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小说网 www.51xsw.com,明天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力。
毕竟去年赈灾,户部的粮食调度,很难说没有问题。
但是朱祁镇也知道,换一个人来当户部尚书,也就这个样子,不可能再好了。朱祁镇暗道:“须给太皇太后一个面子。”随即将弹劾刘中敷的奏折都点了一个红点。
也就是说,知道了。
吏部,户部两个尚书一定要撤掉。除此之外,朱祁镇就没有一定要撤换的人了。
首先礼部乃是胡濙的地盘,礼部尚书王士嘉长年作为胡濙的副手,可以说唯胡濙马首是瞻。朱祁镇没有想动胡濙,就不会动王士嘉。
至于工部,朱祁镇早就下手了,两个尚书不就是朱祁镇的手臂。工部的一切都是为了直隶治水。
所以非但不能动,反而要保全。
故而,朱祁镇将任何关于工部的奏折,全部反驳回去,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至于刑部,兵部。朱祁镇就不在意了,只是下令让人调查,如果属实,就处置,如果是诬告,那就不反坐。
这两部不是朱祁镇的重心所在。毕竟五军都督府的存在,分了兵部很大的权力,特别是杨荣之死,王骥外调。
兵部事务一下子少了不知道多少,柴车仅仅是一个老吏而已,他比王骥差太多了。能维持兵部的权力,不被五军都督府侵吞就不错了。
刑部
关于大明法律尊严,和平时期说起来很重要的,但是而今内忧外患,不管是再次到来的旱灾,还是以瓦刺为首的边患,都不是朱祁镇细细梳理法律的时候。
至于都察院。朱祁镇看着刘球的名字,心中暗自发怒,但是却知道,刘球此刻动不得。
在朱祁镇这个位置上,或许觉得刘球不识大局,但是都察院就是做这个的,刘球敢弹劾首辅,勇气可嘉。
而且杨士奇虽然而今是休假。
但是任谁都能看出来,这就是罢相的前奏。既然杨士奇从首辅这个位置下来,岂不是说明了刘球是对的。
不加奖反而处置,如果激励敢谏之臣。
但是朱祁镇实在对这个给他惹了大麻烦的刘球,不大感冒。所以,朱祁镇不会处置他,但是想要加奖,却也不大可能了。
朱祁镇动两个尚书。
但是不要看,仅仅是两个尚书,其实已经是一场大地震了。
毕竟凡是能站在朱祁镇面前的大臣,都不是孤家寡人。身后各种关系盘根错节,所以他们两个下台,后面连带的,恐怕不知道有多少个了。
只是这些细节上的事务。朱祁镇就不怎么插手了。一来,他其实也不是太理解文臣之间各种关系冲突。
二来,他如果一个个官员考察,他都不用做别的事情了。
只是决定罢免谁,很是简单,但是该选择谁来担任吏部尚书与户部尚书的时候,朱祁镇反而决定难了。
朱祁镇首先看看两部的侍郎。
毕竟他首先想到的顺位接替。
户部左侍郎乃是王佐。
朱祁镇看王佐的履历,却也是一员干吏老臣。年五十有六,常年在户部,也担任过外官,但是大多都是关于钱粮的。
比如督甘肃粮道,主理通州仓,办过长芦盐务,并与平江伯陈瑄在漕运之上打过擂台,最后能压了平江伯一头。可见其能。
只是朱祁镇总觉得差了一点。
差那一点,朱祁镇一时间也说不清楚。朱祁镇想了好一阵子,才忽然明白,那就是刘中敷比王佐差了多少?
不差多少。
刘中敷社稷老臣,靖难之时,就为大军支应粮草。出镇过山东,江西,如果看履历,刘中敷胜过王佐不知道多少。
如果以王佐代替刘中敷,那么朱祁镇这一次调整意义何在?
有什么事情是刘中敷办不了,而王佐能办的。
朱祁镇想想,是没有。
王佐胜过刘中敷的优点,只有他比刘中敷年轻。但这不是以王佐代替刘中敷的理由。
力。
毕竟去年赈灾,户部的粮食调度,很难说没有问题。
但是朱祁镇也知道,换一个人来当户部尚书,也就这个样子,不可能再好了。朱祁镇暗道:“须给太皇太后一个面子。”随即将弹劾刘中敷的奏折都点了一个红点。
也就是说,知道了。
吏部,户部两个尚书一定要撤掉。除此之外,朱祁镇就没有一定要撤换的人了。
首先礼部乃是胡濙的地盘,礼部尚书王士嘉长年作为胡濙的副手,可以说唯胡濙马首是瞻。朱祁镇没有想动胡濙,就不会动王士嘉。
至于工部,朱祁镇早就下手了,两个尚书不就是朱祁镇的手臂。工部的一切都是为了直隶治水。
所以非但不能动,反而要保全。
故而,朱祁镇将任何关于工部的奏折,全部反驳回去,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至于刑部,兵部。朱祁镇就不在意了,只是下令让人调查,如果属实,就处置,如果是诬告,那就不反坐。
这两部不是朱祁镇的重心所在。毕竟五军都督府的存在,分了兵部很大的权力,特别是杨荣之死,王骥外调。
兵部事务一下子少了不知道多少,柴车仅仅是一个老吏而已,他比王骥差太多了。能维持兵部的权力,不被五军都督府侵吞就不错了。
刑部
关于大明法律尊严,和平时期说起来很重要的,但是而今内忧外患,不管是再次到来的旱灾,还是以瓦刺为首的边患,都不是朱祁镇细细梳理法律的时候。
至于都察院。朱祁镇看着刘球的名字,心中暗自发怒,但是却知道,刘球此刻动不得。
在朱祁镇这个位置上,或许觉得刘球不识大局,但是都察院就是做这个的,刘球敢弹劾首辅,勇气可嘉。
而且杨士奇虽然而今是休假。
但是任谁都能看出来,这就是罢相的前奏。既然杨士奇从首辅这个位置下来,岂不是说明了刘球是对的。
不加奖反而处置,如果激励敢谏之臣。
但是朱祁镇实在对这个给他惹了大麻烦的刘球,不大感冒。所以,朱祁镇不会处置他,但是想要加奖,却也不大可能了。
朱祁镇动两个尚书。
但是不要看,仅仅是两个尚书,其实已经是一场大地震了。
毕竟凡是能站在朱祁镇面前的大臣,都不是孤家寡人。身后各种关系盘根错节,所以他们两个下台,后面连带的,恐怕不知道有多少个了。
只是这些细节上的事务。朱祁镇就不怎么插手了。一来,他其实也不是太理解文臣之间各种关系冲突。
二来,他如果一个个官员考察,他都不用做别的事情了。
只是决定罢免谁,很是简单,但是该选择谁来担任吏部尚书与户部尚书的时候,朱祁镇反而决定难了。
朱祁镇首先看看两部的侍郎。
毕竟他首先想到的顺位接替。
户部左侍郎乃是王佐。
朱祁镇看王佐的履历,却也是一员干吏老臣。年五十有六,常年在户部,也担任过外官,但是大多都是关于钱粮的。
比如督甘肃粮道,主理通州仓,办过长芦盐务,并与平江伯陈瑄在漕运之上打过擂台,最后能压了平江伯一头。可见其能。
只是朱祁镇总觉得差了一点。
差那一点,朱祁镇一时间也说不清楚。朱祁镇想了好一阵子,才忽然明白,那就是刘中敷比王佐差了多少?
不差多少。
刘中敷社稷老臣,靖难之时,就为大军支应粮草。出镇过山东,江西,如果看履历,刘中敷胜过王佐不知道多少。
如果以王佐代替刘中敷,那么朱祁镇这一次调整意义何在?
有什么事情是刘中敷办不了,而王佐能办的。
朱祁镇想想,是没有。
王佐胜过刘中敷的优点,只有他比刘中敷年轻。但这不是以王佐代替刘中敷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