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小说网 www.51xsw.com,五代十国往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假如我不用什么九锡,就不能做天子了吗?(借使我不受九锡,岂不能做天子邪?)”这句话没有得到蒋玄晖的正确解读,导致了蒋玄晖的人生悲剧,也连累了柳璨。
当时已经是11月,几天后(11月19日)就是哀帝的南郊祭天仪式,文武百官正每日排练。有消息从汴州方面传回,说朱温已经快气疯了,认为蒋玄晖、柳璨搞南郊祭天,就是要为大唐祈福,延长唐祚。
蒋玄晖、柳璨惊恐不已。南郊祭天仪式也不得不再次推迟,改为明年正月。
蒋、柳二人彻底被恐惧冲昏了头脑,在“加九锡”的道路上一头走到黑。经过紧张的密谋和近乎变态的执着,二人终于在朝堂之上提出了给朱温加九锡的政治议题。
不出所料,绝大多数官员对此愤愤不平,迫于淫威而只能保持沉默,以沉默表明自己的态度而已。只有一人主动跳出来,愿为朱温摇旗呐喊、站台背书,此人就是苏楷的父亲——礼部尚书苏循。
苏循闪出班列,一副谄媚舔菊的嘴脸,厚颜无耻道:“梁王朱温居功至伟,天命所归,民心所向,陛下应该速速让贤。”
偌大的朝堂之上,鸦雀无声,无人敢反对,无人愿应和。
哀帝下诏,命朱温当相国,总督文武百官(总百揆)。相国,整个唐朝只有朱温获此殊荣;另封朱温为“魏王”,以宣武、宣义等二十一镇(朱温的势力范围)为魏国;加九锡。
既然朱温已经有“梁王”封号,又何必多此一举封魏王呢?难道真是要致敬曹操吗?
朝廷降制,不仅封朱温为“魏王”,还追封其曾祖父、祖父、父亲也都为“魏王”。
你是魏王,你全家都魏王。
为了表示对魏王的敬重,朝廷下令全国地名凡有犯讳的一律改之,如改“昭信军”为“戎昭军”(避朱温祖父朱信之讳),改“成德军”为“武顺军”(避朱温父亲朱诚之讳),等等等等。
朱温怒不可遏,统统拒绝。
拒绝加封,也是标准程序,受禅者总要表演一下。但朱温演得太像了,本色出演,拒不接受。
蒋玄晖急忙携带哀帝的亲笔诏书,前往汴州,传达皇上真心禅让的意思。等他回来后,带给大家一个惊悚的消息:朱温盛怒未消,仍固辞不接受。
次日(腊月初十)早朝,柳璨就上奏道:“全国人民都盼望着朱温能驾坐九五,陛下正宜卸下肩头重担,岂不美哉?”
当天,哀帝就派柳璨再次前往汴州,传达禅让之意。
朱温一口回绝。
王殷、孔循给气头上的朱温火上浇油,进一步诬陷蒋玄晖。
首先是捕风捉影,翻出了一条陈年旧账,然后发挥了劳动人民的创作热情,添油加醋、肆意妄为,罗织起一个骇人听闻却又是街头巷尾喜闻乐见的宫廷绯闻,并最终将蒋玄晖等人送上绝路。
这件往事还要从弑杀昭宗说起:
一年前,蒋玄晖率领亲信入宫弑杀昭宗,打算杀何皇后的时候,何皇后向蒋玄晖苦苦哀求,才捡回一命;而近期,何太后又频繁与蒋玄晖接触。
于是,王殷、孔循借题发挥,说蒋玄晖与何太后通奸有染,何太后的贴身宫女阿虔、阿秋从中传递消息,扮演着皮条客的角色;而蒋玄晖、柳璨、张廷范等,夜夜私聚,推心置腹,他们在何太后面前烧香盟誓,要复兴大唐。
真相是:三人的确整日聚在一起,但他们谋划的是如何加快禅让之事;两个宫女也确实在何太后和蒋玄晖之间充当联络人,交往频繁,而所言所托之事,是希望在哀帝禅让之后,求蒋玄晖保全她们母子性命。而至于当初没有杀何皇后的原因,前文也提过,是为了借何皇后之口掩盖弑君真相。
话是拦路虎,衣裳是瘆人的毛。王殷、孔循把这些事实歪曲、加工,编织出一段太后的绯闻,并诬陷蒋玄晖等人背叛朱温。>
“假如我不用什么九锡,就不能做天子了吗?(借使我不受九锡,岂不能做天子邪?)”这句话没有得到蒋玄晖的正确解读,导致了蒋玄晖的人生悲剧,也连累了柳璨。
当时已经是11月,几天后(11月19日)就是哀帝的南郊祭天仪式,文武百官正每日排练。有消息从汴州方面传回,说朱温已经快气疯了,认为蒋玄晖、柳璨搞南郊祭天,就是要为大唐祈福,延长唐祚。
蒋玄晖、柳璨惊恐不已。南郊祭天仪式也不得不再次推迟,改为明年正月。
蒋、柳二人彻底被恐惧冲昏了头脑,在“加九锡”的道路上一头走到黑。经过紧张的密谋和近乎变态的执着,二人终于在朝堂之上提出了给朱温加九锡的政治议题。
不出所料,绝大多数官员对此愤愤不平,迫于淫威而只能保持沉默,以沉默表明自己的态度而已。只有一人主动跳出来,愿为朱温摇旗呐喊、站台背书,此人就是苏楷的父亲——礼部尚书苏循。
苏循闪出班列,一副谄媚舔菊的嘴脸,厚颜无耻道:“梁王朱温居功至伟,天命所归,民心所向,陛下应该速速让贤。”
偌大的朝堂之上,鸦雀无声,无人敢反对,无人愿应和。
哀帝下诏,命朱温当相国,总督文武百官(总百揆)。相国,整个唐朝只有朱温获此殊荣;另封朱温为“魏王”,以宣武、宣义等二十一镇(朱温的势力范围)为魏国;加九锡。
既然朱温已经有“梁王”封号,又何必多此一举封魏王呢?难道真是要致敬曹操吗?
朝廷降制,不仅封朱温为“魏王”,还追封其曾祖父、祖父、父亲也都为“魏王”。
你是魏王,你全家都魏王。
为了表示对魏王的敬重,朝廷下令全国地名凡有犯讳的一律改之,如改“昭信军”为“戎昭军”(避朱温祖父朱信之讳),改“成德军”为“武顺军”(避朱温父亲朱诚之讳),等等等等。
朱温怒不可遏,统统拒绝。
拒绝加封,也是标准程序,受禅者总要表演一下。但朱温演得太像了,本色出演,拒不接受。
蒋玄晖急忙携带哀帝的亲笔诏书,前往汴州,传达皇上真心禅让的意思。等他回来后,带给大家一个惊悚的消息:朱温盛怒未消,仍固辞不接受。
次日(腊月初十)早朝,柳璨就上奏道:“全国人民都盼望着朱温能驾坐九五,陛下正宜卸下肩头重担,岂不美哉?”
当天,哀帝就派柳璨再次前往汴州,传达禅让之意。
朱温一口回绝。
王殷、孔循给气头上的朱温火上浇油,进一步诬陷蒋玄晖。
首先是捕风捉影,翻出了一条陈年旧账,然后发挥了劳动人民的创作热情,添油加醋、肆意妄为,罗织起一个骇人听闻却又是街头巷尾喜闻乐见的宫廷绯闻,并最终将蒋玄晖等人送上绝路。
这件往事还要从弑杀昭宗说起:
一年前,蒋玄晖率领亲信入宫弑杀昭宗,打算杀何皇后的时候,何皇后向蒋玄晖苦苦哀求,才捡回一命;而近期,何太后又频繁与蒋玄晖接触。
于是,王殷、孔循借题发挥,说蒋玄晖与何太后通奸有染,何太后的贴身宫女阿虔、阿秋从中传递消息,扮演着皮条客的角色;而蒋玄晖、柳璨、张廷范等,夜夜私聚,推心置腹,他们在何太后面前烧香盟誓,要复兴大唐。
真相是:三人的确整日聚在一起,但他们谋划的是如何加快禅让之事;两个宫女也确实在何太后和蒋玄晖之间充当联络人,交往频繁,而所言所托之事,是希望在哀帝禅让之后,求蒋玄晖保全她们母子性命。而至于当初没有杀何皇后的原因,前文也提过,是为了借何皇后之口掩盖弑君真相。
话是拦路虎,衣裳是瘆人的毛。王殷、孔循把这些事实歪曲、加工,编织出一段太后的绯闻,并诬陷蒋玄晖等人背叛朱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