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替罪羊 (1/2)
51小说网 www.51xsw.com,斩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姚贾发愁不为别的,而是突然发现自己居然被王翦和贾遗两人又送到了风口浪尖上。只怕是要成为一个替罪羊。
一切错误和失算的替罪羊。
姚贾当初确实小看了燕国。
要不是觉得燕国一向孤弱,虽然这两年有转强之势,但毕竟根基尚浅,还不足以和秦国全力相抗,姚贾也不会提出以战逼和,破燕丹合纵之谋的主意。
千算万算,还是小看了燕丹的胆略,也小看了燕军的战力。
雁门云中之地,丁壮尽皆随李牧南下,没想到燕军还能集结十几万大军拼死相抗,让二十万秦军难以寸进。
但这个错误不是他自己的。
出兵燕国,自己提议的不假,但决定的是大王,王翦也是认同的。
而且全面指挥作战的也是王翦。二十万大军没有什么战果,也主要是王翦的责任,大王说过,和战大权在王翦手里,自己不过是在旁襄助而已。
出使燕国,也是王翦让自己去的。
燕丹范增公然相辱,不但让自己大失脸面,更让秦国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地步,燕国敢于这样做,还不是因为大军久战无功,被燕军挡在境外?自己不过是恰逢其会而已。
说到底,自己是代秦受辱,并非是行事不当呀!。
按说出使不利,那也应该是王翦领衔上奏才对,偏偏自己恼恨之下,一时不察,竟然被这个老狐狸支派回咸阳直接禀报,而王翦居然连一封奏章都没写。
姚贾随侍秦王政身边为大夫,对于秦国的情况,当然很清楚,以秦国各地情况,继续增兵雁门,与燕国大打出手绝非上策,想必众臣都不会同意。
可燕国如此相辱,秦国不增兵又该如何?
难道能让大王忍下这口气,让秦国的脸面成就燕丹的威名?
进退唯谷,大王盛怒,可想而知,就怕自己这急匆匆赶回来的当事人,要成为大王迁怒的对象。
就算大王宽宏不究,只怕昌平君、王馆和李斯等人也难以放过自己。
姚贾游走诸侯,对于诸侯朝堂当中的政争和倾轧的残酷当然心知肚明,从来是只有把别人踩下去才能爬的更高。谁会轻易放过任何一个失算的对手!
自己一介孤旅之臣,不过受茅焦引荐,才得秦王赏识,追随在大王左右。
对于自己的受宠,朝中大臣,诸侯宾客,疑忌的、眼红的、不服的可是大有人在。
自己这是专门送回来给别人当箭靶呀!
这可如何是好?姚贾越想越是发愁。
如今就算看穿了王翦的手段,那也是无可奈何,总不能现在转身回雁门吧?
把责任往王翦身上推?
好像也很难!王翦统兵作战,并没有败,虽然没能打下城池,但和燕国守军对垒,还是沾了些上风的。
况且王翦这等大将,根基深厚,也不是自己能惹得起的。
但自己扛那也扛不动呀!
姚贾苦思无策,只得独自发愁。看看将到咸阳,姚贾无可奈何,只得打定主意,还是先见了秦王,相机行事。
果然不出所料,姚贾进宫拜见秦王政,将出使一事细细奏明,还不等姚贾说完,秦王政已经勃然大怒,将手中竹简愤然掷于地上,霍然站起,厉声断喝:“燕竟如此无礼!”
姚贾拜伏在地,泣道:“燕狂悖无道,视我大秦如敝履,确然无礼。”
“臣本要血溅五步以报此辱,然终思臣如不归,终不能让大王知之,这才含愤而回。”
“此事已完,臣请就斧钺以治臣不力之罪!”
姚贾自知在朝中无人能做奥援,只能靠秦王政的赏识和信任立足自保,故而先行苦肉计。
秦王政早已气的脸色铁青,在殿中连走几步,怒喝道:“燕不识好歹,竟敢辱我!”
“此不关卿事,且起来说话。”
说着,连声喝令,召朝中大臣议事。
没多久的功夫,昌平君、王馆、槐状、李斯、蒙武、李瑶、赵亥等一干大臣纷纷来到,待听姚贾一说,众臣都是纷纷指斥燕国无礼,秦王政更是恼怒,道:“燕无道,寡人自不能容之,诸卿且议,当以何策制之!”
这些大臣,都是心机深沉之辈,顿时都明白,如今面对燕国的强势,原先的谋划算是行不通了,如何处理此事,终究牵扯巨大,谁也不肯轻易吐口。
昌平君乃是右相,官爵最高,暗思此事终是难办,姚贾当初首谋攻燕,出使受辱的又是他,这时候还是要把他顶上去才行。遂奏道:“大王,燕国之事乃大夫贾亲历,想必当有策应之。”
听昌平君所奏,李斯也道:“然也,大夫贾随军征战,前方诸事皆都知晓,又深入燕国,知其虚实,不知其有何良策!”
姚贾听这两位又把自己端了出来,躲是躲不过去了,心里一阵发苦,只得硬着头皮道:“以臣愚见,只能增兵伐燕!”
昌平君看着姚贾道:“即使如此,需增兵多少?增兵之后,果真可破燕么?”
燕军守卫广武城,堵住要道,前面攻城,并没有什么好办法,即便再多十万兵,燕军亦可随时增援,要说一定能破燕,这话姚贾可不敢说。
“增兵伐燕,仍是要各郡抽调将士,各处输运粮草,只怕此事非易。”昌平君继续道。
“非止秦燕之间,乃事涉诸侯各国,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可不慎,大王莫如容臣等详细斟酌,再行上奏。”李斯也接着补充,但显而易见,是不赞成增兵之策。
秦王政虽然生气,也知道此乃大事,非一时可决,点点头,令众人退去细思。
待转回后殿,... -->>
姚贾发愁不为别的,而是突然发现自己居然被王翦和贾遗两人又送到了风口浪尖上。只怕是要成为一个替罪羊。
一切错误和失算的替罪羊。
姚贾当初确实小看了燕国。
要不是觉得燕国一向孤弱,虽然这两年有转强之势,但毕竟根基尚浅,还不足以和秦国全力相抗,姚贾也不会提出以战逼和,破燕丹合纵之谋的主意。
千算万算,还是小看了燕丹的胆略,也小看了燕军的战力。
雁门云中之地,丁壮尽皆随李牧南下,没想到燕军还能集结十几万大军拼死相抗,让二十万秦军难以寸进。
但这个错误不是他自己的。
出兵燕国,自己提议的不假,但决定的是大王,王翦也是认同的。
而且全面指挥作战的也是王翦。二十万大军没有什么战果,也主要是王翦的责任,大王说过,和战大权在王翦手里,自己不过是在旁襄助而已。
出使燕国,也是王翦让自己去的。
燕丹范增公然相辱,不但让自己大失脸面,更让秦国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地步,燕国敢于这样做,还不是因为大军久战无功,被燕军挡在境外?自己不过是恰逢其会而已。
说到底,自己是代秦受辱,并非是行事不当呀!。
按说出使不利,那也应该是王翦领衔上奏才对,偏偏自己恼恨之下,一时不察,竟然被这个老狐狸支派回咸阳直接禀报,而王翦居然连一封奏章都没写。
姚贾随侍秦王政身边为大夫,对于秦国的情况,当然很清楚,以秦国各地情况,继续增兵雁门,与燕国大打出手绝非上策,想必众臣都不会同意。
可燕国如此相辱,秦国不增兵又该如何?
难道能让大王忍下这口气,让秦国的脸面成就燕丹的威名?
进退唯谷,大王盛怒,可想而知,就怕自己这急匆匆赶回来的当事人,要成为大王迁怒的对象。
就算大王宽宏不究,只怕昌平君、王馆和李斯等人也难以放过自己。
姚贾游走诸侯,对于诸侯朝堂当中的政争和倾轧的残酷当然心知肚明,从来是只有把别人踩下去才能爬的更高。谁会轻易放过任何一个失算的对手!
自己一介孤旅之臣,不过受茅焦引荐,才得秦王赏识,追随在大王左右。
对于自己的受宠,朝中大臣,诸侯宾客,疑忌的、眼红的、不服的可是大有人在。
自己这是专门送回来给别人当箭靶呀!
这可如何是好?姚贾越想越是发愁。
如今就算看穿了王翦的手段,那也是无可奈何,总不能现在转身回雁门吧?
把责任往王翦身上推?
好像也很难!王翦统兵作战,并没有败,虽然没能打下城池,但和燕国守军对垒,还是沾了些上风的。
况且王翦这等大将,根基深厚,也不是自己能惹得起的。
但自己扛那也扛不动呀!
姚贾苦思无策,只得独自发愁。看看将到咸阳,姚贾无可奈何,只得打定主意,还是先见了秦王,相机行事。
果然不出所料,姚贾进宫拜见秦王政,将出使一事细细奏明,还不等姚贾说完,秦王政已经勃然大怒,将手中竹简愤然掷于地上,霍然站起,厉声断喝:“燕竟如此无礼!”
姚贾拜伏在地,泣道:“燕狂悖无道,视我大秦如敝履,确然无礼。”
“臣本要血溅五步以报此辱,然终思臣如不归,终不能让大王知之,这才含愤而回。”
“此事已完,臣请就斧钺以治臣不力之罪!”
姚贾自知在朝中无人能做奥援,只能靠秦王政的赏识和信任立足自保,故而先行苦肉计。
秦王政早已气的脸色铁青,在殿中连走几步,怒喝道:“燕不识好歹,竟敢辱我!”
“此不关卿事,且起来说话。”
说着,连声喝令,召朝中大臣议事。
没多久的功夫,昌平君、王馆、槐状、李斯、蒙武、李瑶、赵亥等一干大臣纷纷来到,待听姚贾一说,众臣都是纷纷指斥燕国无礼,秦王政更是恼怒,道:“燕无道,寡人自不能容之,诸卿且议,当以何策制之!”
这些大臣,都是心机深沉之辈,顿时都明白,如今面对燕国的强势,原先的谋划算是行不通了,如何处理此事,终究牵扯巨大,谁也不肯轻易吐口。
昌平君乃是右相,官爵最高,暗思此事终是难办,姚贾当初首谋攻燕,出使受辱的又是他,这时候还是要把他顶上去才行。遂奏道:“大王,燕国之事乃大夫贾亲历,想必当有策应之。”
听昌平君所奏,李斯也道:“然也,大夫贾随军征战,前方诸事皆都知晓,又深入燕国,知其虚实,不知其有何良策!”
姚贾听这两位又把自己端了出来,躲是躲不过去了,心里一阵发苦,只得硬着头皮道:“以臣愚见,只能增兵伐燕!”
昌平君看着姚贾道:“即使如此,需增兵多少?增兵之后,果真可破燕么?”
燕军守卫广武城,堵住要道,前面攻城,并没有什么好办法,即便再多十万兵,燕军亦可随时增援,要说一定能破燕,这话姚贾可不敢说。
“增兵伐燕,仍是要各郡抽调将士,各处输运粮草,只怕此事非易。”昌平君继续道。
“非止秦燕之间,乃事涉诸侯各国,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可不慎,大王莫如容臣等详细斟酌,再行上奏。”李斯也接着补充,但显而易见,是不赞成增兵之策。
秦王政虽然生气,也知道此乃大事,非一时可决,点点头,令众人退去细思。
待转回后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