于草原各部路途遥远,道路难行,加上五谷等物沉重,价值不高,商贾之人更乐于贩卖金玉丝帛之类,利润更为的丰厚,因此对于和草原各地的交易,国家当给予一定的控制,各类货物的输送,必须保持一个最少的五谷粮食的一个比例。才能真正达到以商贾丰草原之用的目的。
当然,丰草原之用,仅是稳定草原的一个方面,一个基础。没有这个基础,绝对难以形成在草原长治久安的局面,故韩非才赞扬那宾客所说是治平之策。
但如果不配合相应的管控措施,对草原民族进行改造,即便有了物质基础,只怕也难以稳定草原,毕竟人心难测,欲壑难填。
草原各部,多是氏族部落,其头领大人,虽也有世袭之制,但多在氏族之内筛选,所重无非是勇武二字。即便是东胡之王,也并非全是父子相传,兄弟相递。故其首领威望皆高,又都是胆大凶狠之辈,... -->>
韩非微微笑着,缓缓对太子丹行了一礼,道:“臣听诸大贤所言,甚觉有理,臣不才,愿以己意度之!”
韩非随后先对众人开始分析为什么北边大漠之上的游牧民族屡屡南下攻略的原因。
在韩非看来,游牧部落或政权,屡屡南下攻掠,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其一是部落的上层,那些部落的族帅大人。但凡能在部落当中为族帅和大人的,大都是部落当中眼界宽阔,雄心勃勃的勇猛之辈。北地苦寒,这些族帅大人们,当然希望能率领族人部落,获得更好的牧场,能够生活的更舒适。迁移乃是其本性。
自大漠之上,向北虽不知如何,但想必是更为寒冷难耐。至于东西,也无不如此,所以,游牧民族的向南边的饶富温暖之地推进,乃是自然而然的事。自周肇建,所谓戎狄之族,常见于中原之地,多为原本大漠部落南下中原所变。
只是自天子迁洛邑,诸侯纷战相并,渐至天下不过七雄而已。无论是秦、还是赵燕,其北以扩展到了大漠边缘。据险建城以为守。如此一来,游牧个族部落,南下之路全部被堵住,自然会和诸侯产生战事。
而且北边之地贫瘠,虽然有很多的牛羊马等牲畜,但游牧之部,一来畜牧要逐水草而居,非如此不足以养其畜,没法利用土地进行耕作。二来也没有耕作的习惯和经验。如此一来,如果游牧民族想要食用五谷之类,则除了和中原诸侯交换之外,并无它途。
诸侯为防守国家,不被劫掠之害,都是严防死守以备戎胡。戎胡各部无路可获五谷食盐布匹之物,只能通过进关城劫掠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同时,北地苦寒,多有严冬,风雪难耐虽然东胡各部生活在草原之上不知道多少年,但到了这种大灾天气,一来寒冷,二来雪后压住枯草,牲畜多死,牧民无以为生,多有南下以掠生活所需的。
所以,如果占据了东胡之地,拥有了其部民之后,如果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即便暂时能保证对牧民的控制,使得牧民不会四出劫掠,但长久以后,生活的所迫,必然会让这些牧民铤而走险。
解决这些问题,当然可以靠将游牧之民迁至内地来解决。
但天下至大,就算能迁移现在的牧民进入内地,那么大的草原大漠,水草丰美之地,总有其他地区的牧民进来占据其地。
迁入一批,又来一批,其实质没变,边祸仍然是不断。
所以,占据草原,得其地,养其民,乃是根本。
养其民,不能靠内地所出由国家拿着去供养牧民,这样,占地盘越多,反而国家负担越重,那还不如据边死守呢。
所以,兴商贾之事,促进内地和草原互通有无才是关键。
草原之地,多的是牲畜、肉、奶、酪、皮毛等物,少的是布匹、五谷、铜铁、盐巴等必需品。而这些,恰恰是中原多产之物。以商贾往来于内外之地。牧民通过用牛羊皮毛等物,可以获得足够的生活必须品,而草原诸贵人,则可以获得金玉财帛等奢侈品。不战而得之,自然外出劫掠的可能性就会大为降低,就会更安心的接受国家的统治。
而中原之地,通过和牧民的交换,又可以获得皮毛、牲畜等物。皮毛等物,用于寒冬抗冻,牲畜又可以用作农耕,帮助庶民获得更多的出产,可以说两相其便。同时,国家又可以通过征收商贾之税,获得大量的资财。
管子曾言:仓廪实而知礼节。游牧部落之民丰衣足食,则边地安宁就有了物质基础。
当然,由于草原各部路途遥远,道路难行,加上五谷等物沉重,价值不高,商贾之人更乐于贩卖金玉丝帛之类,利润更为的丰厚,因此对于和草原各地的交易,国家当给予一定的控制,各类货物的输送,必须保持一个最少的五谷粮食的一个比例。才能真正达到以商贾丰草原之用的目的。
当然,丰草原之用,仅是稳定草原的一个方面,一个基础。没有这个基础,绝对难以形成在草原长治久安的局面,故韩非才赞扬那宾客所说是治平之策。
但如果不配合相应的管控措施,对草原民族进行改造,即便有了物质基础,只怕也难以稳定草原,毕竟人心难测,欲壑难填。
草原各部,多是氏族部落,其头领大人,虽也有世袭之制,但多在氏族之内筛选,所重无非是勇武二字。即便是东胡之王,也并非全是父子相传,兄弟相递。故其首领威望皆高,又都是胆大凶狠之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