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小说网 www.51xsw.com,明天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问计
太皇太后离开了慈宁宫,犹豫了一会儿,觉得到文华殿。
文华殿不仅仅是皇帝上课的一处大殿,也是处理政务的正殿之一。
最重要的是,文华殿距离内阁很近。
到了文华殿之后,令让将三杨一并召来。
这也是太皇太后不去文渊阁的原因。
在文渊阁说这个事情,事情就大了。就太皇太后的本意,还是想将这一件事情私下处理了。最好如流水无痕一般。
胡濙乃是太宗皇帝的老臣,张辅又是勋贵出身,在太皇太后看来,这一件事情告诉了他们,他们说不定心里怎么想的。
唯有杨士奇,杨溥,杨荣三人,乃是翰林出身,又是老臣,却是能理解她的苦心。
太皇太后与杨士奇等人本来就很熟悉,即便是朱祁镇登基之后,也时常召见。
见了三人,也没有多寒暄,将皇帝的心思告诉了他们。叹息一声,说道:“我老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去了。皇帝聪慧过人,只是我担心他聪明太甚,自以为是。反而误了祖宗基业。我一妇道人家,也不知道该如何教导皇帝了,卿等为社稷重臣,与我家也算是通家之好,还请,诸位先生指点一二。”
三杨立即起身行礼说道:“臣等不敢当。”杨士奇作为群臣之首,叹息一声,说道:“臣家那个孽障,本不该说话。只是臣受太宗,仁宗,宣宗三代信任,不敢不言。臣以为太皇太后想的太过了。”
太皇太后说道:“太过了?”
杨士奇说道:“臣家里那个孽障,太皇太后也是知道的,陛下已经胜过他百倍了。陛下毕竟年轻,不知道世间疾苦。也是正常的。就是臣年轻的时候,何尝没有妄想?太皇太后是爱之深,责之切。”
太皇太后听了心中微微一松。
有时候与朱祁镇相处,根本就忘记了他才九岁。朱祁镇养在宫中,锦衣玉食,本就被寻常北线高上一头。说话行事,也没有半分孩子气。
再加上,宣宗去世,这万斤重担都压在太皇太后身上。
太皇太后看似波澜不惊,但是心中并非没有压力的。太皇太后的压力都转嫁在对朱祁镇身上了。
太皇太后一心一意想培养出一个圣明君主。
朱祁镇愚钝,太皇太后也担心,担心他将来,为太监大臣蒙蔽,朱祁镇聪明,她也担心,担心他一意孤行。
总之,不管怎么样,太皇太后总是心中有所疑虑。
太皇太后也知道,她其实对朱祁镇逼迫很紧。
朱祁镇每天五更起床,每天的日程都排的满满的,课业,朝政,人情,典故,还有一些宫中事务。
常常忙到掌灯时分。
不可谓不勤奋。太皇太后欣慰之后,寄予朱祁镇的期望也就越高了。
如果刚刚开始,太皇太后不过想让朱祁镇当一守成之君,而且却想让他成为如仁宗皇帝一般的,洞悉民间疾苦,爱民如子的好皇帝。
最少,在太皇太后心中,仁宗皇帝就是这样的形象。
此刻她不得不反思,是不是他逼得太近了。
杨荣说道:“恭贺太皇太后,陛下所言,可以称之为睿智。”
太皇太后说道:“哦?何出此言?”
杨荣说道:“其实陛下不提,臣过一段也是要说的,瓦刺坐大,非朝廷之福。”
杨荣能得到宣宗皇帝的重用,就是因为杨荣在军事上的造诣。
天下所有卫所,关卡,地形,都在杨荣胸中,大部分将领的履历,杨荣都如掌观文。可以说是一个移动的资料库。
所以对瓦刺兴起带来的变数,杨荣也有关注。
不过,他作为国家大臣,也知道是有轻重缓急。而今之计,头等大事并不是瓦刺,... -->>
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问计
太皇太后离开了慈宁宫,犹豫了一会儿,觉得到文华殿。
文华殿不仅仅是皇帝上课的一处大殿,也是处理政务的正殿之一。
最重要的是,文华殿距离内阁很近。
到了文华殿之后,令让将三杨一并召来。
这也是太皇太后不去文渊阁的原因。
在文渊阁说这个事情,事情就大了。就太皇太后的本意,还是想将这一件事情私下处理了。最好如流水无痕一般。
胡濙乃是太宗皇帝的老臣,张辅又是勋贵出身,在太皇太后看来,这一件事情告诉了他们,他们说不定心里怎么想的。
唯有杨士奇,杨溥,杨荣三人,乃是翰林出身,又是老臣,却是能理解她的苦心。
太皇太后与杨士奇等人本来就很熟悉,即便是朱祁镇登基之后,也时常召见。
见了三人,也没有多寒暄,将皇帝的心思告诉了他们。叹息一声,说道:“我老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去了。皇帝聪慧过人,只是我担心他聪明太甚,自以为是。反而误了祖宗基业。我一妇道人家,也不知道该如何教导皇帝了,卿等为社稷重臣,与我家也算是通家之好,还请,诸位先生指点一二。”
三杨立即起身行礼说道:“臣等不敢当。”杨士奇作为群臣之首,叹息一声,说道:“臣家那个孽障,本不该说话。只是臣受太宗,仁宗,宣宗三代信任,不敢不言。臣以为太皇太后想的太过了。”
太皇太后说道:“太过了?”
杨士奇说道:“臣家里那个孽障,太皇太后也是知道的,陛下已经胜过他百倍了。陛下毕竟年轻,不知道世间疾苦。也是正常的。就是臣年轻的时候,何尝没有妄想?太皇太后是爱之深,责之切。”
太皇太后听了心中微微一松。
有时候与朱祁镇相处,根本就忘记了他才九岁。朱祁镇养在宫中,锦衣玉食,本就被寻常北线高上一头。说话行事,也没有半分孩子气。
再加上,宣宗去世,这万斤重担都压在太皇太后身上。
太皇太后看似波澜不惊,但是心中并非没有压力的。太皇太后的压力都转嫁在对朱祁镇身上了。
太皇太后一心一意想培养出一个圣明君主。
朱祁镇愚钝,太皇太后也担心,担心他将来,为太监大臣蒙蔽,朱祁镇聪明,她也担心,担心他一意孤行。
总之,不管怎么样,太皇太后总是心中有所疑虑。
太皇太后也知道,她其实对朱祁镇逼迫很紧。
朱祁镇每天五更起床,每天的日程都排的满满的,课业,朝政,人情,典故,还有一些宫中事务。
常常忙到掌灯时分。
不可谓不勤奋。太皇太后欣慰之后,寄予朱祁镇的期望也就越高了。
如果刚刚开始,太皇太后不过想让朱祁镇当一守成之君,而且却想让他成为如仁宗皇帝一般的,洞悉民间疾苦,爱民如子的好皇帝。
最少,在太皇太后心中,仁宗皇帝就是这样的形象。
此刻她不得不反思,是不是他逼得太近了。
杨荣说道:“恭贺太皇太后,陛下所言,可以称之为睿智。”
太皇太后说道:“哦?何出此言?”
杨荣说道:“其实陛下不提,臣过一段也是要说的,瓦刺坐大,非朝廷之福。”
杨荣能得到宣宗皇帝的重用,就是因为杨荣在军事上的造诣。
天下所有卫所,关卡,地形,都在杨荣胸中,大部分将领的履历,杨荣都如掌观文。可以说是一个移动的资料库。
所以对瓦刺兴起带来的变数,杨荣也有关注。
不过,他作为国家大臣,也知道是有轻重缓急。而今之计,头等大事并不是瓦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