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南下 (1/2)
51小说网 www.51xsw.com,斩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ps:好安静的书评区呀,求收藏,求红票,求订阅呀,兄弟们!!!
燕太子丹巡行各县,只不过带了一师的精骑而已。
太子丹有赵王割让的诏旨在手,各县令长又早都接到了将军李牧的命令,对于燕国的接收,虽然有一点点不情愿或者说别扭,但如今是大王诏旨,将军命令,那也只能是顺从。
当然,不顺从也只能是挂印而走罢了,李牧征召代北军,各县丁壮都已从军,能留在各县的,无非是老弱罢了,想凭城抵抗那可是太难了点。
何况这些守令,还真是很少有抗拒燕国接收的心思。
赵国经营代北几十年,此地比起邯郸,甚是苦寒,原来赵国王室的世家显贵,虽也有分封在代北的,也没人愿意迁移到代地。这代北三郡的守令,多是选自本地豪家大族,其中多有原来的林胡等部的族长贵族转化而来,像李牧的副手司马尚,本就是出身于胡族。
虽然出身胡族,但几十年的熏陶归化,代地这些世家大族,也都早已尊奉华夏文化以华夏之族自居。虽然没有进入邯郸为官的不多,但在代北三郡,大部分官员将佐,可都是这些世家的子弟。
这些豪家大族,生于斯长于斯,家族土地都是在此,保护家园不受外人之侵,维护国家政体,当然没问题。但毕竟距离邯郸遥远,要说是对于赵国王室有多么忠心,那可未必。李牧镇守代地十几年,择贤任能,将代地世家大族凝为一体,在这些世家大族眼里,将军李牧比起邯郸的赵王来说,只怕是更为的真实和清晰,也更值得效忠和服从。
当初李瑛以美貌和才学闻名于代北三郡,不少世家子弟,都有攀亲李家的想法,虽然多经努力,毫无效果,李瑛外嫁燕太子丹,但对于李家人,各世族大家都还有一份亲近。
除了这些原本出身胡族的世家,代地最为著名大族,则是冯家。
代北的冯氏,出身韩国,长平之战前,韩国上党守冯亭拒绝降秦,将邯郸献给了赵国。冯亭受封万户,三县之地。封地就在雁门。
当时秦赵两国激战正酣,冯亭留在上党,协助赵军占领上党,其家族子弟则是一分为二:一部分留在上党,长平大战,冯亭战死,留居上党的冯氏子弟,就成了秦人,作为世家子弟,后来陆续入仕秦国,目前在秦王政身边为郎的冯劫冯去疾等人,即是冯亭的族人。
而另一部分冯亭的直系亲属、族人,则迁移到代北居住。
冯亭于赵有大功,其家族又众,子弟中多有干才,几十年下来,遂成为代北大族,冯氏的家主,乃是冯亭的长子冯山,承袭冯亭的爵位,为剧阳君。
李牧镇守代北,时常与冯山往来,李冯两家,交情颇深,冯氏子弟在军中的不多,但各郡吏县令中,可是有不少。
赵国割让两郡给燕国,冯氏得到消息甚早。
对于燕国秉持什么态度,是大力合作还是冷淡处之,冯氏宗亲都在看冯山的态度。
冯山袭爵,虽然和李牧交好,但冯氏族人在代北风头甚劲,为了避嫌,冯山作为冯氏家主,爵位又高,反而很少直接参与政事。
李牧收到赵王割让两郡的诏旨之后,当即私下写了一封信派人送给冯山。
冯山没有回信,他在等,他要看看燕太子丹具体什么态度。
关于冯氏,燕太子丹当然知道,加上李牧专门暗中提醒,太子丹当然知道怎么做。
他和李瑛率军到善无城,见过善无令之后,好言安抚几句,当即带了车马,和夫人李瑛专程上门拜访剧阳君冯山。
随身兵马并不多,只不过有羽林郎官百余人罢了,但携带的礼物可是不少,除了金玉器物,更有良马百匹,财帛五车。
两人见面之后,燕太子丹先奉上礼物,随即以燕王的名义,封冯山为燕国剧阳君,并力邀冯山出任云中守。
太子丹诚意拳拳,冯山大喜,欣然从命。
延请冯山出仕并赐爵,表明了燕太子丹对本地世家大族的态度,加上有李家的渊源,太子丹每到一地,总能有世家大族预先接洽,鼎力支持。
这些世家大族,或是子弟在军中任职,或是族人出任各地守令,有了这些大族的支持,接管各县进展的极为顺利。太子丹每到一地,都是先挽留原来的守令官员,只要愿意留下的,一律赐爵,并以原职留任。然后大摆酒宴,宴请当地豪族贤达,倾心结纳。
对于这些世家贤达,太子丹选名声素著的,或为自家宾客,或为郡中幕僚。雁门云中豪杰,见太子丹礼贤下士,又有冯氏榜样在先,遂纷纷归附效力。
燕国的接收,有这些世家大族的支持,当然进展颇顺,云中雁门两郡,迅疾平定。
两军平定,太子传令各县,但有各家子弟在将军李牧军中者,一律视同在燕军效力,日后子弟既可永久留在将军部下,也可回乡参加燕军,一体按军中制封赏。
由于燕赵联军大破匈奴,除了云中各地有部分城池守军之外,李牧将杨清砚所属的云中赵军也一体集中带走。雁门云中各城,大为空虚。
不过现在秦燕两军正在广武城交战,秦军被范增挡在南面,北方的匈奴又已败亡,各城倒不担心敌袭,倒是无需保留太多的力量。加上丁壮都已从军,农事乏人。太子考虑到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不利,到了秋后,只怕各地庶民日子就要难过。太子丹号令各地,抓紧组织,鼓励农耕。
丁壮不足,难免耕作误事,太子丹将原先收缴的匈奴战马一万匹,借给各县,让各县分至各乡,多多使用牛马耕作,增加效率。同时豁免两郡本年赋税,以加恩两郡之民。
启用和保留原来的管理豪族,是为了迅速稳定局面,但既然拿下了两郡,就要将两郡各县尽快纳入燕国的轨道。在冯山的协助下,太子丹按照燕国官制,设立各县之官,同时征... -->>
ps:好安静的书评区呀,求收藏,求红票,求订阅呀,兄弟们!!!
燕太子丹巡行各县,只不过带了一师的精骑而已。
太子丹有赵王割让的诏旨在手,各县令长又早都接到了将军李牧的命令,对于燕国的接收,虽然有一点点不情愿或者说别扭,但如今是大王诏旨,将军命令,那也只能是顺从。
当然,不顺从也只能是挂印而走罢了,李牧征召代北军,各县丁壮都已从军,能留在各县的,无非是老弱罢了,想凭城抵抗那可是太难了点。
何况这些守令,还真是很少有抗拒燕国接收的心思。
赵国经营代北几十年,此地比起邯郸,甚是苦寒,原来赵国王室的世家显贵,虽也有分封在代北的,也没人愿意迁移到代地。这代北三郡的守令,多是选自本地豪家大族,其中多有原来的林胡等部的族长贵族转化而来,像李牧的副手司马尚,本就是出身于胡族。
虽然出身胡族,但几十年的熏陶归化,代地这些世家大族,也都早已尊奉华夏文化以华夏之族自居。虽然没有进入邯郸为官的不多,但在代北三郡,大部分官员将佐,可都是这些世家的子弟。
这些豪家大族,生于斯长于斯,家族土地都是在此,保护家园不受外人之侵,维护国家政体,当然没问题。但毕竟距离邯郸遥远,要说是对于赵国王室有多么忠心,那可未必。李牧镇守代地十几年,择贤任能,将代地世家大族凝为一体,在这些世家大族眼里,将军李牧比起邯郸的赵王来说,只怕是更为的真实和清晰,也更值得效忠和服从。
当初李瑛以美貌和才学闻名于代北三郡,不少世家子弟,都有攀亲李家的想法,虽然多经努力,毫无效果,李瑛外嫁燕太子丹,但对于李家人,各世族大家都还有一份亲近。
除了这些原本出身胡族的世家,代地最为著名大族,则是冯家。
代北的冯氏,出身韩国,长平之战前,韩国上党守冯亭拒绝降秦,将邯郸献给了赵国。冯亭受封万户,三县之地。封地就在雁门。
当时秦赵两国激战正酣,冯亭留在上党,协助赵军占领上党,其家族子弟则是一分为二:一部分留在上党,长平大战,冯亭战死,留居上党的冯氏子弟,就成了秦人,作为世家子弟,后来陆续入仕秦国,目前在秦王政身边为郎的冯劫冯去疾等人,即是冯亭的族人。
而另一部分冯亭的直系亲属、族人,则迁移到代北居住。
冯亭于赵有大功,其家族又众,子弟中多有干才,几十年下来,遂成为代北大族,冯氏的家主,乃是冯亭的长子冯山,承袭冯亭的爵位,为剧阳君。
李牧镇守代北,时常与冯山往来,李冯两家,交情颇深,冯氏子弟在军中的不多,但各郡吏县令中,可是有不少。
赵国割让两郡给燕国,冯氏得到消息甚早。
对于燕国秉持什么态度,是大力合作还是冷淡处之,冯氏宗亲都在看冯山的态度。
冯山袭爵,虽然和李牧交好,但冯氏族人在代北风头甚劲,为了避嫌,冯山作为冯氏家主,爵位又高,反而很少直接参与政事。
李牧收到赵王割让两郡的诏旨之后,当即私下写了一封信派人送给冯山。
冯山没有回信,他在等,他要看看燕太子丹具体什么态度。
关于冯氏,燕太子丹当然知道,加上李牧专门暗中提醒,太子丹当然知道怎么做。
他和李瑛率军到善无城,见过善无令之后,好言安抚几句,当即带了车马,和夫人李瑛专程上门拜访剧阳君冯山。
随身兵马并不多,只不过有羽林郎官百余人罢了,但携带的礼物可是不少,除了金玉器物,更有良马百匹,财帛五车。
两人见面之后,燕太子丹先奉上礼物,随即以燕王的名义,封冯山为燕国剧阳君,并力邀冯山出任云中守。
太子丹诚意拳拳,冯山大喜,欣然从命。
延请冯山出仕并赐爵,表明了燕太子丹对本地世家大族的态度,加上有李家的渊源,太子丹每到一地,总能有世家大族预先接洽,鼎力支持。
这些世家大族,或是子弟在军中任职,或是族人出任各地守令,有了这些大族的支持,接管各县进展的极为顺利。太子丹每到一地,都是先挽留原来的守令官员,只要愿意留下的,一律赐爵,并以原职留任。然后大摆酒宴,宴请当地豪族贤达,倾心结纳。
对于这些世家贤达,太子丹选名声素著的,或为自家宾客,或为郡中幕僚。雁门云中豪杰,见太子丹礼贤下士,又有冯氏榜样在先,遂纷纷归附效力。
燕国的接收,有这些世家大族的支持,当然进展颇顺,云中雁门两郡,迅疾平定。
两军平定,太子传令各县,但有各家子弟在将军李牧军中者,一律视同在燕军效力,日后子弟既可永久留在将军部下,也可回乡参加燕军,一体按军中制封赏。
由于燕赵联军大破匈奴,除了云中各地有部分城池守军之外,李牧将杨清砚所属的云中赵军也一体集中带走。雁门云中各城,大为空虚。
不过现在秦燕两军正在广武城交战,秦军被范增挡在南面,北方的匈奴又已败亡,各城倒不担心敌袭,倒是无需保留太多的力量。加上丁壮都已从军,农事乏人。太子考虑到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不利,到了秋后,只怕各地庶民日子就要难过。太子丹号令各地,抓紧组织,鼓励农耕。
丁壮不足,难免耕作误事,太子丹将原先收缴的匈奴战马一万匹,借给各县,让各县分至各乡,多多使用牛马耕作,增加效率。同时豁免两郡本年赋税,以加恩两郡之民。
启用和保留原来的管理豪族,是为了迅速稳定局面,但既然拿下了两郡,就要将两郡各县尽快纳入燕国的轨道。在冯山的协助下,太子丹按照燕国官制,设立各县之官,同时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