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定夷策 (1/2)
51小说网 www.51xsw.com,斩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诸将请战,太子丹沉吟不语。
四周之地,取之不难,关键是后续之治。北面扶余等九貊之族,远未开化,引导农耕,教化部民,实非易事。
关键还是人太少。
改变一个部族的风俗习俗,语言文字,绝非三五个月或者两三年就能完成的事情。这需要做大量的教化和引导工作。绝对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做好这件事,不但需要稳固的统治基础,更需要不断的投入教化和训政力量。
而缺的恰恰就是这些。
武阳城中,确实有不少各门各派的学者游士,但这些人,多是为富贵而来,想进入朝堂学府坐而论道,那肯定是大多数,肯跑到这蛮荒之地教化庶民,来自讨苦吃的绝对没有几个。
占领其地,因其风俗而治之,当然就简单的多了,但不能在文化上取得统一,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只怕现在发展的越快,将来后患也就越重。
东北之地和大漠不同,大漠南北,乃是天然的游牧之地,这东北可是极为富饶的宜耕黑土地呀。
要是不能以农耕占领这大片黑土地,则将来渔猎之族,必将成为中原的大敌。从高句骊到女真,莫不如此。
太子丹笑笑,道:“诸卿请战,为国效力之心,我自知之,战非难事,还是治理之道,不可不预先谋之。”
这是个大题目!
堂中之人都还未及思索此事,听太子这般说,都是低头静思。
陈余略略一顿,拱手道:“臣有一见,或许可行”
“东、北诸部,或为貊,或为秽。随风俗各异,却也知些农牧之事。只是诸部分散,各有君长,不服王化。”
“以臣之见,或许可将辽东、辽西屯田之兵选其三成北上,大军扫荡,杀其豪壮君长,劫掠其部民,先送入屯田军中为奴,以耕作为业。”
“如此屯田之人数目不减反增,……”
陈余当然知道,太子的主要目标还是以秦国和中原诸侯,所以辽东、辽西之地,更多还是要靠自己的力量。
这两年来,陈余和太子丹多有书简来往,彼此也曾讨论过这北方的征伐治理之道,陈余对太子的了解还是比李信和卿陆两人多得多了,所以太子提出大题目,陈余的对策也就说了出来。
陈余的对策说简单点,就是以战养战,同步同化。而且和在北方诸万户实行的还真有些相似。
如今辽东、辽西,足有六七万屯田兵马,都是原来的秦军降卒。
这其中那些头一批的,都已经配了草原各地掠来的女子,在屯田之处成家,虽然还是按照屯田兵马进行管理,但已经开始享受日常的家居生活,虽然还偶有思乡之念,但此处已经成家,军心自然大定,也逐步认同了自己燕人的身份。
而新来的那些降军将卒,还全是军事化管理。
这些士卒在最初,逃脱了战场被杀和战后被处置的危险,对于自己作为战俘的处境还是颇为庆幸的。
但人心总是不足的,面临生死,有生即可,一旦活下来,可就想的要更多些了,比如能不能将来回家等等。
或许短时期的一两年内,老老实实的屯田没问题,可长久下去,总不是个事。
用这些兵马去和秦国大军对战,太子丹目前可没有信心这些军卒有足够的忠诚。
那就要考虑这些人的出路和安置。
所以陈余的方法是,从屯田兵中选拔一部分精壮出来,杀向扶余等秽貊部族。
秽貊部族虽说骁勇,但一来兵器落后,二来分散,能对抗的人数差的太多,被大军所破乃是必然之事。
每打破一个部族,或许东西抢不了太多,但其丁口,那都是财富。
初期可以将虏获的这些部民全部变为奴仆,运回屯田之地,分入屯田军中。
有留守的屯田大军在,人数又多,这些奴仆学习耕作,跟着屯田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而且周围的环境,也足以将这些奴仆语言和风俗都给同化了。
有留守的,还有抢夺回去的奴仆,那么屯田的数量,肯定会不断增加,也足以供养前面大军的征战。同时因奴仆的增加,也可解放出更多的屯田兵马出来征战。
大军夺得地盘越多,送回去的劳力也就越多,就可以抽调更多的力量北上,随着大军的前进,选择水足地肥的地方,修... -->>
诸将请战,太子丹沉吟不语。
四周之地,取之不难,关键是后续之治。北面扶余等九貊之族,远未开化,引导农耕,教化部民,实非易事。
关键还是人太少。
改变一个部族的风俗习俗,语言文字,绝非三五个月或者两三年就能完成的事情。这需要做大量的教化和引导工作。绝对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做好这件事,不但需要稳固的统治基础,更需要不断的投入教化和训政力量。
而缺的恰恰就是这些。
武阳城中,确实有不少各门各派的学者游士,但这些人,多是为富贵而来,想进入朝堂学府坐而论道,那肯定是大多数,肯跑到这蛮荒之地教化庶民,来自讨苦吃的绝对没有几个。
占领其地,因其风俗而治之,当然就简单的多了,但不能在文化上取得统一,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只怕现在发展的越快,将来后患也就越重。
东北之地和大漠不同,大漠南北,乃是天然的游牧之地,这东北可是极为富饶的宜耕黑土地呀。
要是不能以农耕占领这大片黑土地,则将来渔猎之族,必将成为中原的大敌。从高句骊到女真,莫不如此。
太子丹笑笑,道:“诸卿请战,为国效力之心,我自知之,战非难事,还是治理之道,不可不预先谋之。”
这是个大题目!
堂中之人都还未及思索此事,听太子这般说,都是低头静思。
陈余略略一顿,拱手道:“臣有一见,或许可行”
“东、北诸部,或为貊,或为秽。随风俗各异,却也知些农牧之事。只是诸部分散,各有君长,不服王化。”
“以臣之见,或许可将辽东、辽西屯田之兵选其三成北上,大军扫荡,杀其豪壮君长,劫掠其部民,先送入屯田军中为奴,以耕作为业。”
“如此屯田之人数目不减反增,……”
陈余当然知道,太子的主要目标还是以秦国和中原诸侯,所以辽东、辽西之地,更多还是要靠自己的力量。
这两年来,陈余和太子丹多有书简来往,彼此也曾讨论过这北方的征伐治理之道,陈余对太子的了解还是比李信和卿陆两人多得多了,所以太子提出大题目,陈余的对策也就说了出来。
陈余的对策说简单点,就是以战养战,同步同化。而且和在北方诸万户实行的还真有些相似。
如今辽东、辽西,足有六七万屯田兵马,都是原来的秦军降卒。
这其中那些头一批的,都已经配了草原各地掠来的女子,在屯田之处成家,虽然还是按照屯田兵马进行管理,但已经开始享受日常的家居生活,虽然还偶有思乡之念,但此处已经成家,军心自然大定,也逐步认同了自己燕人的身份。
而新来的那些降军将卒,还全是军事化管理。
这些士卒在最初,逃脱了战场被杀和战后被处置的危险,对于自己作为战俘的处境还是颇为庆幸的。
但人心总是不足的,面临生死,有生即可,一旦活下来,可就想的要更多些了,比如能不能将来回家等等。
或许短时期的一两年内,老老实实的屯田没问题,可长久下去,总不是个事。
用这些兵马去和秦国大军对战,太子丹目前可没有信心这些军卒有足够的忠诚。
那就要考虑这些人的出路和安置。
所以陈余的方法是,从屯田兵中选拔一部分精壮出来,杀向扶余等秽貊部族。
秽貊部族虽说骁勇,但一来兵器落后,二来分散,能对抗的人数差的太多,被大军所破乃是必然之事。
每打破一个部族,或许东西抢不了太多,但其丁口,那都是财富。
初期可以将虏获的这些部民全部变为奴仆,运回屯田之地,分入屯田军中。
有留守的屯田大军在,人数又多,这些奴仆学习耕作,跟着屯田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而且周围的环境,也足以将这些奴仆语言和风俗都给同化了。
有留守的,还有抢夺回去的奴仆,那么屯田的数量,肯定会不断增加,也足以供养前面大军的征战。同时因奴仆的增加,也可解放出更多的屯田兵马出来征战。
大军夺得地盘越多,送回去的劳力也就越多,就可以抽调更多的力量北上,随着大军的前进,选择水足地肥的地方,修...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