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小说网 www.51xsw.com,宋朝的哈佛大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道的事物就是怪。中国的常道乃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道。中国本为圣人之所常治、四民之所常居、衣冠之所常聚,为道德之所治、礼乐之所施、五常之所被。但佛教、道教流行,造成中国“髡发左衽,不士不农,不工不商,为夷者半中国”,“汗漫不经之教行焉,妖诞幻惑之说满焉”。伦理纲常、社会风俗都被搞乱了,所以佛、老并为两大怪。还有杨亿的文章:“缀风月弄花草,淫巧侈丽,浮华篡组,剽镂圣人之经,破碎圣人之意,蠹伤圣人之道,其为怪大矣。”他表示,不怕世上众生崇信此三怪者多,为排击此三者,他不惜牺牲自己:“吾亦有死而已,虽万亿千人之众,又安能惧我也。”
他又有《中国论》一篇,提出要辨华夷,各分居。他明确了中国与四夷的概念:“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中国是内,四夷是外;中国上有二十八星宿,下有九州之分野;除了天文地理,更以儒家伦理,包括君臣、父子、夫妇、兄弟、宾客、朋友等人伦道德为特征。
他认为,佛、老都是外来者:“闻乃有巨人名曰佛,自西来入我中国;有庞眉曰聃,自胡来入我中国。”佛老以欺骗、**的方法,引诱人们入其门,乱了中国的常道,使中国不成其为中国了。他提出的解决办法就是:“各人其人,各俗其俗,各教其教,各礼其礼,各衣服其衣服,各居庐其居庐。四夷处四夷,中国处中国,各不相乱,如斯而已矣。则中国,中国也;四夷,四夷也。”
石介对排佛兴儒事业身体力行。在南京任职时,他看见书库有三教画本,将儒、释、道三家圣人并列。他当即命令去其二,并作《去二画本记》记此事。
李觏是北宋排佛的另一个著名代表。他赞同韩愈的排佛主张,但在早期的文章中他就指出,排佛必须提高理论辩论的技巧。韩愈排佛的不足之处在于仅言佛教之过而不言其功,所以不能令人信服。他则先做出一些让步,承认佛教对世道人心有一定的净化作用,但这点好处远不能弥补其对社会风气的破坏。他说:“尔之慈悲普济而不以礼节之,……亲疏不别,是夷狄也。尔之报应而不以信守之,一财媚佛,则反祸为福,是招权鬻狱,汙吏事也。尔之见性而不渐诸训典,左右如其真,是赤子不得成人也。”他指责佛教讲求慈悲而不别亲疏,是夷狄;倡言报应,但又受人钱财**,类似污吏;佛家教人明心见性,但不以儒家经典来教导人,使人的思想停留在原始的水平上,等等。
在后来的《富国策》等一系列文章中,李觏非常透彻地分析了佛教对社会经济的危害,提出佛教的十害与排佛的十利:“男不知耕而农夫食之,女不知蚕而织妇衣之,其害一也。男则旷,女则怨,上感阴阳,下长淫滥,其害二也。幼不为黄,长不为丁,坐逃徭役,弗给公上,其害三也。俗不患贫而患不施,不患恶而患不斋,民财以殚,国用以耗,其害四也。诱人子弟,以披以削,亲老莫养,家贫莫救,其害五也。不易之田,树艺之圃,大山泽薮,跨据略尽,其害六也。营缮之功,岁月弗已,驱我贫民,夺我农时,其害七也。材木瓦石,兼收并采,市价腾踊,民无室庐,其害八也。门堂之饬,器用之华,刻画丹漆,末作以炽,其害九也。惰农之子,避吏之猾,以佣以役,所至如归,其害十也(反之则是排佛的十利,此处不再具引)。”用现代的话说,这十害就是:加重社会负担、违背人性自然、减少人力资源、耗费社会财富、破坏家庭伦理、占用土地资源、影响农业生产、抬高市场物价、造成奢侈之风、豢养闲民恶人等。
李觏在《富国策》中指出,修身正心、养生送死这些事情,是每个普通人都要面对的。如何行这些事,本来应由儒者对民众作出指导,但儒者们没有尽到职责。而佛家恰恰对这些事情关注较多,所以百姓都到佛教那里寻找答案……。
欧阳修也明确提出了排佛。他的《本论》指出,佛法为中国之患已有千余年。虽有不少人想废灭之,但佛教屡废屡兴,不能真正根绝……。
有人说,北宋的坎坷与其时而“融佛”时而“排佛”有关,而最后北宋的灭亡,则全是因为宋徽宗尊道破佛,诏书饬令道尊于佛,令佛家以道为名。
在北宋时期,厢兵和民夫出勤时,常驻扎在寺庙内或是附近闲地。士兵的饭菜是粗茶淡饭,而和尚虽然是素食但是以样式多营养高,士兵等公职人员心理很是不服气。
在北宋时期,不少地方稍微著名点的僧人圆寂后都得修塔放舍利。大多物力人力土地被占有,这个奢侈的手段也让不少人富人和穷人都反对。
在北宋时期,不少僧人和很多贵族女子有不洁的关系,那些事已经不是修行而是某种不能在阳光下实施的关系的避风地。
所以,在北宋,排佛、灭佛,也有其存在的理由。所以,在公元898年,因正逢北宋灭佛,一群崇佛志士只能将释迦牟尼佛真身佛牙及舍利秘密藏在山东济宁汶上宝相寺太子灵踪塔下了。
对于这一切,王木木思考得很少,在前世,他主要崇拜的是大米饭,一日三餐不着落,哪尊佛我都不哈。现在,在大宋,自已已是一个高级的管理者,甚至,心中也暗自得意过,我不就是一个土皇帝了吗?既然如此,眼前的佛啊、道啊、儒啊、女巫啊、基~~督教啊、伊斯兰教啊,等等。已一一横在自己眼前,总不能视而不见吧。王木木想,我是要放眼世界的,所以,宋儒的“排佛”与“融佛”,到援佛入儒,重建儒家的理论体系,解决了佛教的挑战,形成了儒释道三家和平共处的局面。这对自己的辖下之地的思想文化的建设很有启示。
历史昭示着未来,研究历史的意义在于它可以为当下问题的解决提供指导。
首先,是外来思想、文化如何在“移民社会”里扎根的问题。
佛教在刚传入中国时,屡与传统观念发生冲突。经过历代的佛教理论家的不断调适(包括:修改一些教义,对现实作出一些妥协,如在礼仪上对皇权的让步;也吸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内容,如儒家的孝的观念等;又如宋初的智圆、契嵩等佛教徒,竟在宋儒之前就研究、褒扬起《中庸》等儒家经典来,这扩大了社会民众对佛学的接受),佛教逐渐中国化,落地生根。
本土化是外来思想、文化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必不可少的步骤。一个反例则是玄奘的努力。他有见于当时佛法的“不纯”,遂发愿去印度取经,并创立了“最纯粹”的法相唯识宗。但后来在学说的竞争中生存下来的,是彻底中国化了的禅宗。此堪作为今日有志于传播外国思想、文化者之镜鉴。
其次是关于如何对待异己的或外来的思想、文化的问题。
儒家作为本土文化在遭遇佛教的冲击时,其最初的反应是排斥,到宋初还是如此。正如韩愈的失败所表明的那样,佛教有着强大生命力和特别的吸引力,仅靠外部攻击是不行的。而一旦儒家吸收了佛教的长处,完善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后,佛教的威胁就自动消除了。
大凡异己的或外来的思想、文化,若能为一部分人所坚信和鼓吹,则必是触及到原有思想文化体系的薄弱之处。因此对待异己或外来的思想、文化,应当采取一种吸收借鉴的态度,决不应该简单的排斥了之。事实上,在当今社会,也很难做到将异己的或外来的思想、文化全面排斥在外。
第三是是多元的思想、文化、文明如何相处的问题。
在古代中国,儒、释、道的冲突还只是一个社会内部不同学说如何相处的问题。现在,王木木在思想文化领域里面临的问题要复杂得多。在辖下,既有古、今思想的冲突,也有中、西思想的冲突;即使在主流意识形态中,也还存在着不同的流派间的分歧;而跻身于国际社会,还有如何与不同的社会文明相处的问题。
王木木相信:多元共和是不同的思想、文化、文明的相处之道。所谓多元共和,并非指多元的思想、文化、文明之间的简单并存,而是主张不同的思想、文化、文明,相互承认对方存在的权利与价值,同时又相互吸收、借鉴以发展完善自身,而达至自信而和平地共处。在当今世界,唯有遵行多元共和之道,才能达到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社会、社会与社会间的和谐相处。
可是,崇佛的人一直声称,灭佛者没有好下场。王木木知道,有人归罪北宋的灭亡是因为宋徽宗犯了佛经上讲的谤佛、破佛、灭佛之罪,果报当入无间地狱。崇佛者说,别不信不畏,别以为这是佛教自神之言,别以为这是恐吓之词。历史的经验教训和教训都值得注意。
北魏太武帝,在太延四年(四三八)下诏,凡是五十岁以下的沙门一律还俗服兵役。他还听信宰相崔浩的谗言劝谏,改信寇谦之的天师道,排佛,灭佛。后,废佛后不久,寇谦之病死,崔浩也因蔑视胡族而遭腰斩,其族人被诛者百余人。废佛后六年,太武帝驾崩.
北周武帝宇文邕,建德三年(574),下诏“断佛、道二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并禁诸淫祀,礼典所不载者,尽除之。”一时间,北周境内“融佛焚经,驱僧破塔……宝刹伽兰皆为俗宅,沙门释种悉作白衣”。宣政元年(578)宇文邕率军分五道伐突厥,未成行而病死。其长子宇文赟即位。不久赟让位于子宇文阐。又两三年,杨坚受禅,建立隋朝。
唐武宗李炎,公元845年,下令灭佛,史称“会昌灭佛”。公元846年唐武宗因为服食丹药驾崩,他的妃子王氏殉节自缢而死。
后周世宗,显德二年(955年),诏令整饬寺院,沙汰僧尼。凡无敕颁寺额之寺宇并皆停废,亲无侍养者不许出家.公元959年,后周显德六年,柴荣驾崩,终年三十九岁,建隆元年(960年),赵匡胤代周称帝,建立宋朝。
北宋皇帝宋徽宗崇信道教,贬斥佛教,诏书饬令道尊于佛,令佛家以道为名。结果引起京城洪水,请道士禳之,毫无效验,只得忏悔破佛之罪,随后礼请三宝,洪水随退。宋徽宗尊道破佛,导致北宋灭亡,自己与子宋钦宗被金人掳掠北上,囚于五国城中,坐井观天,终至困毙。
同时期的国外,公元699年时,阿拉伯帝国的穆罕莱卜及其儿子哈比卜进攻并占领了部分中亚地区,并大肆破坏当地佛教佛寺推广伊斯兰教,不久哈比卜在木鹿被打死,穆罕莱卜便撤兵返还木鹿,不久暴病而死.
705年老哈里发去世,韦立德即位新哈里发,继续东侵进行宗教战争,哈查吉推荐古太白做主将,因而古太白为中亚总司令,古太白是个军事家,他在攻占了中亚河中各国,并对当地佛教进行了毁灭性的催毁,并将当地佛寺原址兴建清真寺,他本人是个狂热的穆斯林,后来曾亲手捣毁佛像,不久714年哈查吉病死,古太白失去靠山,715年哈里发韦立德也突患急病暴死,古太白也突被部将杀死,英年早逝!但中亚的广大地域几乎都是他打下来的!
嘎西姆是哈查吉的侄子,得哈查吉推荐进攻富饶的印度,是一代奇将,713年他率兵进攻印度邦国,占领信地一带佛教胜地和部份旁遮普,在当地进行伊斯兰化催毁佛教,正当他意气奋发准备继续侵略时,哈查吉病死,不久他也被排济撤换,不久英年暴毙!在印度的地盘主要还是他打下来的.
750年左右,阿拉伯发生内乱,兴起一百多年的白衣大食灭亡、黑衣大食建立!大搞扩张宗教战争的白衣大食哈里发及后代们竟被屠杀干净,几代哈里发的尸骨也被从坟墓中拽出焚骨扬灰.革命英雄阿布-穆斯林功劳最大,公元751年阿拉伯应石国之邀准备联兵进攻唐朝,被唐将高仙芝侦之,高仙芝便率兵3万翻过帕米尔高原主动进攻,阿布-穆斯林率中亚各国联军共17万在坦逻斯迎战唐军,激战三日、阿军不支便收买唐军胡部叛变、夹攻唐军,唐军因而惨败,阿拉伯军损失巨大不敢过度追击,此战后中亚各国完全伊斯兰化,阿布-穆斯林将所巩固占领地域的佛教进行催毁无遗,不久阿布-穆斯林却由于功高震主竟被哈里发诱杀,全家被灭。
……
王木木还知道,在前世,有人还特意指出:
道光十六年,洪秀全得到一份免费派发的小册子《劝世良言》,《劝世良言》其实就是《圣经》的“编写本”。一半引原文,一半为梁发发挥。梁发所引原文大约只有新、旧约全书的九分之一,删掉了原书神话的故事情节,保留基~~督教的基本教义。《劝世良言》中没有丝毫“革命”的意思,主要鼓励读者信仰上帝,顺从基~~督,安贫乐道,戒杀戒贪,并宣称天国在来世,死后能永生。对佛教和道教批判,对儒教也略有微词,日后洪秀全,逢佛灭佛,遇庙拆庙,焚烧经籍。1864年6月1日,洪秀全在多日以野草充饥后病逝,幼天王洪天贵福继位。7月天京失守,李秀成带领幼天王突围,混乱中失散,于同月22日在江宁方山被俘,亲书供状数万字后,于8月7日被杀。10月幼天王洪天贵福在江西石城荒山山洞被搜俘,11月18日在南昌被凌迟处死。
南越总统吴庭艳是天主教徒,他上台后大力扶持天主教势力,一时政府几乎为天主教所把持。同时他还竭力对传统的佛教进行压制和摧残。先后有六位高僧为护教而捐躯**。1963年11月1日被政变军人处死,终年62岁。
阿富汗前政权塔利班实行**,支持恐怖势力。被国际社会所孤立排斥。塔利班领导人奥马尔为此迁怒于佛教,竟下令将具有一千五百年以上历史的巴米扬大佛摧毁(此佛像在唐朝玄奘法师的《大唐西域记》中有详细介绍)。虽经国际社会多方求情,全然无效。2001年3月,塔利班灭佛,当年9月,即被美国出兵推翻?
……
道的事物就是怪。中国的常道乃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道。中国本为圣人之所常治、四民之所常居、衣冠之所常聚,为道德之所治、礼乐之所施、五常之所被。但佛教、道教流行,造成中国“髡发左衽,不士不农,不工不商,为夷者半中国”,“汗漫不经之教行焉,妖诞幻惑之说满焉”。伦理纲常、社会风俗都被搞乱了,所以佛、老并为两大怪。还有杨亿的文章:“缀风月弄花草,淫巧侈丽,浮华篡组,剽镂圣人之经,破碎圣人之意,蠹伤圣人之道,其为怪大矣。”他表示,不怕世上众生崇信此三怪者多,为排击此三者,他不惜牺牲自己:“吾亦有死而已,虽万亿千人之众,又安能惧我也。”
他又有《中国论》一篇,提出要辨华夷,各分居。他明确了中国与四夷的概念:“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中国是内,四夷是外;中国上有二十八星宿,下有九州之分野;除了天文地理,更以儒家伦理,包括君臣、父子、夫妇、兄弟、宾客、朋友等人伦道德为特征。
他认为,佛、老都是外来者:“闻乃有巨人名曰佛,自西来入我中国;有庞眉曰聃,自胡来入我中国。”佛老以欺骗、**的方法,引诱人们入其门,乱了中国的常道,使中国不成其为中国了。他提出的解决办法就是:“各人其人,各俗其俗,各教其教,各礼其礼,各衣服其衣服,各居庐其居庐。四夷处四夷,中国处中国,各不相乱,如斯而已矣。则中国,中国也;四夷,四夷也。”
石介对排佛兴儒事业身体力行。在南京任职时,他看见书库有三教画本,将儒、释、道三家圣人并列。他当即命令去其二,并作《去二画本记》记此事。
李觏是北宋排佛的另一个著名代表。他赞同韩愈的排佛主张,但在早期的文章中他就指出,排佛必须提高理论辩论的技巧。韩愈排佛的不足之处在于仅言佛教之过而不言其功,所以不能令人信服。他则先做出一些让步,承认佛教对世道人心有一定的净化作用,但这点好处远不能弥补其对社会风气的破坏。他说:“尔之慈悲普济而不以礼节之,……亲疏不别,是夷狄也。尔之报应而不以信守之,一财媚佛,则反祸为福,是招权鬻狱,汙吏事也。尔之见性而不渐诸训典,左右如其真,是赤子不得成人也。”他指责佛教讲求慈悲而不别亲疏,是夷狄;倡言报应,但又受人钱财**,类似污吏;佛家教人明心见性,但不以儒家经典来教导人,使人的思想停留在原始的水平上,等等。
在后来的《富国策》等一系列文章中,李觏非常透彻地分析了佛教对社会经济的危害,提出佛教的十害与排佛的十利:“男不知耕而农夫食之,女不知蚕而织妇衣之,其害一也。男则旷,女则怨,上感阴阳,下长淫滥,其害二也。幼不为黄,长不为丁,坐逃徭役,弗给公上,其害三也。俗不患贫而患不施,不患恶而患不斋,民财以殚,国用以耗,其害四也。诱人子弟,以披以削,亲老莫养,家贫莫救,其害五也。不易之田,树艺之圃,大山泽薮,跨据略尽,其害六也。营缮之功,岁月弗已,驱我贫民,夺我农时,其害七也。材木瓦石,兼收并采,市价腾踊,民无室庐,其害八也。门堂之饬,器用之华,刻画丹漆,末作以炽,其害九也。惰农之子,避吏之猾,以佣以役,所至如归,其害十也(反之则是排佛的十利,此处不再具引)。”用现代的话说,这十害就是:加重社会负担、违背人性自然、减少人力资源、耗费社会财富、破坏家庭伦理、占用土地资源、影响农业生产、抬高市场物价、造成奢侈之风、豢养闲民恶人等。
李觏在《富国策》中指出,修身正心、养生送死这些事情,是每个普通人都要面对的。如何行这些事,本来应由儒者对民众作出指导,但儒者们没有尽到职责。而佛家恰恰对这些事情关注较多,所以百姓都到佛教那里寻找答案……。
欧阳修也明确提出了排佛。他的《本论》指出,佛法为中国之患已有千余年。虽有不少人想废灭之,但佛教屡废屡兴,不能真正根绝……。
有人说,北宋的坎坷与其时而“融佛”时而“排佛”有关,而最后北宋的灭亡,则全是因为宋徽宗尊道破佛,诏书饬令道尊于佛,令佛家以道为名。
在北宋时期,厢兵和民夫出勤时,常驻扎在寺庙内或是附近闲地。士兵的饭菜是粗茶淡饭,而和尚虽然是素食但是以样式多营养高,士兵等公职人员心理很是不服气。
在北宋时期,不少地方稍微著名点的僧人圆寂后都得修塔放舍利。大多物力人力土地被占有,这个奢侈的手段也让不少人富人和穷人都反对。
在北宋时期,不少僧人和很多贵族女子有不洁的关系,那些事已经不是修行而是某种不能在阳光下实施的关系的避风地。
所以,在北宋,排佛、灭佛,也有其存在的理由。所以,在公元898年,因正逢北宋灭佛,一群崇佛志士只能将释迦牟尼佛真身佛牙及舍利秘密藏在山东济宁汶上宝相寺太子灵踪塔下了。
对于这一切,王木木思考得很少,在前世,他主要崇拜的是大米饭,一日三餐不着落,哪尊佛我都不哈。现在,在大宋,自已已是一个高级的管理者,甚至,心中也暗自得意过,我不就是一个土皇帝了吗?既然如此,眼前的佛啊、道啊、儒啊、女巫啊、基~~督教啊、伊斯兰教啊,等等。已一一横在自己眼前,总不能视而不见吧。王木木想,我是要放眼世界的,所以,宋儒的“排佛”与“融佛”,到援佛入儒,重建儒家的理论体系,解决了佛教的挑战,形成了儒释道三家和平共处的局面。这对自己的辖下之地的思想文化的建设很有启示。
历史昭示着未来,研究历史的意义在于它可以为当下问题的解决提供指导。
首先,是外来思想、文化如何在“移民社会”里扎根的问题。
佛教在刚传入中国时,屡与传统观念发生冲突。经过历代的佛教理论家的不断调适(包括:修改一些教义,对现实作出一些妥协,如在礼仪上对皇权的让步;也吸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内容,如儒家的孝的观念等;又如宋初的智圆、契嵩等佛教徒,竟在宋儒之前就研究、褒扬起《中庸》等儒家经典来,这扩大了社会民众对佛学的接受),佛教逐渐中国化,落地生根。
本土化是外来思想、文化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必不可少的步骤。一个反例则是玄奘的努力。他有见于当时佛法的“不纯”,遂发愿去印度取经,并创立了“最纯粹”的法相唯识宗。但后来在学说的竞争中生存下来的,是彻底中国化了的禅宗。此堪作为今日有志于传播外国思想、文化者之镜鉴。
其次是关于如何对待异己的或外来的思想、文化的问题。
儒家作为本土文化在遭遇佛教的冲击时,其最初的反应是排斥,到宋初还是如此。正如韩愈的失败所表明的那样,佛教有着强大生命力和特别的吸引力,仅靠外部攻击是不行的。而一旦儒家吸收了佛教的长处,完善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后,佛教的威胁就自动消除了。
大凡异己的或外来的思想、文化,若能为一部分人所坚信和鼓吹,则必是触及到原有思想文化体系的薄弱之处。因此对待异己或外来的思想、文化,应当采取一种吸收借鉴的态度,决不应该简单的排斥了之。事实上,在当今社会,也很难做到将异己的或外来的思想、文化全面排斥在外。
第三是是多元的思想、文化、文明如何相处的问题。
在古代中国,儒、释、道的冲突还只是一个社会内部不同学说如何相处的问题。现在,王木木在思想文化领域里面临的问题要复杂得多。在辖下,既有古、今思想的冲突,也有中、西思想的冲突;即使在主流意识形态中,也还存在着不同的流派间的分歧;而跻身于国际社会,还有如何与不同的社会文明相处的问题。
王木木相信:多元共和是不同的思想、文化、文明的相处之道。所谓多元共和,并非指多元的思想、文化、文明之间的简单并存,而是主张不同的思想、文化、文明,相互承认对方存在的权利与价值,同时又相互吸收、借鉴以发展完善自身,而达至自信而和平地共处。在当今世界,唯有遵行多元共和之道,才能达到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社会、社会与社会间的和谐相处。
可是,崇佛的人一直声称,灭佛者没有好下场。王木木知道,有人归罪北宋的灭亡是因为宋徽宗犯了佛经上讲的谤佛、破佛、灭佛之罪,果报当入无间地狱。崇佛者说,别不信不畏,别以为这是佛教自神之言,别以为这是恐吓之词。历史的经验教训和教训都值得注意。
北魏太武帝,在太延四年(四三八)下诏,凡是五十岁以下的沙门一律还俗服兵役。他还听信宰相崔浩的谗言劝谏,改信寇谦之的天师道,排佛,灭佛。后,废佛后不久,寇谦之病死,崔浩也因蔑视胡族而遭腰斩,其族人被诛者百余人。废佛后六年,太武帝驾崩.
北周武帝宇文邕,建德三年(574),下诏“断佛、道二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并禁诸淫祀,礼典所不载者,尽除之。”一时间,北周境内“融佛焚经,驱僧破塔……宝刹伽兰皆为俗宅,沙门释种悉作白衣”。宣政元年(578)宇文邕率军分五道伐突厥,未成行而病死。其长子宇文赟即位。不久赟让位于子宇文阐。又两三年,杨坚受禅,建立隋朝。
唐武宗李炎,公元845年,下令灭佛,史称“会昌灭佛”。公元846年唐武宗因为服食丹药驾崩,他的妃子王氏殉节自缢而死。
后周世宗,显德二年(955年),诏令整饬寺院,沙汰僧尼。凡无敕颁寺额之寺宇并皆停废,亲无侍养者不许出家.公元959年,后周显德六年,柴荣驾崩,终年三十九岁,建隆元年(960年),赵匡胤代周称帝,建立宋朝。
北宋皇帝宋徽宗崇信道教,贬斥佛教,诏书饬令道尊于佛,令佛家以道为名。结果引起京城洪水,请道士禳之,毫无效验,只得忏悔破佛之罪,随后礼请三宝,洪水随退。宋徽宗尊道破佛,导致北宋灭亡,自己与子宋钦宗被金人掳掠北上,囚于五国城中,坐井观天,终至困毙。
同时期的国外,公元699年时,阿拉伯帝国的穆罕莱卜及其儿子哈比卜进攻并占领了部分中亚地区,并大肆破坏当地佛教佛寺推广伊斯兰教,不久哈比卜在木鹿被打死,穆罕莱卜便撤兵返还木鹿,不久暴病而死.
705年老哈里发去世,韦立德即位新哈里发,继续东侵进行宗教战争,哈查吉推荐古太白做主将,因而古太白为中亚总司令,古太白是个军事家,他在攻占了中亚河中各国,并对当地佛教进行了毁灭性的催毁,并将当地佛寺原址兴建清真寺,他本人是个狂热的穆斯林,后来曾亲手捣毁佛像,不久714年哈查吉病死,古太白失去靠山,715年哈里发韦立德也突患急病暴死,古太白也突被部将杀死,英年早逝!但中亚的广大地域几乎都是他打下来的!
嘎西姆是哈查吉的侄子,得哈查吉推荐进攻富饶的印度,是一代奇将,713年他率兵进攻印度邦国,占领信地一带佛教胜地和部份旁遮普,在当地进行伊斯兰化催毁佛教,正当他意气奋发准备继续侵略时,哈查吉病死,不久他也被排济撤换,不久英年暴毙!在印度的地盘主要还是他打下来的.
750年左右,阿拉伯发生内乱,兴起一百多年的白衣大食灭亡、黑衣大食建立!大搞扩张宗教战争的白衣大食哈里发及后代们竟被屠杀干净,几代哈里发的尸骨也被从坟墓中拽出焚骨扬灰.革命英雄阿布-穆斯林功劳最大,公元751年阿拉伯应石国之邀准备联兵进攻唐朝,被唐将高仙芝侦之,高仙芝便率兵3万翻过帕米尔高原主动进攻,阿布-穆斯林率中亚各国联军共17万在坦逻斯迎战唐军,激战三日、阿军不支便收买唐军胡部叛变、夹攻唐军,唐军因而惨败,阿拉伯军损失巨大不敢过度追击,此战后中亚各国完全伊斯兰化,阿布-穆斯林将所巩固占领地域的佛教进行催毁无遗,不久阿布-穆斯林却由于功高震主竟被哈里发诱杀,全家被灭。
……
王木木还知道,在前世,有人还特意指出:
道光十六年,洪秀全得到一份免费派发的小册子《劝世良言》,《劝世良言》其实就是《圣经》的“编写本”。一半引原文,一半为梁发发挥。梁发所引原文大约只有新、旧约全书的九分之一,删掉了原书神话的故事情节,保留基~~督教的基本教义。《劝世良言》中没有丝毫“革命”的意思,主要鼓励读者信仰上帝,顺从基~~督,安贫乐道,戒杀戒贪,并宣称天国在来世,死后能永生。对佛教和道教批判,对儒教也略有微词,日后洪秀全,逢佛灭佛,遇庙拆庙,焚烧经籍。1864年6月1日,洪秀全在多日以野草充饥后病逝,幼天王洪天贵福继位。7月天京失守,李秀成带领幼天王突围,混乱中失散,于同月22日在江宁方山被俘,亲书供状数万字后,于8月7日被杀。10月幼天王洪天贵福在江西石城荒山山洞被搜俘,11月18日在南昌被凌迟处死。
南越总统吴庭艳是天主教徒,他上台后大力扶持天主教势力,一时政府几乎为天主教所把持。同时他还竭力对传统的佛教进行压制和摧残。先后有六位高僧为护教而捐躯**。1963年11月1日被政变军人处死,终年62岁。
阿富汗前政权塔利班实行**,支持恐怖势力。被国际社会所孤立排斥。塔利班领导人奥马尔为此迁怒于佛教,竟下令将具有一千五百年以上历史的巴米扬大佛摧毁(此佛像在唐朝玄奘法师的《大唐西域记》中有详细介绍)。虽经国际社会多方求情,全然无效。2001年3月,塔利班灭佛,当年9月,即被美国出兵推翻?
……