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争论 (1/2)
51小说网 www.51xsw.com,斩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ps:非常感谢兄弟们的支持!!这个月的月票,兄弟们别忘了给呀!!!
李斯之计,攻韩魏而舍赵,与昌平君和王翦这两个文武大员所谋皆不相同。
秦王政只是静静听了,不置可否。
蒙武在班中,对李斯之计却是大感兴趣。
蒙武这几年为太原守,坐镇太原一郡,和赵国两次大战,蒙武虽未带兵上阵,但每战督运粮草,输送兵马,对两战给太原一带造成的影响知之甚详。
无论是桓齮兵败上党,还是羌廆战死宜安,太原郡丁壮都是兵马主力之一。
数年之间,河东、上党、太原三郡十几万丁壮折损,别看大王手里的上计之数,全国兵马钱粮好像很充足,但那是以长补短的总数,具体到太原郡,丁壮折损太多,只能仗着家中老弱男丁和壮妇耕种,秋收大减,勉强糊口过冬而已,村落城邑,破败不堪,庶民境地委实困苦。
如果继续和燕赵在井陉或雁门大战,只能从关中等地调发大军和粮草北上。
从朝廷来说,咸阳储备充足,兵马粮草都无问题。但具体到太原郡,别的不说,单是协助大军往前线输送粮草的劳役,都得要郡中男女老少尽数征发才能支撑的住。
按大秦之制,输送粮草等劳役,被征发的庶民需要自备衣服粮食。
当真如此,这仗不用多,两三个月之后,则太原郡之民恐怕就再也熬不住了。
昌平君所说休养生息之论,对于太原郡来说,实在是很有必要的。
太原如此,上党、河东、河内四郡亦是如此。
只是看朝中风向,昌平君之谋大王是不怎么赞成的。
李斯之策舍燕赵而攻韩魏。一般来说,用三川、荆宛和关中兵马即可,则两三年内,太原、河东、上党三郡也能趁机缓一缓。
所以蒙武心中,颇为认同李斯之谋。
认同归认同,但蒙武并没有说话。
别看蒙武如今身为列卿,但他也知道,论受大王之宠信和朝中威望,自己上不如父,下不如子。
蒙武有事,多要寻求儿子的建议。
这和战大事,蒙武蒙恬父子,私下里当然都议过此事。
蒙恬认为,以大王坚毅果决的秉性,在赵国和燕丹那里吃了这么大一个亏,那绝不会轻轻放过,一定要想法找回来的。
李斯之谋虽然不错,但等于是让秦国甘愿忍下在燕赵所受的这口气,转身去收拾韩魏,蒙武虽然觉得不错,但他知道,大王肯定不会同意。
所以蒙武心中,暗自叹了口气,只是静静的一言不发。
王翦听了李斯的话,却是很不高兴。
在王翦看来,这几仗打的不顺,多和这些文臣胡乱出谋,中枢干预前方军事有关。
王翦过去随军征战,多在蒙骜之下为副将,那时吕不韦为相,军中征战,朝中只定大略,其余进止,多有蒙骜做主,指挥顺畅,战果也丰。
只是这数年来,朝中不知怎地,偏要居中运筹战事。
蒙骜之败,起因于朝中政乱,两路攻赵,逼着公子成蛟反于屯留。而桓齮所败,则在中枢先受燕赵之诱,以为燕为应援,自以为得计,反中了燕赵之欺。
本次大败,羌廆用兵过急当然是错,但先行谋划,却是没考虑燕国对赵的大力支援。
战场胜负,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这等谋士,不负指挥之责,偏要大言运筹,大军将帅,反无能掌控全局。
昌平君和李斯两人,休养生息也好,舍赵而取韩魏也好,在王翦看来,都是对赵国形势认识不清。
此时情形,恰和长平之战刚刚结束之时有些相似。当时秦军在武安君指挥之下,诱赵括冒进,秦军趁势围之,等赵国四十万大军覆没,秦国同样也是兵疲粮缺。
但赵国更难,不但大军败亡,且国内粮空,国祚可说是摇摇欲坠,如果以武安君之计,强提最后一口气,挥兵东进,当时就可打下邯郸,取了赵国根本之地。
但应侯受诸侯游士之惑,不愿白起享此大功,又惧一旦秦军勉强取了邯郸,力尽精疲,反有可能是两败俱伤,为魏、楚等国所趁,所以准赵之和,割地订约。结果赵随即反悔,拒不割地,反联络诸侯,意图恢复,等秦军稍加整顿,半年后在发兵攻邯郸时,赵已稍作准备,秦围邯郸两年而不可得,反为诸侯所趁。不但丧军折将,还把前... -->>
ps:非常感谢兄弟们的支持!!这个月的月票,兄弟们别忘了给呀!!!
李斯之计,攻韩魏而舍赵,与昌平君和王翦这两个文武大员所谋皆不相同。
秦王政只是静静听了,不置可否。
蒙武在班中,对李斯之计却是大感兴趣。
蒙武这几年为太原守,坐镇太原一郡,和赵国两次大战,蒙武虽未带兵上阵,但每战督运粮草,输送兵马,对两战给太原一带造成的影响知之甚详。
无论是桓齮兵败上党,还是羌廆战死宜安,太原郡丁壮都是兵马主力之一。
数年之间,河东、上党、太原三郡十几万丁壮折损,别看大王手里的上计之数,全国兵马钱粮好像很充足,但那是以长补短的总数,具体到太原郡,丁壮折损太多,只能仗着家中老弱男丁和壮妇耕种,秋收大减,勉强糊口过冬而已,村落城邑,破败不堪,庶民境地委实困苦。
如果继续和燕赵在井陉或雁门大战,只能从关中等地调发大军和粮草北上。
从朝廷来说,咸阳储备充足,兵马粮草都无问题。但具体到太原郡,别的不说,单是协助大军往前线输送粮草的劳役,都得要郡中男女老少尽数征发才能支撑的住。
按大秦之制,输送粮草等劳役,被征发的庶民需要自备衣服粮食。
当真如此,这仗不用多,两三个月之后,则太原郡之民恐怕就再也熬不住了。
昌平君所说休养生息之论,对于太原郡来说,实在是很有必要的。
太原如此,上党、河东、河内四郡亦是如此。
只是看朝中风向,昌平君之谋大王是不怎么赞成的。
李斯之策舍燕赵而攻韩魏。一般来说,用三川、荆宛和关中兵马即可,则两三年内,太原、河东、上党三郡也能趁机缓一缓。
所以蒙武心中,颇为认同李斯之谋。
认同归认同,但蒙武并没有说话。
别看蒙武如今身为列卿,但他也知道,论受大王之宠信和朝中威望,自己上不如父,下不如子。
蒙武有事,多要寻求儿子的建议。
这和战大事,蒙武蒙恬父子,私下里当然都议过此事。
蒙恬认为,以大王坚毅果决的秉性,在赵国和燕丹那里吃了这么大一个亏,那绝不会轻轻放过,一定要想法找回来的。
李斯之谋虽然不错,但等于是让秦国甘愿忍下在燕赵所受的这口气,转身去收拾韩魏,蒙武虽然觉得不错,但他知道,大王肯定不会同意。
所以蒙武心中,暗自叹了口气,只是静静的一言不发。
王翦听了李斯的话,却是很不高兴。
在王翦看来,这几仗打的不顺,多和这些文臣胡乱出谋,中枢干预前方军事有关。
王翦过去随军征战,多在蒙骜之下为副将,那时吕不韦为相,军中征战,朝中只定大略,其余进止,多有蒙骜做主,指挥顺畅,战果也丰。
只是这数年来,朝中不知怎地,偏要居中运筹战事。
蒙骜之败,起因于朝中政乱,两路攻赵,逼着公子成蛟反于屯留。而桓齮所败,则在中枢先受燕赵之诱,以为燕为应援,自以为得计,反中了燕赵之欺。
本次大败,羌廆用兵过急当然是错,但先行谋划,却是没考虑燕国对赵的大力支援。
战场胜负,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这等谋士,不负指挥之责,偏要大言运筹,大军将帅,反无能掌控全局。
昌平君和李斯两人,休养生息也好,舍赵而取韩魏也好,在王翦看来,都是对赵国形势认识不清。
此时情形,恰和长平之战刚刚结束之时有些相似。当时秦军在武安君指挥之下,诱赵括冒进,秦军趁势围之,等赵国四十万大军覆没,秦国同样也是兵疲粮缺。
但赵国更难,不但大军败亡,且国内粮空,国祚可说是摇摇欲坠,如果以武安君之计,强提最后一口气,挥兵东进,当时就可打下邯郸,取了赵国根本之地。
但应侯受诸侯游士之惑,不愿白起享此大功,又惧一旦秦军勉强取了邯郸,力尽精疲,反有可能是两败俱伤,为魏、楚等国所趁,所以准赵之和,割地订约。结果赵随即反悔,拒不割地,反联络诸侯,意图恢复,等秦军稍加整顿,半年后在发兵攻邯郸时,赵已稍作准备,秦围邯郸两年而不可得,反为诸侯所趁。不但丧军折将,还把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