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小说网 www.51xsw.com,帝国的黎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汴京上下人心惶惶之时,河间城内外却处在一种离奇的平静之中。兵临城下的辽国骑兵并没有急于攻城,只是四下乡村劫掠,并强抓百姓修筑营寨。河间南北两面皆是河渠纵横交错,辽国骑兵难以展开,便将大营扎在河间城东。
辽国大军营盘西面不远则是两条黄河入海支流的分岔口,行军司马王彦每次巡城,眺望辽人连绵的营帐,都要叹息,假若河北行营二十万大军完整,自河间鼓噪向西压迫辽军,以黄河两条支流间的狭窄,就能将这些辽国骑兵赶下黄河去喂鱼了。
辽军久久不攻城,只闷头修筑营寨工事,就连河间府城与黄河码头的交通也未切断。外面兵荒马乱,河间高大的府城给周围乡村百姓一种安全的错觉,二十多日功夫,逃进河间城的百姓便有十几万之多。保州的举人朱说因为逃得仓皇,几乎只穿着单衣,两手空空就跑出来了,武恒的佃农王十三一路靠挖掘鼠粮过活,有的是白天藏在野地里躲避辽兵,献县的刘麻子本想摸黑渡过刚解冻的河水往南逃,早晨被黄河被淹死的浮尸吓住,还是朝北面逃到了河间城。辽兵甚至还在故意将宋国百姓往河间驱赶,留下壮年男丁和妇女,将老幼驱进城里,消耗宋军的粮草,用心颇为歹毒。
自从退守河间后,童贯几乎将城防完全交给王彦、韩世忠等部将,专门和一班书吏一道,琢磨每天发给汴京的军报,似乎契丹人只要不将河间完全围困,这军报便绵绵不断。
就在这段平静得有些蹊跷的日子,在河间的军报里,河北行营与辽军日日交兵,大战数场,斩杀上万,童贯每战必身先士卒,都督众军报效皇恩,因为靠近前阵太近,中了辽兵数箭,童公公犹大呼酣战,终于激励士卒战退辽兵,与千军溃败之际,力挽狂澜,保河间不失,成为大宋抗辽的中流砥柱。
在奏折中,童贯隐隐约约地提到,河北行营哗变,和犒赏被克扣有关,太子赵柯畏敌过甚,不愿亲赴前沿冒矢石,大名府转运粮草不力,也令河北行营的将士军心沮丧,童贯愿意亲自在官家面前与导致丧师辱国的懦夫对质。
童贯还声称,河北行军司马王彦才堪大用,眼下辽人的进攻屡次被打退,河间的局势也渐渐稳定下来,足以担当守卫河间之责,目前河北行营还有十数万溃军散在河间外面,他愿意收拾溃军,将辽兵驱逐出河北,为官家经略幽燕。
河北行营在被契丹骑兵偷袭的那天晚上,文官书吏失散了大半。连同掌书记周鼎臣在内,童贯又将晓畅文笔的几个文吏尽数召去,专门起草每日的军报。
因此,统筹城防的行军司马王彦手中乏人可用,原本无所事事的赵行德成了王彦的书吏,白天跟着王彦巡视军民,清点城中剩余的粮草器械,还要将逃进来的难民造册,安排大营的胥吏每天为老弱施粥。赵行德精于心算,往往闭目凝神一思,便能算出全城口粮分配和支撑的日子。
诸军要求补充军械粮草,王彦往往随口问一句“库藏辎重尚可支用否?”或者,“前番发放当真用完否?”赵行德立刻便能应答,王彦因此走到哪里都带着他。
得此契机,赵行德也算是对河间城中情况最为了解的人之一。城中现有各部禁军四万多人,另有厢军五千,百姓二十二万,而百姓中可征用的丁壮有六万人,健妇四万人,其余皆是不堪使用,只消耗粮食的老弱。城中军械积储甚多,但因为百姓涌入城里,粮草却有些不足。有的书吏已经提醒王彦,勿要中了辽人的计算,停止放逃难的百姓入城。
“这些都是我大宋的百姓,”王彦指着城楼下面扶老携幼络绎不绝的百姓,辽兵将附近能烧的村庄都烧了。“诸君口中所食,身上所穿,皆是民脂民膏,如今吾民深陷水火之中,忍弃之不顾,则人与禽兽何异?吾与辽贼何异?”
王彦平时不苟言笑,颇为严肃,幕僚不敢再劝。
赵行德唯有反复计算,将城中百姓稀粥的分配做到维持不饿死人而已,粮草尚能支撑三个月。赵行德估计,辽军居然毫无远见地焚毁村庄,又值青黄不接之际,这十几万入寇的辽兵,后勤也是堪忧,不过辽兵比围城里的宋军有优势,野地里总能找到些吃的,实在不行还可以吃马肉。
辽军虽然没有攻城,宋辽两边也有交锋,每隔数日,辽将耶律大石都会派人送来劝降的书信,赵行德念给王彦听时,王彦也懒得回复,到后来但有劝降的使节,不管是契丹人还是汉人,都割掉双耳再放回去,耶律大石也就不再劝降了。
&nb... -->>
汴京上下人心惶惶之时,河间城内外却处在一种离奇的平静之中。兵临城下的辽国骑兵并没有急于攻城,只是四下乡村劫掠,并强抓百姓修筑营寨。河间南北两面皆是河渠纵横交错,辽国骑兵难以展开,便将大营扎在河间城东。
辽国大军营盘西面不远则是两条黄河入海支流的分岔口,行军司马王彦每次巡城,眺望辽人连绵的营帐,都要叹息,假若河北行营二十万大军完整,自河间鼓噪向西压迫辽军,以黄河两条支流间的狭窄,就能将这些辽国骑兵赶下黄河去喂鱼了。
辽军久久不攻城,只闷头修筑营寨工事,就连河间府城与黄河码头的交通也未切断。外面兵荒马乱,河间高大的府城给周围乡村百姓一种安全的错觉,二十多日功夫,逃进河间城的百姓便有十几万之多。保州的举人朱说因为逃得仓皇,几乎只穿着单衣,两手空空就跑出来了,武恒的佃农王十三一路靠挖掘鼠粮过活,有的是白天藏在野地里躲避辽兵,献县的刘麻子本想摸黑渡过刚解冻的河水往南逃,早晨被黄河被淹死的浮尸吓住,还是朝北面逃到了河间城。辽兵甚至还在故意将宋国百姓往河间驱赶,留下壮年男丁和妇女,将老幼驱进城里,消耗宋军的粮草,用心颇为歹毒。
自从退守河间后,童贯几乎将城防完全交给王彦、韩世忠等部将,专门和一班书吏一道,琢磨每天发给汴京的军报,似乎契丹人只要不将河间完全围困,这军报便绵绵不断。
就在这段平静得有些蹊跷的日子,在河间的军报里,河北行营与辽军日日交兵,大战数场,斩杀上万,童贯每战必身先士卒,都督众军报效皇恩,因为靠近前阵太近,中了辽兵数箭,童公公犹大呼酣战,终于激励士卒战退辽兵,与千军溃败之际,力挽狂澜,保河间不失,成为大宋抗辽的中流砥柱。
在奏折中,童贯隐隐约约地提到,河北行营哗变,和犒赏被克扣有关,太子赵柯畏敌过甚,不愿亲赴前沿冒矢石,大名府转运粮草不力,也令河北行营的将士军心沮丧,童贯愿意亲自在官家面前与导致丧师辱国的懦夫对质。
童贯还声称,河北行军司马王彦才堪大用,眼下辽人的进攻屡次被打退,河间的局势也渐渐稳定下来,足以担当守卫河间之责,目前河北行营还有十数万溃军散在河间外面,他愿意收拾溃军,将辽兵驱逐出河北,为官家经略幽燕。
河北行营在被契丹骑兵偷袭的那天晚上,文官书吏失散了大半。连同掌书记周鼎臣在内,童贯又将晓畅文笔的几个文吏尽数召去,专门起草每日的军报。
因此,统筹城防的行军司马王彦手中乏人可用,原本无所事事的赵行德成了王彦的书吏,白天跟着王彦巡视军民,清点城中剩余的粮草器械,还要将逃进来的难民造册,安排大营的胥吏每天为老弱施粥。赵行德精于心算,往往闭目凝神一思,便能算出全城口粮分配和支撑的日子。
诸军要求补充军械粮草,王彦往往随口问一句“库藏辎重尚可支用否?”或者,“前番发放当真用完否?”赵行德立刻便能应答,王彦因此走到哪里都带着他。
得此契机,赵行德也算是对河间城中情况最为了解的人之一。城中现有各部禁军四万多人,另有厢军五千,百姓二十二万,而百姓中可征用的丁壮有六万人,健妇四万人,其余皆是不堪使用,只消耗粮食的老弱。城中军械积储甚多,但因为百姓涌入城里,粮草却有些不足。有的书吏已经提醒王彦,勿要中了辽人的计算,停止放逃难的百姓入城。
“这些都是我大宋的百姓,”王彦指着城楼下面扶老携幼络绎不绝的百姓,辽兵将附近能烧的村庄都烧了。“诸君口中所食,身上所穿,皆是民脂民膏,如今吾民深陷水火之中,忍弃之不顾,则人与禽兽何异?吾与辽贼何异?”
王彦平时不苟言笑,颇为严肃,幕僚不敢再劝。
赵行德唯有反复计算,将城中百姓稀粥的分配做到维持不饿死人而已,粮草尚能支撑三个月。赵行德估计,辽军居然毫无远见地焚毁村庄,又值青黄不接之际,这十几万入寇的辽兵,后勤也是堪忧,不过辽兵比围城里的宋军有优势,野地里总能找到些吃的,实在不行还可以吃马肉。
辽军虽然没有攻城,宋辽两边也有交锋,每隔数日,辽将耶律大石都会派人送来劝降的书信,赵行德念给王彦听时,王彦也懒得回复,到后来但有劝降的使节,不管是契丹人还是汉人,都割掉双耳再放回去,耶律大石也就不再劝降了。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